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 对Fe-Si-C合金中的脱溶沉淀过程已有人作过研究,但某些细节尚需继续加以探明,为此利用薄膜透射电子显微术和选区电子衍射技术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所用试验合金是在工业上广泛应用的3%Si-Fe合金,实际成分(wt-%)为: C Si Mn S P Cu Cr Ni Fe0.018 3.06 0.10 0.013 0.009 0.06 0.03 0.03 余量 电镜薄膜试样在0.25mm厚的冷轧带材上截取;在干纯H_2保护下900℃1h固溶处理后,继以不同温度和时间的时效后水淬;经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电解抛光制成薄膜,供透射电镜观察用。  相似文献   

2.
铜—铬—锆—镁合金属于加工硬化和沉淀硬化复合强化的新型电极材料,它既具有高的强度和高的软化温度,又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本文应用光学及电子金相、电子探针扫描等微观分析手段以及机械性能试验、电阻测量等方法,研究了冷变形及时效对固溶淬火后的Cu-0.27%Cr-0.11%Zr-0.03%Mg合金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时该合金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以Cu-2.5Fe-0.03P高强高导铜合金带材为研究对象,测试不同处理状态合金板材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采用金相和电子显微分析方法研究该合金不同加工热处理状态下的组织与性能演变规律及其时效析出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微量元素Fe和P在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u-2.5Fe-0.03P合金热轧后在线固溶态合金基本上为单相固溶体,合金硬度、强度和电导率较低,塑性较好,但还存在少数未溶的Fe相外,在线固溶效果有待进一步改善;软化退火后的薄带进一步冷轧并时效后,合金成品薄带的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电导率分别达到147 HV、456 MPa、271 MPa、10.7%和29.9 S/m;热轧-在线固溶-冷轧-时效态Cu-2.5Fe-0.03P合金中的Fe和P以Fe_3P和Fe相形式存在,合金的高强度来源于形变热处理产生的亚结构强化及Fe_3P和Fe粒子的析出强化.  相似文献   

4.
Si含量对溅射Al—Ta—Si合金薄膜电阻率的影响Al—2.3%Ta—x%Si(x=0.8~3.6)和Al—2.3%Ta合金(均为mol%),用磁控溅射法沉积在玻璃基板上形成1.0μm厚的薄膜。用四点探针法测其沉积态或经523~673K×18~25....  相似文献   

5.
向Cu-Ni-Si合金中添加少量的Fe、P,制备了Cu-Ni-Si-Fe-P合金。研究了热处理对Cu-1.7Ni-0.5Si-0.27Fe-0.03P合金显微组织演变、电导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升高,合金中树枝状的析出物逐渐溶解,在850℃×1h固溶处理后析出相充分固溶于基体中。合金硬度(HV)随着固溶温度升高而快速下降,最低达到107.39;电导率小幅下降,最低为12.75MS/m。经850℃×1h固溶处理+500℃×3h时效后,硬度(HV)达到208.10,电导率达到23.78MS/m,软化温度达到568.7℃。合金在时效初期先析出大颗粒的NiSiFeP等化合物,时效后分解成较小的FeP和NiSi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通过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了Cu-0.80Cr-0.30Zr-0.03P合金,研究了合金经冷变形及固溶时效处理后的导电率和显微硬度等性能,绘制了Cu-0.80Cr-0.30Zr-0.03P合金的相变动力学(S)曲线以及等温转变动力学(TTT)曲线,同时分析了合金的时效析出相种类。结果表明:Cu-0.8Cr-0.30Zr-0.03P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00℃×1 h固溶处理,之后80%冷变形,最后450℃时效4 h,此时合金的导电率、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84.03%·IACS、187.7 HV0.2、428 MPa和9.8%,对合金时效后的衍射花样进行标定,确定析出相为Cu_(10)Zr_7。  相似文献   

7.
刘敬福  杨光  崔佳 《热加工工艺》2012,41(24):180-182,185
利用X射线衍射和金相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固溶时间下ZA35-01Ti合金的组织,并测定合金的力学性能,观察了合金的断口形貌,研究固溶处理对ZA35-01Ti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A35-0.1Ti合金在385℃下随固溶时间延长力学性能先提高后下降,在固溶时间为5h时,合金抗拉强度为396.0MPa,伸长率为3.71%,布氏硬度为140HBS,力学性能达到最优;合金经385℃×5h固溶处理后,合金元素Ti全部固溶于合金中,固溶强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形变热处理对Cu-Ag-Cr和Cu-Ag-Z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中频熔炼-铁模铸造-热轧-固溶-冷轧-时效处理工艺,制备了Cu—Ag-Cr和Cu—Ag-Zr两种合金板材。通过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电导率测试、金相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固溶-预冷变形-时效对加入微量Cr、Zr的Cu—A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Ag合金中添加微量Cr和Zr,能显著地提高铜银合金的力学性能,添加Cr时,电导率有-定降低,而添加Zr时,电导率没有明显变化;两种合金较好的形变热处理工艺为时效前进行30%冷变形,然后在450℃下时效4h,在此工艺条件下Cu—Ag-Cr合金的抗拉强度、伸长率、相对电导率分别为397MPa、16.8%和78%IACS,Cu—Ag-Zr合金的抗拉强度、伸长率、相对电导率分别为373MPa、10%和96%IACS;形变热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研究合金的力学性能而不明显降低电导率,微量Cr、Zr以Cr单质和Cu3Zr粒子的形式在基体中弥散析出,是合金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而纯铜的基体仍使其具有较高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9.
Cu-Cr-Zr-Ce-Y合金时效析出特性和受电磨损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Cu-Cr-Zr—Ce—Y合金时效析出特性、受电滑动磨损形貌及电磨损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u-0.34Cr-0.06Zr-0.03Ce-0.03Y合金在950℃固溶1h后,在480℃时效处理能获得较高的显微硬度和导电率。时效前冷变形能大大加快析出相的析出,析出相对位错的钉扎作用强烈阻碍合金再结晶的形核和长大,使合金产生明显的时效硬化。固溶合金经60%冷变形后在480℃时效2h,其显微硬度和导电率分别高达163HV和79.78%IACS,而固溶后直接时效时仅为119HV和68.25%IACS。受电磨损时,合金的磨损量随加载电流的提高而增加,其主要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及电蚀磨损。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研究了新型高强钛合金(Ti-6Al-6Mo-4V)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分在α/β和β区固溶处理后,在460℃~620℃5个不同温度下时效6h,研究合金的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α/β区固溶时效处理后的性能与β单相区固溶时效处理后相比,α/β区固溶时效处理后合金获得更好的强度和塑性组合。在850℃(α/β区域)固溶处理以及460℃时效后,合金获得最高的强度为1572MPa,伸长率为2.63%;在620℃时效时,合金的伸长率达到最高为11.46%,但强度较低为1201MPa。经过825℃固溶处理,540℃时效后,该合金获得最好的强度(1328MPa)和伸长率(7.58%)匹配。同时,β区溶液处理后的β晶粒较大,时效后形成细小的二次α相 ,导致强度和塑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固溶处理温度对Fe—Ni—Cr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1000℃固溶处理及时效条件下,Fe—Ni—Cr合金的强韧性较好,σb、σ0。2高达1277MPa及985MPa,δ、Ψ值分别达到25%、43%;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强度及韧度指标明显下降;固溶温度超过1100℃后,合金中TiC相逐渐溶解,奥氏体晶粒明显粗化;固溶温度较高时,沿晶界析出的薄片状M3B2,间隙相,导致Fe—Ni—Cr合金强韧性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金属功能材料》2006,13(2):47-47
Ni-Mo—Cu—Fe系坡莫合金较之Fe—Ni系合金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因而成为磁头和磁屏蔽常用的软磁材料,其磁特性受其所含杂质和夹杂物的影响很大,因此,研究了硫化物系夹杂物对其磁特性的影响。研究用的合金是在5kg真空电炉中熔炼的加硫(0.0014%~0.0106%)和加镁(0.0001%~0.016%)的77%Ni-4%Mo-5%Cu—Fe合金,合金铸锭经固溶热处理后热锻成8mm厚板坯,再研削至5.5mm厚,然后经固溶处理后冷轧成0.5mm板材。  相似文献   

13.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及三维原子探针(3DAP)分析对Al-0.03Er、Al-7.7Li、Al-0.03Er-7.7Li (at%)合金的时效强化与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0.03Er合金在350℃等温时效10 min达到峰时效硬度38HV,相比固溶态硬度提升了12 HV。Al-7.7Li合金在190℃等温时效24 h达到峰时效硬度98 HV,相比固溶态提升了56 HV。Al-0.03Er-7.7Li合金经350℃/1 h+190℃/8h双级时效后,硬度达108 HV,相比固溶态提升了66 HV,其强化效果为Al-0.03Er、Al-7.7Li合金强化效果的叠加。对此状态的Al-Er-Li合金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金中有3种析出相:Al_3Er、Al_3Li及以Al_3Er为核、Al_3Li为壳的Al_3(Er,Li)相,说明先析出的Al_3Er能作为Al_3Li异质形核的核心,从而促进了Al_3Li的析出,使Al-Er-Li合金强度高于Al-Li合金的强度。  相似文献   

14.
固溶温度对TB8钛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固溶温度对TB8钛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固溶温度的升高,合金β晶粒明显长大;合金固溶态强度略有降低,塑性逐渐升高;合金固溶+时效处理后,β晶界及晶粒内部均匀弥散析出大量次生α相颗粒,强度呈上升趋势,塑性明显降低.TB8钛合金在770 ~ 830℃温度范围内固溶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优异的塑性,经520℃时效后,综合性能优异,抗拉强度> 1300 MPa,伸长率>15%,断面收缩率>55%.  相似文献   

15.
基于溅射理论和分子热力学理论建立了SmCo基多元合金薄膜的成分调控模型,讨论了溅射参数对薄膜成分的影响规律。随后以Sm(Co0.62Fe0.25Cu0.1Zr0.03)7.5合金为靶材,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在单晶Si基片上制备了SmCo基多元合金薄膜,测试了不同溅射工艺制备薄膜的成分。结果表明: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薄膜成分对溅射参数的依赖关系与实验结果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用弯曲法和拉伸法测定Ti-22Nb-6Zr(at%)合金的超弹性和形状记忆效应,研究固溶处理温度对Ti-22Nb-6Zr合金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Ti-22Nb-6Zr合金的室温组织为单一的β相,晶粒尺寸随固溶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大;合金的静态弹性模量小于30GPa;Ti-22Nb-6Zr合金具有良好的超弹性和一定的形状记忆效应。室温下变形,合金的超弹性和形状记忆效应随固溶处理温度升高而提高。900℃固溶处理后的合金在室温下拉伸变形,应变为5%时,总的最大回复应变达4.12%,其中超弹性回复应变为3.91%,记忆回复应变为0.21%。  相似文献   

17.
陈卫平  萧淑琴  王文静  刘宜华 《金属学报》2004,40(12):1295-1298
采用射频溅射法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了(Fe88Zr7B5)0.97Cu0.03非晶软磁合金薄膜样品,对沉积态样品的软磁性能和巨磁阻抗(GMI)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未掺Cu元素的Fe88Zr7B5沉积态合金薄膜几乎无GMI效应,而掺了适量Cu元素的(Fe88Zr7B5)0.97Cu0.03合金薄膜在沉积态下即具有显著的GMI效应.在13MHz频率下,最大纵向磁阻抗比达17%,最大横向磁阻抗比为11%,这表明(Fe88Zr7B5)0.97Cu0.03非晶合金薄膜在沉积态已具备优异的软磁性能和巨磁阻抗效应.同时讨论了该薄膜样品的巨磁阻抗效应随频率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8.
本专利介绍的是关于用于焊接方面的结构材料的可热处理Al—Zn—Mg系合金,经过固溶处理后,缩短时效时间并提高该合金的抗腐性能的一种处理方法。这种Al—Zn—Mg系合金处理方法的特点是把含有3~6%Zn、0.5~3.5%Mg和含有其他成份0.8%以下的Mn、0.5%以下的Cr、0.3%以下的Ti、0.5%以下的Zr、10%以下的Cu中的一种或二种而其余为铝的合金经过固溶热处理后,放到含有1%以上的铬酸、铬酸盐、重铬酸或重铬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温度为60~100℃的水溶液中浸泡1~16小时,然后再在120~160℃下加热1~16小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固溶-预冷变形-时效处理对Cu-0.1wt?-0.03wt%P引线框架铜合金导电率、强度、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线固溶处理的合金最终处理态析出相密度较大,强度和电导率高;相同固溶处理和相同时效条件下,增加冷轧变形量,合金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下降,屈服强度则先降低后升高,电导率则随冷轧变形量增加单调升高.合金热轧后在线固溶-95%冷轧变形-500 ℃×2 h时效处理是比较好的工艺,在此条件下,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电导率分别为258 MPa、192 MPa、22.5%和86.0%IACS,合金的显微组织为固溶体和弥散相颗粒(主要是Fe3P和Fe2P),尺度在几到几十纳米之间.析出强化和亚结构强化是合金强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固溶-预冷变形-时效处理对Cu-0.1wt?-0.03wt%P引线框架铜合金导电率、强度、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线固溶处理的合金最终处理态析出相密度较大,强度和电导率高;相同固溶处理和相同时效条件下,增加冷轧变形量,合金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下降,屈服强度则先降低后升高,电导率则随冷轧变形量增加单调升高.合金热轧后在线固溶-95%冷轧变形-500 ℃×2 h时效处理是比较好的工艺,在此条件下,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电导率分别为258 MPa、192 MPa、22.5%和86.0%IACS,合金的显微组织为固溶体和弥散相颗粒(主要是Fe3P和Fe2P),尺度在几到几十纳米之间.析出强化和亚结构强化是合金强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