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在发病6小时内判断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主干闭塞的可信度.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过急诊头颅MRI和MRA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1段主干闭塞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和7天时OCSP分型情况.结果:发病后6小时内TACI 5例(10.20%),PACI36例(73.47%),LACI8例(16.32%),POCI0例.7天时TACI 13例(26.53%),PACI 34例(69.39%),LACI 2例(4.08%) POCI0例.结论:急性血栓性(MACO)后6小时内和7天时均以PACI为主,且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高,因此OCSP分型的临床价值有限,不能替代超早期的血管层面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广义规则归纳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与OCSP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4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OCSP分型,采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判断证候,运用广义规则归纳对发病第3天至第14天共12个时间点共计10152例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义规则归纳得出语句包含证候要素和OCSP分型的关联规则共9条,并有2条规则体现出证候、OCSP分型与发病天数的相关性。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与OCSP分型、发病天数之间存在相关性,体现了病证结合的理念,为临床医师通过患者的中医证候把握疾病发展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梗死灶面积、数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理璞 《江苏中医药》2005,26(11):15-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梗死灶面积、数量的关系。方法:对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根据头颅CT统计每组患者的梗死灶面积和数量。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在痰湿蒙神证中比例最高,局灶性脑梗死在风火上扰证中比例最高,而腔隙性脑梗死最多见于风痰火亢证。中脏腑患者大面积脑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中经络患者,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后者。梗死病灶的数量与中脏腑、中经络及各证型无明显相关。结论:不同梗死灶面积,表现出不同的辨证特点。梗死灶数量与证型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66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OCSP分型标准将其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28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45例、后循环梗死(POCI)组46例、腔隙性梗死(LACI)组47例,同时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无斑块组43例、稳定斑块组63例及不稳定斑块组60例;比较不同OCSP分型以及不同颈动脉斑块性质患者的血UA水平差异。结果 TACI组UA水平和PA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CI组UA水平和LA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ACI组和PACI组UA水平均明显高于POCI组和LACI组(P均0.05),进行关联性分析,ACI患者的UA水平与OCSP分型存在相关性(r=0.214);不稳定斑块组UA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UA水平与无斑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的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存在相关性(r=0.223)。结论 ACI患者的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分型存在高度相关性,UA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ACI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中医分型与血脂及CT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老年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中医分型与血脂、CT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气虚血瘀型和痰热腑实型之血脂异常较其他三型高;气虚血瘀型及痰热腑实型的梗死灶最多;除肝阳暴亢外,余四个分型梗死灶大部分于基底节、内囊及放射冠;除阴虚风动外,余四个分型梗死灶于脑干、小脑及脑叶的发生率较低。[结论]血脂及CT诊断对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中医辨证分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的分型与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期间的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患者50例,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对其进行分型,并研究其预后。结果:50例患者中,梗死部位在幕上脑实质34例,梗死部位在小脑16例;梗死范围位于脑叶12例,梗死范围位于深部16例,梗死范围包括脑叶以及深部22例;脑回状出血灶21例,点状出血灶9例,斑片状出血灶7例,团状出血灶13例;出血部位在皮质22例,出血部位在深部13例,出血部位在皮层下白质15例;脑回样强化17例,出血灶边缘环样强化6例。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患者的梗死部位、梗死范围、出血灶形态、出血部位、强化表现均复杂多样,医务人员应该加以重视,促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该病属于中医学“骨痿”“骨痹”“腰痛”之范畴。中医学的精髓之一是辨证论治,而辨证分型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和前提。目前临床上对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仍依赖于医生的主观判断而缺乏客观依据,这也导致骨质疏松症至今仍难以形成一个取得共识的中医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宋晓华  赫留党 《中医药导报》2007,13(9):86-87,93
文章概述了中西医结合分型分期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中西医中风理论的相通性为临床指导脑梗死的分型分期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强调个体化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优越性,并介绍了目前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TOAST分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0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按照TOAST分型进行分组,分析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各组患者斑块特征、血管特征,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10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占比20%,心源性栓塞(CE)型占比13%,小动脉闭塞(SAA)型占比26%,其他明确病因(SOE)型占比5%,不明原因(SUE)型占比36%。不同TOAST分型患者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患病率、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OAST分型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房颤、低密度脂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对不同TOAST分型患者的脑梗死复发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总结火热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建立火热证的辨证分型标准。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中医火热证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应用卡方检验筛选出火热证的证素,建立调查问卷。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确立火热证的辨证分型标准。结果通过卡方检验得到火热证27个证素,应用主成分分析将火热证分为实火、虚火两个大类,然后从脏腑辨证分为心火上炎、肺胃实火、肝肾阴虚、肺阴虚四个主要证型。回顾性检验发现与临床医生诊断的一致率为69.4%,前瞻性检验发现与临床医生诊断一致率为70.1%。结论: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分型标准基本符合临床实际,为中医辨证分型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病”范畴。对本病辨证分型的方法很多,目前应用较多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国家行业标准,分9个证型进行辨证;二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颁布中风病辨证标准,分6个基本证候。这两个辨证分型标准都是临床和科研成果的总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的科学的辨证分型。方法:建立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现代模型与标准,遵循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DME),采用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调研。结果:风瘀证占1.23%,火热证占1.67%,痰湿证占42.43%,气虚证占18.04%,阴虚证占15.48%,痰火证占7.57%,气虚痰湿证占4.90%,阴虚火热证占1.34%,阴虚痰湿证占5.01%,阴虚痰火证占0.78%,气阴两虚证占0.67%,气虚痰火证占0.22%,气虚火热证占0,22%,气阴两虚痰湿证占0.33%,气阴两虚痰火证占0.11%。进一步采用聚类、对应分析和证实性因子分析,将急性脑梗死归为1个基本“证”、4个“型”,即在风瘀证的基础上分为火热、痰湿、阴虚、气虚4个型,其临床分布规律为风瘀证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其他型合并存在,而其他证型中的任一型总包含着风瘀证的内容,型与型之间有时可相互兼夹出现。结论:以上结果构成了脑梗死中医证型的现代模型,为辨证标准的建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晓伟  阮新民 《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94-2095,2100
冠心病(CAD)日益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如何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CAD的诊断、辨证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愈来愈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就如何把现代临床的相关检查纳入辨证体系,使CAD中医辨证分型更客观、更准确,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杨英 《辽宁中医杂志》2012,(8):1605-160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在脑梗死护理中的运用。方法:对该院内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经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的住院病人,在得到及时有效和做好一般护理的同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分型,从饮食、环境、气候、心理等多方面进行个体化辨证施护。结果:60例患者在出院时,临床基本痊愈39例(65.00%),显著进步12例(20.00%),进步5例(8.33%),无变化4例(6.67%),总有效率93.33%。结论:针对各型患者进行综合辨证分型护理,能较快地消除或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肢体、语言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预防并发症的产生,是脑梗死较好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分型分期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西医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中医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基本治愈39例,显效33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1.30%。结论:中西医结合分型分期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后遗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对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不同分型的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OCSP分型将患者分为腔隙梗死(LACI)、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ACI)和后循环梗死组(POCI)4种亚型,再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针刺百会、三阴交、太溪、血海、丰隆、足三里及配穴治疗,对照组同穴位予伪针刺,疗程为3个月。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6、12个月应用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STREA)量表评定。结果 LACI、TACI亚型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PACI、POCI亚型第3个月至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疗法对不同OCSP分型的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不同,对PACI、POCI亚型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颅脑影像学征象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16例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检查,采集病变部位、病灶大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等信息,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病灶部位与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灶部位在脑叶以气虚血瘀证多见,病灶部位在基底节、丘脑、小脑以风痰阻络证多见。缺血性梗死灶的大小亦与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P0.05),腔隙性脑梗死和大面积脑梗死以风痰阻络证多见,而中小面积脑梗死以气虚血瘀证多见。而病灶ADC值与中医证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脑MR-DWI存在相关性,MR-DW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不同中医证型的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祁方宇  丁琴妹 《新中医》2015,47(6):29-30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与CT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9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其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分为气虚血瘀组(A组,n=23)、肝阳暴亢组(B组,n=11)、风痰阻络组(C组,n=45)、阴虚风动组(D组,n=4)和痰热腑实组(E组,n=13)共5组,均予以CT影像学检查,分析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CT表现的差异。结果:1A、D2组患者病灶多集中于脑干处,发生率分别为34.8%和75.0%;B、E2组患者病灶则多集中于基底节处,发生率分别为54.5%和46.2%;C组患者病灶多集中于内囊处,发生率为48.9%。2除E组患者CT显示病灶为大片状外,A、B、C、D各组患者病灶均以局灶性及腔隙性大小为主。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同CT检查影像表现间存在相关性,临床可将其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综述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型的发展近况,选取四个临床较多的证型(胃阴不足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脾胃湿热型)来论述本病的治疗进展,提出需要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调查后统一分型标准,并确立相应的疗效判断标准以避免临床疗效判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中医体质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病因分型的关系。方法对207例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中医体质、CISS病因分型进行判定,统计其梗死部位、病变血管。结果 207例患者以痰湿、气虚体质多见;CISS病因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居多;与平和质比较,痰湿质、湿热质易发生LAA型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7例患者以椎动脉颅内段血管病变最多;与平和质比较,痰湿质易导致椎动脉颅内段血管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常见中段梗死;在LAA型中以远段梗死多见,在穿支动脉疾病(PAD)型中以中段梗死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中医体质、CISS病因分型、病变血管、梗死部位分布存在差异;痰湿质是LAA型脑梗死的高危体质,同时也是引起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硬化、狭窄、闭塞等病变的高危体质;CISS病因分型中,LAA型脑梗死多见远段梗死,PAD型脑梗死以中段梗死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