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秋萍  温学兵 《编辑学报》2018,30(5):480-482
科技文献中使用“形”和“型”时,出现“×型”和“×形”2种用例,使用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本文对当下科技文献含有“形”和“型”科技名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比较辨析了“×型”和“×形”2种用例的科技名词,并对二者的规范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贾亚洲 《编辑学报》2009,21(4):364-365
依据数量语言的数理特性将数值范围划分为随机性范围和确定性范围,用浪纹号"~"连接随机性数值范围,一字线"—"连接确定性数值范围,例证了这2种数值范围号的技术表达效果,探讨了数值范围号功能和使用场合的细分与细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2月13日陕西某报登载一篇新闻报道:西安市户县甘亭镇30多名群众正月初十来到县水务局大院,敲锣打鼓放鞭炮送牌匾和锦旗,表扬和感谢县水务局支持帮助他们实施节水灌溉工程。笔者读了此报道,以为将该报道的标题与群众送的牌匾和锦旗上的语言加以比较,是很有意思的,既可见出意境的差异,也耐人寻味,应该引起媒体及新闻人的深入思考。该新闻标题为《节水灌溉解民难送面锦旗谢恩情》;群众送的牌匾与锦旗上的词语分别是“心为民所系”、“为民解难情深义重”。恕我直言:两相比较,群众送的牌匾与锦旗上的语言意境显然高于该新闻标题的语言意境。其差…  相似文献   

5.
湖南位于洞庭湖之南,故称湖南.自古盛产湘莲,唐诗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又有"芙蓉国"之称,毛主席曾写下"芙蓉国里尽朝晖"的名句.又因湘江贯穿境,湖南也简称"湘",别名三湘,人们无论在书本上还是在日常交流中都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 "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湖南境内的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这已经取得了共识,但对"三湘"一词的理解则有多种提法与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过去曾有人对记者冠以“无冕之王”的雅号,现在也偶有所闻。我想,如果把无冕之王理解为记者至高无上,谁也惹不起,这当然是不对的。人民的记者绝不能凌驾于党和人民之上。不然的话,记者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如鱼离水,记者也就不成其为记者了。但是,我认为,从采访的角度讲,记者应以“无冕之王”自勉。正因为头上没有乌纱帽,所以采访谁就可以和谁的“冕”一样高,就可以和谁“平起平坐”,谈得拢,说得上。用我自己总结的话说,就是“记者采访时见大官自己不小。见老百姓自己不大”。我觉得,没有这个能大能小、能官能民的思想作  相似文献   

7.
偶然在一张大报上看见一则广告,通栏大字标题是“某某出版社及其副牌社……出版图书”。什么叫“副牌社”?颇感纳闷。仔细一揣摩,原来是在向人民宣告:虽然有些图书用了这样或那样的出版社名称出版,但万变未离其宗,“统统都是我出的。”自古以来,咱们中国人的名字就十分别致多采,堪称世界第一。一个人不仅有正名,还有字,有号,有别名、浑名、外号、绰号,  相似文献   

8.
“大而全”“小而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郭玲  张燕 《编辑之友》2001,(4):55-55
现代汉语中,通常用"作"与"做"的地方特别多.不论是日常生活语言,还是学术论著的书面语言,这两个字的使用频率均相当高.在口语中,由于"作"与"做"发音相同,而无须区别使用.但是,在书面语言中,要想正确使用"作"与"做"就比较困难了,往往出现两字混用和错用现象.这给我们在编辑加工、校对文稿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那么,如何正确区分和使用这两个字,从而避免写作当中出现混用和错用呢?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从1991年6月1日实施以来,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已经涉及多起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并有不少案件被法院判定为侵权而败诉。在这些侵权纠纷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媒体明知属于侵权行为,但还是明目张胆地实施了侵权,如未经著作权权利人授权,非法复制或录制影视剧,在自己办的频道中播放;  相似文献   

11.
刘青同志所撰《论编辑的本体意识》一文对编辑活动的特性和规律作了多方面论述,启人深思。但我对作者所定义的“编辑的本体意识”存有疑问,现述于兹,期与刘青同志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国内电视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继新闻节目直播之后,又兴起了一种电视新闻播报方式的新品种——“说新闻”。 以“说”的方式播报电视新闻,在国外较为普遍,它不同于传统方式的播报,播报者不像一般的播音员那样正襟危坐地对着观众播音,而是或坐或站,以轻松的口气和聊天的方式向观众夹叙夹议地播讲新闻内容。像中央台的《现在播报》、江苏卫视的《晚间播报》、南京电视台的《十二点报道》,以及南京十八  相似文献   

13.
赵瑜的《马家军调查》刊出后.犹如投掷在深潭中的重磅炸弹,在全国产生轩然大波,新闻“轰动效应”可谓大矣!然而,马家军的弟子曲云霞说:“赵瑜与我说的那些都是他自己瞎编的,我根本没说。”马家军的另一弟子王军霞则说:“这本书我已看过,真实性是非常强的.而且还有很多地方我觉得赵老师还是给马指导或者某些人留有很大余地.给了很多面子.还有更严重的东西,根本没有写在上面。”“二霞”的观点是南辕北辙.大相径庭。至于赵瑜和马俊仁则更是各执一词。真理只有一个,究竟有无失实的地方呢?看来只有等待“调查”的“调查”了。对…  相似文献   

14.
一家报纸的生活知识版,刊载一则题为《肤洁无瑕对人生》的知识小品。文中说,肤洁无瑕是人们对皮肤美的追求。但是不少人脸上长有雀斑……甚为不雅。最近某美容中心引进了国际获奖的超高频美容仪为顾客  相似文献   

15.
16.
“编辑”辞义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编辑学的科研与教学活动中,探索编辑原理的同志往往与编辑史的研究者在“编辑”概念的理解上,存在明显的分歧。编辑原理的探讨者总认为搞研究史的同志受所谓古代编辑与编纂不分的影响,把编辑活动与著述活动混淆起来,泛化了编辑概念;而编辑史的研究者则认为古今编辑概念虽有差异,特别是概念的外延变化明显,而内涵的核心部分没有多大变化,也就是说“编辑”这一概念一产生便与著述活动划清了界线,不存在混淆的问题。所谓把编辑活动与著述活动混淆起来的说法,实际上是对某些辞义和某些历史事实误解与曲解的结果,也是简单  相似文献   

17.
汪波 《传媒观察》2006,(2):33-34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这两个互为相对的孪生词语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管理、采编从业人员和理论研究都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术语了。如果追问一下人们挂在嘴边的“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到底是指什么时,其大部分概述可能就是:“正面报道”就是“报道正面”,就是指报道“好人好事”;“负面报道”就是“报道负面”,就是指报道“坏人坏事”。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新闻管理部门在监督新闻媒体工作时可以简单地统计出,每月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为百分之多少,“负面报道”又为百分之多少。一些西方人士也据此引发出中国的新闻界只准报道“正面——好的”消息,不准报道“负面——坏的”消息的议论。  相似文献   

18.
19.
“传媒社会”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社会”概念的 提出与阐述 之所以提出“传媒社会”的概念,是因为现代传媒对计会的介入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深,它以社会同公众之间媒介的身份,将概念中的“社会”以具体形式提供给同媒体发生接触的所有人。从这个角度看传媒,我们通过它所了解的现实社会有拟态特征,也就是说抽象的“社会”经过传媒之手,转化为我们能够感应到的真实,在这中间有个拟态  相似文献   

20.
“本体意识”辨析刘辉刘青同志所撰《论编辑的本体意识》一文[1]对编辑活动的特性和规律作了多方面论述,启人深思。但我对作者所定义的“编辑的本体意识”存有疑问,现述于兹,期与刘青同志探讨。“编辑的本体意识”是该文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作者在给出“本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