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睫状肌收缩 /松弛 晶状体悬韧带松弛 /收缩 晶状体变凸 /平过程完成的。有理论认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 ,由于晶状体赤道部与睫状肌间的距离缩短 ,同时睫状肌的作用减弱 ,而使调节力下降 ,出现老视。因此 ,理论上 ,通过巩膜扩张术 ,即在角巩膜缘后的巩膜层间植入一PMMA环或四条PMMA条 ,以使巩膜扩张 ,即可加大晶状体赤道部与睫状肌间的距离 ,使眼的调节能力增加 ,从而达到治疗老视的目的。目前 ,作者报道 1例因行该手术出现并发症而不得不取出植入物的老视患者。患者女 ,46岁 ,术前双眼裸眼远视力均为2 0 / 2 0 ,近…  相似文献   

2.
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梓逵  周绍荣 《眼科研究》2004,22(5):554-556
有关调节的机制,早在19世纪Helmhohz就已提出了“松弛理论”,即调节时晶状体悬韧带处于松弛状态,晶状体依赖自身的弹性使前后极变凸;但该理论和实际观察到的许多调节时的晶状体改变不相符,故Tscherning在20世纪初又提出了“紧张理论”,认为调节时晶状体悬韧带至少一部分是处于紧张状态;20世纪90年代.Schachar从数学物理模型、组织解剖及临床等多方面论证了紧张理论,并将其作为治疗老视的一种依据。就有关调节机制的主要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调节是指人眼在看清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屈光能力发生改变的现象.《调节机制新概念:基于超焦距-微变焦的人眼光学系统》一文引入了摄影镜头的超焦距概念,并基于超焦距的特点,提出人眼实际上存在3个超焦距,即远超焦距、近超焦距和调节超焦距.在调节活动中,睫状肌的收缩是推压悬韧带、悬韧带推压晶状体赤道部,还是使拉紧的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前突,这对于理解《调节机制新概念:基于超焦距-微变焦的人眼光学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从解剖结构上来讲,在调节活动中,睫状肌的收缩推压悬韧带、纤弱的悬韧带推压晶状体赤道部的可能性较小,而使拉紧的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前突的可能性更大.笔者认为,睫状肌的收缩在调节活动中具有主动性的启动作用,因此当眼从视近转向视远时,睫状肌(收缩的环形肌)将会迅即恢复到松弛常态,晶状体受悬韧带的牵拉而恢复到原来的相对扁平状,并非被动性压迫,因为晶状体并不是调节活动的启动体,只不过是一个承载体而已.人眼的调节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在整个调节活动中,不仅有睫状肌的收缩、晶状体屈光能力的增加,也伴随着瞳孔的缩小和集合的发生,因此任何机械、单一的模式者很难解释人眼复杂的调节活动.  相似文献   

4.
激光老视术后调节的双因素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于“激光老视治疗”的临床结果及基于弹性改变假说及晶状体前移及晶状体松弛模式的眼调节机制进行分析。方法 :根据光在模型眼中的传导原理 ,导出了总屈光力因晶状体与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及折射率而改变的函数。使用晶状体伸张及调节实验值导出与总屈光力变化相关的眼参数的实验方程。激光术后调节幅度使用林氏动态模型进行描述 ,此模型含晶状体的前移及松弛两个分量。同时提出林氏 卡达假说 ,认为术后调节改变及低回退率来自于巩膜 睫状肌弹性的增加。结果 :调节 (AA)幅度大约为晶状体屈光力改变的 73%~ 76 % ,并且与睫状体的收缩及晶状体厚度增加呈非线性变化。我们提出对于 2 .0D的调节可由晶状体松弛 (LR)或前移 (AS)或LR及AS两者组合而达到。对于硬化的老年晶状体 ,AS是主要因素。结论 :激光老视治疗 (LAPP)的临床结果可由光在眼球的传导方式计算及由弹性改变假说和包含晶状体前移和松弛的动态模型的调节机制来分析 ,其中动态模式包含晶状体前移及松弛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健康人眼在不同调节状态下,睫状体、晶状体形态位置动态变化的特点及其与年龄变化的关系.方法 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70名不同年龄组正常人眼注视远、近不同距离视标时睫状体、晶状体形态位置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视远时,睫状体厚度平均值(1.08±0.15)mm,睫状突长度平均值(1.92±0.29)mm, 睫状突宽度平均值(0.74±0.11)mm,晶状体中央厚度平均值(3.46±0.45)mm;视近时,睫状体厚度平均值(1.16±0.17)mm,睫状突长度平均值(2.05±0.27)mm,睫状突宽度平均值(0.67±0.09)mm,晶状体中央厚度平均值(3.57±0.42)mm;视近与视远相比,睫状体前部厚度增加、睫状突长度增加,睫状突宽度变小,晶状体中央厚度增加,各参数经独立样本t检验,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随年龄增加,视远、视近时各形态参数与年龄间经Pearson检验存在相关性.结论 人眼视近时,睫状体各部肌纤维协调收缩,使睫状突变长变尖,睫状体向前向内移动,松弛悬韧带,晶状体借自身弹性变凸,中央厚度变厚,前后径增加.同时,随年龄增长,人眼调节力逐渐下降.支持Helmholtz的调节松弛学说.利用UBM可实时观察人眼调节时眼前节结构形态和位置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1992年,Schachar提出老视的发生机理,晶状体直径随年龄增加而增大,每年约增加20μm,使晶状体赤道部与睫状肌之间的空间距离缩短,同时前部放射状睫状肌纤维张力下降,作用于晶状体赤道部的牵张力下降,因而调节变得日渐困难,出现老视,这与1855年Helmholtz提出的已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老  相似文献   

7.
由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眼调节下降引起、以视近困难为主要表现的屈光状态称为老视.老视的发生是多因性的,但晶状体年龄相关性硬化、弹性和变形能力下降以及调节力丧失是其主要致病机制.飞秒激光晶状体老视手术是近年来老视研究领域中出现的全新术式,其主要利用飞秒激光的光致分解作用按预设深度和形状在晶状体内进行微切开,从而制作出可滑动光爆破平面来治疗老视,整个手术过程在恢复自身晶状体弹性和变形能力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眼的动态调节和连续聚焦功能,甚至逆转了年龄相关性的调节潜力丧失,为老视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在国外通过相关基础和临床试验,其矫治效果、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初步验证,目前该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仍面临很多问题,但它的出现革新了传统的老视治疗理念,相信其在老视手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飞秒激光晶状体老视手术的理论依据、实验研究、效果评价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老视矫正手术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i HL  Yao K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1):1050-1052
老视是因年龄相关性调节幅度的下降使得近阅读渐渐困难的一种生理老化现象。现阶段老视矫正的主流方式是配戴单焦框架眼镜、双焦框架眼镜和渐变多焦点眼镜。目前所有针对老视的手术方法都未能带来持久的真正生理意义上的调节改善,本文就目前各种老视矫正手术方法(包括单眼视方法的、施于角膜的、施于巩膜的与施于晶状体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眼调节装置与老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林  徐亮 《眼科研究》2004,22(5):551-553
近几年来关于老视机制和老视治疗的研究在眼科领域中成为关注的热点,许多学者在眼调节装置(晶状体、悬韧带、睫状体)的年龄相关性变化及相关于老视进展机制的研究工作基础上,提出许多令人鼓舞和全新的观点和理论。着重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并且简要描述了近几年出现的老视治疗方法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球形晶体两姐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形晶体系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认为是胚胎在 5个月~ 6个月期 ,晶体发育呈圆球形时 ,某种原因使发育停滞所致 ;也有认为因悬韧带障碍 ,其纤维过分松弛 ,晶体失去了牵引而收缩 ,致前后径增加 ,周径缩小而成球形。我院所见姐弟为悬韧带缺如 ,现报告如下 :例 1 ,沈某 ,女 ,3 4岁。自幼视物喜近 ,并伴畏光 3年。父母系近亲婚配。于 1 998年 4月 7日就诊。检查 :右眼视力数指 / 2 0cm ,检影无光影 ,插片视力不提高。左眼无光感。双眼角膜横径 1 3mm ,悬韧带缺如 ,晶状体球形 ,前脱位 ,虹膜瞳孔领紧扣晶体赤道部 ,形成晶体嵌顿 ,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