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三个寡头竞争模型分析我国电信行业,得出电信行业之间的竞争适合古诺模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融市场即将推出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本文吸收借鉴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罗列研究了常用的股指期货定价模型,并对持有成本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经过充分的论证提出要通过套利机制的完善,ETF基金品种的完善,以及交易制度的完善来推动我国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类对于事件的反应机制决定了道路行驶车辆在跟驰过程中存在反应延迟现象。对几类常见跟驰模型中所反映出的延迟时间的含义进行了定义与区分。利用Matlab软件对GHR模型、OV模型以及FVD模型进行了2车跟驰状态和车队信号灯放行阶段的模拟,分析了这3类模型中反应延迟时间设置的必要性。结果显示GHR模型中反应延迟时间不可忽视,而OV模型以及FVD模型中反应延迟时间可以省略,同时也证明了各跟驰模型建模思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交通出行方式离散选择模型的效用随机项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项Logit模型效用随机项独立同分布的假定为多项Logit模型带来IIA属性,降低了多项Logit模型的行为解释能力。以多项Logit模型的基本假定为基础,以开发能够真实反映不同选择肢效用随机项的异方差性和相关性的效用随机项结构为目标,逐步放松多项Logit模型效用随机项独立同分布的刚性假定,系统综述了不独立同分布、独立不同分布、不独立不同分布的效用随机项结构的拓展。  相似文献   

5.
6.
交通仿真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俊  商蕾  高孝洪 《交通科技》2004,(4):102-105
描述现有的交通仿真模型,介绍几个典型仿真模型的建模方法和特点,说明在具体应用这些模型时应结合实际交通情况,具体分析,决不可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7.
随着汽车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收藏气车模型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据估计,目前我国的汽车模型收藏者至少30万人。汽车模型不仅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更浓缩了汽车本身的丰富内涵,是汽车文化最主要的载体。你可知道,车模的收藏和鉴赏中还有许多学问呢。  相似文献   

8.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种传统的风险类型,本文主要结合中国商业银行目前信用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比较分析KMV模型和CreditRisk 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参数选择的共性及差异,对两模型各自特点做出客观评价,结果发现运用CreditRisk 模型有利于提高信用风险度量的精确性,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仿真模型的计算效率,基于环模型理论系统研究了轮胎二维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技术、参数确定方法和轮胎包容特性分析技术.从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可知,利用有限元方法基于轮胎REF模型建模,在对轮胎胎侧弹性进行非线性模型修正后,得到的轮胎低速滚动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轮胎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为车辆一地面系统虚拟试验提供了一种实时高精度的轮胎面内特性仿真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0.
轮胎静力学模型——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以神经网络(ANN)模拟轮胎特性的新方法,并将神经网络的拟合结果与指数模型拟合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也介绍了有关神经网络应用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硬化和断裂模型对汽车材料仿真精度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了DP590板材在多种应力状态下的材料级别力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标定了路德维克(Ludwik)、斯威夫特(Swift)、沃斯(Voce)、霍克特-谢尔比(H-S)、斯威夫特-霍克特谢尔比(S-HS)5种硬化模型和修正摩尔库仑(MMC)、损伤起始和演化模型(DIEM)、约翰逊-库克(J-C)3种断裂模型。使用上述模型进行了试样级仿真和防撞梁落锤试验及仿真。对比结果表明,S-HS硬化模型和MMC断裂模型对于材料的变形行为和断裂行为的预测结果最精确。结合其他研究成果,推荐使用S-HS硬化模型结合MMC断裂模型预测高强钢板材塑性变形和断裂行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对象约束语言OCL(object constraint language)的概念、特性。分析了OCL元模型与UML元模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OCL在EMDA(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模型转换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指出OCL存在的问题,并对OCL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汽车钢板弹簧多体动力学建模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中首先综述了板簧设计与建模的研究现状。接着,系统分析了螺旋弹簧模型、beam element模型、ANSYS模型、SAE三连杆模型这4种板簧模型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在模型复杂程度、仿真速度、参数化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最后,以某8×4重型货车为例,分别建立了包含4种板簧模型的整车模型,进行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并与实车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4种板簧模型中,SAE三连杆板簧模型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4.
用于车道识别的分段切换车道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使得车道模型既能准确地描述车道形状,又不影响车道识别算法的实时性,提出了一种分段切换车道模型。对近视场区域使用直线模型匹配车道线,对远视场区域则在直线模型和二次曲线模型之间进行切换,以适应有曲率和无曲率道路的识别要求。试验表明,使用分段切换车道模型的车道识别算法能够很好地匹配各种形状道路,并能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根据某种机理建立的交通流模型需要通过模型标定和验证后才能具体应用到实际中.通过采用视频处理技术,对陕西省西安市二环主干路和浙江省舟山市昌洲大道上上下高峰时期内的车辆微观运动录像进行技术处理,提取得到了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车辆微观运动轨迹数据.根据这些交通流数据,采用Levnberg-Marquardt算法,分别对跟驰理论中2个典型的跟驰模型,即惯性模型中的敏感系数、安全时间间隔、最小安全车间距、允许速度和智能驾驶人模型中的理想速度、安全时间间隔、静止安全距离、启步加速度和舒适加速度进行了标定和验证.针对惯性模型,当允许速度大于实际速度时,位移均方差和速度均方差的平均值分别为2.8m和0.58 m/s,当允许速度小于实际速度时,位移均方差和速度均方差的平均值分别为2.22m和0.49 m/s;针对智能驾驶人模型,利用早、中、晚3组数据进行标定,得到的位移均方差和速度均方差的平均值分别为0.12m和0.10 m/s,0.07m和0.10 m/s,0.75m和0.27 m/s.因此,惯性模型与智能驾驶人模型都可用于描述城市主干路近饱和状态(即跟随车辆的最大速度远小于允许速度的行驶状态)下的车辆跟驰行为,而且当智能驾驶人模型中的加速度指数取较大的值时,它较前者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6.
水力模型的发展给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利用水力模型来指导城市排水防涝规划。但是,目前模型的使用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模型基础数据的收集、参数的校核、使用的界限划分等都是规划中模型使用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动力荷载作用下加筋土路基的计算模型,该模型的土体采用动载作用下基于SMP(Spatial mobilized Plane)破坏准则的弹塑性动本构关系进行模拟,加筋材料的本构模型采用非线性多项式进行描述,筋土的相互作用采用双弹簧界面模型来模拟。模型中的参数可以通过常规的土工试验获得。基于该模型的数值分析与实测试验值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9.
利用时间序列和灰色模型理论,针对北方某城市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分别建立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及灰色模型,并对各模型进行了步长为12的预测。通过模型对比发现:2个模型的预测绝对误差分别为23.95%和54.32%,且对于具有季节周期性特点的序列,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值比较吻合,说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比灰色模型更能充分挖掘历史信息以减少预测误差,并反映数据的周期性变化,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软基沉降规律对指导路基与路面设计、施工有重要作用。在分析某高速路实测软基路段沉降规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Logistic模型、Asaoka模型、复合双曲线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1)复合双曲线模型与沉降实测数据变化较吻合,能较好地反映路段的沉降规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2) Logistic模型曲线存在唯一反弯点,对“台阶”状曲线拟合误差较大,沉降预测效果较复合双曲线差;3) Asaoka模型仅能预测本级荷载下的最终沉降量,无法越级预测,对施工中软基沉降预测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