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研究单发及双原发癌食管鳞癌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变化特征及其与性别、年龄、烟酒史和肿瘤家族史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2例单发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ESCC)、18例双原发癌食管鳞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的表达。结果:单发及双原发癌食管鳞癌,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在癌组织中为51.6%和66.7%,癌旁组织为22.6%和22.2%,正常组织为0%。癌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癌与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癌旁与正常组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发和双原发癌食管鳞癌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H1基因甲基化与性别、年龄、烟酒史及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均无关。结论:CDH1基因甲基化在单发及双原发癌食管鳞癌中是一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事件;CDH1基因甲基化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TM基因CpG岛甲基化与食管鳞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亚硫酸氢盐测序PCR(BSP)联合TA克隆测序检测240例食管鳞癌患者组与170例体检健康对照组血浆ATM基因CpG岛甲基化情况;选取前述240例食管鳞癌患者组中的40例食管鳞癌患者标本的食管鳞癌癌变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经典的免疫组化SP法进行ATM蛋白检测。应用相关性分析ATM基因CpG岛甲基化与ATM蛋白表达阴性的关联。结果具有吸烟习惯者患食管鳞癌危险性显著高于不吸烟者(P0.05);有肿瘤家族史者患食管鳞癌危险性显著高于无肿瘤家族史者(P0.05);240例食管鳞癌患者组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88.67%,体检健康组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73.59%,食管鳞癌患者组CpG岛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体检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例食管鳞癌癌变组织中有25例ATM蛋白表达为阳性,在40例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有38例ATM蛋白表达为阳性,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TM基因CpG岛甲基化率与癌变组织ATM蛋白表达阴性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994)。结论 ATM基因CpG岛高度甲基化状态导致其蛋白表达下调,表明其可能为抑制ATM蛋白表达的重要因素;ATM基因CpG岛高度甲基化可能为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因T-钙黏蛋白(CDH13)在40例癌组织,40例的癌旁组织标本和非肺癌良性肺切除组织标本15例作为对照的表达的临床意义,进一步研究其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特异性甲基化PCR(MSP)检测该基因在肺癌组织中异常甲基化的水平。结果 1.在肺癌组织中CDH13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非肺癌良性肺切除组织,甲基化率分别为32.5%、7.5%、6.7%,有统计学意义(P<0.05)。2.CDH13基因异常甲基化和CDH13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r=-0.520).3.CDH13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阳性率在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非肺癌良性肺切除组织,CDH13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导致了CDH13的表达下调。结论在肺癌组织中CDH13基因异常甲基化率明显升高且有临床诊断意义,CDH13基因在癌组织中的异常甲基化水平将有望成为肺癌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五聚素3(PTX3)基因的表达,以及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癌旁食管黏膜组织和食管鳞癌组织进行检测,分析PTX3基因mRNA的表达、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和PTX3蛋白阳性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5%(5/20)食管鳞癌组织和90%(18/20)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存在PTX3基因表达,PTX3mRNA在食管癌与癌旁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89,P<0.001)。80%(16/20)食管鳞癌组织和25%(5/20)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存在PTX3基因CpG岛超甲基化,提示PTX3基因超甲基化与食管癌发生之间有关联(χ2=12.13,P<0.001)。PTX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30.38%(24/79),癌旁食管组织PTX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4.81%(67/79)(P<0.001)。随着食管癌临床分期增加,PTX3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结论 PTX3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是PTX3表达失活的主要原因,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T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作为食管鳞癌预后评估的潜在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Ⅰ型钙黏蛋白(cadherin 1,CDH1)基因甲基化及其功能蛋白表达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提取基因组DNA、总RNA和总蛋白,用半定量荧光甲基化特异PCR(MSP)、巢式逆转录PCR(nRT-PCR)和免疫印迹法(WB)检测30例肺癌患者的癌、癌旁和远癌肺组织及5例肺良性疾病对照肺组织中CDH1甲基化、mRNA相对表达和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表达情况,并对部分表达阴性标本用免疫组化法进行验证.结果 半定量荧光MSP检测CDH1启动子甲基化相对比值,癌组织为0.13%~450.67%、中位数33.61%,癌旁组织为0.00%~177.02%、中位数18.04%,远癌组织为0.00%~51.68%、中位数13.69%.经配对秩和检验分析癌与癌旁组织和远癌组织中CDH1甲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2.355和-3.527,P分别为<0.05和<0.01).nRT-PCR检测CDH1 mRNA表达的相对比值,癌组织为1.33±0.48,癌旁组织为1.61±0.55,远癌组织为1.93±0.45、肺良性疾病对照肺组织为2.09±0.09,经方差分析,癌与癌旁和远癌组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81,P<0.01).WB结果显示,癌组织E-cad阳性率为36.7%(11/30)、癌旁组织为70.0%(21/30)、远癌组织为96.7%(29/30),经确切概率法分析癌与癌旁和远癌组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70、24.30和7.68,P均<0.01).而肺良性疾病对照肺组织阳性率为100%(5/5).结论 肺癌患者癌组织CDH1启动子发生甲基化后,可抑制该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E-cad蛋白的表达,CDH1异常甲基化与肺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CDH11基因启动子在肾癌中的甲基化情况,并分析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CDH11基因在5株肾细胞癌细胞系、1株正常肾细胞系、46例肾细胞癌组织、23例癌旁肾组织,以及10例非肾实质肿瘤正常。肾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将甲基化情况与患者I临床资料联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H11在5株肾癌细胞系中,有3株出现甲基化,甲基化率为60%;在人正常肾细胞系中未检测到甲基化。CDH11在肾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45.7%(21/46),显著高于癌旁肾组织(26.1%,6/23)及非肾实质肿瘤正常肾组织(0,(3/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细胞癌各分期间及各分级间,癌组织中CDH1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肾癌与右侧肾癌相比,癌组织CDH11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肾癌患者与女性肾癌患者相比,肾癌组织中CDH1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细胞癌组织中CDH1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及非肾实质肿瘤正常肾组织,且癌组织中CDH11基因甲基化率与临床病理资料如肿瘤分期及分级无显著相关性,提示CDH11基因甲基化是。肾细胞癌发生中的早期频发事件,可能是。肾细胞癌独特的基因甲基化谱成员之一,并在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组织RAS相关结构域蛋白1(RAS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胃癌患者胃镜活检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健康者正常胃组织RAS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比较其差异;分析胃癌患者RAS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不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癌组织RAS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62.7%,癌旁组织甲基化率为4.0%,健康者正常胃组织甲基化率为2.7%,癌组织RAS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P<0.05)。胃癌患者癌组织RAS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 TNM 分期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胃镜活检癌组织RAS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且甲基化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可反映胃癌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 MLH1)、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SF1A)启动子区甲基化以及ALU基因甲基化水平与肾细胞癌(肾癌)的关系。方法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 MSP)检测15例肾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h MLH1、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联合亚硫酸氢钠限制酶分析方法(COBRA)分析ALU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h MLH1基因在肾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0.41±0.18)%高于癌旁组织(0.3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5);ALU基因在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0.11±0.04)%低于癌旁组织(0.12±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P0.05)。而RASSF1A基因在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0.75±0.11)%和(0.69±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P0.05)。结论 h 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以及ALU基因甲基化可能与肾癌的发病有关,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肾癌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浆多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对食管鳞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检测76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患者术前1d、术后7d血浆游离DNA中腺瘤性息肉瘤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维甲酸受体β2基因(retinoic acid receptor-beta2,RARβ2)、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基因(E-cadherin,CDH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4A家族p16基因(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4A,p16INK4α)、Ras相关家族蛋白1A基因(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member 1A,RASSF1 A)甲基化,选取同期6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血浆DNA作对照.用x2检验分析各类组织与血浆标本中5个基因DNA甲基化率的差异;血浆与食管鳞癌组织标本DNA甲基化的相关性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单基因与5个基因联合检测诊断食管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食管鳞癌组肿瘤组织中的APC、RARβ2、CDH1、p16INK4α、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44.7% (34/76)、72.4%(55/76)、72.4%( 55/76)、86.8%( 66/76)、55.3% (42/76),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6.6%(5/76)、3.9% (3/76)、3.9% (3/76)、3.9% (3/76)、2.6%( 2/76),x2值分别为29.01、75.39、75.39、105.34、57.18,P均<0.001].食管鳞癌组术前血浆中5个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42.1%(32/76)、63.2% (48/76)、63.2% (48/76)、71.1% (54/76)、50.0%( 38/76),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3% (2/60)、3.3%(2/60)、1.7%( 1/60)、3.3% (2/60)、1.7% (1/60),x2值分别为26.88、51.62、55.01、63.48、38.30,P均<0.001].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与肿瘤组织中5个基因甲基化的符合率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679、0.791、0.791、0.542、0.895,P均<0.001).血浆中APC、RARβ2、CDH1、p16INK4α、RASSF1A基因甲基化单项诊断食管鳞癌的敏感度分别为42.1%( 32/76)、63.2%(48/76)、63.2%( 48/76)、71.1% (54/76)、50.0%( 38/76),特异度分别为96.7%( 58/60)、96.7%(58/60)、98.3% (59/60)、96.7%( 58/60)、98.3%( 59/60);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4[95%可信限(CI)0.606~0.782]、0.799( 95% CI 0.723 ~0.875)、0.807( 95% CI 0.733~0.882)、0.839(95% CI0.769~0.908)、0.742(95% CI 0.659~0.824);5个基因联合检测血浆甲基化的敏感度为80.3% (61/76),特异度88.3% (53/60),ROC曲线AUC为0.843(95% CI 0.773~0.913).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显著高于APC、RASSF1A单项检测(x2值分别为23.30、15.33,P均<0.001),但与RARβ2、CDH1、p16INK4α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8、5.48、1.75,P值分别为0.019、0.019、0.186);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22、1.922、3.348、1.922、3.348,P均>0.05).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与肿瘤组织中抑癌基因甲基化符合率均较高,血浆中5个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诊断食管鳞癌与单基因检测相比无显著优势,但前者敏感度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对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集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60例,采用DNA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血浆中Runx3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情况.GraphPad Prism 4统计软件对乳腺癌组织和血浆中Runx3基因甲基化行x2检验分析.结果 癌旁正常组织中Runx3异常甲基化为6.67%,癌组织中Runx3异常甲基化率为58.33%,血浆中为78.33%,血浆中甲基化改变与癌组织甲基化改变具有显著相关性.Runx3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x2分别为0.951,0.287,P>0.05),而与患者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x2=5.188,P=0.023),其中癌组织中Ⅰ期+Ⅱ期患者甲基化率与Ⅲ期+Ⅳ期患者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显著(x2=8.625,P=0.003).结论 血浆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对早期诊断乳腺癌有一定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维甲酸受体-β(retinoic acid receptor β,RARp)基因、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况,探讨其在ESCC发生中的可能作用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95例ESCC患者的癌组织(ESCC组)、癌旁组织(癌旁组)及正常组织(对照组),3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RAR—β及DAPK的甲基化状态。结果ESCC组、癌旁组、对照组RAR—β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46.3%、26.3%和11.6%,DAPK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47.3%、22.1%和12.6%,ESCC组RAR—β基因和DAPK甲基化发生率高于癌旁组与对照组(P〈0.05);ESCC组RAR—β基因甲基化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R—β基因和DAPK基因甲基化在肿瘤位置、分化程度、转移及浸润深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R—β和DAPK基因高度甲基化是ESCC组织的遗传学改变之一,可能参与了ESCC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组织中钙黏附分子(CDH1)的甲基化程度;探索CDH1启动子的甲基化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与肿瘤分化、浸润、淋巴及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热转化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40例胃癌手术标本中CDH1的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并回顾性地分析CDH1的启动子甲基化与HP感染、肿瘤分化、浸润、淋巴及远处转移等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统计学关联。结果胃癌组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对照组(67.5%、12.5%,P〈0.05)。胃癌组中低一未分化肿瘤组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肿瘤组(80.6%、22.2%,P〈0.05);胃癌组中HP阳性患者的CDH1基因甲基化率高于HP阴性患者(78.1%、25.0%,P〈0.05);而胃癌组中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患者性别、肿瘤浸润程度、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CDH1基因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并且CDH1基因甲基化可能导致了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H1基因甲基化与胃癌患者的HP感染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系,提示HP感染可能参与了抑癌基因甲基化失活及肿瘤演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的克隆性疾病,在CML患者细胞水平由于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使这2个抑癌基因的表达受损。为了探讨正常人和CML患者CD34+CD38-细胞水平JunB和CDH13(cadherin-1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表达水平的差异,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34+CD38细胞,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5例正常人和8例CML患者骨髓CD34+CD38-细胞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JunB和CDH1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JUNB和CDH13基因在正常人骨髓CD34+CD38-细胞中呈完全性非甲基化状态,CML患者骨髓CD34+CD38-细胞中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比例分别为87.5%(7/8)和50%(4/8),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CML患者骨髓CD34+CD38-细胞中JunB和CDH13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正常人的相比明显降低(2^-△△CT分别为1/5.21和1/10.63)。结论:在CML患者骨髓CD34+CD38-细胞中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都发生了高度的甲基化,它们的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CML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甲基化检测对CML的靶向治疗及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琦  胡昌华  万光华  张婧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9):1101-1102,1104
目的研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宫颈癌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比较在二者间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62.5%,癌旁组织中甲基化率为5.0%,宫颈癌组织中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宫颈癌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癌组织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在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器官转移、FIGO分期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PK1基因启动子在宫颈癌中呈高甲基化状态,可作为宫颈癌的病情和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B受体Ⅱ(TβR Ⅱ)在肾透明细胞癌(RCA2C)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43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43例正常组织中T13RⅡ基因的甲基化状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4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28例正常组织中TβRⅡ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RCCC组织中TβRⅡ基因的甲基化率为58.1%(25/43),显著高于正常组织34.9%(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透明细胞癌中耶RII基因的甲基化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TβRⅡ在RCCC组织中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基因蛋白表达在RCCC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且其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和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耶R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与RCCC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KK-3和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肝细胞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3例肝细胞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肝组织中DKK-3和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上述组织中两种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DKK-3和WIF-1基因在癌组织中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P〈0.05),而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DKK-3和WIF-1基因甲基化率相比无明显差异;癌组织中DKK-3基因甲基化与临床资料中年龄及肝硬化有关;癌组织中WIF-1基因甲基化与临床资料中乙肝表面抗原、肝硬化有关。结论DKK-3和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CC的发生相关;DKK-3和WIF-1基因致肝细胞癌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肝硬化致肝细胞癌的发生机制不尽相同,两者是否有相互作用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肿瘤免疫调节基因TBX-21启动子区单倍型与食管鳞癌的遗传易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 提取257例食管鳞癌患者及281例健康者外周血基因组DNA,根据前期研究中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得到的两组人群中TBX-21基因启动子区-1499 (G/A)、-1514(T/C)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采用PHASE 2.0软件构建这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单倍体型,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并进行多态性与食管鳞癌患者易感关联及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TBX-21基因启动子区-1499 (G/A)、-1514(T/C)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单倍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共有4种,分别为G-T、G-C、A-T、A-C.通过校正性别与年龄、吸烟与饮酒、肿瘤家族史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这两个位点所构建的单倍体型中,病例组含有A-T单倍体的个体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OR=1.56,95% CI=1.01~2.41,P=0.044;含有A-C单倍体的个体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异性更为显著:OR =7.04,95%CI=2.05~24.39,P=0.002.但这两个位点构成的4种单倍体型与肿瘤的大小、分化、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TBX-21基因启动子区-1499(G/A)、-1514(T/C)多态性位点构成的单倍体型中,具有A-T、A-C单倍体的个体食管鳞癌的患病风险分别增加1.56倍和7.04倍,但与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8个抑癌基因启动子C pG岛甲基化的联合检测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意义,以期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无创检出率,提升治愈率。方法选取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设为肺癌组,选取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16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取3个组研究对象的血清采取癌基因测序法检测8种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比较3个组研究对象的上述指标,分析上述指标的变化和3个组研究对象不同临床状态的相关性。结果肺组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 PC )、钙粘蛋白13(CD H 13)、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基因(DAPK)、人类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RAS相关区域家族 F2(RASSF2)、人类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RAS相关区域家族1A (RASSF1A)和TMS1/ASC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抑癌基因8个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达到93.54%,特异性达到90.3%,敏感性明显高于所有单项检测和4个指标联合检测。结论 A PC、CD H 13等8个抑癌基因异常甲基化状态的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抑癌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该8个基因异常甲基化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记,并有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靶点,从而提高临床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