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浅静脉抽剥术。该术式的缺点是创伤较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不美观等,且在剥脱浅静脉的过程中,隐神经很容易被误伤。一旦误伤隐神经,术后患肢会出现永久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文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组织缺损,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我院2006—06-2010—06车祸创伤造成的小腿下段、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以隐神经及相伴行的大隐静脉体表投影为轴线,依据受区部位、大小及旋转点的位置设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结果皮瓣除一例面积20cm×15cm,过大,部分坏死外,余均全部成活。成活皮瓣面积最大为15cm×10cm。经8~24个月随诊,皮瓣质地优良,外观良好。结论依据皮神经的血管构筑与皮肤血管密切相关的特点,设计隐神经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不牺牲主要动脉,为足踝及小腿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臂丛神经支配上肢、肩周、胸上部和外侧部骨骼肌的运动及感觉,是一组重要的外周神经,并且走形复杂。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会导致上肢部分或全部功能丧失,致残率高,而且难以恢复。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病例汇报如下,并将其机制进行探讨。1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农民。因右手麻木3 y,加重伴活动不灵6 m入院。患者于3 y前受凉后出现右手麻木,无肢体活动不佳,无头痛头晕,无双下肢疼痛,未诊治。此后右手麻木逐  相似文献   

4.
慢性感觉性或感觉运动性多发性神经病是转诊给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尽管有患者接受了很多项辅助检查,仍有约1/3的患者病因不明。这些患者诊断为隐源性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CSPN),发病年龄不一,多在60~70岁,男女性别间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CSPN临床症状进展缓慢,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异常或疼痛,数年之后可累及双手。进一步检查可能会发现趾背屈和背伸力弱,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提示轴索性神经病变。CSPN预后通常良好,大部分病例可以保持独立行走能力。除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心理安慰外,主要的治疗措施有神经性疼痛治疗、平衡训练等物理治疗以及使用辅助装置等。  相似文献   

5.
本例报告表现为多个神经受累的感觉神经炎,为一种良性综合症.病例报告:患者29岁,突然感到右拇趾麻木.能准确的划出感觉消失的区域.4年后他感到右拇指尺侧疼痛,并伴有触觉痛感和一个小区域的感觉缺失及感觉异常性手痛.数月内疼痛消失,而感觉减退区持续存在.6周后右外侧股部出现触觉痛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脊髓髓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的肿瘤均获得完整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术后2例肌力较术前出现暂时性减退,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6个月恢复正常;1例截瘫患者肌力由术前Ⅰ级恢复至术后Ⅲ级,6个月恢复至Ⅴ-级,2年后肌力恢复正常,大小便障碍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疼痛症状术后完全缓解;3例术后出现深感觉障碍,6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7例遗留有载瘤神经支配区的麻木;其余患者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MRI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脊髓髓内神经鞘瘤与脊髓关系密切,临床症状较重,影像学特点没有明显特异性,显微镜下精细操作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神经源性疼痛的神经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神经源性疼痛20例,年龄28~81岁,病程8个月~50年.共行镇痛手术23次,其中,脊髓背根入髓区显微外科切开术19次,脊髓电刺激术3次,鞘内靶控输注系统植入术1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来评估手术疗效,以术后疼痛缓解大于75%为疗效优秀,疼痛缓解50%~75%为良好,疼痛缓解小于50%为差.结果 随访6个月~4年,10例疼痛消失,停用镇痛剂,生活质量改善;7例疼痛明显减轻,VAS 2~4分,其中,5例停用镇痛剂,2例镇痛剂使用量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改善;3例疼痛无明显改善.结论 脊髓背根入髓区显微外科切开术和脊髓电刺激术对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神经源性疼痛患者疗效满意,但其适应证有差别,应根据患者的损伤节段、损伤程度和疼痛部位等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MVD治疗24例IT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ITN患者中,术后22例(91.7%)疼痛完全消失;1例(4.2%)疼痛明显缓解;1例(4.2%)并发面部麻木、感觉减退,6个月后完全消失。本组无术后感染、脑出血、脑梗死、死亡。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MVD治疗ITN,可以消除桥小脑角区显微手术的解剖死角,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协助调整Teflon垫片位置,能提高手术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和结核性脑膜炎(TBM)在临床、脑脊液方面的区别,以期早期诊断、治疗,改善病人的预后。方法回顾性比较10例CNM和86例TBM患者的临床特点、脑脊液改变的异同。结果两种脑膜炎均以亚急性或慢性形式起病,CNM组患者视盘水肿和呕吐症状明显多于TBM组;CNM组患者脑脊液开放压力和细胞数增加更明显,但头痛、发热、抽搐、精神症状、消瘦、盗汗、大小便障碍、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病理征阳性、脑神经损伤、肢体瘫痪、感觉障碍以及脑脊液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改变等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和脑脊液资料有助于鉴别两种脑膜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186例住院治疗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将随机分为甲钴胺联合NGF组(治疗组)93例,单纯甲钴胺组(对照组)93例,治疗组采用甲钴胺联合NGF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甲钴胺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比较患者疼痛情况、麻木症状改善程度及神经电生理变化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感觉麻木症状较对照组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电位的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幅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NGF在周围神经损伤中具有的较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的护理措施。方法整理我科19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损伤原因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解除致伤原因、功能锻炼和对症处理后,19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症状在4~36 d消失,平均(16.4±6.7)d ,出院随访3~19个月,无足下垂或足内翻等畸形发生。结论腓总神经损伤虽然属整体神经非离断性损伤,若术中或术后重视程度不足,腓总神经损伤后极易引起失神经功能障碍,确诊患者应立即解除病因并给予对症处理措施,改善微循环和保持内环境稳定,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治疗特殊类型三叉神经痛的选择策略、手术技巧及体会。方法对35例特殊类型三叉神经痛进行术中探查,其中12例无责任血管类型、8例静脉无法减压类型以及5例复发类型选择单纯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10例责任血管不确定类型(5例小脑上动脉、1例小脑前下动脉、4例静脉)选择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联合显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35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消失,均遗留有面部中度麻木,痛、温、触觉大部分存在,门诊平均随访3年,均无复发。结论针对显微血管减压术中无责任血管类型、静脉无法减压类型、复发类型以及责任血管不确定类型,单纯或者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不仅能够有效解除疼痛,而且较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而言对神经损害小,功能障碍程度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14例,年龄28~72岁,病程8个月-28年;疼痛位于下肢感觉减退和缺失区,为烧灼、压榨或痉挛样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y scale,VAS)8~10分;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肌力下降.14例患者共行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毁损术15次.结果 随访3个月-3年.6例疼痛消失,5例疼痛明显减轻,停用或少量使用镇痛剂,VAS 2~4分;3例疼痛无明显改善.所有病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DREZ毁损术对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14例,年龄28~72岁,病程8个月-28年;疼痛位于下肢感觉减退和缺失区,为烧灼、压榨或痉挛样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y scale,VAS)8~10分;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肌力下降.14例患者共行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毁损术15次.结果 随访3个月-3年.6例疼痛消失,5例疼痛明显减轻,停用或少量使用镇痛剂,VAS 2~4分;3例疼痛无明显改善.所有病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DREZ毁损术对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治疗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14例,年龄28~72岁,病程8个月-28年;疼痛位于下肢感觉减退和缺失区,为烧灼、压榨或痉挛样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y scale,VAS)8~10分;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肌力下降.14例患者共行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毁损术15次.结果 随访3个月-3年.6例疼痛消失,5例疼痛明显减轻,停用或少量使用镇痛剂,VAS 2~4分;3例疼痛无明显改善.所有病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DREZ毁损术对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14例,年龄28~72岁,病程8个月-28年;疼痛位于下肢感觉减退和缺失区,为烧灼、压榨或痉挛样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y scale,VAS)8~10分;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肌力下降.14例患者共行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毁损术15次.结果 随访3个月-3年.6例疼痛消失,5例疼痛明显减轻,停用或少量使用镇痛剂,VAS 2~4分;3例疼痛无明显改善.所有病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DREZ毁损术对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14例,年龄28~72岁,病程8个月-28年;疼痛位于下肢感觉减退和缺失区,为烧灼、压榨或痉挛样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y scale,VAS)8~10分;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肌力下降.14例患者共行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毁损术15次.结果 随访3个月-3年.6例疼痛消失,5例疼痛明显减轻,停用或少量使用镇痛剂,VAS 2~4分;3例疼痛无明显改善.所有病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DREZ毁损术对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14例,年龄28~72岁,病程8个月-28年;疼痛位于下肢感觉减退和缺失区,为烧灼、压榨或痉挛样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y scale,VAS)8~10分;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肌力下降.14例患者共行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毁损术15次.结果 随访3个月-3年.6例疼痛消失,5例疼痛明显减轻,停用或少量使用镇痛剂,VAS 2~4分;3例疼痛无明显改善.所有病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DREZ毁损术对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14例,年龄28~72岁,病程8个月-28年;疼痛位于下肢感觉减退和缺失区,为烧灼、压榨或痉挛样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y scale,VAS)8~10分;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肌力下降.14例患者共行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毁损术15次.结果 随访3个月-3年.6例疼痛消失,5例疼痛明显减轻,停用或少量使用镇痛剂,VAS 2~4分;3例疼痛无明显改善.所有病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DREZ毁损术对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14例,年龄28~72岁,病程8个月-28年;疼痛位于下肢感觉减退和缺失区,为烧灼、压榨或痉挛样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y scale,VAS)8~10分;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肌力下降.14例患者共行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毁损术15次.结果 随访3个月-3年.6例疼痛消失,5例疼痛明显减轻,停用或少量使用镇痛剂,VAS 2~4分;3例疼痛无明显改善.所有病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DREZ毁损术对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