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总结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使用的建筑能耗分析用室外气象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浅埋地下工程围护结构及周边岩土的传热数学模型.对不同气象参数条件下地下工程围护结构及其周边岩土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下工程围护结构顶板处受到室外气象参数影响较大,不同气象参数对地板传热几乎没有影响.较其他气象参数,中国城市建筑用标准气象数据库误差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其原始数据来源于国际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库,本文认为其不适用于地下工程围护结构传热过程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陡复杂岩质边坡由于其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其三维建模和稳定性计算一直都是边坡工程领域的技术难题,本文运用Midas GTS三维有限元计算软件,对边坡坡面的地表地形和坡体内部的断层、软弱结构面等复杂地质体进行三维建模,并考虑降雨、地震等影响因素,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其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对类似的边坡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白云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云区位于广州市北部,区内存在大片废弃的采空区和大面积的覆盖型岩溶区.随着城市建设,尤其是地下工程项目不断增多,严重扰动了原来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地面塌陷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研究区主要为小型采空区,因此,文章根据结构力学原理,采用两种方法对白云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白云区嘉禾煤矿采空区开采深度在150m以内都处于不稳定状态,大于225m较稳定.与调查情况(浅部-150m以上煤层开采对地面影响较大,曾出现塌陷漏斗、形成冒落带和地面塌陷的现象;-210m水平以下煤层开采对地表影响不大)较一致.  相似文献   

4.
隧道施工引起地层移动及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良帅 《山西建筑》2007,33(2):291-292
简述了城市隧道施工的有关要求,探讨了地表变形与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对地表沉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保地下工程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5.
厦门海底隧道陆域浅埋段动态施工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地下工程施工力学理念,结合我国首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隧道工程陆域浅埋段施工过程,根据目前采取的CRD施工方法,建立数值模型,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施工过程中随着各部的开挖,隧道变形动态发展历程;对浅埋隧道地表沉降采用经验预测和数值模拟进行了分析,数值计算结果反映了地表沉降随隧道各部开挖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对初期支护时变受力体系分析,可以为施工过程中结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对开挖过程中隧道围岩应力状态和塑性区发展历程的分析,为洞室稳定性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大跨浅埋隧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动态施工过程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施工过程中围岩--支护系统相互作用的动态力学响应,为隧道动态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铁区间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越秀南~东湖区间是左、右行车和停车、折返的多功能区间,在停车、折返线区段形成了四线大跨度断面,该区段施工分部多、工序复杂,浅埋暗挖施工安全与其地面上方的五层住宅楼使用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为分析既有地面建筑与隧道施工的相互影响,采用地层模式对上述断面进行了施工动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大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层稳定、支护结构安全,但地面建筑附加作用对地表沉降、隧道结构受力均有不利影响,施工中应予以足够重视,并加强地面和洞内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谭红艳  蒋小珍 《地下空间》2009,5(3):445-449
白云区位于广州市北部,区内存在大片废弃的采空区和大面积的覆盖型岩溶区。随着城市建设,尤其是地下工程项目不断增多,严重扰动了原来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地面塌陷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研究区主要为小型采空区,因此,文章根据结构力学原理,采用两种方法对白云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白云区嘉禾煤矿采空区开采深度在150m以内都处于不稳定状态,大于225m较稳定。与调查情况(浅部-150m以上煤层开采对地面影响较大,曾出现塌陷漏斗、形成冒落带和地面塌陷的现象;-210m水平以下煤层开采对地表影响不大)较一致。  相似文献   

8.
江胜华  李祥久 《山西建筑》2014,(31):198-199
对某现场爆破振动地表振动速度峰值监测结果进行了研究,拟合得到了地下工程岩石开挖爆破地面振动速度的变化规律,并对同断面、同药量、同测点掏槽爆破地表质点振速和非掏槽地表质点爆破振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掏槽爆破产生振速较大,合理设计掏槽为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为防止地表沉降引起隧道事故的发生,以青岛地铁4号线福州路车站为研究对象,运用现场施工的监测数据与MIDAS/GTS NX模拟软件,对青岛地铁浅埋隧道施工沉降规律及围岩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分析地质勘察资料、众多沉降数据和超前地质预报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不同水位环境下的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分析了其在地表和拱顶的沉降规律,确定了最大沉降位置即最不利位置。最后,运用动力增载位移响应比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为今后该类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特大型城市形成并持续发展。在大城市建设过程中,因为人口数量较大,交通压力非常大,要想在现有地面建筑基础上进行建设已经不可能,所以城市加大地下工程的建设,以地下隧道建设舒缓压力满足需求。因为地面建筑密集型的存在,对地下工程实施仍然造成很大影响,基于对影响现有地下工程建设的限制因素的了解,结合已有工程技术成就和典型案例探讨新的工程设计方案,提高工程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