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建设部重点推广的新技术之一,它能较好地适应结构设计中大开间、大柱网的要求,节约钢材,降低层高,简化模板和钢筋工程工序,加快施工进度,已广泛应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中的单双向连续平板、密肋板和井字梁、悬壁梁、框架梁、扁梁、桥梁及工程加固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重要的结构受力构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本文在总结多年来施工实践的基础上,谈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在传统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成,采用缓凝材料替代无粘结的油脂。以福州北站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为依托,详细阐述了缓粘结预应力梁板的施工工艺,指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操作要点,结合工程实践提出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在某大型展览中心工程大跨度(30m×21m)超长(126m)混凝土结构中,分别在梁板中采用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技术,达到了受力合理,无缝施工,大跨度梁板抗裂及经济节省的多重目的。  相似文献   

4.
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兴建的实验楼为减少结构层高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中楼面框架梁采用无粘结框架大梁,楼面板采用160mm厚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连续双向板,屋面板采用180mm厚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单向板,屋面大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大梁。在设计中,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承载力计算的文献较多,在规范及有关规程中也有所体现。但对于预应力砼结构的使用性能特别是有粘结及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的挠度计算方法,国内很少有文献涉及到。为了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挠度计算方法有深入的了解,作者在东南大学预应力工程研究所做国内访问学者期间.在吕志涛教授及孟少平副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三根无粘结  相似文献   

5.
针对鹤岗市三宝小区综合楼屋盖受力特点,对比分析了由普通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与预应力混凝土主次梁组成的肋梁楼盖和双向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所组成的四边预应力梁支承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楼盖方案。综合考虑截面尺寸、材料用量、总造价、使用功能等诸多因素,最后确定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楼盖方案为工程取用方案,同时扼要介绍了该方案的设计过程,可为同类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将目前国内先进的预应力理论与技术应用于一幢28层高层建筑中,建立并研究了预应力扁梁框-剪结构体系;提出有粘结与无粘结相结合的预应力双筋梁抗爆新结构;将大跨无粘结预应力连续地基梁用作抗浮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及推广预应力新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正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工程之中,但作为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高层及趋高层建筑结构中应用的时间较短,国内外有关高层及超高层无粘结预应力混凝上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方法还不完善。本文以健力宝大厦为例,建立并研究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对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了有益的探讨,为今后进一步推广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梁、板设计要点以及预应力工程特点及难点,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并对其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9.
朱王怡 《建筑施工》2012,34(7):671-673
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内的训练馆屋丽采用大跨度大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目前我国公共建筑中跨度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中预应力主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预应力次梁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整个训练馆屋面为有粘结加无粘结混合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同时由于训练馆内净高达12.5 m,屋面排架体系属于高支模范围。通过前期方案的精心策划、过程中质量验收的层层把关,最终确保了整个工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白塔机场新航站楼结构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采用钢结构.针对预应力技术在结构中的应用情况,介绍钢筋混凝土梁内的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和混凝土板内无粘结预应力技术以及拱脚预应力拉索的施工过程.详细阐述了预应力解决梁抗弯承载力、板的温度收缩应力和钢拱水平推力作用.实践证明预应力技术在该工程中的应用得到成功.  相似文献   

11.
结合预应力技术在福建交通大厦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对比了预应力结构与普通结构、有粘结与无粘结板的技术、经济效果 ,并总结了预应力技术在该工程梁板中应用的施工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地下室预应力混凝土梁、板设计要点与旖工中难点,并对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南京广播电视大厦工程设计中采用了多种预应力施工技术,其中包括多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扁梁,大跨度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等。本文主要介绍预应力结构设计及预应力施工技术在该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广体外预应力技术在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在低强度混凝土梁加固中的应用,对12根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展开静载试验。结合模型梁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重点分析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对抗弯承载力计算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预应力筋应力增量是影响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JGJ/T 92—200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关于体外预应力应力增量值100 MPa明显偏低,建议修订为170 MPa。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梁的粘结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预应力碳纤维板材加固混凝土梁构件的应用做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应用预应力碳纤维板材加固梁构件的试验施工工艺;对施加预应力后的碳纤维板与混凝土结构结合面间的粘结锚固的可靠性和通过粘结锚固能施加到混凝土结构上的有效预应力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并采用了一种简单适用的新型粘结锚固措施后,碳纤维板张拉力能有效地通过粘结和锚固将预应力加到混凝土结构上,能施加的有效预应力为张拉力的65%~80%,试验结果可为工程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杨忠山 《城市建筑》2012,(17):109+114
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后张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技术和应着重关注的问题进行介绍,对当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弊病进行分析,后张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促进常规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得以大幅简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分析了后张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现代建筑中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有着使房屋空间更为灵活的优点,并且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面结构对克服混凝土开裂很有帮助,且施工方便。本文结合某办公大楼工程,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梁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8.
饶舜 《福建建设科技》2002,(2):22-23,25
结合预应力技术在福建交通大厦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对比了预应力结构与普通结构、有粘结与无粘结板的技术、经济效果,并总结了预应力技术在该工程梁板中应用的施工特点。  相似文献   

19.
无粘结预应力是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的一种新的施工工艺,其做法是在预应力丝束表面涂刷防腐涂料并用塑料管包裹后,如同普通钢筋一样预先铺设在支好的模板内,然后浇筑混凝土,待达到强度后进行张拉锚固。由于其具有无需留孔与灌浆、孔道摩擦力小、预应力筋易形成多跨度曲线、施工简单方便等优点,近年在大跨度梁板体系中得到较多应用,对降低建筑物层高、增大开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许多高层建筑常大量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或扁梁作为楼面、屋面的承重结构,因此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必须对…  相似文献   

20.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混凝土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共350000m2的大柱网混凝土结构设计。框架梁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宽扁梁,次梁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航站楼的混凝土框架不承受水平力是一项独特的设计,目的是使混凝土框架的用钢量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