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30例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0例,给予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50例,给予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150 mg/d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75 mg/d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心肌缺血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18.6%(P <0.05)。结论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具有一定效果,但75 mg/d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方案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殷淑娟 《现代保健》2010,(32):35-3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1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硝酸甘油、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钙通道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醋类药物、肠溶阿司匹林片等抗心绞痛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复发和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心绞痛复发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并且能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复发率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8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5.5%(42/44),高于对照组的75.0%(33/44)、72.7%(3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治疗UAP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8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5.5%(42/44),高于对照组的75.0%(33/44)、72.7%(3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治疗UAP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8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5.5%(42/44),高于对照组的75.0%(33/44)、72.7%(3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治疗UAP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8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5.5%(42/44),高于对照组的75.0%(33/44)、72.7%(3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治疗UAP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8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5.5%(42/44),高于对照组的75.0%(33/44)、72.7%(3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治疗UAP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买泓 《现代保健》2013,(24):11-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合贝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载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肌梗死、死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期间,观察组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从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可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胡林骅 《现代保健》2014,(11):72-74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医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则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监测指标、体内凝血标志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使用剂量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氯吡格雷同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较为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刘莉 《现代养生》2014,(14):101-101
目的:对不稳定心绞痛临床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8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给予研究组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是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51%;经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12%,对照组为8.16%,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相联合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巩固临床疗效,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黄静萍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9):1392-1393
目的探讨与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0年就诊的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与记录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9例,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49例,总有效率为81.6%;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χ2=10.26,P〈0.05)。两组临床指标变化经比较,对照组ST变化指标治疗前后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ST变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指标其治疗前后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1.1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UAP疗效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5,(5):588-589
目的分析心可舒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51例给予心可舒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51例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疗效,并记录两组对象用药前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与疼痛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98%(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下降至(1.16±1.06)次/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降低至(3.85±1.16)min,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硝酸甘油用量减少至(0.68±0.13)片/d,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心可舒联合氯吡格雷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肌细胞缺血状态,延长患者的心肌舒张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运用阿司匹林的同时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后心绞痛改善程度方面,观察组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7.5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方面,对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4.14%,高于的观察组8.6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氯吡格雷具有疗效,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患者治疗后期发生心脏事件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2.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明显低于对照组(3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各危险分层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用药4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有效控制心绞痛,明显改善症状,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明显改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UA各危险分层组中的疗效肯定且安全,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