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 CT平扫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各种途径证实的50例AD患者的多层螺旋CT平扫的临床资料.[结果]AD患者CT平扫特征包括主动脉增宽、双腔征、内膜钙化斑移位、线样征等.[结论]AD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近年应用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AD)诊治前后的作用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行多平面图像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和容积再现(VR)。结果按DeBakey分型,57例主动脉夹层表现为Ⅰ型20例,Ⅱ型7例,Ⅲ型30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壁内血肿——一种不典型夹层的电子束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电子束CT(EBCT)影像特征及对临床诊治的指导意义。方法:13例经EBCT连续容积增强扫描的主动脉IMH患者,综合分析其EBCT影像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EBCT所见IMH的直接征象:13例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低密度增厚,无内膜片及真、假腔。7例血肿外缘轻度环状强化。血肿CT值60~108Hu。间接征象:穿透性溃疡征9例,钙化内移3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8例,一侧或双侧胸腔积液7例(2例分别合并叶间裂或心包积液)。并发征象:动脉瘤2例,B型主动脉夹层1例。结论:EBCT是检出主动脉IMH的快速、无创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IMH的直接、间接征象及并发征象,对临床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病理特点及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SCT已成为主动脉夹层诊断及随访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本文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病理特点及CT诊断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诊断不典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壁内血肿,是因主动脉内膜破溃或溃疡,血液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内形成血肿.或由于主动脉中膜或外膜滋养血管破裂出血而形成。因无明显内膜破口,与真腔也无明显交通而命名。但可继续发展成为典型主动脉夹层或自行吸收,也被认为是一种变异的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夹层的早期阶段,死亡率与典型主动脉夹层相似。因此、早期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多层螺旋CT对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7.
320排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320排CTA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9例临床诊断AD患者的320排CTA检查资料,对比其与16排CTA、MRA及DSA的差异。结果 59例AD患者中,3种方法共诊断AD 43例,胸主动脉瘤4例,真性腹主动脉瘤9例,假性腹主动脉瘤3例。320排CTA诊断AD破口位置的准确率(75/77,97.40%)高于16排CTA(47/53,88.68%,χ2=4.14,P<0.05)及MRA(40/46,86.96%,χ2=5.17,P<0.05);其电离辐射剂量[(849.62±44.73)mGy]低于16排CTA[(927.11±39.47)mGy,t=2.84,P<0.05]及DSA[(976.85±54.21)mGy](t=2.51,P<0.05),并可清晰显示内膜片、真假腔、血栓形成及主要内脏动脉分支受累情况。结论 320排CTA是诊断AD的安全、快捷、有效且无创的方法,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收集资料完整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7例MSCT血管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18~78(平均47.3)岁。临床表现:为急性胸背痛30例,伴上腹痛21例,胸闷、气急19例,伴胸腔积液5例。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主动脉夹层螺旋CT表现。结果26例主动脉夹层螺旋CT均显示双腔和撕裂的血管内膜片,其中DeBacKeyⅠ型9例,Ⅱ型2例,Ⅲ型15例。CT主要征象表现为不同密度的真假双腔发现剥离的内膜及钙化内移的内膜,并可以观察受累主动脉的分支和范围。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以及图像重建能迅速、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孤立性外周动脉夹层与主动脉夹层的不同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孤立性外周动脉夹层和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CTA图像,对比其影像学特征。结果:主动脉夹层和孤立性外周动脉夹层CTA图像均可清晰分辨真腔、假腔及夹层累及动脉长度。两组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动脉硬化表现。两组间比较,假/真腔比值、动脉受累长度、动脉硬化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立性外周动脉夹层往往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受累动脉局限,真腔往往大于假腔,病情相对稳定,其影像学表现与主动脉夹层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病因及CT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对CT平扫和CT血管成像扫描检查主动脉夹层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疼痛52例(91.2%)以及高血压48例(84.2%),57例患者中Stanford A型39例,Stanford B型18例,DebakeyⅠ、Ⅱ型27例,DebakeyⅢ型30例;CT血管成像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平扫检出率(χ2=4.940,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是以一种高致死性疾病,高血压可能为其主要诱发因素,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颖  张双红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3):2049-2051
目的:观察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特点.方法:29例主动脉夹层病例均行MSCTA胸腹联合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及仿真血管内窥镜等方法进行重建.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图像,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病变真腔、假腔及内膜片.结论:MSCTA快速、准确、简便、无创,对主动脉夹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4月35例行CTA检查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原始数据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建、容积再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方法进行主动脉成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进行诊断。结果 35例均可明确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及破裂口部位。Ⅰ型12例,Ⅱ型3例,Ⅲ型20例;累及左锁骨下动脉5例,左颈总动脉2例,无名动脉2例,腹腔干3例,肠系膜上动脉4例,左肾动脉3例,右肾动脉2例,右髂总动脉受累6例,左髂总动脉受累8例,其中双侧髂总动脉均受累4例;合并动脉瘤3例;壁内血肿4例;所有患者均显示了单一或多发破口。结论 CTA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9例X线和CT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影像征象。方法:回顾分析49例经临床证实的ADA的影像表现。结果:胸部平片表现为主动脉结增大、升高,主动脉弓部钙化线与外缘的距离增宽。CT平扫显示降主动脉直径超过升主动脉,钙化线内移,内膜瓣呈低或高密度,增强扫描真假腔同时显影或真腔先显影,可显示内膜瓣的破口。结论:ADA的影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提高对这些征像的认识,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多层面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层面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CT血管造影技术,已被应用于心脑血管及全身血管疾病检查和临床诊断。MSCT扫描速度快,目前最快每旋转1周可采集64层图像,可以用薄层完成大范围扫描。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力,明显提高了血管的显示能力。本研究总结了MSCT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成像中的应用,讨论其扫描参数的优化及后处理技术。使其提高图像质量,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症主动脉夹层患者CT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行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的患者检查前解除患者心理压力,训练屏气配合,做好降压、止痛的护理.增强扫描采用20~25 s延迟时间,注射流率3.0 ml/s.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T检查,无意外情况发生或不合作而中断检查,影像显示满足诊断要求.结论:通过做好检查前心理护理,积极配合临床控制血压、止痛治疗,检查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了检查的成功,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25例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3工作站进行MPR及VR后处理。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MPR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型,表现为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19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MSCT对主动脉夹层及壁内血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主动脉夹层及7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MSCT资料。结果:43例主动脉夹层均显示真假双腔、内膜片,41例显示内膜破口;内膜钙化斑块内移16例;附壁血栓12例,25例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8例重要脏器动脉起自假腔,胸腔积液22例,心包积液6例;7例壁内血肿病例均表现为主动脉壁增厚≥5mm,平扫血肿CT值45~71HU,增强后7例可见多发点状渗漏,5例可见穿透性溃疡,胸腔积液4例,内膜钙化内移2例。结论:MS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可靠、快速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和壁内血肿的直接、间接征象,鉴别主动脉夹层与壁内血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全程、双期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40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64排螺旋CT扫描血管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全部能辨别真假腔,按De-BaKey分型属于Ⅰ型17例,Ⅱ型1例,Ⅲ型22例。25例显示破口,主动脉弓3大分支或部分分支受累13例,累及腹腔干6例,累及肠系膜上动脉5例,累及右肾动脉7例,累及左肾动脉12例,累及髂动脉19例。并发心包积液7例,胸腔积液13例,肺动脉栓塞1例。结论 64排螺旋CT全程、双期扫描结合重建技术能够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