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噪声对机体的非听觉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解噪声对工人神经功能的影响,对锦州铁路管内打风司机进行了劳动卫生调查。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观察组为锦州铁路分局管内41名打风司机对照组为不接触噪声和其它有毒有害因素作业工人51名。两组工...  相似文献   

2.
噪声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噪声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 单盲法。结果 作业工人在噪声强度为 (85 .87± 4 .75)dB(A)的环境下工作 ,在未出现明显听力损伤时 ,与对照组比较 ,在情感状态、数字跨度、Beton视觉保留、目标追踪Ⅱ四项测试项目上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结论 噪声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感状态及短时听记忆力、视感知 -短时记忆力和心理运动速度 -稳定性方面 ,神经行为功能的检测可作为噪声对机体影响的早期接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中文版计算机神经行为评价系统(NES-C3)探讨噪声对职业接触工人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使用NES-C3神经行为评价系统对84名暴露组和44名对照组工人的神经行为进行测试。暴露组84名又按接触生产性噪声工龄分为低暴露组(工龄≤10年)和高暴露组(工龄>10年)。所有对象及内容均由专业人员单独测试。结果暴露组神经行为如情感、心算、符号译码及目标追踪等项目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变(P<0.05);低暴露组与高暴露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生产性噪声可引起作业工人的情感状态、心理运动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的改变。而NES-C3可以用于生产性噪声暴露工人神经系统亚临床损害指标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身振动对林业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的7 项分测验对林业集、运材作业工人的神经行为功能进行测试,并对集、运材司机所承受的全身振动强度进行测试与评价。结果 三种类型集、运材车辆Z轴振动强度均超过了ISO2631 的4 小时暴露极限值。NCTB六项测试得分(简单反应时、数字广度、非利手提转捷度、数字译码、Benton 视觉保留及目标追踪Ⅱ)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结论 在该工作条件下,集、运材工人神经行为功能发生了明显改变,其中某些行为变化与振动强度及接振工龄间存在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能比较敏感地反映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可作为神经系统亚临床病损检测的合适指标[1~2]。纺织作业中职业性有害因素噪声除了影响听力、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外,还可对作业工人的神经系统功能有多方面的影响[3~4]。为了解纺织噪声对挡车女工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采用“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eurobehaviouralCoreTestBatteries简称NCTB)对纺织女工进行测试。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选择某纺织厂从事噪声作业女工87名为作业组,年龄18~40岁,平均25.12岁;工龄1~8年,平均5.12年;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另选…  相似文献   

6.
随着妇女就业人数日益增多,妇女劳动卫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噪声作为一种公害,其对人类健康危害的研究逐步深入,噪声对女工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关噪声对纺织女工的听力、月经等一般情况的研究已多有报道。本文对机械噪声作业女工神经行为功能的改变作了初步探讨,意在寻求噪声对女工影响的亚临床指标,为改善和保护女工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噪声对机体神经系统影响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测定神经行为功能的 (尤其是WHO的神经行为核心测验组合 )方法对噪声接触进行评价的报道则较少。本文调查了解噪声作业对接触噪声女工基本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对其能否作为早期损伤较敏感的指标 ,作初步探讨。1 对象与方法1999年 5— 6月 ,选择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各厂矿压缩机房的接噪女工 5 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厂矿机关、学校5 0例女职工为对照组 ,两组年龄、性别完全一致 ,文化程度、工龄、劳动强度相仿 ,进行配对分析。两组人员不接触毒物 ,健康体检均无明显症状。其吸烟、饮酒等影响因…  相似文献   

8.
噪声对作业女工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噪地作业女工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神经行为功能核心测试组合,对71名噪声作业女工进行了测定,并与85名非噪声作业女工进行了比较。结果 噪声作业女工情感状态问卷中的紧张、忧郁、愤怒、疲劳及困惑的分离高于对照组(F=5.68~12.94,P〈0.01);噪声作业女工的数字跨度、手提转捷度、数字译码及目标追踪Ⅱ正确打点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4.10%~26.5  相似文献   

9.
纺织噪声对神经行为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按照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设计的SG-A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和情感状态特征(POMS)问卷,对61名接触纺织口 工人及35名对照进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结果接噪组POMS问卷T、D、A、F四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听简单反应时,听选择反应时,敏捷能力、记忆能力、行为特征指数5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部分测试指标随接噪工龄增长而递增或递减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噪声和高温联合作用对作业人群神经行为功能的早期影响。方法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对噪声高温组50人、噪声组52人、对照组54人进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结果噪声高温组、噪声组的听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行为功能测试方面,情感状态特征(有力-好动、紧张-焦虑)、数字译码、视觉保留、目标追踪(正确打点数、总打点数)、数字广度测试、简单反应时,噪声高温组、噪声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噪声高温组与噪声组比较,抑郁-沮丧、有力-好动、疲劳-惰性及目标追踪(正确打点数、总打点数)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暴露人群的神经行为功能改变早于听力的改变,噪声或噪声高温协同作用对部分神经行为功能有显著影响,噪声高温组与噪声组比较在情感状况以及行为功能的某些项目可能产生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钒对神经行为功能影响的配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长期钒接触对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损害作用及表现特征.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测试组合对钒接触人群和对照人群做测试,分析时采用配对t检验,对符合标准的106对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反映积极情绪的有力-好动得分,钒接触组低于对照组,反映消极情绪的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劳-惰性、困惑-迷茫得分,钒接触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钒接触组视觉保留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钒接触组提转敏捷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目标追踪方面,钒接触组正确点数低于对照组,错误点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接触五氧化二钒可对工人神经行为功能造成损害,主要表现在消极情绪增加、视觉记忆力下降、运动速度减慢和运动稳定性下降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arcia和Bederson两种神经功能评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评价意义。方法 16只大鼠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 h后分别采用Garcia和Bederson两种神经功能评分方法进行评价,并行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BIVP),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神经功能评分与BIVP的相关性。结果 16只大鼠行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存活15只,Garcia评分与BIVP呈显著负相关(r=-0.930,P<0.001),Bederson评分与BIVP呈显著正相关(r=0.794,P<0.001)。结论 Garcia评分及Bederson评分均可作为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行为学评价指标,前者可能更适合。  相似文献   

13.
王丽  李箫曲  陈杰 《西部医学》2013,(11):1650-1652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长期神经功能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入院符合入选标准的20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组(微创组,n=104)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组(开颅组,n=99).随访患者脑出血后1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改良Rankin评分(m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和是否死亡.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无明显差异(P>0.05).脑出血后1年,微创组较开颅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能够改善脑出血患者长期神经功能缺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家属联动干预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恢复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9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术后采用的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分为A组(56例)、B组(42例)。其中,B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护理,A组患者在B组的基础上使用家属联动干预模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FMA)、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分别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自我效能感差异,并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1)干预1个月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2)干预1个月后,2组患者的FMA、Barthel、GSES评分均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78例,将其分为MS组和无MS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残疾程度,采用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结果 MMSE和MoCA两种量表对患者认知功能检出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MMSE和MoC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患者发病1天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危险因素,MoCA量表比MMSE量表更能发现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轻度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90例,对照组45例,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的基本药物治疗;观察组45例,在基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神经功能的情况。结果: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7d、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7d、14d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是新型、有效的神经保护剂,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受损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europlastin65对小鼠神经细胞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25~30 g SPF C57BL/6野生雄性小鼠4只,同体质量的NP65(-/-)雄性小鼠4只,分为两组,多聚甲醛和生理盐水灌注固定取材,以14μm冰冻切片。使用尼式染色,对比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密度。25~30 g的C57BL/6,野生型雄性小鼠8只,同质量NP65(-/-)雄性小鼠8只,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卒中模型,缺血损伤2 h后再灌注,7 d以后分别取野生小鼠和NP65(-/-)小鼠大脑组织,灌注固定取材,以4μm石蜡切片,尼氏染色观察两组小鼠神经元存活情况以及TUNEL染色观察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NP65(-/-)小鼠海马和皮质神经元与野生小鼠神经元数量无明显差别;敲除组小鼠的神经元的存活数量较野生型小鼠多;TUNEL染色结果显示,野生小鼠神经元的凋亡数量较NP65(-/-)小鼠多。结论 neuroplastin65的敲除对小鼠神经元产生了影响,这可能会导致小鼠某些神经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判断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捷  张蓬勃  刘勇 《医学争鸣》2003,24(21):1970-1972
目的 :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术后苏醒时间与脑缺血病理损伤的关系进行研究 ,寻找更为准确地判定大脑中动脉阻塞后脑缺血损伤发生与否的方法 .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记录大鼠苏醒时间 ,缺血后 2h进行神经功能缺失的评分 ,2 4h后行TTC染色鉴定脑梗死与否 ,选择具有脑梗死的大鼠进行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脑梗死大鼠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 (min ,1 0 8.7± 1 8.6vs 75 .3± 2 0 .7,P <0 .0 5 ) ;神经功能缺失判断脑缺血损伤的灵敏度为6 2 .5 % ,结合苏醒时间后判断脑缺血损伤的灵敏度为 87.5 % .结论 :大脑中动脉阻塞后采用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并结合苏醒时间可提高判断大鼠缺血损伤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心络超微粉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和脑梗死面积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开颅结扎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筛选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大剂量组、通心络中剂量组、通心络小剂量组、尼莫地平组,灌胃给药3 d、7 d、14 d后,积分法测定MCAO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大脑梗死面积。结果给药3 d后,通心络大剂量组、尼莫地平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大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中、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7d后,通心络大剂量组、通心络中剂量组、尼莫地平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通心络大剂量组优于通心络小剂量组(P〈0.05);给药14 d后,通心络大剂量组、通心络中剂量组、通心络小剂量组、尼莫地平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通心络大剂量组优于通心络中、小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通心络能够显著改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缩小脑梗死面积,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