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5,(1):149-15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于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治疗的患者,进行认知障碍评估。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状况的因素。结果血透患者的认知障碍发生率为59.4%。教育程度和慢性失眠能显著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教育程度越高,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低(OR=0.51;95%CI=0.30-0.86);有慢性失眠史的血透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分别是无慢性失眠史的血透患者的1.98倍(OR=1.98;95%CI=1.05-3.75)。结论认知功能损害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患病率较高,其独立的危险因素为教育程度和有慢性失眠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认知功能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对象为545名广州市部分社区长者饭堂的用餐老年人和广州市、佛山市、中山市、清远市四地市养老院的入住老年人,对老年人的一般健康情况和认知功能(MoCA)进行问卷调查,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养老院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高于社区养老的老年人。养老院老年人(OR=3.099,95%CI:1.601,6.001)、年龄75岁以上(OR=2.050,95%CI:1.132,3.714)是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学历与老年人的认知障碍呈负相关,高中或大学以上学历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低于文盲老年人(OR=0.292,95%CI:0.124,0.691)。结论应多关注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情况,及早发现认知功能障碍人群并进行干预,以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性损害。  相似文献   

3.
张彧  姚峥嵘  张丽 《现代预防医学》2021,(20):3779-3782
目的 探究我国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睡眠质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控制相关变量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日常活动能力受损(OR = 3.941,95%CI:3.464~4.484)、睡眠障碍(OR = 1.370,95%CI:1.167~1.608)是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结果显示,日常活动受损与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相加交互作用(OR = 5.492,95%CI:4.380~6.888),RERI(95%CI) = 1.261(0.092~2.430),AP(95%CI) = 0.230(0.057~0.402),S(95%CI) = 1.390(1.052~1.837)。结论 同时存在日常活动能力受损和睡眠障碍会增加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通过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可有助于降低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社会联系、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老年人多维度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和简版社区痴呆筛查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率为10.4%;男性社会联系距离(t=-1.423,P=0.019)得分高于女性,女性社会联系总分(t=0.344,P=0.038)、社会关系融洽得分(t=2.030,P0.001)和社会支持总分(t=1.407,P0.001)高于男性;老年男性中经常与亲戚联系者(OR=0.145,95%CI:0.022~0.956)、邻里关系好者(OR=0.205,95%CI:0.048~0.873)认知功能障碍率较低,老年女性中有2个以上联系人(OR=0.113,95%CI:0.018~0.725)、联系人在本地(OR=0.222,95%CI:0.074~0.667)、偶尔(OR=0.360,95%CI:0.155~0.834)和经常(OR=0.341,95%CI:0.147~0.792)与亲戚联系、经常与邻居联系(OR=0.215,95%CI:0.078~0.591)、邻里关系好者(OR=0.159,95%CI:0.039~0.681)认知功能障碍率较低。结论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保护存在性别差异,在对老年人认知功能进行干预时要考虑性别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睡眠质量及其交互作用与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关联,为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辽宁省抚顺市某企业≥60岁退休职工1268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结果老年人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8.5%和30.8%。生活方式一般和不良,以及睡眠障碍会增加抑郁症状发生风险(OR=3.664,95%CI:2.410~5.570;OR=11.177,95%CI:7.062~17.690;OR=1.795,95%CI:1.363~2.363)。生活方式和睡眠质量的交互作用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相关性,相比较于无睡眠障碍和生活方式良好,无睡眠障碍和生活方式一般(OR=2.641,95%CI:1.132~6.164)、生活方式不良(OR=5.154,95%CI:2.425~10.952),有睡眠障碍和生活方式良好(OR=7.656,95%CI:3.532~16.593)、生活方式一般(OR=13.770,95%CI:6.327~29.970)、生活方式不良(OR=30.477,95%CI:12.899~72.009)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风险增大。结论有睡眠障碍和不良生活方式的老年人,会增加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可有助于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年时期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老年认知障碍风险的关系。方法对来自新加坡华族健康队列的16948名研究对象进行16~23年(平均20年)的随访,研究对象的含糖饮料摄入信息于基线调查获得(1993-1998年),研究对象的认知状态通过第3次随访期间(2014-2016年)在新加坡人群中校正过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获得。采用多元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认知障碍风险的关系。结果在纳入的研究对象中,2443名存在认知障碍。在控制了年龄、性别、籍贯、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因素)和疾病信息后,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认知障碍风险关联无统计学意义。与几乎不喝碳酸饮料组相比,每周摄入碳酸饮料≥2次(OR=0.91,95%CI:0.77~1.08)、每周摄入1次(OR=1.00,95%CI:0.82~1.23)和每月摄入1~3次(OR=0.94,95%CI:0.80~1.09)的研究对象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性P=0.306)。与几乎不喝果(蔬)汁组相比,每周摄入果(蔬)汁≥2次(OR=1.03,95%CI:0.88~1.20)、每周摄入1次(OR=0.96,95%CI:0.82~1.12)和每月摄入1~3次(OR=0.94,95%CI:0.82~1.08)的研究对象的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均无统计学差异(趋势性P=0.930)。分层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对研究结果都没有实质改变。结论在平均含糖饮料摄入频率较低的新加坡籍华人中,中年时期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老年认知障碍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数据库有关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感染MDRO危险因素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统计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0篇,总样本量为2 568例。纳入分析的危险因素共13个,经Meta分析结果表明,足溃疡病程[WMD=5.25,95%CI(0.13~10.37),P=0.04]、缺血性溃疡[OR=2.84,95%CI(2.25~3.60),P0.001]、溃疡面积[OR=2.43,95%CI(1.58~3.72),P0.001]、因同一溃疡住院次数2次[OR=16.82,95%CI(10.85~26.09),P0.001]、抗菌药物暴露史[OR=5.86,95%CI(3.79~9.07),P0.001]、曾经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OR=5.15,95%CI(3.51~7.56),P0.001]、合并骨髓炎[OR=7.22,95%CI(4.45~11.69),P0.001]、糖尿病肾病[OR=1.41,95%CI(1.12~1.76),P=0.003]以及贫血[OR=3.18,95%CI(2.04~4.95),P0.001]为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足溃疡病程越长、缺血性溃疡、溃疡面积越大、住院次数越多、有抗菌药物应用史以及合并骨髓炎、糖尿病肾病及贫血的患者MDRO感染的风险越高,医护人员应及时识别相关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措施预防MDRO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广东省城乡社区≥60岁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现状及其流行特征。 方法 调查对象来自2019年广东省3个地市6个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使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共5691名老年人的数据纳入分析。采用〖XC五号.EPS;P〗检验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老年人群间认知功能障碍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果 调查对象的认知功能障碍率为14.95%,认知功能障碍率在女性、农村、文盲、无配偶、独居和低体重老年人中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性在女性、≥75岁、农村、无配偶、独居和低体重老年人中较高(女性:OR=1.74,95%CI:1.45~2.08;75~79岁组:OR=1.86,95%CI:1.43~2.42;≥80岁组:OR=4.10,95%CI:3.15~5.33;农村:OR=2.43,95%CI:1.88~3.15;无配偶:OR=1.32,95%CI:1.08~1.62;独居:OR=1.37,95%CI:1.06~1.78;低体重:OR=1.42,95%CI:1.10~1.82;),小学文化程度和超重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性相较于文盲和正常体重的老年人低(小学文化:OR=0.58,95%CI:0.48~0.70;超重:OR=0.75,95%CI:0.62~0.91)。结论 广东省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现状形势严峻,应积极开展良好生活方式的健康宣教,加强对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预防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DII)与中老年人认知障碍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生物医学文献、PubMed、Science Direct、Springer、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6月20日发表的关于DII与中老年人认知障碍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选。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量表及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推荐的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量表评估筛选后的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4软件和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汇总OR值和95%CI。结果 共纳入7项研究,包含15 428名参与者。Meta分析显示,与最低位数DII相比,最高位数DII与中老年人认知障碍风险增加相关(OR=1.62,95%CI:1.27~2.05,P<0.01),尤其是在使用FFQ调查膳食数据(OR=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国听力残疾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以≥60岁单纯听力残疾者为研究对象,对听力残疾的老年人基础性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对听力残疾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国≥60岁听力残疾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率为23.62%。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高听力障碍残疾等级越高(极重度OR=2.97,95%CI=2.68~3.29)、家庭人均户收入低于等于国家平均水平听力障碍老年人发生生活不能自理的风险越高(OR=1.17,95%CI=1.08~1.28);居住在农村(OR=0.86,95%CI=0.79~0.95)、所在地为东部(OR=0.59,95%CI=0.55~0.63)、受教育程度高(高中及以上OR=0.62,95%CI=0.53~0.72)听力障碍老年人发生生活不能自理的风险越低。结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构成的情境因素与听力残疾老年人活动受限密切相关,影响其日常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国城乡老人宗教参与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认知障碍提供参考。方法对目前涉及"宗教-认知"迄今为止最近的全国代表性公开调查资料(2002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中13 290名老人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调查,利用logistic模型研究城乡老人宗教参与与认知障碍的关系,并探究其原因。结果无宗教参与老年人中认知障碍1872人(17.4%),高于有宗教参与行为老人(264人,10.3%)。宗教参与与老年人认知障碍存在负向关联和城乡差异:在调整人口学变量、躯体健康、主观情绪和休闲活动变量后,有宗教参与行为老人比无宗教参与行为老人认知障碍发生风险低(OR=0.67,95%CI=0.57~0.70)。城市老人认知障碍发生风险低于农村老人(农村OR=0.62,95%CI=0.51~0.77;城市OR=0.75,95%CI=0.58~0.96)。休闲活动变量在"宗教参与-认知障碍"中起调节作用,与模型1比较,模型2中有宗教参与行为与有认知障碍的OR值由0.60(95%CI=0.51~0.70)变为0.67(95%CI=0.57~0.79)。结论宗教参与与中国老年人认知障碍呈负向关联,且该关联作用存在城乡差异,农村老人关联强度高于城市。休闲活动变量在中国老年人"宗教参与-认知障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60岁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4—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义乌市抽取1 576名≥60岁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浙江省重大公共卫生监测项目调查问卷》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1 569人,其中男性707人,女性862人,平均(69.42±7.26)岁。患认知功能障碍121例,患病率为7.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70岁-=1.792,95%CI:1.135~2.830;OR80岁-=4.060,95%CI:2.487~6.628)、女性(OR=1.739,95%CI:1.135~2.664)和自评家庭经济条件困难(OR=2.339,95%CI:1.239~4.415)是≥60岁老年人患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同住人数≥4人(OR=0.462,95%CI:0.246~0.867)和参加运动(OR=0.592,95%CI:0.356~0.983)是≥60岁老年人患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义乌市≥60岁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为7.71%,年龄、性别、家庭经济条件、同住人数和运动情况是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睡眠障碍与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CENTRAL、Embase、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PsychlNFO(ProQuest)、PsychlNFO(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日期为建库- 2017年12月。收集睡眠障碍与老年人跌倒风险关系的队列研究,对纳入研究采用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队列研究,20 640例患者。校正Meta分析结果:睡眠障碍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OR = 1.33,95%CI(1.23,1.44)]。亚组分析结果:不同睡眠障碍类型、跌倒次数结局及研究场所,睡眠障碍均会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结论 睡眠障碍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贵州省农村老年人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为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7—8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省花溪区和贵定县抽取5个乡(镇)共1 651名≥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老年人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结果贵州省1 651名农村老年人中,有认知功能损害者517例,认知功能损害率为31.3%;其中,定向力、即刻回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延时回忆、语言能力损害者分别为296、199、518、752、179例,损害率分别为17.9%、12.1%、31.4%、45.5%、10.8%;无睡眠障碍老年人1 167人(70.7%),有睡眠障碍老年人484人(29.3%)。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有睡眠障碍农村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损害、即刻回忆力损害、注意力和计算力损害的风险分别为无睡眠障碍老年人的1.348倍(OR=1.348,95%CI=1.056~1.719)、1.410倍(OR=1.410,95%CI=1.024~1.943)、1.302倍(OR=1.302,95%CI=1.025~1.654)。结论贵州省农村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损害率较高,睡眠障碍是其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对其即刻回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R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搜索CNKI、万方及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以Meta分析法比较两种术式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结果纳入11篇文献,共1 189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PKERP与PKRP相比,PKERP术后IIEF-5评分高[SMD=1.109,95%CI(0.285,1.932),P=0.008]、逆行射精少[OR=0.516,95%CI(0.317,0.838),P=0.007]、勃起功能障碍少[OR=0.592,95%CI(0.432,0.811),P=0.001]。结论与PKRP相比,PKERP能明显降低术后逆行射精、勃起功能障碍,并能提升IIEF-5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研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体内微量元素Cu和Zn含量是否存在变化。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3期)、CNKI、VIP、CBM、Wan Fang Data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90年1月-2016年5月,搜集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体内微量元素Cu和Zn含量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病例-对照研究,总样本量达1 236人,文献质量总体较好。Meta分析显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体内微量元素Cu含量处于中间值,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MD=0.33,(95%CI=0.16,0.50),P=0.0002],低于阿尔茨海默症组[SMD=-0.25,95%CI(-0.49,-0.02),P=0.03];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体内微量元素Zn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SMD=-0.21,95%CI=(-0.61~-0.02),(P=0.03)],但可能高于AD组[SMD=0.29,95%CI=(-0.18,0.76),(P=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功能下降的老年人体内存在微量元素Cu升高,Zn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成都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成都市5个主城区共110家养老机构,各区抽取1~2所共10个机构进行横断面研究,对所纳入的老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功能检查和医学资料收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共调查356名60岁以上老人,认知功能障碍者181位,患病率为50.7%.其中80.9%的老人有日常生活能力受损.多因素逐步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OR:0.387;95%CI:0.211~0.710)、高龄(OR:4.276;95%CI:2.228~8.205)、职业性质(OR:2.241;95%CI:1.168~4.301)、低教育水平(OR:3.181;95%CI:1.420~7.124)、婚姻状况(OR:0.183;95%CI:0.053~0.627)慢性疾病(OR:1.640;95%CI;0.700~6.956)、参加活动(OR:0.403;95%CI:0.166~0.982)及日常生活能力(OR:0.338;95%CI:0.127~0.900)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关系密切.慢性疾病中的高血压(OR:2.095;95%CI:1.122~3.912)、糖尿病(OR:2.168;95%CI:1.058~4.442)、脑血管病(OR:2.141;95%CI:1.086~4.222)及心脏病(OR:2.902;95%CI:1.240~6.794)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结论]成都市养老机构60岁以上老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高,8种危险因素与其关系密切,这为养老机构照护认知功能障碍的老人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住院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营养知识,以了解影响患者营养知识水平的因素。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2016年入住厦门市第一医院肾内科的13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营养知识水平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32例肾脏病患者,相关知识宣教、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因素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知识认知水平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关知识宣教(OR=77.78,95%CI:18.00~336.14)和较高的家庭人均收入(OR=4.41,95%CI:1.17~16.67)对CKD患者营养知识认知水平有促进作用。结论医疗机构可通过营养健康宣教等方式帮助患者提高营养知识,建立良好的自我保健行为和膳食习惯,以达到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又维持较好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血管性疾病患者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河南省某医院诊治存活的脑血管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出院前1 d进行认知功能情况评估,同时收集患者实验室及相关诊断结果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类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的情况。使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脑血管性疾病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537例脑血管性疾病患者中男性927例,女性610例,年龄分布在55~83岁,平均(69.10±12.11)岁。疾病类型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占45.22%。检出认知障碍532例,占34.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060,2.413)、文化程度(OR=0.588,0.515,0.474)、饮茶习惯(OR=0.408)、高血压(OR=2.619)、同型半胱氨酸(OR=1.023)、超敏C反应蛋白(OR=1.0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OR=0.985)等情况不同的脑血管疾病患者认知障碍发生风险不同。结论 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有较高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部分因素对该种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具有影响,应尽早开展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与子代哮喘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索ART与子代哮喘相关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从2000年1月至2020年7月,在进行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 Man 5.3软件和Stata 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高质量的观察性研究,共计3 174 605例子代进行Meta分析。与自然受孕(naturally conceived,NC)子代相比,ART子代哮喘发生率显著增加[OR=1.37,95%CI(1.11-1.70),P 0.05];剔除1篇异质性较大的研究后进行亚组分析,单胎子代中,ART组子代哮喘发生率风险明显高于NC组[OR=1.20,95%CI(1.10-1.32),P 0.05];受精方式亚组中,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组与卵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组的子代哮喘发生风险率均增加[OR=1.21,95%CI(1.10-1.32),P 0.05]vs[OR=1.42,95%CI(1.07-1.88),P 0.05],且ICSI组较IVF组对子代哮喘发生率的影响更显著; 0~5岁子代与6~9岁ART子代哮喘发生风险分别较NC子代增加[OR=1.50,95%CI(1.10-2.04),P 0.05]vs[OR=1.23,95%CI(1.11-1.36),P 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NC子代相比,ART助孕可能会导致子代哮喘发病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