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志涛  夏冰  张姮  吴杰  王萍  姜挺  宋敏 《胃肠病学》2013,18(7):421-424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发展与T细胞过度活化有关,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PTPN22)参与T细胞活化的负性调节。目的:探讨PTPN22在U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0年7月~2012年7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的UC患者60例,同时纳入35例IBS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肠黏膜PTPN22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全自动红细胞沉降系统分析仪检测血清ESR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活动期UC患者肠黏膜PTPN22 mRNA表达水平与缓解期UC患者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07;P=0.021)。UC患者肠黏膜PTPN22 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ESR和CRP水平呈正相关(r=0.63,P=0.005;r=0.58,P<0.01)。UC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与肠黏膜PTPN22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1,P<0.01;r=0.44,P<0.01)。中重度UC患者肠黏膜PTPN22 mRNA表达水平与轻度UC患者相比显著升高(P=0.005),病变位于广泛结肠者肠黏膜PTPN22 mRNA表达水平与病变位于左半结肠和直肠者相比显著升高(P=0.029;P=0.008)。结论:PTPN22 mRNA表达水平与UC疾病活动性、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相关。PTPN22可能在UC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TNF-α、IL-13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来源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UC组)30例及正常人(对照组)30例的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TNF-α、IL-13的表达情况。 结果UC组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患者IL-13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UC组患者血清TNF-α、IL-13水平变化,作为反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炎病症损害程度的灵敏的指标,对于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变化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溃疡性结肠炎(U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UC患者(活动期38例、缓解期13例)和20例正常对照组中的HIF-1α、iNOS表达。结果UC患者活动期HIF-1α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153.29±15.26 vs 193.28±16.65,P〈0.01),缓解期HIF-1α表达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性(185.45±12.08 vs 193.28±16.65,P〉0.05),HIF-1α的表达与Walmsley评分标准呈正相关;iNOS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151.32±14.62 vs 196.67±17.43,P〈0.01),缓解期的表达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性(189.93±15.20 vs 196.67±17.43,P〉0.05),iNOS的表达与Walmsley评分标准也呈正相关;HIF-1α和iNOS在溃疡性结肠炎中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27,P〈0.05)。结论HIF-1α和iNOS均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且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HIF-1α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可能是iNOS基因表达中的一个重要调节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Pim-1、C-myc在溃疡性结肠炎(UC)病灶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84例UC患者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分为缓解期组(32例)和活动期组(52例),活动期组根据Truelove-Witts标准分为轻度亚组(15例)、中度亚组(17例)和重度亚组(20例),同期选择30例单纯结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和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0例,其中轻度8例,中度10例,重度12例;肠易激综合征组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中VEGF的表达情况,判断不同组间其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VEGF阳性细胞数为64.50±6.15,高于正常对照组VEGF阳性细胞数的27.05±4.10(P0.01)。轻度、中度、重度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组织中,VEGF的阳性细胞数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VEGF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黏膜表达显著升高。VEGF在轻度、中度、重度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黏膜表达无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吴凯  朱超慧  张林  翟俊山  王欣 《山东医药》2009,49(52):84-85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受体(SSTR)2、5亚型在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中的表达,为临床应用生长抑素(SS)及其类似物诊断治疗UC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活动期UC患者(结肠炎组)结肠黏膜标本及26例体检者(对照组)结肠黏膜标本的SSTR2、SSTR5亚型蛋白的表达.结果 SSTR2、SSTR5亚型表达主要定位于结肠黏膜的上皮细胞、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和小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质中,二者在结肠炎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90%,对照组分别为69.2%、61.3%.便血明显组SSTR2、SSTR5表达阳性率均为100%,便血不明显组表达阳性率均为83.3%.活动期UC患者结肠黏膜SSTR2、SSTR5表达均上调.结论 结肠黏膜SSTR改变提示SS在UC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外周血检测是临床常规的检查项目,粒细胞和血小板常用于衡量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各种炎症指标的比值预测疾病预后值得探究。目的:比较并分析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PR)、C反应蛋白与淋巴细胞比值(CLR)和C反应蛋白(CRP)评估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04例HLA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根据修订亚特兰大分类将患者分为轻度HLAP、中重度/重度HLAP。以同期44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PLR、NLR、MLR、RPR、CLR、CRP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PLR、NLR、MLR、RPR、CLR、CRP诊断中重度/重度HLAP的效能。结果:HLAP组PLR、NLR、MLR、RPR、CLR、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中重度/重度HLAP组PLR、NLR、MLR、RPR、CLR、CRP显著高于轻度HLAP组(P 0.05)。Cut-off值分别为220.48、10.95、0.84、0.12、76.66、87.44 mg/L、0.37时,PLR、NLR、MLR、RPR、CLR、CRP以及PLR、NLR、MLR、RPR、CLR联合诊断中重度/重度HLAP的敏感性分别为0.73、0.45、0.47、0.82、0.65、0.65、0.88,特异性分别为0.85、0.87、0.90、0.81、0.83、0.83、0.85,AUC分别为0.84、0.65、0.67、0.87、0.77、0.75、0.94。结论:PLR、NLR、MLR、RPR、CLR、CRP均能评估HLAP的严重程度,其中PLR、NLR、MLR、RPR、CLR联合诊断中重度/重度HLAP的敏感性较高、诊断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我国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目前呈上升趋势.肠道菌群紊乱和肠屏障功能障碍可能是UC的发病机制之一,其中抗菌肽作为天然免疫中的主要分子,对宿主肠黏膜初级屏障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UC患者结肠黏膜抗菌肽LL-37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抗菌肽在UC发病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hTM5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血清水平及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TM5在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56例,其中UC患者36例(UC组),CD患者20例(CD组),排除IBD的其他胃肠疾病患者25例(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30例,HE染色、免疫组化法(SP)测定肠道标本hTM5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hTM5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hTM5在UC患者中表达阳性,CD组、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未见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hTM5水平:UC组显著高于CD组、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D组分别与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M5在UC组、CD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48.2%、10%、0、0,UC组阳性率显著高于CD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hTM5诊断UC的灵敏度为47.2%,特异度为97.3%。UC患者血清hTM5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TM5阳性有利于U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多发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慢性炎症在T2DM的发生、发展及其并发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作为炎症标记物,与单个炎症标记物相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可更稳定地衡量慢性炎症程度和炎症细胞比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LR、PLR及MLR与T2DM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在T2DM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溃疡及骨质疏松的发展、预后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并对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及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Infliximab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炎症性肠病黏膜炎症中的一种关键介质,其嵌合型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可拮抗其生物活性,起全面抗炎作用。Infliximab已用于克罗恩病的诱导和维持缓解,但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研究较少。本文就Infliximab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目前有证据表明,UC由肠道菌群和黏膜免疫系统之间的稳态失调,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对UC的保护作用,肠肝螺杆菌(enterohepatic Helicobacter species,EHS)有可能是UC的主要病因或伴随因素。因此,了解螺杆菌感染在UC中的关键作用,可以为治疗UC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阑尾开口炎(AOI)出现在远端溃疡性结肠炎(DUC)的临床意义。方法从我院炎症性肠病数据库中选择资料完整的DUC伴有AOI和不伴有AOI的患者。两组在病变程度、吸烟史、诊断时年龄、病程及初始治疗药物等进行配对。收集随访中的临床资料,并比较AOI在缓解期及活动期消失的比率。结果 23例患者符合诊断DUC伴AOI,病变位置以乙状结肠和降结肠为主。患者起始使用美沙拉嗪的途径分别为:口服(34.8%),栓剂(13%)、两者联合(52.2%)。随访时间平均为25个月,经使用氨基水杨酸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病情控制或缓解。只有2例患者病情加重,病变向近端发展。与31例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在各个临床指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缓解期有66.7%的AOI愈合,而活动期只有25%愈合(P=0.09)。结论阑尾开口炎可能是UC疾病活动的一个标志。作为一个亚组,DUC-AOI疾病预后较好,出现病变加重、需要免疫抑制剂及手术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宋允娜 《胃肠病学》2012,17(9):567-569
microRNAs(miRNAs)是长度为19—25个碱基的低聚寡核苷酸片段,通过与靶mRNA的3’端非翻译区完全或不完全配对结合,介导靶mRNA降解或抑制翻译。miRNAs广泛参与体内细胞增殖、分化、炎症、纤维化过程。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研究发现miRNAs参与UC的发生、发展。本文就miRNAs在UC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室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 ( U C)是一种患病率逐渐升高的肠道疾病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临床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结肠镜及活检。尽管实验室检查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 ,但在反映UC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 ,具有重要的意义。现综述如下。1 大便常规和大便培养诊断 U C应首先确定肠道炎症存在 ,大便检查是一种最简便而有效的证实肠道存在炎症的检查。1995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上重新制定了我国关于 U C的诊断标准 ,强调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依据Gensini评分,我院的159例冠心病患者被分为轻度病变组(≤24分,55例)、中度病变组(25~45分,52例)和重度病变组(≥46分,52例).观察比较三组临床指标,分析MLR、NLR与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4例UC患者和20名健康体验者(对照组)进行血清PCT、TNF-α的检测。结果 94例UC患者血清TNF-α、PC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UC活动期血清PCT、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TNF-α水平随活动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UC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血清TNF-α、PCT的水平变化可以准确地反映UC患者临床严重程度,为UC患者的诊疗、控制病情发展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氨基水杨酸类和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有效控制多数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病情,但研究显示约16%的病例对皮质激素的治疗反映不佳,22%对激素依赖。对于上述患者可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硫唑嘌呤(AZA)/6-巯基嘌呤(6-MP)和环孢素。它们在UC中的应用价值近年已得到肯定:AZA/6-MP可增强激素的疗效,减少激素依赖患者激素的用量,而静脉注射环孢素主要用于激素无效的重度UC患者。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分离法(LCAP)是一种新型血液净化技术,其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效果.LCAP可获得较高的临床缓解率,并在促进黏膜修复及维持长期缓解中起到一定作用,同时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LCAP的临床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