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留置胃管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危重患者留置胃管的置管一次成功率与正确率。方法:就鼻胃管的选择、插胃管长度、置鼻胃管方法、留置胃管的更换时问、留置胃管护理措施和感染控制的问题综述。结果:选择胃管根据患者病情,留置时间,经济状况决定。置入鼻胃管插入长度应在体表测测基础上延长10~15 cm。留置胃管更换时间根据病情、胃管类型决定,橡胶胃管1周更换,硅胶胃管4周更换。结论:加强留置胃管患者的护理,保持管腔通畅才能适当延长留置胃管时间,减少插管次数。减少感染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管置入时应用胃管插入辅助器,避免胃管经口腔置入时胃管在患儿口腔中盘绕、呛咳、血氧饱和度变化等不良后果的新方法。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置入胃管;实验组采用新生儿胃管插入辅助器法置入胃管。结果应用胃管插入辅助器的40例患儿,胃管置入成功率为97.5%,无胃管在口腔中盘绕和呛咳,血氧饱和度变化小,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用胃管插入辅助器进行新生儿胃管置入的成功率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不同疾病的置胃管患者对胃管诱发咽反射所致恶心、干呕、呛咳症状的耐受程度,间接评估喉全切患者及OSAHS患者的咽反射敏感性。方法用视觉模拟标尺法分别观察并记录喉全切患者、OSAHS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对置胃管时及置胃管3d后恶心、干呕、呛咳症状的耐受程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喉全切患者术前置胃管时的恶心、干呕、呛咳程度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置胃管3d后恶心、干呕、呛咳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OSAHS患者置胃管时和留置胃管3d后的恶心、干呕、呛咳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置胃管3d后的恶心、干呕、呛咳程度均较置胃管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喉全切术后患者和OSAHS患者置胃管时恶心、干呕、呛咳程度较对照组轻,咽反射敏感度低,胃管耐受性好,并随胃管使用时间的延长,不适程度可减轻。  相似文献   

4.
双腔气囊胃管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制应用双腔气囊胃管解决普通橡胶管易滑脱、外固定物致皮肤过敏现象。方法在胃管的胃内部分设计了气囊装置 ,胃管体外端设置一可调节的外固定装置。将 10 0例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应用普通胃管 ;实验组应用双腔气囊胃管。观察两组病人胃管滑脱、咽炎发生率及外固定物致皮肤过敏情况。结果 实验组病人胃管滑脱率、咽炎发生率明显降低 ,无外固定物致皮肤过敏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双腔气囊胃管留置效果显著优于普通胃管 ,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用于舒适插胃管技术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需行插胃管的53例患者在插胃管前予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含于咽喉部慢慢咽下后5 min~10 min再进行插胃管。结果插胃管时和插胃管后患者对胃管的刺激反应明显减少,无恶心、呛咳、疼痛等不适,胃管插入顺利。结论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后能使插胃管操作顺利进行,且减少了插胃管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应用于留置胃管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官轶  刘玉梅  刘丽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00-100,118
目的减轻插胃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不良反应,提高一次插胃管的成功率。方法将因病情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标准组两组,观察组在插胃管前将一支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mL)用无菌棉签蘸取涂在插管的鼻腔内,进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然后将剩余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口服,然后按常规方法插入胃管。标准组用石蜡油按常规方法插入胃管。观察插胃管前至插胃管后5min的血压、心率、恶心、呕吐、呛咳等不良反应及一次插管的成功率、插胃管所需的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插胃管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插胃管的总有效率达98%,标准组患者插胃管的总有效率仅为8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留置胃管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了插胃管所需的时间,提高一次插胃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张红伟  姚敏 《黑龙江医学》2002,26(6):462-462
胃管是临床鼻饲和胃肠减压护理中采用的医疗器材 ,胃肠减压是腹外科病人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有效的胃肠减压 ,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 ,减轻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 ,改善肠壁血液循环 ,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胃管置入是基础护理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近年来 ,常规的胃管置入方法已明显不足 ,因此对胃管置入的研究更加注重个体化与操作方法的多样化。本文就留置胃管的方法、胃管插入的深度及改良胃管的方法 ,进行探讨。1 不同患者置入胃管的方法1 1 小儿胃管插入方法对能配合的 3岁以上小儿采用口服盐水法 ,即当胃管到达咽部时 ,助手用…  相似文献   

8.
留置鼻胃管固定的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秀媛 《河北医学》2009,15(9):1119-1120
留置鼻胃管是临床常用的诊治方法。留置鼻胃管若不能妥善固定则容易造成鼻胃管移位、滑脱,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因胃液反流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鼻胃管的固定受书本知识的影响我们一直采用传统固定方法,鼻胃管滑脱或者患者自行拔出胃管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是因为传统固定方法的缺点所在,鼻胃管插入以后常规用胶布固定于两侧鼻翼及面颊部,胶布与鼻胃管、面部皮肤的接触面积较小,同时由于鼻胃管较粗、较硬,再由于病人皮脂腺的分泌、面颊部出汗,固定的胶布很容易脱落,很容易导致胃管滑出,鼻翼两侧及面颊部的胶布痕迹又很难去除,刺激皮肤而且影响美观,给患者造成诸多不适并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林惠华  邱爱琴  黄少娅 《广东医学》2005,26(10):1445-1446
目的比较1%盐酸丁卡因喷喉插胃管与传统插胃管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普通外科355例需要插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78例,采用1%盐酸丁卡因喷喉插胃管法;B组177例,采用传统插胃管法。对两种插胃管法的平均插胃管时间、恶心发生率、一次性插胃管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盐酸丁卡因喷喉插胃管法所需平均时间少,恶心发生率低(10.67%),一次性成功率高(97.19%),该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插胃管法,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盐酸丁卡因喷喉插胃管法优于传统插胃管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插管全麻手术需鼻饲流质的患者安置胃管的最佳时机.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我科口腔颌面部手术后需安置胃管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我科口腔颌面部手术后需安置胃管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于手术结束后、麻醉拔管前在麻醉师的协助下利用可视喉镜安放胃管,对照组于术后第一天患者清醒状态下在病房安置胃管.比较两组患者安置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安置胃管失败例数,安置胃管前和安置胃管时心率、血压变化,拒绝安置胃管的例数,术后患者对安置胃管时机的选择.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安置胃管失败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基础值比较,观察组在安置胃管时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对照组拒绝安置胃管的人数明显高于观察组;留管期间调查,患者要求手术结束后、麻醉拔管前安置胃管率为100%.结论 口腔颌面部插管全麻手术需鼻饲流质的患者安置胃管的最佳时机是手术结束后、麻醉拔管前.  相似文献   

11.
于莹  李玉洁  霍巍 《吉林医学》2008,29(10):808-809
目的:探讨硅胶胃管鼻饲与橡胶胃管鼻饲的效果,找到最佳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486例各类鼻饲患者在相同条件下应用硅胶胃管和橡胶胃管鼻饲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结果:硅胶胃管鼻饲与橡胶胃管鼻饲差距显著。结论:硅胶胃管鼻饲效果明显优于橡胶胃管鼻饲。  相似文献   

12.
胃管安置技术的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置入胃管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是术前插管、鼻饲营养支持、给药、胃肠引流、洗胃等治疗的必要措施。如何提高胃管一次置入成功率 ,减轻病人痛苦 ,节省护士工作量 ,是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近年来 ,国内外护理工作者对置入胃管技术 ,从体位的变化、胃管的选材和改进及置管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和临床实践 ,现综述如下。1 胃管的选材和改进传统胃管选择橡胶胃管。《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要求鼻饲橡胶胃管 3~ 4天更换一次 [1 ] ,由于橡胶胃管管壁厚 ,管腔小 ,有异味 ,弹性差等缺点 ,临床上正逐渐被质量轻、弹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胃镜润滑胶浆减轻插胃管对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将病情需要插胃管留置的患者76例,按入院序号单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法插胃管,实验组插胃管前采用胃镜润滑胶浆10 mL口服;其余操作同对照组,观察插胃管前后各5min和10min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及一次插胃管成功率,对比两组患者插胃管前后各5min和10min血压、心率情况及一次插胃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插胃管前后血压、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插胃管前后血压、心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一次插胃管成功率高达97.26%,对照组一次插胃管成功率仅为73.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口服胃镜润滑胶浆能有效地减轻插胃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一次插胃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胃管插入困难的临床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胃管插入困难病例的胃管插入问题。方法:经鼻腔插入胃管,用插管钳将胃管从咽后壁前取出口腔外,用ID7.0~7.5的气管导管插入食管,在气管导管诱导下将胃管经气管导管插入食管,然后将胃管向食管内送进,同时将气管导管退出,将胃管置入相当合适的深度后,固定胃管。结果:此法在普通插入法置胃管困难时能保证胃管置入100%成功。结论:我们探索的此胃管插入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保证胃管留置100%成功,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彩凤 《吉林医学》2013,34(1):144-145
目的:探讨洗胃时适当延长胃管插入长度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洗胃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观察对比不同胃管插入长度对洗胃时呕吐率、洗胃后呕吐率、胃管堵塞率的影响。结果:采用两种不同的胃管插入深度,患者洗胃时呕吐率、洗胃后呕吐率、胃管堵塞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延长胃管插入长度5~10 cm优于传统的胃管插入长度。  相似文献   

16.
留置鼻胃管的临床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管置入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之一,虽大部分护士都熟练掌握其常规的操作方法,但临床上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的现象经常遇见。近年来,常规的胃管置入方法已显不足,因此对留置胃管置入更加注重个体与操作方法的多样化,为了快捷、方便、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现将鼻胃管的选择、插胃管长度、置鼻胃管方法、留置胃管的更换时间、留置胃管护理措施和感染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的胶布粘贴固定胃管;观察组60例,采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比较两组的胃管脱出率和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在留置胃管的15天内,观察组的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方法比常规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应用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对误吸的影响。方法选我院10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机械通气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鼻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实施鼻胃管营养支持治疗,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则实施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比较鼻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疗效;住院的天数;治疗前后患者营养免疫状况;治疗前后患者外周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误吸发生率。结果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疗效、住院的天数、营养免疫状况相比较鼻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更好,P0.05。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误吸发生率和鼻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有显著差异,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较少,P0.05。结论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和营养情况,减少误吸,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鼻饲胃管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鼻饲患者按置管日期分为观察组(单日)和对照组(双日),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1次性输液延长管固定胃管;对照组采用布质胶布固定胃管,观察分析两组胃管移位、胃管脱落、皮肤异常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胃管移位、胃管脱落、皮肤异常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次性输液延长管固定胃管优于布质胶布固定。  相似文献   

20.
黄银英 《海南医学》2011,22(22):147-149
对胃管固定的材料,从普通的医用胶布、3M透明敷料,棉线绳、其他棉质用物、塑料软管至自制的胃管固定带、活动蝶形夹等以及针对不同患者应用不同的胃管固定方法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提高患者胃管留置的时间和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不舒适感,减少留置胃管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