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常规方法和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足在溃疡面修复和临床疗效的差别。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常规治疗方法组(A组)和常规治疗结合中药治疗组(B组)。结果 83例患者完成随访,A组41例,B组42例,平均随访12.3个月,溃疡面愈合情况和踝肱指数测定显示,结合中药治疗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中药口服并外敷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芒硝外敷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总结芒硝外敷组和无药物外敷组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组数据的基线数据,比较2组的治疗有效率、截肢率和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治疗费用,测定2组治疗前后的踝肱指数,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具有可比性。2组治疗显效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治疗费用有显著差异,但无效率和截肢率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肱指数有统计学差异,神经传导速度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足综合治疗方案中加入芒硝外敷能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明显缩短糖尿病足的平均住院天数,降低治疗费用,其机制可能和芒硝促进肿胀消退,改善局部血供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施治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用降血糖、降血脂、抗血小板、扩张血管常规治疗或对症常规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西药基础上,将糖尿病足分为血瘀、湿热、气阴两亏3型,分别辨证治疗,内服外治有机结合。2组均15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2组间有效率、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和踝肱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辨证分型施治配合常规治疗糖尿病足能明显快速地改善症状、提高疗效,同时对血液黏度、微循环、血脂及神经传导等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介入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抗凝溶栓和球囊扩张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性。方法糖尿病足患者72例,一组40例予以介入治疗加对症治疗,另一组32例仅予以对症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踝肱指数、感觉改变、足的分级等。结果介入治疗组有效率97.5%,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创伤性小,对糖尿病足治疗的有效性高,溃疡的愈合时间缩短,是微创治疗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产后尿潴留为产科的急症之一。若产妇产后6~8h膀胱充盈而不能排尿或排尿甚少,残余尿<100mL,称产后尿潴留[1]。中医认为本病病症为小便点滴而下,甚至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又称为  相似文献   

6.
踝关节扭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用一般方法治疗均需2~4周。笔者用中药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虎符铜砭刮痧联合中药足浴治疗0级糖尿病足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的0级糖尿病足病人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虎符铜砭刮痧联合中药足浴治疗,在经过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ABI指数均有增高,观察组病人治疗后ABI指数为(1.05±0.12),对照组病人治疗后ABI指数为(0.80±0.17);对照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75.8%,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虎符铜砭刮痧联合中药足浴在治疗0级糖尿病足病人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病人接受度较好。  相似文献   

8.
韩荣云  王青 《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0):793-794
20 0 0年 6月~ 2 0 0 3年 1 0月 ,我们对 6 0例小儿生长痛患者采用中药口服加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 ,经精心护理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通过拍摄双膝关节正侧位片 ,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明确诊断为小儿生长痛。其中男 4 1例 ,女 1 9例 ,3~  相似文献   

9.
鄢州 《全科护理》2011,9(33):3027-3028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的胰岛素外敷治疗及临床护理方法,探讨胰岛素外敷及精心的护理对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总结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对病人进行常规抗生素治疗、一般换药处理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胰岛素外敷,同时进行精心的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足病人在胰岛素外敷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护理,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林昕 《中国临床研究》2013,(10):1039-1040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发生情况与踝肱指数(ABI)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DF的早期防治提供临床诊断依据。方法选取门诊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DF将其分为DF组45例和非DF组123例,分别采用超声血流探测仪测定两组患者的ABI值,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ABI与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性及影响DF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DF组相比,DF组患者病程、HbA1c、LDL-C、收缩压、Hs-CRP水平及糖尿病肾病发生率、糖尿病视网膜疾病发生率显著升高,而HDL-C及ABI值则显著降低(P均〈0.01)。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ABI与患者病程、HbA1c、收缩压、糖尿病肾病发生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呈负相关。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ABI、病程、HbA1c是D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BI与DF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DF诊断的预测指标,对于ABI异常的T2DM患者应加强干预,防止D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的疗效,以期做出客观可信的评价,指导临床护理。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及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关于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从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RevMan5.0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8篇临床试验文献,860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有效率的合并检验分析结果为:Z=9.74,P<0.01;合并后的OR值为12.32,95%可信区间为7.43~20.43。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神经、呼吸、循环系统等症状改善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常规基础上加服中药对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巍  张兵  高兵 《华西医学》2011,(6):845-847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锌凝胶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60例创面面积≤6cm2的糖尿病足患者,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49~80岁,平均58岁。糖尿病病程4~20年,糖尿病足病程2~12周。按照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为Ⅰ、Ⅱ、Ⅲ级(每级各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每级各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创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胰岛素或降糖药控制血糖,并同时给予抗炎、改善微循环及营养支持治疗。处理上治疗组加用透明质酸锌凝胶,对照组仅常规换药,治疗后4、8周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8周时治愈率为53.3%,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率为30.0%,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于Ⅱ、Ⅲ级创面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3.25±8.52)d,对照组为(29.16±9.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细菌培养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透明质酸锌凝胶制剂应用于糖尿病足的创面治疗,能起到保护创面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为治疗糖尿病足创面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各28例,比较两组腹胀、腹痛、便秘、呕吐等临床症状出现缓解时间;比较两组患者胃液引流量、肠鸣音恢复活跃时间、X线阳性征象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在腹胀、腹痛、便秘、呕吐等临床症状上缓解迅速(P0.05),48、72 h胃液引流量减少(P0.01),肠鸣音恢复时间及X线阳性征象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1),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文献据库及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自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应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学评价,并使用Review manager5.3和stata12.0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RCT文献,共涉及2 2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单用美沙拉嗪,中药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有更好的综合疗效[OR=4.90,95%CI=(3.75,6.41),Z=11.59,P0.000 01]和肠镜下黏膜疗效[OR=2.76,95%CI=(1.61,4.73),Z=2.69,P=0.000 2];13篇文献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其中3项研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10项研究报道了在治疗期间患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头晕头痛、轻度白细胞下降等轻微不良反应。结论:对比于单用美沙拉嗪,中药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更好的综合疗效和肠镜下黏膜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但由于文献质量不高,上述结论有待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滴丸、舒血宁注射液合常规疗法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7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用激素、潘生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六味地黄滴丸,观察不同时段临床缓解率、副作用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3%,对照组82.8%,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用药时段中医证候、24h蛋白定量、血浆蛋白、血脂比较,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滴丸、舒血宁注射液合常规西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无论疗效,还是减轻激素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康片联合中药治疗青春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于我院妇科接受治疗的青春期功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妇康片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妇康片联合中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月经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月经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副作用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妇康片联合中药治疗青春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月经周期的控制效果好,安全性相对较高,可为临床治疗青春期功血的方案选择通过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病毒性腹泻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95.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探索中药联合免疫抑制疗法[环孢素A(CsA)联合康力龙]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4月2010年4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AA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抑制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达到基本治愈者4例(18.2%),缓解3例(13.6%),明显进步6例(27.3%),无效9例(40.9%),总有效率59.1%,观察期间有4例患者因严重感染死亡。治疗组治疗后达到基本治愈者6例(30.0%),缓解5例(25.0%),明显进步4例(20.0%),无效5例(25.0%),总有效率75.0%,观察期间有1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结论:中药联合免疫抑制治疗AA效果优于单独免疫抑制疗法(P<0.05),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截断扭转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该法对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伴有发热(发热期)且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分级评分等级为轻症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每组40例。西医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截断扭转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重型转归情况、退热评分及时间、出血情况、肾功能恢复时间和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入组时,两组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第6天和第9天时,中西医组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时,中西医组的未有重型转归例数明显多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天和第9天时,两组的未有重型转归例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的退热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时,中西医组的退热评分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天和第9天时,两组的退热评分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的血小板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第6天和第9天时,中西医组的血小板水平要明显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第6天和第9天时,中西医组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的肾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的CD3、CD4、CD8百分比和CD4/CD8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组的CD4数值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指标在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的CD3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指标在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CD3外,中西医组的其他各指标治疗后的改善程度均优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截断扭转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淋巴细胞亚群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