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气象记录档案是气象档案的主体,涵盖了气象业务中各种观、探测所获得的气象记录,凝聚着一代代气象工作的心血,是气象业务、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多年来陕西省对气象记录档案一直实行国家、省、市、县四级管理体制,大量的原始记录档案保存在市、县级气象局,在一定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气象业务拓展以及市、县保管档案的具体情况,四级管理体制已存在很多弊端,不适应气象业务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沈阳市市-县气象业务实时系统的介绍,给出了公用分组交换网应用于气象业务的实例,由于分组交换网是当代数据通信的得要手段之一,故该系统所采用的方法可推广到其他类似的系统中。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陕西气象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发了省(包括直属单位)、市和部分县局的气象网站,省局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通信网络逐渐完善,气象数据的采集、分发、处理逐步自动化,实现了千兆局域网、10MB带宽接入互联网,省、市、县也建起了宽带网,省局网络中心拥有先进的千兆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网络服务器、高级工作站、大容量高性能的存储设备,为网站建设提供了硬件基础。  相似文献   

4.
业务平台建设在气象多轨道业务和业务服务体系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软件开发又是业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应用软件工程方法可以为建立高质量的业务服务软件系统提供良好的框架和基础保障。本文以开发“宝鸡市气象信息数据库系统及市一县业务服务综合业务体系”为例,阐述软件工程在业务平台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系统是气象基本业务系统的核心。 1 980年以来 ,我国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现已基本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 (市 )、县五级组成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业务体系。本文结合国内外天气预报业务发展现状 ,提出了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系发展规划 ,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1国内外天气预报业务现状1 .1国外现状1 990年以来 ,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借助高速度、大容量的巨型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 ,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发展天气预报业务 ,尤其是在建…  相似文献   

6.
基于WebGIS的农业气象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气象业务平台的建设对于保障农业由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具有积极意义。以浙江全省地面气象观测网数据为基础,结合精细网格化气象要素预报产品、农业气象诊断指标、作物分布信息,研发了以气象指数为主的14类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指标、6类作物农用天气预报指标和水稻等作物生长发育动态诊断模型;基于B/S结构和ASP.NET开发平台,遵循SOA架构原则,采用C#、Java等计算机语言研制了基于WebGIS的浙江省省、市、县三级应用的农业气象业务平台。该平台集成了气象学、统计学、农学等研究领域的算法和模型进行跨领域数据分析,具备强大的定量及定性分析功能,平台操作简便、功能灵活,且支持自主构建评价体系,目前已经在浙江省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宽带IP网络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气象信息信息传输量大,实时性强。在黑龙江省、市、县站之间采用的分组数据交换网络(其通信速率仅为9.6Kbps),难以满足业务需求。近两年黑龙江省新增了3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大批的预报产品,这些信息受通信能力限制已无法传输,其信息不能共享。目前通信状况已成了制约本省气象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为了使黑龙江省气象通  相似文献   

8.
构建气象业务信息服务平台,形成内蒙古气象行业内部统一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是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首先描述了平台总体设计、软件配置项架构设计以及功能模块设计;然后对大用户并发访问、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应用等关键技术作了阐述;最后,基于上述关键技术对内蒙古气象业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了实现。目前,该平台已投入运行,效果良好,有效支撑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用户的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宽带技术在气象信息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谢筱惠 《广西气象》2005,26(4):32-34
通过对宽带技术的初步理解,结合广西市一县级气象业务信息网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介绍气象综合业务在宽带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省级上行气象信息传输软件是基于SCO Unix平台开发的,功能包括气象信息的收集、分类打包和发送。软件投入业务运行后,不但简化了上行报的传输流程,提高了上行报的传输时效和传输可靠性,也方便了市、县发报台站的业务人员,还减轻报务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1.
陈设广  封大辉  卢文俊 《广西气象》2013,(4):98-100,105
为了提高预报准确率,加强广西各级气象部门的沟通,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气象服务,通过探讨广西天气视频会商系统现状、不足、发展需求,提出更优化的广西“区—市—县”三级网络高清视频会商系统的设计、建设方案,以期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提高全区气象预报水平和防灾减灾决策服务应急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气象业务一体化平台(简称“一体化平台”),是在气象业务系统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建设要求下,为满足山东气象现代业务发展要求,解决山东气象业务运行中的诸多关键问题,利用互联网技术,面向山东全省天气预报业务设计研发的高度集约化的智能业务平台。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基于内网 WebGIS 的气象数据渲染,基于 CIMISS、Oracle、Redis的三级数据库架构,基于 FTP、SMTP、传真服务器、阿里短信等技术的一键式发布引擎,基于 WebOffice的智能网格预报定制化气象服务,建立了山东短时和临近预报业务体系,融合了山东省气象部门近年来的多项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实况监测、短时临近预报、山洪预警、网格预报、产品制作发布、预报共享、预报检验和业务管理等功能。一体化平台支撑了 “省—市—县” 三级台站的天气预报业务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提升了监测分析、短时和临近预警、决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城市环境气象综合预报业务系统》的设计思路、业务流程、环境预报中各种指数的预报原理和系统的主要功能,同时列举使用该系统后预报质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市级灾害性天气应急服务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灾害性天气应急服务系统是市级气象台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研制开发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系统实现了对灾害性天气的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编辑、制作和发布,灾情快速评估及极端灾害性天气预报应急服务等功能。介绍了系统的功能特点和业务应用情况。为市级台站做好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和预警应急服务等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农用天气预报内容和业务流程,确定了河南省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结构和功能。该业务系统主要包括农用天气预报省级指导产品制作平台、市县订正平台和省级产品订正发布平台三个部分。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省级农用天气预报指导产品的制作和分发自动化,市县对指导产品的调取、订正和反馈,省级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在市、县级实时共享。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开发和推广,提升了基层农业气象预报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2008年山西省气象科技服务全省情况和市、县基本情况,从不同角度对科技服务主要项目进行了深入细致分析并且和过去几年进行对比,给出了近年来科技服务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应进一步结合全省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气象科技服务人才的引进、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两个体系"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苍梧县在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两个体系"要求精神,建立健全"两个体系"工作的思路和做法进行分析,得出完善预防为主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强化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气象科技的发展,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刘维  宋迎波 《气象科学》2021,41(6):828-834
基于1981-2016年江苏省不同区域一季稻产量序列,计算站点尺度的气温、降水、日照适宜度以及综合气候适宜度,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气候适宜指数的作物产量预报模型,开展不同空间尺度的一季稻产量精细化预报。同时,以各主产地市、县一季稻种植面积百分比为权重,加权集成省级产量,开展基于不同空间尺度一季稻产量序列的大区域尺度产量预测。结果表明:(1)江苏省不同区域一季稻气象产量与不同时段气候适宜指数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基于气候适宜指数的预报方法适用于江苏省不同区域一季稻单产预报。(2)2012-2016年省级尺度模型预报平均准确率高于97.5%,主产地市、县模型平均预报准确率低于省级尺度预报模型,主产县预报准确率年际间波动较大,表明预报区域越小,预报的难度提升。(3)基于气候适宜指数模型的江苏省级、主产地市集成,主产县集成模型预报准确率大部在95%以上,整体上看主产县集成优于主产地市集成,主产地市集成优于省级尺度模型。由此,开展地市级和县级尺度的精细化产量预报可提升省级尺度预报准确率,同时提高县级作物产量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