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分析龙岩市2005-2012年麻疹流行特征,为控制麻疹流行和制订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疫情资料,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2005-2008年平均发病率为2.58/10万;2009-2012年平均发病率为0.05/10万,连续4年麻疹发病率低于1/100万的控制指标。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份。新罗,漳平,永定等三县(市、区)发病数较多,学生占58.98%,8~19岁占60.34%,主要影响因素是局部地区中小学校暴发麻疹疫情。结论龙岩市2009年以来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已基本达到消除麻疹控制指标。坚持高免疫接种率策略、提高麻疹监测工作质量、强化麻疹疫情应急处理能力是今后消除麻疹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了解镇江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对麻疹监测系统运行质量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做好麻疹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镇江市7个辖市区2009-2013年报告的麻疹监测系统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监测系统主要监测指标.结果 镇江市2009-2013年年均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56/10万,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从2009年的95.13%提高到2013年的100%,48 h个案调查率从2009年的95.13%提高到2013年的100%,血标本3d内送达率从2009年的93.57%提高到2013年的100%,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7d内报告率从2009年的94.28%提高到2013年的100%;麻疹发病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期集中在3-5月份,共140例,占总病例数的85.89%;发病年龄呈现“两头多,中间少”的分布态势;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总病例数的90.18%,有免疫史者仅占9.82%.结论 镇江市2009-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良好,麻疹监测系统运行质量逐年提高.应进一步提高麻疹监测工作质量、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加强重点人群麻疹防控,继续维持消除麻疹目标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泸州市2009-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存在问题,为调整今后麻疹监测工作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泸州市2009-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泸州市报告疑似麻疹病例423例,实验室诊断病例19例(4.49%),临床诊断病例1例(0.24%),排除病例403例(95.27%)。2009-2013年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74/10万,0.81/10万,2.94/10万,3.02/10万和2.55/10万;48h完整调查率分别为94.11%、95.00%、100.00%、100.00%和100.00%;实验室结果 7d内及时报告率分别为80.64%、92.11%、81.58%、92.91%和93.86%;血标本采集率分别为90.62%,95%,100.00%,99.24%和100.00%。2009-2013年泸州市无麻疹暴发疫情。结论自2009年新修订的《四川省麻疹监测实施方案》实施以来,近5年泸州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工作质量逐年提高,在麻疹发病率较低和加速实现消除麻疹工作的情况下,应开展发热、出疹性疾性病症状监测,进一步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同时切实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加强院内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3-2014年东莞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加强麻疹监测、消除麻疹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东莞市2013-2014年麻疹监测系统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2013-2014年东莞市报告麻疹监测病例数1 211例,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946例(78.12%),临床诊断病例16例(1.32%),排除病例249例(20.56%)。48 h内完整调查率分别是98.89%和98.98%,血标本3 d内送达率分别是94.65%和94.89%,血清学检测结果7 d内报告率分别是97.11%和96.81%,监测病例血标本采集率分别是98.69%和98.27%,暴发疫情实验室确诊率100%,暴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100%,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是1.53/10万和1.47/10万。 结论 东莞市麻疹监测系统的监测指标略低,系统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06-2011年梅花村街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和麻疹疫苗常规及强化免疫接种活动效果评价和麻疹发病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麻疹防控措施,巩固消灭麻疹成果的目的。方法统计来自广东省免疫规划监测系统2006-2011年梅花村街麻疹病例,分析期间发病情况、人群分布、居委分布、季节性分布等。结果 2007年开始麻疹病例疫情处理和麻疹应急接种,2009年3月和2010年9月开展儿童麻疹免疫强化免疫接种,2006-2011年报告年发病率分别为30.4/10万、18.2/10万、14.1/10万、0/10万、0/10万、0/10万,逐年下降,2009-2011年实现麻疹发病率为0,实现梅花村街消灭麻疹的阶段性目标。结论疫点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加强学校验证入学,消灭人群免疫空白,提高人群整体免疫水平,可在短期内迅速控制麻疹疫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浙江省嘉兴市2009-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的运转情况,为评价麻疹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嘉兴市7个县(市、区)在2009-2013年通过MSS上报的疑似麻疹病例个案数据库,评价MSS主要运转指标。结果:2009-2013年嘉兴市通过MSS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 317例,其中确诊麻疹病例401例,排除麻疹916例。48h完整调查率均>95%;实验室结果7d内及时报告率逐年上升,2009年最低(86.71%),2011年后维持在100%。第一份血标本采集率均>90%;第二份血标本采集率从11.71%上升至100%,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均>2/10万,其中2012年高达6.06/10万。结论:嘉兴市MSS的特异性和及时性监测指标良好,但敏感性监测指标过于敏感,需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对麻疹的业务培训,以适应消除麻疹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奎屯市2006-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措施.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奎屯市2006-2011年共报告麻疹病例9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78/10万,2-5月为麻疹发病高峰,大年龄组及外来务工人员发病率最高. 结论 提高易感人群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适时开展重点人群的麻疹强化免疫是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2011-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呼和浩特市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对呼和浩特市2011-2013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呼和浩特市2011-2013年麻疹报告病例数分别为18例、14例、125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63/10万、0.49/10万、4.35/10万.发病以4、5、6月份最多,占总发病例数的83.44%.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的城区,占总发病病例数的82.16%.发病年龄最小为3月龄,最大为48岁,<5岁婴幼儿和>20岁成人为高发人群,占总发病例数的94.90%.结论 易感人群的积累是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在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的前提下,提高麻疹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和2剂次接种率,定期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同时建议对大年龄组重点人群接种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龙岩市2009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活动效果。方法对MV强化免疫摸底质量、接种率、人群抗体水平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V强化免疫共接种8月龄~14岁目标儿童387 998人,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95%,免疫后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滴度均显著升高,麻疹发病率较强化免疫前下降了93.98%。结论龙岩市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显著,发病率已降至1/100万以下。为保持强化免疫取得的成果,应做好常规免疫和麻疹监测工作,适时开展后续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3-2015年麻疹流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贵州省2013-2015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贵州省2013-2015年麻疹发病率为0.21/10万、0.53/10万、0.70/10万,麻疹疫情呈回升趋势.麻疹发病高峰仍在冬春季,年末发病高峰需要提前关注.病例分布较集中,疫情以局部暴发为主.病例以小年龄儿童为主,<8月龄病例在病例总数中的比例下降,8月~11月龄病例增多.结论 贵州省消除麻疹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接种率,应加强含麻疹成分疫苗第一剂次及时接种工作,降低小年龄儿童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6-2011年上海市麻疹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病例专报系统,收集2006-2011年上海市麻疹报告病例,描述病例的时间和年龄分布等特征,计算上海市的麻疹发病率等。结果 2006-2011年,上海市共报告麻疹病例5 18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17/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最高(8.77/10万),2011年发病率最低(0.52/10万);各年流动人口发病率均显著高于户籍人口发病率;麻疹发病年龄呈双峰态,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和2035岁青壮年;散居儿童、工人、民工和家政家务等是麻疹高发人群。结论 2011年上海市麻疹发病率降至近10年最低水平,提示上海市已基本进入麻疹消除阶段。建议进一步加强麻疹疫情的监测,重点做好适龄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麻疹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保护水平,从而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7-2011年舞阳县麻疹流行状况,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1年舞阳县麻疹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舞阳县麻疹发病率分别为15.71/10万、1.63/10万、0.41/10万、0.61/10万和1.11/10万;病例多呈散发,每年的2月份到5月为麻疹高发季节;8月龄~4岁组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发病有向大年龄组(>20岁占12.37%)发展趋势。结论麻疹的常规免疫存在一定漏洞,需进一步加强;在防制策略上应考虑对大年龄组人群接种麻疹疫苗;完善麻疹监测系统,保持MV高接种率、实施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有效防止麻疹暴发流行,将是今后控制和消除麻疹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漯河2013-2015年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的运转情况,为加强麻疹监测、降低麻疹发病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漯河市5个县(区)2013-2015年通过MSS报告的疑似麻疹病例专病系统数据,评价相关的运转指标。结果漯河市2013年共报告疑似麻疹65例,其中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8例,排除病例57例;2014年共报告疑似麻疹85例,其中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23例,排除病例62例;2015年共报告疑似麻疹111例,其中确诊麻疹12例,确诊风疹1例,排除病例98例。2013-2015年漯河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24/10万、2.44/10万、3.83/10万,疑似麻疹病例48h内个案调查率、散发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采集率均为100.00%。疑似麻疹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2013年7d内报告率为100.00%,2014、2015年4d内报告率分别为97.65%、98.20%。2013-2015年,漯河无麻疹暴发疫情。结论漯河MSS运转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要求,需进一步提高MSS敏感性、特异性和及时性以降低麻疹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3-2016年长沙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6年长沙市麻疹确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6年长沙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 19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13/10万,各年发病数在169(2016年)~605例(2013年)之间,发病率在2.30/10万(2016年)~8.42/10万(2013年)之间;2013年病例数集中在3~5月份,2014-2016年病例均集中在5~7月份;发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雨花区(5.99/10万)、天心区(5.62/10万)、长沙县(4.82/10万);发病年龄以<8月龄婴儿(36.60%)和15岁~人群(22.11%)为主;散居儿童是麻疹的高发人群;757例≥8月龄儿童中无免疫史485例,占64.07%;免疫史不详186例,占24.57%.结论 2013-2016年长沙市麻疹疫情呈现总体下降趋势,<8月龄婴儿和15岁~人群高发;建议提高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做好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并关注小月龄婴儿和成人易感者在麻疹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探讨针对性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西安市2008-2013年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2008-2013年西安市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3年西安市共报告麻疹病例60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4/10万,其中2010年发病率最高(2.31/10万),2013年发病率最低(0.06/10万);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6月;7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年龄,占总病例数的63.41%;病例以散居儿童最多;流动人口麻疹年平均发病率高于户籍人口;8月龄6岁儿童中,无免疫史者达58.40%。结论西安市消除麻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目前已进入维持消除麻疹阶段,仍应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提高适龄儿童常规接种率,建议开展薄弱地区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强化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近年来海西州麻疹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和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2-2011年麻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结果 2002-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和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数476例,年均发病率为9.58/10万,2005年麻疹发病率最高上升至21.30/10万,之后发病率逐渐下降,到2010年麻疹发病率反弹升至14.86/10万,2011年麻疹发病率下降至0.46/10万.麻疹发病高峰主要在4~7月.8月龄~14岁儿童病例占74.79%,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16.60%,无免疫史的占19.75%,免疫史不详的占63.66%.结论 易感者、流动人口的聚集和免疫失败人群的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8月龄和18~24月龄儿童两针麻疹疫苗的常规接种,继续做好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必要时适当增加免疫次数,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消除免疫空白点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珠海市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SIA)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珠海市麻疹监测系统报告数据进行分析,以2009年4月珠海市MV SIA为分界点进行比较。结果珠海市2005-2008年麻疹报告发病率逐年递增(7.35/10万~32.68/10万),2009年SIA后报告发病率明显下降到3.49/10万;SIA前麻疹发病高峰集中在4-8月,SIA后无明显发病季节高峰。SIA前后年龄分布、病例地区分布、免疫接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疹强化是消除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龙岩市麻疹流行特征,以探讨防控策略。方法对龙岩市2006~2010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病例200例,年均发病率1.44/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率逐年下降,2009~2010年达历史最低水平;发病以学生为主,19岁及以下占84.00%,其中10~19岁比例最高,占58.00%;2~3月为发病高峰。结论加强薄弱点及儿童常规免疫管理,加大入托、入学时接种证查验工作,做好麻疹病例监测是控制麻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浙江省2009~2013年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Report and Management System,MSIRMS)运转情况进行评价,为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浙江省2009~2013年MSIRMS统计的数据,评价主要监测指标。结果浙江省2009~2013年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均2/10万,48小时内个案完整调查率均90%,血清检测结果 7天内报告率均80%。散发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从2009年的82%提高至2013年的99%。2009~2013年麻疹爆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均为100%,病原学标本采集率从2010年开始80%。结论浙江省从2011年起以设区的市或以县(市、区)为单位,MSIRMS的敏感性、及时性和特异性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消除麻疹的有关要求,要在保持MSIRMS高效运转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是今后消除麻疹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深圳市2010-2013年麻疹流行特征及规律,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对深圳市2010-2013年麻疹监测专报信息系统流行病个案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2010-2013年麻疹发病率波动在0.20/10万~10.30/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3.89/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4~9月份,占总病例数的81.84%。年龄分布以2岁儿童和≥20岁成人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59.98%和30.47%;居住时间不到3个月的占18.67%,报告病例中有麻疹免疫史的占8.86%,构成比逐渐下降(!2=30.10,P=0.000),原特区外发病率高于原特区内(!2=153.39,P=0.000)。结论提高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和免疫接种覆盖率、及时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和处理是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