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政策与土地是开发区的相互互动的基本资源。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与评价体系有助于鉴别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效益,从而推动开发区的政策导向,促进我国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产业集聚发展程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系列策略,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开发区土地开发进度、投入产出效果、工业用地效益三个方面科学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应用及意义作了充分的论述,对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积极应对近期国务院下发的一系列针对土地严控、尤其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条文,结合对苏南、浙西两地典型开发区的实际案例分析,深入研究我国开发区当前土地利用的现状特征及不集约利用的深层原因.继而从地方政府、国家政策、规划设计、技术指标以及征地制度等角度,对开发区土地不集约利用的成因进行了剖析与总结.提出需要从改变地方领导层的价值观、进一步深化新政策法规、重点开展存量土地的集约利用、建立合理的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重视规划的指导作用等方面综合考虑,解决当前开发区土地不集约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土地集约利用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评价,有助于为促进开发区土地利用挖潜、建立集约利用长效机制,本文通过构建了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因素层,8个因子层和24个具体评价指标,以南昌经开区为例进行了评价实证研究,并提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开发区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开发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 .规划缺乏科学性导致规模偏大、占用耕地比例过高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 1 998年进行的非农业用地清查结果显示 ,全国共有各类开发区 42 1 0个 ,规划占地 1 2 35 6.8平方公里 ,实际占地 2 32 2平方公里 ,其中实际占用耕地 1 2 83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类开发区中 ,国家级开发区 1 39个 ,省级开发区 989个 ,省级各级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30 82个。这些开发区在用地上多走的是数量扩张的外延发展道路 ,造成土地特别是耕地的大量占用。尽管我国人均耕地只有 1 .5 9亩 ,2 80 0多个县中有 666个低于联合国规定的 0 .8…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土地能否集约利用影响着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发展水平。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被确定为“金三角”(奎屯、乌苏、独山子)地区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区域。对开发区土地开展集约利用评价能够促进开发区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为开发区用地审批及纵深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开发区再开发路径研究——以南京高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区建成区的再开发是促进我国城市空间的集约利用和建设低碳城市的一条重要途径。论文从当前开发区转型发展的背景出发,立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开发区再开发实践,提出产业优化提升、功能转型升级、空间集约利用及建筑改造再利用等是实现开发区再开发的有效途径,并对上述不同的再开发途径的开发机制与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以南京高新区为例,对其再开发实践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再开发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界定了开发区的研究范围,指出了探讨开发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开发区的研究范围应是整个开发区的规划范围,不仅包括已征用且具有一定基础设施的非农用地,还应包括未征用的农业用地,随后探讨了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内涵,特点及其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通过更多的资源投入并结合科学管理方式,实现单位面积内土地产出的增长。为评估土地集约利用成效,需要坚持合理性、区域性、持续性等评价原则,逐步建立完善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角度包括利用度与利用结构、土地的投入与产出和利用效果的可持续三个方面。评价的实施需要首先选取评价指标,再利用特尔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选取合适方法确定理想值并将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来讲,均面临经济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矛盾。其原因在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我国国情所决定;土地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加剧了城市发展用地矛盾; 中央出台的土地严管政策将使城市发展长期面临土地要素资源的约束。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建设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走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之路,才能保证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此,一方面,要注意借鉴上海、浙江诸暨、青岛开发区利用旧厂房发展“创意产业”、推行“零土地技改”,实行“零土地招商”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可采取以下对策推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示范区;建立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土地规划和供应管理,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城市空间;积极建立土地政策与其他调控政策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宏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灰色用地”是一种超前考虑和主动实行“退二进三”的弹性用地。本文首先剖析了国内开发区土地低效利用的深层原因,主要包括缺乏有效科学的规划引导,以及土地出让年限过长等。其次,通过借鉴鲁尔工业区的棕地再开发和布林德利地区的“混合使用”理念,明确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基本进程。继而研究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主动考虑工业发展过程的“灰色用地”规划模式,并提出了“灰色用地”的一般概念、规划选区和过程、运营机制等,最后通过“灰色用地”在镇江开发区的规划布局探索,初次提出短期型产业区和长期型产业区,提高“灰色用地”在开发区规划中的操作性,从而为我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骆悰 《规划师》2003,19(8):17-19
市郊工业区一直是上海郊区发展的缩影和排头兵,近年来,上海郊区迎来了历史性战略发展期,市郊工业区再次成为建设热点。有必要对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以来市郊工业区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剖析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土地供给与上海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一些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城市发展敏感区划分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骆悰 《城市规划学刊》2000,(5):19-22,18
划定城市发展敏感区的主要目的是深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发展和控制相结合,合理使用土地,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本文从上海市人口的分布和建设用地的现状入手,探讨上海市目前的区域划分情况,明确上海市"城市发展敏感区"的具体范围.并对区域内城镇作发展活力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初步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远郊工业开发区的空间结构转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雄昌 《规划师》2011,27(3):93-98
目前我国远郊工业开发区存在的功能规划缺失、用地控制失灵和商业功能缺陷使其空间结构转型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可采用工业社区化的开发模式,通过改善开发区与母城的交流互动、提升开发区中心城区的城市综合功能、构建开发区工业社区网络等措施,推动我国远郊工业开发区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1)
Farmland and primary farmland protection are important contents of land management and land use planning of China. In the new round of land use planning and database construction, primary farmland protection zones are required to have high integrity and connectivity. Using landscape pattern indexes, the integrity and connectivity of primary farmland protection zones was studied in Licheng District of Jinan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cept patch area standard deviation, the other indexes including average patch area, patch area variation coefficient, patch edge density, largest patch index, and mean euclidean nearest-neighbor, all indicate high connectivity of primary farmland protection zones after layout adjustment.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integrity and connectivity of primary farmland protection zones was supplied.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新技术区综合发展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顾朝林  石楠 《城市规划》1998,22(4):21-24
综述国内外关于高技术园区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通过建立包括空间规模、经济实力、人才实力和开发效益等四组因素、13个指标的中国高技术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989~1994年(历年)进行了发展现状与增长评价,同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30个省、市、区科技发展综合实力和52个高新区发展条件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认为:北京、上海、沈阳、天津、武汉、西安、石家庄7个高新区是今后中国高新技术区发展扶持的重点区;天津、吉林、西安、郑州国家可视经济实力给予适当支持;建议将包头、珠海、保定、鞍山、无锡、南昌、株洲、佛山、桂林、南宁、厦门、海南、绵阳、宝鸡、乌鲁木齐等15个国家级高新区,降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工业用地的效率与布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上海市工业用地的规模、集中度及效率进行了分析,对乡镇工业发展对上海市工业用地布局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上海工业用地发展的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更有利地发挥乡镇工业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8.
灰色用地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忠伟  臧慧怡 《规划师》2009,25(5):21-24,38
灰色用地是城市发展的弹性用地,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用地形式,当土地利用形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时,可以将弹性用地转换为其他类型用地.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将灰色用地定义为"退二进三"的工业用地,通过两次规划(整治性规划和功能置换规划),实现以最低的成本置换土地功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土地混合使用是保障城市活力、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性和规划可实施性的有效手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欠缺关于混合用地的规范指导导致诸多弊端。《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从上海城市管理特征和城市发展需要出发,吸取国内外相关经验,首次明确混合用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梳理了混合用地中用地规模与建筑规模的分配关系,并开创性地给出适用于上海转型发展形势的地类混合配置引导,为混合用地规划提供了规范导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