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对氰化系统氰渣压滤机进行反洗改造和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重点对反洗水量及反洗时间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解铝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发一种新型管理系统,即上位计算机采用无线通信方式轮流给多台控制仪发送配料单,然后轮流接收各个控制仪的计量结果并进行统一管理.控制仪借助于格雷码编码器记忆每个电解槽的位置,避免手工输入槽号的繁琐和错误.实际应用表明,新型电解铝生产管理系统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弥补现有CAD方法无法预知设计的设备是否适合某些工作环境的不足,缩短设计周期和减少设计费用,提出了实现矿山设备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为开发矿山设备虚拟现实系统提供了一种基本开发模式.结合实际情况,以一种破碎机为研究对象,使用MultiGen Creator转换并优化原有的三维CAD模型,最终生成VR数据模型,以Vega和Visual C 作为软件平台,实现了矿山设备虚拟现实系统.这一系统具有通用性和可移植性,适用于各种产品.  相似文献   

4.
采矿区的稳定以及因塌陷而产生的地质灾害是人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采用离散元法对含不连续面岩体的采矿区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以此来评价采空区的稳定,以及可能因塌陷而导致的地面影响范围,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误差11.7%,这为以后进行类似的分析和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山恋     
巍峨的长白山,沃野千里。沿山脉西行有一座七顶山,山下坐落着一个村庄,风景秀丽。在北方姗姗来迟的春天里,满山的冰凌花顶着尚未消融的冰雪绽放,翠绿的山川透着芬芳,沁人心  相似文献   

7.
一切都在     
<正>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独坐参禅,默然不语。师父看出了其中的玄机,微笑着领他走出了寺门。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间弥漫着清新的气息,还有半绿的草芽、飞翔的小鸟和静静流淌的小河……  相似文献   

8.
寂寞甚至厌恶的情绪充斥着整个灵魂,狠狠地捶了一下桌子,嘭!居然连随意发泄制造出来的声音也在这漆黑的午夜显得格外沉闷,真扫兴!呆呆地看着电脑屏幕上一闪一闪的提示符,连手指都无力抬起。看了看墙上的时钟,凌晨两点四十八分。电脑里放的是许美娴的《内疚》,歌中的伤感,害得我接二连三地抽了十来张的纸巾。想到曾经的我、现在的我,眼泪不知不觉已滑落到嘴角……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分析影响乌鲁木齐城市可持续发展因子基础上,探讨了干旱区城市可持续发展因子变化趋势.利用乌鲁木齐市区气象观测站1951~2001年51年的降水、气温、相对湿度等长期连续气象观测资料及有关统计年鉴数据,采用Matlab、EXCEL、Erdas、Arcgis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通过一般趋势分析、神经网络方法进行预测,得出了乌鲁木齐21年来的变化特征和未来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大冶公司稀贵金属厂采用半湿法工艺处理铜电解阳极泥,对四种从氯化银中提取银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从直收率、质量等方面考虑,选择了水合肼还原法,银转化率>99%,银回收率>98.6%.  相似文献   

11.
穆磊  赵龙刚 《中州煤炭》2018,(8):223-226
云盖山煤矿一矿22204综采工作面最大坡度26°,为了确保大倾角工作面,液压支架不出现非正常的垮落与滑动,达到延缓顶板的垮落速度,以及将破碎的顶板引导到支架后方的采空区位置处的目的,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大倾角工作面支架受力特征与大倾角工作面支架的重心位置关系。研究得出:当工作面煤层倾角不断增加,为了确保液压支架不滑动,需要的初撑力呈现指数增加;当液压支架的支护高度的不断增加,支架重心也随之不断增加,因此支护高度的增加会对液压支架的稳定性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为大倾角工作面支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玉新 《中州煤炭》2019,(12):143-146
为了研究沿空留巷巷道底板破坏规律,确保巷道的稳定性,分析了巷道底板塑性区扩展规律以及确定围岩破坏程度指标,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沿空留巷巷道底板破坏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煤柱及沿空巷道底板塑性耗能比率变化规律。研究得出,沿空巷道掘进期间,巷道底板产生较大的塑性区,其底角的塑性区高于底板中线的塑性;靠近实体煤柱侧的巷道底角变形破坏范围和变形破坏程度低于靠近采空区侧的巷道底角变形破坏范围和变形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3.
邹雨霖  张鹏  葛菲  李艳阳 《中州煤炭》2018,(10):170-173,179
阀芯上阀肩与阀体之间的配合,阀芯上节流槽、均压槽的设计等直接影响整个阀的使用性能和阀的使用寿命。研究对象为矿用装岩机机械液压系统整体式多路换向阀中回转联滑阀阀芯的结构。剖解整体式多路换向阀阀芯的结构,对阀芯节流口的面积进行数学分析,并利用减小阀芯所受径向力的方法对阀芯结构、节流槽、均压槽进行研究。重点研究阀杆上的节流槽、均压槽等阀杆的微小结构对阀使用性能的影响。研究对阀杆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弄清球磨机各运行参数对其内部介质分层行为的影响程度,本文针对球磨机运行时内部磨矿介质的轴向分层行为进行了研究。借助离散元工具及Lacey混合指数相关理论,进行了正交仿真实验,对介质填充率、筒体转速率、提升条数量和提升条迎球较面角度四个参数对介质分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对球磨机内介质分层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球磨机筒体内提升条数量,球磨机转速率和介质填充率次之,影响最小的因素是提升条冲击面角度。当筒体转速率为67 RPM、提升条数量为0个、提升条角度为55°时,筒体内的介质颗粒的混合效果最差,颗粒分层行为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是对围岩的有效控制,而围岩控制的难点在于"支架-围岩"系统的稳定性控制。在综合厘定与研究工作面"顶板-支架-底板"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将底板假设为弹性地基,构建支架倾向力学模型,研究顶板载荷作用下支架的行为响应,并探讨采高、底板物理力学属性和架间作用等因素对支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开采中,工作面顶板在其自重及上覆岩层载荷作用下,沿着渐进于重力方向的曲线处于非连续运动状态中;受工作面顶板非连续运动影响,其对支架的作用载荷处于渐进累积过程,支架亦会随着顶板的运动而运动,且其运动幅度处于非连续渐进累积过程;支架稳定性随着顶板法向载荷的增大、顶板切向载荷的减小、顶板载荷偏载程度的减小、底板硬度的增大、采高的减小和支架侧护板千斤顶刚度的增大而增强;顶板法向载荷、底板地基系数、采高和支架侧护板千斤顶刚度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或减小支架的运动幅度,而顶板切向载荷和顶板载荷作用位置不仅能影响支架的运动幅度,亦会改变其运动方向,且较其它因素而言,其对支架稳定性影响较显著。严控工作面倾斜中上部区域顶板稳定并及时调整支架位态,以减小工作面顶板对支架的切向载荷和顶板载荷的偏载程度,是控制支架稳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许志逞 《现代矿业》2020,36(5):29-32
由于梅山矿业公司的地面东南井至井下-303 m水平有接近350 m的垂直落差,如此高落差的输送成品混凝土,极易造成混凝土发生离析问题,直接影响成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坍落度和喷浆支护的回弹率等指标,造成管道输送的混凝土达不到井下采矿生产的安全要求。为了进一步为了更好地提高巷道支护的安全强度,梅山铁矿引入了新型胶凝材料水渣微粉,在喷浆支护中水渣微粉替代部分水泥,以求改进混凝土的技术指标,通过探索优化东南井的管道材质、管道的安装方案、管道的布置形式、管道的直径、一次下料量控制等技术要求,以求解决先期解决混凝土的离析问题,确定东南井管道的管道材质、管道的安装方案、管道的布置形式、管道的直径、一次下料量的详细参数,再探索优化新型胶凝材料的配比技术参数,使管道输送新型胶凝材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坍落度和喷浆支护的回弹率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管道输送的混凝土达到井下采矿生产作业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动覆岩经历了卸荷膨胀与再压实的动态过程,将覆岩卸荷膨胀总量随卸荷高度及承受载荷不断累积而发生动态变化的现象称为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是岩层移动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对岩层移动规律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修正后的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力学模型,以山西赵庄煤矿1311工作面内部岩层移动实测结果为基础,针对采高、采深和岩性对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的影响开展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采动覆岩卸荷膨胀总量主要由垮落带和裂隙带的塑性膨胀与主关键层下部弯曲下沉带的弹性膨胀所组成,其中垮落带的塑性膨胀占比最大,弯曲下沉带的弹性膨胀占比最小。采动覆岩卸荷膨胀总量随覆岩卸荷高度的逐步增大呈现先增大到峰值后再逐步减小的过程,当覆岩主关键层破断后,弯曲下沉带的弹性膨胀量降为0,此时覆岩卸荷膨胀总量达到最小值,为覆岩残余膨胀量。采高对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采高条件下垮落带与裂隙带高度不同。覆岩卸荷膨胀总量随采高的增大而增加,当采高由2.5 m增大至10.5 m时,卸荷膨胀总量峰值和残余碎胀量均增大3倍以上。与采高相比,采深变化一般不会改变垮落带与裂隙带高度,采深对覆岩卸荷膨...  相似文献   

18.
李树刚  成小雨  刘超  程成  杨铭扬 《煤炭学报》2017,42(Z1):104-111
为了研究岩石相似材料的损伤特性和损伤时空演化规律,利用自主研发的YYW-Ⅱ应变控制式无侧限压缩仪及PCIE-8型声发射(AE)监测系统,监测了岩石相似材料试样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变化和AE事件活动,建立了基于AE事件累计数的单轴压缩岩石相似材料损伤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岩石相似材料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的损伤发展阶段,研究了单轴压缩下岩石相似材料的损伤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岩石相似材料试样在单轴压缩过程中,AE事件活动大致经历了初始压密少量段、弹性变形稳定增长段、塑性变形和破坏剧烈增长段3个阶段;损伤过程可分为初始损伤阶段、损伤稳定发展阶段和损伤加速发展阶段;损伤时空演化过程较好地反映了损伤特性,以1号试样为例:损伤由试样底部开始发展集中,而后中部和上部出现损伤并向底部和顶部稳定发展,随后中部和上部损伤迅速增多并与底部损伤区连通,最终试样发生破坏。研究成果可为相似材料模型损伤演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VSM沉井井壁受力变化规律,结合施工工艺特点对VSM沉井的下沉过程及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首先,依据VSM沉井下沉特点对其施工过程中所受荷载进行梳理,同时划分了沉井一个下沉循环中的典型运动状态|之后以G.G.Meyerhoff公式和规范为基础,对沉井下沉阻力进行分析计算,提出了考虑井内淹水的刃脚端阻力计算公式,并建立了井壁典型状态施工力学模型|最后,以矿山竖井工程为算例计算得出沉井几何参数、下沉阻力、下沉深度以及悬吊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VSM沉井悬吊力大小随着下沉深度的增加并不是一直增大的,而是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极大值|井壁厚度直接影响着刃脚端阻力大小和侧壁摩阻力变化规律,进而间接影响沉井的下沉深度|沉井悬吊力大小随着施工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于沉井设备悬吊能力的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对于内径6m,厚度0.5m的矿山沉井井壁,在f=8kPa条件下,其最大下沉深度为56m|根据下沉深度设计减阻泥浆性能是控制下沉阻力、实现系统优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地质条件对工作面回采的影响,将综采工作面回风巷与工作面切眼设计成钝角或锐角布置,而不是垂直布置。与传统工作面相比,回采过程中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工作面长度不断增加或者减少,上端头需要连续不间断延长或者拆除输送机及液压支架,工作面端头的控顶方式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增加了端头顶板管理难度和回采工序的复杂性。通过科学分析和计算,确定了车集煤矿2701下工作面待安装支架位置和上端头支护方式,达到了科学、快速、合理安装支架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