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ARS的传播途径主要考虑为近距离飞沫传播及接触传播.研究已经证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可以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预防SARS,正确洗手与戴口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笔者有幸于2003年5月受命奔赴解放军小汤山医院执行“抗非”任务,现就SARS病区护理人员体力透支的预防谈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2002年11月开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国际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重型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在中国25个省份、在全球32个围家和地区陆续发生,并在一定范围内导致了不同程度的流行,使人民生命财产和世界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损失。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全球有8000人被感染,700多人丧生。面对这样一种前所未有、尚无针对性疗法的疾病,中、西医工作者正在共同努力,以翼早日攻克这一难题。但在与SARS进  相似文献   

4.
接种1剂由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研制的鼻腔疫苗能保护猴子抵抗SARS病毒。这种疫苗最有希望的地方是它能直接释放到SARS病毒感染的初始部位——鼻腔。  相似文献   

5.
《医药保健杂志》2013,(4):58-63
SARS爆发时期,有很多人抢购板蓝根,维C,认为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以预防SARS,这种做法有效吗? 答:板蓝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流感、腮腺炎、乙脑、肝炎和水痘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3年非典预防用药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方法 对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甲心收到的102例非典预防用药不良反应病例作出总结归纳,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预防用药中,药品的用法用量,用药人群等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结论 非典时期的预防用药存在着一定的合理用药问题,建议非常时期用药也应当考虑到药物的安全性,不能盲目用药。  相似文献   

7.
在人的皮肤上布满了大约200-500万个汗腺,它是保护机体的天然屏障。其中大汗腺分布有腋窝、乳头及阴部的毛根附近处;小汗腺则密密麻麻布满全身皮肤。汗腺是调节体温的重要装置。炎炎夏日,机体散热主要靠小汗腺来完成。当气温上升到30℃时,汗腺便开始分泌汗液,气温高  相似文献   

8.
SARS预防与新标准医用口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青 《首都医药》2003,10(14):53-53
从医学角度看,预防传染性疾病首先须从切断传染源着手。“非典”是以伤害呼吸系统为主,理论上应归类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呼吸道传染病顾名思义是指以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并以伤害呼吸道器官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纵观人类历史,曾有很多与呼吸道有关的疾病爆发,依据感染源的不同,通常可分为:①细菌类:如在发明青霉素前的肺结核病,主要是由肺结核杆菌传染引起,在当时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脑外科护理人员如何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丹嫔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859-1860
现将目前脑外科常见原因及隐患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药物保护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降低SARS发病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德哉 《药学进展》2003,27(6):321-32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致病因素很多,但最终均形成急性肺损伤(ALI),主要由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所介导,虽采用医疗措施,包括吸氧及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机呼吸等,病人死亡率仍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引起ALI时,出现肺动脉高压及肺纤维化,最终临床出现ARDS。ARDS的病理核心是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可作为治疗ARDS及SARS的靶点。SARS病毒感染后,引起细胞因子的释放,其中包括内皮素-1(ET-1),ET-1可强烈收缩血管及致炎症反应。本文讨论在致病因子作用下,ET-1的增多与形成ARDS、败血症、休克的关系,致病机制包括ET-1诱导iNOS生成、使细胞膜Ca^2 内流增多、促使氧化应激而造成ALI。ET-1致肺损伤主要由于激活ETB受体,而ALI时肺内纤维化,ET-1亦起着重要的作用。过多的ET-1可使ARDS病人形成肺动脉高压,以ET-1及其所参与的SARS及ARDS发病的各个环节为靶点,应用抗病毒药、抑制炎症的糖皮质激素及阻断冠状病毒侵入细胞的大分子药物,使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多离子通道阻断剂CPU86017,可阻断感染冠状病毒后形成肺损伤、肺纤维化、肺动脉痉挛及肺动脉高压等,有可能明显降低SARS及ARDS的发病率及致死率。  相似文献   

11.
医疗机构在SARS防治工作中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医疗机构对突发新的传染病的应对能力和实施有效的救护措施。方法通过对SARS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分析目前医疗机构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及存在缺陷。结果部分医务人员对突发新传染病警惕性不高、医院感染科管理力量薄弱、缺乏健全的应对体系等问题较为突出。结论应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快和加强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通过抗击SARS使我们认识到军队医院必须解决当前预防工作中存在的观念滞后、管理缺乏力度、资金短缺以及预防功能不健全的问题,转换工作模式,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乡村医药》2003,10(12):5-5,63
为防止农村发生较大规模的SARS疫情传播,保护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2003~2004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一、预防控制原则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采取以控制管理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建立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中心,以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级组织为依托,以村为基础的预防控制SARS疫情监测报告体系。农村SARS防制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农村地区健康教育;加强对返乡和外来人员的管理,发现SARS疑似病人,安全转运、集中救治,及早隔离传染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强医院消毒剂管理对于预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作用。方法:高度重视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在消毒剂的进货、储存、配制、使用等方面层层把关,加强使用指导和监督以及宣传教育等工作。结果:通过加强医院消毒剂管理,提高医院防范SAPS及其它传染性疾病发生的能力。结论:SARS是一种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对患可能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通过加强医院消毒剂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SAPS及其他传染性疾病在医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发病人群青壮年占多数,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医院及人群密集的地方有显著的聚集现象。对于高校是人群较密集的场所,SARS这种新的疾病给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高校面临着对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应采取如何措施,就此2003年4月~5月我校在防护SARS疫情上采取了应急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朱建平 《中国医药学报》2003,18(12):708-710
2002年底,我国广东出现一种传染性肺炎,因有别于细菌性肺炎,而被命名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而用得更多的是“非典型肺炎”,或简称“非典”。2003年3月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 respimtory syndrome,SARS)。“非典型肺炎”不是新名词,概念过于宽泛,且有WHO命名的病名,为方便国际学术交流,目前应使用SARS。在我国及其他汉语地区出现SARS的多种中文译法,借鉴“艾滋病”的音译经验,推荐用“萨斯”为中文译名。中医界要像接受“艾滋病”病名那样来接受“萨斯”病名,没有必要另定新病名。为了让世界分享中医药防治SARS的成果,中医界应该使用目前WHO统一的病名。  相似文献   

17.
从药理作用、使用方法等方面介绍SARS高危人群预防用药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19.
SARS是由冠状病毒的新变种引起的一种新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并已经在全球蔓延.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对SARS的流行趋势以及相关用药ADR监测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医院SARS的医院感染预防。方法 医院迅速组建抗SARS组织,启动院内应急机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全院职工进行集中与分层次培训相结合,使工作规范化;开设发热门诊及隔离留观病区。结果 在抗击SA贴的四个多月里,全院工作人员、住院病儿及陪护家长实现零感染。结论 通过SARS暴发流行,我们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在日常工作中应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个人防护意识,主动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建立和健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