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粉末活性炭应急处理模拟突发LAS污染源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考察了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对模拟突发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污染源水的应急处理效果,利用烧杯实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的炭种、投加量、吸附时间、混凝剂种类以及投加量对粉末活性炭预吸附消除LAS的影响。进行了为期约一个月,处理规模为4m3/h的中试试验,考察了常规处理对含LAS源水的处理效果,优化了活性炭投加点,并且探寻了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对模拟突发LAS污染源水的处理能力。烧杯实验结果表明木质活性炭对LAS的去除效果优于煤质活性炭,优化的投加量为30mg/L,吸附时间30min以上。活性炭吸附后投加混凝剂(PAC)20mg/L可达最佳效果。中试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对含LAS源水处理效果差,滤后去除率低于5%。活性炭投加点宜设在常规处理前端,接触时间45min。采用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应急处理突发LAS污染源水,在LAS超标6倍以下,滤前出水可达标。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应急技术可行性高,处理费用仅0.0255元/m3,为可能突发的水源LAS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粉末活性炭应急处理水源石油类污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水源可能突发的水体石油类含量超标,以小试试验为基础,模拟珠江广州段西航道水源石油类超标进行城市供水应急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原水中石油类含量超标约3倍时,给水厂常规工艺与粉末活性炭吸附单独处理两者效果均不理想,而在原有常规工艺前投加粉末活性炭进行吸附预处理,FeCl3投加量60mg/L,活性炭投加5mg/L,吸附10min条件下,石油类去除率达75.5%,处理后出水石油类的质量浓度低于0.05mg/L,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3.
粉末活性炭与高锰酸钾联用处理黄河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静态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不同投加量、投加顺序,在两者联用时对黄河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浊度为7.7NTU,水温为4℃的黄河原水,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mg/L,高锰酸钾投加量为1.0mg/L时,两者同时投加可取得对有机物最好的去除效果,同时也有较好的强化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强化混凝与粉末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的百菌清。结果表明,针对原水中不同浓度百菌清(65.55、212.81、316.89、396.06、543.35μg/L),调节PAC投量(10、20、30、40、50mg/L),吸附30min后,再投加10mg/L聚合氯化铝,混凝沉淀出水中百菌清浓度分别为3.34、2.50、2.58、2.60、2.92μg/L,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此方法操作方便、经济有效,可作为水厂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5.
发明了采用粉末活性炭与混凝剂去除原水中硝基苯的方法。它解决了采用粉末活性炭去除原水中的硝基苯在过滤工艺中易造成滤池的堵塞和在水中漂浮,不能充分有效去除原水中的硝基苯的问题。具体方法为:一、向取水口处投加质量浓度为20-80mg/L的木质粉末活性炭;二、反应池前投加质量浓度为40-80mg/L的混凝剂;  相似文献   

6.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对宜兴市西沈水源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不同PAC投加量对溶解性有机碳(DOC)、UV烈及SUVA的去除以及原水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DOC、UV_(254)及SUVA的去除均随着PAC投加量的升高而增加;当PAC投加量30mg/L时,PAC会优先吸附原水中小分子量的天然有机物(NOM);当PAC投加量达到80mg/L后,原水中分子量超过10 k的大分子NOM的去除率最高,且PAC投加量在0~100 mg/L范围内时,分子量在3~10 k范围内的NOM去除率均随着PAC投加量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任崴  武福平 《河南化工》2011,(15):29-32
针对西北村镇集雨窖水含浊低温微污染的水质特点,采用粉末活性炭强化PAC混凝处理。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将其与混凝剂PAC单独投加进行对比,研究其强化混凝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PAC的最佳投加量为70mg/L,混合搅拌强度300r/min,搅拌0.5min,絮凝搅拌强度60r/min,絮凝20min,静沉1...  相似文献   

8.
以凹凸棒活性炭复合滤料处理原水中的CODMn,探讨了滤料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pH值及原水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ODMn去除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滤料的最佳投加量及吸附时间分别为40g/L和80min,吸附反应是放热反应,在pH约为8时CODMn的去除率可达到54.27%,滤料对CODMn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凹凸棒活性炭复合滤料在微污染饮用水处理领域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有机污染水源水的粉末活性炭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乐果、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苯和甲醛为目标有机污染物,研究投加粉末活性炭对目标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乐果、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苯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可作为此类有机污染水源水的应急处理措施,以保障供水安全.此外,还考察了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乐果微污染原水的碱解-活性炭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去除模拟污染源水中乐果的实验室和中试试验中,考察了pH、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水中乐果的质量浓度为0.095~0.286 mg·L~(-1)、pH为9.5~10时,乐果的去除率都随着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平均去除率为35.4%~68.3%;采用石灰碱解+粉末炭吸附预处理乐果超标1倍(质量浓度0.2 mg·L~(-1))左右的原水,在混凝沉淀工艺之前调节pH至9.5左右,常规出水的乐果含量可达到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贾丽莉 《净水技术》2012,31(4):119-121
该文研究了1,1,2,2,3-五氯丙烷在粉末活性炭上的吸附特性,在纯水和原水中5倍国标浓度条件下,投炭量为20 mg/L,吸附30和60 min,水中1,1,2,2,3-五氯丙烷的浓度为0.029 7和0.031 0 mg/L,去除率为81.8%和79.3%。纯水、原水条件下,最大投炭量为80 mg/L条件下可以应对的1,1,2,2,3-五氯丙烷的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0.78和0.61 mg/L。  相似文献   

12.
姜旭 《净水技术》2012,31(4):66-69
该文对水中1,1,1-三氯乙烷的三种去除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曝气吹脱能有效去除水中1,1,1-三氯乙烷。当初始浓度为14 mg/L时,曝气流量越大,去除率越高,在固定的曝气流量下,曝气时间越长,去除效果越好,当曝气时间达到35 min时去除率达到100%;当气水比为3.5时,剩余污染物浓度可以满足国标限值要求;在相同的曝气流量下,1,1,1-三氯乙烷去除效果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pH值对1,1,1-三氯乙烷去除无影响。水源水条件下,当1,1,1-三氯乙烷初始浓度为1 mg/L、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20 mg/L、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1,1,1-三氯乙烷吸附达到平衡,30 min去除率达42%。1,1,1-三氯乙烷初始浓度为5 mg/L,煮沸,2 min后即可达到国标限值以下,5 min后去除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3.
富营养化水体中致臭物质来源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水库水为原水,研究了5种给水处理工艺对水体藻类导致的嗅味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除常规处理工艺(嗅阈值去除率50%左右)外,其余4种工艺都可达到90%以上的除臭率。臭氧-粉末活性炭-常规处理工艺对嗅阈值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8%。实际应用中,建议臭氧的投加量为2mg/L、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为5mg/L。  相似文献   

14.
单国平  吕淼 《净水技术》2013,32(1):38-43,51
在药剂优化小试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高密度沉淀池中试装置对高氨氮和高有机物污染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高密度沉淀池的出水浊度能长期稳定在0.8NTU以下,砂滤池出水浊度能长期维持在0.2NTU以下;粉炭回流工况下沉淀池对COD。的平均去除率由29.3%提高至36.9%,结合后续砂滤池可使COD№总去除率达到45.4%;沉淀池出水氨氮去除率由57.2%提高至69.8%,结合后续砂滤池总去除率达76.6%。在高密度沉淀池中采用粉炭回流技术,强化了其对浊度物质、氨氮和有机物等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5.
BAF+絮凝沉淀+过滤法处理炼油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AF+絮凝沉淀+活性炭过滤工艺处理永坪炼油厂二级气浮后出水。结果表明,在进水量为5 L/h,水力停留时间为5.2 h,气水比20∶1的条件下,污水中COD、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3.3%,96.4%,90.9%和100%,出水CODcr≯50 mg/L,油≯2 mg/L,硫化物和挥发酚的浓度基本为零,达到了国家二类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16.
絮凝沉降-NaClO/活性炭氧化-吸附法处理采油污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强  梁利平  谢娟 《工业水处理》2006,26(12):60-62,92
国内油田的采油污水绝大部分经处理后用于油田注水,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一部分采油污水不能回注.这部分水外排至环境中,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作者以甘谷驿油矿采油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絮凝沉降-NaClO/活性炭氧化-吸附法对该采油污水进行外排处理实验研究.考察了pH、NaClO投加量、氧化时间、吸附时间、活性炭投加量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可使原水含油质量浓度从93.1 mg/L降至5 mg/L以下,悬浮物从172 mg/L降至10 mg/L以下,CODCr从2 634 mgg/降至100 mg/L以下,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