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方法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Jin L  Wang Y  Lang J  Li C  Cheng X  Feng 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3):157-160
目的 对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筛查方法即宫颈涂片自动检测系统 (papnetcytologycomputertechnology ,CCT)和新柏氏程控超薄细胞检测系统 (thinpreppaptest,TPT)两种细胞学检查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对因细胞学检查异常而行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检查 (活检 )及病理检查的 3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细胞学检查诊断为炎症者 9 1% ,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 4 3 3% ,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 (HSIL) 2 0 3% ,可疑癌 1 9% ;经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病理检查 ,诊断为炎症者增加到 5 3 5 % ,CINⅠ减少到 17 9% ,CINⅡ、CINⅢ、原位癌占 2 5 4 % ,可疑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增加到 3 2 %。 2 5 4 %的细胞学不能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病变中 ,5 2 6 % (5 0 /95 )为炎症或未见异常 ,4 7 4 % (45 /95 )为CINⅠ以上的病变。 374例患者中 ,行CCT检查者 188例 ,TPT检查者 186例 ,两种细胞学检查结果分别与阴道镜检查结果相比 ,TPT的符合率显著高于CCT(P<0 0 1)。细胞学检查诊断为LSIL及以下病变的符合率 (79 7% )显著高于诊断为HSIL以及癌变者的符合率 (2 0 3% )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两种细胞学检查方法间无差别。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的发生率为 34 0 % ,阴道镜检查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经计算机辅助细胞学检测系统 (CCT)检查发现异常细胞者 10 0 0例的分类并探讨不同的诊治方法。方法 按照宫颈病变三阶梯式诊断程序对CCT检查发现异常细胞者 10 0 0例中的 5 88例经阴道镜下取活检行病理检查 ,再结合临床情况分别给予定期复查、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行LEEP环切术、手术治疗、放疗或化疗等。结果 ASCUS 72 5例 (内含类似HPV感染 2 0 2例 ) ,AGUS 9例 ,LSIL 15 5例 (内含湿疣病变86例 ,CINⅠ级 6 9例 ) ,HSIL 85例 (内含CINⅠ~Ⅱ级 30例 ,CINⅡ级 10例 ,CINⅡ~Ⅲ级 8例 ,CINⅢ级 37例 ) ,鳞状细胞癌 2 5例 ,腺癌 1例。结论 对ASCUS、AGUS及LSIL、HSIL应在阴道镜下取活检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并确认病变程度 ,建议临床积极治疗并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阶梯技术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宫颈病变门诊就诊的43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胞学诊断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上皮内病变(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癌细胞(SCC)及不典型腺细胞(AGC),经活检病理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Ⅱ(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比例分别为30.7%、67.5%、43.3%、89.0%、100.0%、33.3%。ASCUS的病例中50.9%经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阴道镜检查为正常、LSIL、HSIL、浸润癌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7.3%、31.4%、79.0%、75.9%。初次阴道镜检查可能低估了32.8%(62/189)的HSIL及42.0%(34/81)的浸润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符合者150例(76.5%),锥切术后确诊宫颈浸润癌39例。结论:对筛查结果有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可以有效地检出宫颈病变;宫颈锥切术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及进一步排除浸润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L1蛋白在官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涂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9月-2008年9月间,在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官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且其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榆测HPV DNA结果均为阳性,同时有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患者共274例.其中,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US 10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19例、不除外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6例、官颈鳞癌5例;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诊断为炎症9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85例、CIN Ⅱ 55例、CIN Ⅲ 32例、官颈鳞癌6例.对此274例患者的官颈涂片,采用伞反应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HPV L1蛋白的榆测,分析其对官颈病变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 274例患者中,组织病理学检杏诊断为炎症的组织中HPV L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9.8%(67/96),CIN Ⅰ为83.5%(71/85),CIN Ⅱ为41.8%(23/55),CIN Ⅲ为3.1%(1/32),宫颈鳞癌为0(0/6),除CIN Ⅲ与官颈鳞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不同病变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学检查诊断为LSIL的细胞中HPV L1蛋白阳件表达率(75.6%,90/119)最高,其次为ASCUS细胞(63.8%,67/105)和HSIL+宫颈鳞癌细胞(9.8%,4/41),3者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例未经治疗的ASCUS、LSIL患者中,55例HPV L1蛋白阳性表达者中无一例疾病进展,16例HPV L1蛋白阴性表达者疾病进展的发生率为19%(3/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V L1蛋白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涂片中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了解宫颈的病变程度,预测宫颈病变的发展趋势,尤其对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US和LSIL的患者可协助指导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评价 2 0 0 1年修订的TBS系统中关于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及其两种亚型 ,即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 US)和不除外高度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 H)诊断标准 (修订标准 )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对 1186例按TBS系统修订前使用的诊断标准 (修订前标准 ) ,诊断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的宫颈细胞抹片或薄片 (涂片 ) ,以修订标准重新进行诊断 ;对其中 16 8例以细胞学诊断后 6个月内进行的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高频环型电刀切除术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标准 ,评价修订标准的细胞学结果。结果 以修订标准重新诊断的 1186例宫颈细胞涂片中 ,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 2 85例 ( 2 4 0 % ) ,ASC US 6 2 7例 ( 5 2 9% ) ,ASC H 2 5 4例 ( 2 1 4 % ) ,低度上皮内病变 (LSIL) 16例 ( 1 3% ) ,高度上皮内病变 (HSIL) 4例( 0 3% )。以修订标准重新诊断、有组织病理学结果的 16 8例中 ,为ASC H、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Ⅱ、Ⅲ级者为 18 9% ,明显高于ASC US患者的 5 2 % (P <0 0 5 ) ,和以修订前标准诊断的ASCUS( 14 3% )。在 6个月的随诊过程中 ,5例ASC US细胞学检查结果升级 ( 4例为LSIL ,1例为HSIL) ,4例ASC H细胞学检查结果升级 ( 2例为LSIL ,2  相似文献   

6.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临床诊断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学、阴道镜和宫颈活检联合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宫颈细胞学异常 ,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多点活组织病理检查 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电脑辅助细胞学检测系统 (CCT)检查共 195例。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磷状上皮细胞 (ASCUS) 90例中 ,宫颈活检病理为炎症 2 6例 (30 % ) ;CIN 6 3例 (70 % ) ,其中 ,CINⅠ 5 2例 (5 7 78% ) ,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14例 (15 5 6 % ) ;CINⅡ 6例 (6 6 7% )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Ⅲ 5例 (5 5 6 % )。细胞学诊断低度磷状上皮内瘤变 (LSIL) 71例 ,其中 17例 (2 3 94 % )为炎症 ,符合低度病变为 4 5例 (6 3 38% ) ,高度病变为 9例(12 6 8% ) ,LSIL合并HPV感染 2 4例 (33 8% ) ,病理检查合并HPV感染 2 4例 (33 8% )。细胞学诊断高度磷状上皮内瘤变 (HSIL) 2 8例 ,其中低度病变为 8例 (2 8 5 7% ) ,符合高度病变为 18例 (5 7 14 % )。微小浸润癌 1例(3 5 7% )。结论 细胞学筛查异常者 ,应结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进一步诊断 ,有利于提高CIN的检出率。有性生活的妇女应定期进行细胞学筛查或阴道镜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过度治疗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初次细胞学筛查为HSIL,行锥切治疗的227例非妊娠妇女临床资料。以最高组织病理诊断级别≤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为过度治疗标准,探讨年龄、绝经状况、高危型HPV-DNA负荷量、阴道镜检查、治疗策略与过度治疗的关系。结果:最高病理诊断未见CIN、LSIL、HSIL分别有9例(4.0%)、13例(5.7%)、199例(87.7%),宫颈鳞癌5例(2.2%),原位腺癌1例(0.4%);总的过度治疗率为9.7%(22/227)。患者年龄、绝经状况、治疗策略与过度治疗均无明显关系。高危型HPV-DNA负荷量、阴道镜检查情况是HSIL过度治疗的影响因素;其中HPV-DNA≥1000 pg/ml是HSIL过度治疗的保护因素,阴道镜检查提示为低度病变是其危险因素,两者的OR值分别为0.200(95%CI为0.042~0.950,P=0.043),8.897(95%CI为1.669~47.420,P=0.010)。结论:高危型HPV-DNA负荷量及阴道镜检查情况是宫颈细胞学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过度治疗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74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分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 10年来发病情况 ,并对其筛查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回顾总结 1993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经阴道镜检查并行宫颈活组织检查的 2 10 7病人 ,检出 74 4例CIN ,分析CIN检出的情况及宫颈涂片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对其诊断的意义。结果 CIN的检出率逐年升高 ,宫颈涂片细胞学人工阅片筛查CIN的敏感度为 4 3 9% ,电脑辅助细胞学分析系统 (CCT)筛查CIN的敏感度为72 7% ,阴道镜诊断CIN的敏感度为 88 0 %。 35岁以下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患者中CIN检出率明显高于 35岁以上者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CCT对CIN的检出有明显提高 ,优于人工阅片 ,阴道镜指导下宫颈活组织检查是诊断CIN的敏感方法。 35岁以下ASCUS患者的处理更应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筛查HPV阳性妇女宫颈脱落细胞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温州市人民医院的妇女212例,收集宫颈脱落细胞并行HPV L1壳蛋白检测、HPV DNA分型、TCT(液基细胞学)及阴道镜下活检,比较HPV阳性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中HPV L1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212例细胞学标本中HPV L1壳蛋白阳性率为33.9%,其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恶性细胞组(NILM)、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组(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LSIL)、不能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ASC-H)、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HSIL)中阳性率分别为47.1%、35.1%、54.2%、29.2%、16.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HSIL组与LSIL组和NIL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进行数据合并后,LSIL/ASCUS组与ASC-H/HSI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78例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中,宫颈低级别病变和宫颈高级别病变的HPV L1壳蛋白阳性率比较,在ASCUS组(P=0.000)、LSIL组(P=0.004)中均有差异,在ASC-H组(P=0.127)、HSIL组(P=0.515)中均无差异。HPV 16/18感染患者的HPV L1壳缺失同宫颈高级别病变有更紧密的关系(P=0.003)。结论: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壳蛋白检测在HPV阳性妇女的子宫颈病变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能成为一种合适的分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的基因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抽取行子宫颈癌筛查的724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同步进行宫颈脱落细胞的液基细胞学检查、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高危型HPV(HR-HPV)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hTERC基因。对于细胞学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和(或)HR-HPV阳性者均行阴道镜下宫颈四象限多点活检进行病理诊断。结果:724例中经病理确定为CINⅠ,Ⅱ,Ⅲ及子宫颈癌者分别为251例(34.67%)、17例(2.35%)、48例(6.63%)和10例(1.38%),宫颈脱落细胞hTERC的扩增率为11.05%。①724例HPV阳性率为39.64%;hTERC扩增在HPV阳性与阴性组分别为19.86%与5.26%(χ2=37.556,P <0.01)。②hTERC扩增在细胞学无宫颈上皮内瘤变(NILM)组为5.19%、ASCUS为10.23%、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为(LSIL)11.84%、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ASC-H)为21.43%、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SIL)为73.17%、鳞状细胞癌(SCCA)为100.00%、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C)为50.00%;hTERC在HSIL及以上病变中的扩增率明显高于LSIL及以下病变(χ2=186.755,P <0.01)。③在不同组织学结果中hTERC的扩增率分别为,NILM 3.70%、CINⅠ4.38%、CINⅡ47.06%、CINⅢ58.33%、浸润癌90.00%,hTERC在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中的扩增率明显高于CINⅠ和NILM者 (χ2=144.597,P <0.01)。结论:hTERC的扩增与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异常密切相关,hTERC扩增与否有可能作为判断有无高度病变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外阴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ABC法,对外阴鳞癌、外阴白色病变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EGFR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胸腹壁、腿部正常皮肤及外阴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对照。结果:外阴鳞癌和不典型增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外阴白色病变(P〈0.05),这种不同的表达说明EGFR与鳞状上皮细胞的增生转化与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1993年6月至1995年6月,用国产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或配合炔诺酮治疗10例难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LHRH-A500μg/d肌注,炔诺酮3.125mg/d口服,持续3~6月。所有患者痛经、性交痛、腹泻、阴道流血等症状迅速消失,卵巢巧克力囊肿及阴道壁结节缩小。血清IgA水平显著下降。低剂量炔诺酮合并应用对肝、肾功能及血脂成份未见不良影响。LHRH-A治疗后IgA水平下降可能与异位内膜活动停止、炎性反应改善有关。LHRH-A联合炔诺酮治疗效果满意且能克服低雌激素状态导致的骨丢失,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胎盘感染人巨细胞病毒与胎儿生长发育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44例人巨细胞病毒(HCMV)IgM阳性孕妇的胎盘组织HCMV DNA,并观察其足月新生儿身体发育状况。发现胎盘HCMV感染时新生儿身体发育明显落后(P〈0.05)。另外,检测8例先天性畸形儿的内脏及其母体胎盘组织HCMV DNA结果皆为阳性。证实胎盘HCMV感染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导致先天性畸形。  相似文献   

14.
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液及血清中SOD LPO VitE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51例经腹腔镜确诊的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20例行腹腔镜绝育术的正常妇女的腹腔液及血清中的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E(VitE)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的LP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腹腔液中的SOD明显高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轻度内异位血清中的SOD、LPO与正常妇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这些  相似文献   

15.
外阴尖锐湿疣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探讨:附169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尖锐湿疣(CA)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可疑病人取活检进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并在阴道镜下分型。选用三种治疗方法:三氯醋酸、微波和CO2激光、鸦胆子乳膏。结果显示:三氯醋酸对指状型和地毯型效果较好,治愈率100%,平均治愈时间16天,对菜花型效果较差;微波和CO2激光适用于各型患者;鸦蛋子乳膏仅对菜花型疗效好,治愈率100%,平均治愈时间10.3天,对指状型和地毯型无效。提示:免疫组化检查对CA的诊断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临床治疗时指状型和地毯型首选三氯醋酸,菜花型有条件者首选微波或激光,在基层可首选鸦胆子乳膏。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6例腺瘤型增生,20例腺囊型增生组织的癌基因P^21ras,c-myc及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对32例子宫内膜癌进行了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并对子宫内膜癌组织P^21ras,c-mycp53过度表达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了分析,结果显示:P^21rasc-myc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4%,62.5%和18.8%,雌,  相似文献   

17.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及治疗(附3594例白带检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在妇科门诊的人群患病率及探讨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6~8月对3594例妇科门诊病人按BV诊断之四项标准进行了白带化验;BV患者给予替硝唑(每日2g连续二日)夫妻同治;二周后追踪复查白带。结果:BV在妇科门诊的患病率为495%,178例BV患者中约375%无明显白带增多症状,而以不孕、腹痛、阴道流血或流产前、产后常规检查时发现。102例追踪全部治愈,追踪率为573%。结论:BV患者在妇科门诊病人中并非罕见,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列为门诊常规检测项目。替硝唑治疗效果好,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8.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技术对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对侵蚀性葡萄胎的早期诊断,对19例侵蚀性葡萄胎行TVCD血流检测,以91例正常早孕、35例正常非孕子宫、13例良性葡萄胎作为对照组。结果:侵蚀性葡萄胎肌壁血流丰富,子宫动脉和螺旋动脉PS值明显增高(p〈0.005),RI、PI值明显降低(p〈0.005)。以肌壁血窦〉5mm作为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95%,特异性100%。表明TVCD是检测侵蚀性葡萄  相似文献   

19.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了60例卵巢囊腺肿瘤组织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PCNA和p53蛋白在良性囊腺瘤、交界性囊腺瘤和囊腺癌三类不同性质的病变中表达存在显著的差别(P〈0.001,P〈0.05)。p53蛋白与PCNA表达关系密切,高增生指数(PCNA+++)肿瘤p53蛋白阳性率高,低增生指数肿瘤(PCNA+,-)p53表达率低。认为在卵巢囊腺肿瘤中检测PCNA和  相似文献   

20.
67例梅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96年3月1日~1997年9月30日诊治的67例梅毒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7例均为早期梅毒,其中妊娠期梅毒24例,隐性梅毒13例,30岁以下患者占76.12%。提示年轻梅毒患者有增加趋势,通过胎盘血行传播危险性大,对第一次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应常规进行梅毒筛查,隐性梅毒发病率较高,故对所有可疑病例应常规做梅毒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