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丽英 《吉林医学》2013,34(4):700-701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9月~2011年6月NICU收治的55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Plt<150×109/L)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38例(69.1%),是第一位病因,早产儿、低体质量儿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与足月儿比较有明显增高。结论:凡具有血小板减少高危因素者,尤其是母亲妊娠晚期存在感染者,均应加强监测,一旦确诊,应积极查找病因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
董静 《基层医学论坛》2011,(Z1):161-16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胎儿及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1]。我科NICU病房2009年—2010年共收治60例HIE患儿,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转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生儿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意识的转变,转运例数逐年增多。本文对我院NICU收治的451例外院转运新生儿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从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NICU共双程转运新生儿451例。2004年113例,2005年153例,2006年185例;其中男298例,女153例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分娩期处理方法.方法:2005年1~2009年1月间8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结果:86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64例(74.42%),子痫前期13例(15.12%),特发性血小扳减少性紫癜(ITP)9例(10.47%).阴道分娩45例(52.32%),阴道助产2例(2.32%),剖宫产37例(43.02%),产后出血8例(9.30%),新生儿血小板减少2例(2.33%).结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类型,产后恢复快,预后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8年6月来院收治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0例,并根据孕期血小板计数分为3组,I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50~100×10~9/L;II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0~50×10~9/L;III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对各组患者的疾病病因、妊娠期并发症及母婴分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80例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疾病病因主要包括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高血压、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比各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及产后出血发生比例最高,与其他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围生儿出现足月低体重儿,颅内出血以及围生儿死亡例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比例与母体相关,母体血小板数目越小,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例数越多。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复杂,且患者血小板数目越少,患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在正常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输注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和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有文献报道,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30%~70%在多次输血后可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1]。因此,解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输注血小板后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是近年来输血医学研究的焦点之一。笔者就我院血液科2002~2005年收治的123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26例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临床病理进行分析,并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3例中男51例,女72例,年龄8~73岁。再生障碍性贫血25例,急性白血病44例,慢性白血病1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例,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常见病因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1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中新生儿感染22例(43.14%),出生时窒息11例(21.57%),病理性黄疸11例(占21.57%),呼吸窘迫综合征(RDS)3例(5.88%);新生儿硬肿症2例(占3.92%);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2例(占3.92%)。治愈好转率达86.27%,死亡2例。结论感染、窒息是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病因,针对原发病治疗是关键,辅以短期激素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疗效确切,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6月~2007年6月间收住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78例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等。结论:多种原因可引起妊娠期孕妇血小板减少,PAT最常见。血小板<50×109/L者应在术前输注浓缩血小板后行剖宫产,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如无产科指征,应阴道分娩为主。  相似文献   

9.
52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病因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国方 《右江医学》2009,37(3):335-336
血小板减少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内高危新生儿的常见表现,也是引起新生儿出血与紫癜的常见原因,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出血而导致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较多,其预后与病因及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关系密切。现就我院NICU近2年收治的52例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与预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004~2005年南京地区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发病特点和疾病分布状况?辅助通气方法?预后进行资料搜集及分析,反映南京地区新生儿呼吸危重病的救治状况?方法:对2004~2005年间收入NICU的101例新生儿呼吸衰竭(NRF)患儿进行前瞻性资料收集及统计分析?结果:在连续12个月间,101例NRF患儿占同期NICU收治危重患儿的12.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5.5%)?感染性肺炎(27.7%)?羊水吸入性肺炎(16.8%)? 呼吸暂停(16.8%)等是新生儿NRF的主要构成疾病;平均胎龄为(34.3±3.7)周,平均出生体重(2.3±0.8)kg,75.8%为早产儿;NRF患儿中有7例(6.9%)死亡,20例(19.8%)放弃后死亡;NICU入住天数为(16.5±12.6)天,NICU费用为(18 169±16 713)元?结论:新生儿NRF在南京地区NICU以早产儿为主,提示早产儿管理是目前NICU的新课题,针对早产儿的新技术的开展,可能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危重呼吸疾病的救治成功率;南京NICU救治水平处于全国中等以上,受益于长三角地区围产水平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1.
孙立华  单若冰 《齐鲁医学杂志》2010,25(4):352-353,356
目的 了解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呼吸衰竭(RF)病儿的临床发病、治疗、预后等情况.方法 对2008-2009年收入NICU的151例RF病儿进行资料收集及统计分析.结果 在12个月间,151例RF病儿占同期NICU收治危重病儿的10.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羊水吸入性肺炎及呼吸暂停是新生儿RF(NRF)的主要构成疾病;NRF的院内病死率为29.8%.结论 NRF是我院NICU一种高患病率、高病死率的疾病,如何提高NRF的救治成功率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分级,诊疗策略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5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引发原因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Pregnancy-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组90例(66.67﹪)、妊娠高血压疾病(GH,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Disorders)组16例(11.8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ITP,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组13例(9.63﹪)、以及其他组16例(11.85﹪)(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2例,乙肝3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白血病2例),产后出血6例,新生儿窒息6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4例,无新生儿颅内出血。治疗措施主要结合原发病处理的基础上提升血小板,血小板﹤50×109/L或伴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分娩前给予血小板输注,血小板﹥50×109/L,如无产科因素,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证,实施阴道分娩。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引起的一种围产期常见病,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原因,应针对病因个体化处理,严密观察,在治疗原发病并排除禁忌症的基础上,在围分娩期适当输注血小板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确保母婴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25例(41.7%);其次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20例(33.3%)。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率为72.7%,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全部治疗有效,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达75%。3种方法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41例行剖宫产,19例阴道分娩。4例出现产后出血,均存在宫缩乏力,Spearman相关分析剖宫产病例的产后出血与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之间存在负相关(r=-0.376,P=0.015)。新生儿4例出现血小板减少,其母亲均为ITP,2例有脾切除史的新生儿血小板均<10×109L-1,1例新生儿出现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结论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以ITP及GT为主。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和血小板制剂是治疗的有效手段。治疗后血小板<50×109L-1或有产科指征行剖宫产,应有良好的宫缩来预防产后出血。治疗对剖宫产术中出血有一定的预防作用。ITP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应监测血小板。对于有脾切除史的孕妇应充分告知发生严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主要通过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的病因、临床上的一些特点及相应的治疗方法[1].方法广东茂名市人民医院主要针对2005年~2012年的56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结果感染、窒息缺氧是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中感染性的血小板减少症状最为常见.还有以下几种临床症状,分别是皮肤出血点、无临床症状、皮下血肿、肺出血.针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应治疗措施分别为静脉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还有一大部分是无需处理的.针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最为严重的是发生死亡,其主要的死因是肺出血、颅内出血.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是由很多成因的,由于大部分的新生儿的血小板减少症一般都无需确切的治疗就可以康复,所以针对新生儿的血小板减少症主要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5.
<正>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亦称医院内肺炎(N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国际上多数报道HAP发病率0.5%~10%,在西方国家居医院感染的第2位至第4位;ICU内发病率15%~20%,其中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高达18%~60%,病死率超过50%[1]。本文通过对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2005-2010年间68例HAP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黄宝荣  袁柳芳 《华夏医学》2001,14(5):662-663
新生儿窒息是威胁新生儿生命 ,影响其长期生存质量的临床急危症。随着围产保健水平的提高 ,重度窒息发生率已有明显下降 ,复苏成功率亦明显提高。但目前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后造成器官系统缺氧缺血损害及功能障碍在临床工作仍可见到 [1 ] 。我科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6月收治新生儿窒息 2 10例 ,经及时、有效的救治及护理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 NICU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6月收治新生儿窒息2 10例 ,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 2 6 .3%。轻度窒息 178例 ,重度窒息 32例 (其中 2 6例由县级以下医院转入 )。治愈 1…  相似文献   

17.
黄鑫  朱艳  黄达  余宏男 《重庆医学》2012,41(35):3723-372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及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对10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出现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5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PIH)37例,肝病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其中剖宫产65例,占61.9%;阴道分娩40例,占38.1%。结论 PAT一般发生在妊娠晚期,以PAT最常见,产前适当提高血小板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可导致产后出血、胎死宫内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对母婴存在潜在的危险[1].目前对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的处理尚有争议.对我院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16例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及临床处理,使临床医师能恰当地评估该病的风险,实施针对性治疗,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苏芬莲 《医学文选》2005,24(5):764-765
脐带绕颈是产科常见的一个现象,发生率为15%~34%[1]。本文对我院经彩色多谱勒超声(CDFI)诊断的114例胎儿脐带绕颈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DFI对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2年6月至2003年7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共1 108例,其中522例临产前接  相似文献   

20.
刘桂玲  邹青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886-1886,192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选取蚌埠第三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11年6月间就诊的3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24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2例,急性白血病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治疗方法是给予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或输注血小板等,其中23例行剖宫产,有1例出现产后出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死亡。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并且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应积极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预防出血倾向及加强胎儿监护。对于血小板〈50×109/L或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可予以糖皮质激素和(或)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产前适当提高血小板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