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娅娣 《吉林医学》2013,(31):6531-6532
目的:对应用云南白药对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38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19例。采用常规切口脂肪液化处理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处理方式基础上加用云南白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切口复常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云南白药对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析切口脂肪液化的具体治疗方法,以取得更好的疗效.方法 对64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根据不同切口液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采用本文治疗方法,A类方法2~3d治愈,B类方法约5~7d治愈,治疗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多少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使得手术切口不能按期愈合,延长了住院时间,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痛苦。我科自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采用早期挤压排液及红外线灯局部照射切口的方法处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次性头皮针软管抽吸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外科及妇产科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一次性头皮针软管抽吸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换药次数、渗液消失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切口渗液消失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一次性头皮针软管抽吸法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采用微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治疗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微波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9.12±2.35)d,短于对照组的(11.44±3.27)d(P〈0.01)。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采用微波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加快切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水肿、肥胖、糖尿病、高频电刀的使用等因素增加了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比率.结论:及时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尽早处理.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防治措施,以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东升 《中外医疗》2009,28(28):62-6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诊治的82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经采用积极治疗措施后切口在术后9~21d愈合,无一例继发感染。结论重视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与防治。方法对72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病理特点和诊治经验。结果本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均于术后3~6d发生,且具有独特的发生规律,经及时对症处理腹部切口渗液少、范围小者术后7~12d切口愈合;切口渗液多、范围广者术后14~20d切口愈合。结论重视早期诊断,有利于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总结分析16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16例患者全部治愈,4例行Ⅱ期缝合,无1例切口感染。结论: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应早期发现、明确诊断及有效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到该院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液化的患者1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形成的原因做研究和分析.结果:经过两组患者治疗发现,研究组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和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中都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尽早处理和充分的引流是对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的关键因素,对组织的愈合有很好的效果,再加上微波或红外线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1.
王璎  荆红珊 《河北医学》2012,18(4):484-486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进行妇产科腹部手术出现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73例患者,其中35例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38例患者采取微波治疗法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7.32±8.24d,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分别为10.84±13.34d,总有效率为74.29%,两组数据P<0.05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相对于常规治疗方法,微波疗法可以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时间,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李凯霞 《中外医疗》2013,(36):10-11
目的 研究观察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1-2013年妇产科接收治疗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例.一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即为常规组;一组给予微波治疗方法,即为微波组.结果 通过该组研究可知,微波组10例患者中,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1例,其总疗效率90.0%.常规组10例患者中,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4例,其总疗效率60.0%.微波组总疗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组的治疗时间、切口术后愈合时间也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波治疗方法,能够加速切口愈合,减少住院时长,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减少了治疗费用,使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总结切口脂肪液化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并总结我院2010-07~2014-06间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与体重指数( BMI)、应用高频电刀、手术时间、术后是否应用红外线理疗等因素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切口长度及手术切口类别无关(P>0.05)。结论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危险因素的分析总结,有助于降低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微波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治疗与预防方法。方法根据切口脂肪液化发现的早晚,局部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局部渗液少则保守治疗,不拆除缝线,反之则拆除缝线,敞开引流。保守治疗48例,其中23例予局部每日挤压,尽量挤净渗液(对照组);另25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每日辅以微波治疗(微波组)。拆线引流治疗37例,其中18例每日局部换药,去除坏死脂肪组织并予局部蝶形胶布牵拉固定(对照组),余19例是在上述方法基础上每日辅以微波治疗(微波组),比较各组间的临床疗效,切口愈合时间。结果拆线治疗,微波组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保守治疗组,微波可减少患者拆线的概率,缩短切口愈合时间。结论微波治疗可加速切口的愈合,是用于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预防和治疗剖宫产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的并发症。方法 对近5年2018例剖宫产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39例(1.93%)。结果 通过对症、支持、特别是伤口的积极处理后,均在10—15d痊愈出现。结论 本组伤口脂肪液化裂开的原因与肥胖、糖尿病、妊娠水肿、滞产、胎膜早破、胎粪污染等密切相关;产前尽可能妥善处理诱发原因,术中重视无菌技术等操作,时刻防治伤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军 《黑龙江医学》2003,27(7):501-502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防治。方法 注意缝合技术和增加组织抗张力的强度。降低腹压 ,避免危险因素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有效地预防了腹部手术的切口裂开。结论 减少腹部手术的切口裂开 ,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改进妇产科下腹部切口的缝合方法,提高切口Ⅰ期愈合率及减少并发症.方法 将下腹部手术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89例设为观察组,丝线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97例设为对照组,2组进行切口愈合情况的比较.结果 术前2组患者基本情况一致.在术后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构成比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切口愈合级别以甲级愈合为主,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切口并发症角度看,2组均无切口感染、切口异物肉芽肿形成和窦道形成,此外,观察组出现切口液化的构成比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切口有活动性淡血性渗出25例.结论 不缝合脂肪在妇科纵切口手术中,不改变切口Ⅰ期愈合率,但能缩短缝合时间,减少了脂肪液化.切口愈合美观,减轻了术后腹部牵拉感,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1 711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其中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65作为病例组,无切口脂肪液化者1 54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总结治疗经验及预防措施.结果年龄>60岁(χ2=12.44,P=0.0004)、肥胖(身体指数BMI>24)(χ2=6.59,P=0.01)、糖尿病(χ2=7.69,P=0.005)和Ⅲ类切口(χ2=25.94,P<0.0001)是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糖尿病年龄大于60岁且超重的Ⅲ类切口患者是术后脂肪液化的危险人群.  相似文献   

19.
周云兰  叶东 《中外医疗》2014,(35):27-28
目的 探讨行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皮内连续缝合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行妇产科手术的病人200例腹部切口缝合法随机分为皮内缝合组(对照组)和间断缝合组各100例,观察组100例(剖宫产术80例,妇科手术20例)用4-0可吸收缝线行皮内连续缝合皮肤切口,其中疤痕腹18例;对照组100例(剖宫产术70例,妇科手术30例)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切口,其中疤痕腹15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99例甲级愈合和1例乙级愈合(没有疤痕者);对照组有94例甲级愈合和6例乙级愈合,其中有2例疤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产后42 d,观察组术后腹壁遗留瘢痕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用可吸收缝线行皮内缝合,切口疼痛轻,愈合好。无需拆线,瘢痕小更加美容,病人恢复快,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裂开快速愈合的方法。方法选择腹部手术切口裂开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应用改制的输液管由切口裂开处插入切口内,借助20mL的注射器吸出液化的脂肪组织或积脓,尽量避免扩创全部切口,然后用1%聚维酮碘液进行腔内置换冲洗。对照组25例,应用传统的方法换药后,视切口肉芽生长及局部红肿情况,进行二次缝合,或进行蝶形胶布固定。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腹部切口感染、液化裂开后应用聚维酮碘液冲洗创面,能够快速愈合,且简单、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