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0.7℃,较常年同期(9.6℃)偏高1.1℃。上海、浙江、广东、广西4省(市、区)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辽宁、江苏、安徽、福建、江西、贵州为第三高。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43.4mm,较常年同期(37.0mm)偏多6.4mm;西藏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海南为第三多。  相似文献   

2.
代刊 《气象》2009,35(1):119-123
10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1℃,平均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6.4mm;上旬,0817号台风海高斯先后登陆海南和广东,部分省出现暴雨灾害;上中旬,东北、江南、西南及内蒙古等地的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发展;下旬,全国遭遇大范围降温,其中西藏遭遇强降雪天气;此外我国东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出现大雾天气.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诊断场、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08年10月21-25日黑龙江省冬季首场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分析得出,此次降水过程主要由高空冷涡影响产生的,高空冷涡以及东部阻高的稳定维持,构成了强降水天气的大尺度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4.
2008年1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9℃,较常年同期(2.1℃)偏高0.8℃.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24.7mm,较常年同期(18.0mm)偏多6.7mm;湖南、贵州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广西为第二多;河北为第二少.  相似文献   

5.
6.
10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1℃,平均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6.4mm;上旬,0817号台风海高斯先后登陆海南和广东,部分省出现暴雨灾害;上中旬,东北、江南、西南及内蒙古等地的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发展;下旬,全国遭遇大范围降温,其中西藏遭遇强降雪天气;此外我国东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出现大雾天气。  相似文献   

7.
“芭玛”登陆海南京津出现降雪——2009年10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东 《气象》2010,36(1):119-123
<正>2009年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1℃,较常年同期(9.6℃)偏高1.5℃。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23.8 mm,较常年同期(37.0 mm)偏少13.2 mm。10月份,江南、华南等地气象干旱持续或发展;上旬,青海、西藏等地局部出现雪灾;中旬18号热带风暴芭玛登陆海南;下旬末,全国遭遇大范围降温,京津地区提前近一个月出现降雪;此外我国中东部部分地区出现大雾天气。  相似文献   

8.
2005年10月秋季连阴雨中暴雨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NL再分析资料和FY-2C气象卫星资料,应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对2005年9月28日—10月2日陕西中南部秋季连阴雨中暴雨过程的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500 hPa稳定的东高西低形势下,乌山阻高、巴湖横槽和副高为连续暴雨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低空急流、切变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暴雨系统的动力和能量空间结构与盛夏暴雨相比有明显差异:涡度、垂直速度中心随高度升高向北倾斜明显;涡度、散度中心绝对值及垂直速度的数值偏小;降雨强度偏弱,持续时间长,具有中-α尺度系统特征。在暴雨过程中,共有2个中-α尺度系统生成发展,每个中-α尺度系统都是由多个中-β尺度系统发展加强、有规律移动、最后合并生成。  相似文献   

9.
应用MICAPS常规天气图资料结合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垂直螺旋度及GPS/MET遥感大气水汽监测资料,对2012年3月5日一7日吉林省出现的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的形成从大气环流特点、动力与水汽条件以及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深厚的极地冷涡在高中低层垂直叠置,冷涡后部不断分裂冷空气南下,促使高空槽发展加强,高空槽和地面倒槽暖锋锋生是这次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冷空气是造成强降雪的另一个主要条件。暴雪在吉林省的落区与系统来向、水汽与动力大值中心重合区域、湿舌以及0se高能舌等都具有一定关系。垂直螺旋度及GPS/MET水汽监测资料对降雪的强度与落区有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0.
林易 《贵州气象》2005,29(Z1):50-51
对2003年1月5日贵州出现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雪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受高空深厚的西南暖湿气流、中低层辐合系统、地面冷空气以及前期地面温度持续偏低的共同影响所致;从数值预报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T213还是欧洲中心的形势预报均对此次天气过程的出现及结束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曾红玲 《气象》2008,34(12)
9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6.9℃,较常年同期(16.0℃)偏高0.9℃.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64.8mm,接近常年同期(65.4mm);广西、青海月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多.  相似文献   

12.
陈鲜艳 《气象》2007,33(9):124-125
6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5℃,比常年同期偏高1.0℃,仅次于2005年,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其中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区域平均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值,辽宁为次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94.5mm,较常年同期(97.8mm)略偏少,其中辽宁、吉林降水异常偏少,其区域平均降水量均为历史同期最少;宁夏、青海、内蒙古中部降水异常偏多,其区域平均降水量均为历史同期第二多。  相似文献   

13.
水阳江洪峰与强降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1964-1999年水阳江水位和雨量资料,分析水阳江水位、面雨量变化规律和洪峰出现特征。结果表明,6月平均面雨量为241.5mm,7、8月平均面雨量分别为186.5mm、155.7mm。宣城出现13次超警戒水位过程;新河庄出现25次超警戒水位过程,且连续超警戒水位日数长。洪峰出现前一周为连阴雨天气,一周平均面雨量为164.5mm。季内日面雨量存在60天周期变化现象,新河庄日平均水位存在60-120天周期变化;1999年宣城日平均水位的小波分析结果为60天周期变化,与新河庄日平均水位功率谱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姜允迪 《气象》2007,33(11):124-125
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1.5℃,比常年同期偏高1.1℃;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北京、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为历史同期次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10.0mm,较常年同期(103.3mm)略偏多;福建、山东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三多。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5个台风或热带风暴生成,生成个数较常年同期(5.6个)略偏少;其中有3个登陆,  相似文献   

15.
一次引发台湾地区强降水的锋面及中尺度系统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使用1998年海峡两岸及其临近地区暴雨试验(HUAMEX)和南海季风试验(SCSMEX)提供的加密观测资料,对1998年6月6~11日间影响台湾地区的降水系统进行了分析.发现,这段时间内影响台湾地区降水的中尺度系统大部分来自海上,主要由台湾的西南部或东南部进入台湾地区,还有少量影响台湾地区的降水系统来自台湾的西北端,弱冷锋的存在为台湾附近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背景场;低空急流对水汽输送和低层动力辐合有重要贡献,中尺度地形的影响不可忽视;上述条件形成了有利于此次台湾强降水特有的环境,这与TAMEX期间的某些个例有明显的差异.作者集中对引发6月7~8日台湾地区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为一系列β中尺度系统所致,其生命史大约为3~8h,水平尺度为20~150 km;对流层中低层风场扰动是中尺度系统可能的触发机制之一.每小时地面资料的分析表明,强降水发生期间,地面南风分量、地面湿度等均明显增加,表现出明显的β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许映龙 《气象》2003,29(1):58-61
10月份,东北大部、华南大部、江南西南部、四川西部、北疆西部等地降水偏多,广东、江西等省局地出现暴雨洪涝;其余大部地区降水正常或偏少,山东南部、河南东北部等地仍有旱情存在;月内,冷空气活动频繁,东北大部、华北北部、青藏高原东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余地区接近常年或偏高.  相似文献   

17.
广西一次强降雨TBB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Y-2E卫星的相当黑体亮温(Black-Body Temperature,TBB)等经纬度投影数据(水平分辨率0.1°×0.1°)和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对应分析2010年5月31日至6月2日TBB平均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特点.结果表明:TBB比较好的展示了强降雨落区及强度的变化特点,TBB的梯度变化与强降雨的演变有明显的对应关系,TBB梯度突降时,降水随之增强,突升时,降水随之减弱.丰富的水汽从南海源源不断沿副高西侧向华南上空输送,与高空槽引导下的冷空气在华南上空交汇,对广西上空的强降雨云系的发生、发展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同时,TBB低值区在广西中部暖式切变附近稳定少动,给该地区造成长时间的强降雨天气.  相似文献   

18.
宋艳玲 《气象》2005,31(10):94-95
7月份,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112.5mm,比常年同期偏少4.4mm.淮河流域及四川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多,遭受暴雨洪涝或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西北东北部及内蒙古中西部、湖南等地旱情持续.全国月平均气温为22.2℃,较常年同期偏高0.8℃,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月内,台风"海棠"和强热带风暴"天鹰"在我国登陆,其中台风"海棠"造成浙、闽损失严重;江南、华南等地多高温酷热天气;局地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内蒙古、山东等地受灾较重;甘肃中西部、内蒙古西部的部分地区出现强沙尘暴天气.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动站资料、雷达观测资料、NECP1°×1°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对于台风中心的移动坐标合成分析方法以及WRF模式的诊断分析,对2005年8月登陆浙江造成历史罕见特大暴雨的台风麦莎(Matsa)降水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讨论与特大暴雨有关的台风结构变异。结果表明:①台风麦莎影响期间降水量的分布与通常热带气旋以螺旋雨带结构为主要特征的风雨分布特征显著不同,台风麦莎(Matsa)系统的右前、右后(第1、第2)象限出现了结构显著变异,对台风特大暴雨的特征落区分布有明显影响。②雷达与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揭示,在台风第1和第2象限发现有多个雨团重复生成和移动,它们与雷达回波观测到的强弱相间的中尺度上升和下沉气流相间区域相对应,是中尺度"降水细胞"频繁再生与移动的强烈发展区,对构成台风特大暴雨和灾害起重要作用。③具有再生能力的"暴雨细胞"特征结构的强烈发展区域出现动能的显著聚集,有利于台风中水汽在该区域的抽吸。台风系统的局部出现这样结构变异特征,对台风强降水落区的监测预报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