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固定化胰蛋白酶水解花生蛋白制备多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胰蛋白酶,考察固定化工艺的选择、固定化酶水解花生蛋白的优化条件及固定化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固定化胰蛋白酶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3%、加酶量4%、戊二醛浓度3%、氯化钙浓度0.2mol/L。此条件下酶活力回收率为50.34%。水解花生蛋白的最佳条件为:固液化1:20、pH7.5、温度60℃、时间6h、加酶量5%,此条件下氨基氮含量最高为1.57mg/ml。固定化酶重复使用7次,酶活力仍保持50%以上。  相似文献   

2.
球形α-壳聚糖固定化糖化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剑  王又容  陈进  罗瑜 《中国酿造》2005,(12):15-18
α-甲壳素经高浓度NaOH溶液处理后,制成了3种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载体,用戊二醛接枝,与游离酶偶联后便得到固定化酶。固定化酶性质和动力学参数的研究表明,脱乙酰度高的壳聚糖载体固定化糖化酶的性能最好:其酶回收率达75%;最适反应pH6.0-7.5,最适反应温度50℃;米氏常数22.63mg/L,与游离酶(34.62mg/L)相比,对底物的亲和力增强;室温时操作半衰期较游离酶延长6d以上;经过8次重复操作,酶活损失低于5%。由此可见,固定化酶提高了游离酶的贮藏和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漆酶固定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就漆酶的固定化及固定化酶的性质作了初步研究。利用明胶和海藻酸钠的聚合作用与海藻酸钙凝胶球的包埋作用制备固定化漆酶.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米氏常数Km为12.0mg/ml,游离酶米氏常数Km为7.0mg/ml,固定化酶最适温度为40℃,游离酶为30℃.同时固定化酶明显提高了游离酶的耐热性、储藏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对鞘氨醇单胞菌SC-1产3-苯氧基苯甲酸(3-PBA)降解酶进行固定化,探讨酶的固定化条件及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当酶液与海藻酸钠体积比为1∶5、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氯化钙质量分数1%时,固定化酶的酶活较高,固定化时间对酶活影响不显著,而固定化酶凝珠直径对其酶活影响较大,在最优条件下固定化酶的酶活达223.1 U/g,酶活回收率为86%。在30℃,p H 7.0时固定化酶的酶活达到最高值;Mg2+,Mn2+及较高浓度Ba2+,低浓度Cu2+,10-2~10-6mol/L EDTA,0.01%BSA,10-6mol/L邻菲罗啉,0.1%VC对固定化酶的酶活有促进作用。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数(Km)为46.63×106nmol/L,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3.70×103U/g。固定化3-PBA降解酶在最适条件下连续反应900 min,对5μg/m L的3-PBA降解率为26.14%。  相似文献   

5.
酿酒酵母细胞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初步研究了海藻酸钙固定化技术在酿酒酵母上的应用。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固定化酵母的发酵性能、机械强度,并对固定化酵母与游离酵母的发酵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酵母细胞固定化后,其使用寿命、发酵周期均有大幅度提高。海藻酸钠的浓度3%,氯化钙浓度为2.0mol/L,固定化温度20℃,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小麦酯酶固定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小麦酯酶固定化条件的影响因素,并对固定化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固定化最佳条件为:固定化时间12h、海澡酸钠浓度为3%、戊二醛浓度6%、氯化钙浓度为0.5mol/L。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膜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梅  王善荣  季勤 《食品科学》2003,24(4):38-41
研究了以壳聚糖膜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的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酶、溶液酶的最适pH均为5.5;固定化酶、溶液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35℃;固定化酶的Km值为12.16mmol/L,溶液酶的Km值为20.86mmol/L;固定化酶比溶液酶更耐热,且贮藏稳定性及操作稳定性也有所提高;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海藻酸钠、氯化钙浓度、硬化时间、戊二醛浓度和交联时间对海藻酸钠包埋固定几丁质脱乙酰酶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固定条件。得到最佳固定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7.8 g/L,氯化钙浓度为31.0 g/L,硬化1.84 h,戊二醛浓度0.025%,交联30 min。对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游离酶,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都有明显提高。固定化酶在循环操作6次后,酶活仍然保持初次酶活性的63.15%,为几丁质脱乙酰酶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海藻酸钠-淀粉固定化蒜氨酸酶技术,对影响固定化酶酶活回收率和硬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响应面法对固定化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酶活回收率和硬度受刀豆球蛋白A浓度、海藻酸钠浓度和氯化钙浓度的影响较为显著,所得到优化条件为:刀豆球蛋白浓度1.02mg/mL,海藻酸钠浓度2.25%,氯化钙浓度2.22%,由此得到的固定化酶的酶活回收率可达78.15%,硬度为2076.69g.  相似文献   

10.
以海藻酸钠和明胶为载体,对L-阿拉伯糖异构酶进行固定化。为增强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又用戊二醛对其进一步交联。研究了海藻酸钠及明胶浓度、CaCl2浓度、硬化时间以及戊二醛浓度等因素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并对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0%、明胶浓度2.0%、硬化时间6h、CaCl2浓度4.0%、戊二醛浓度0.02%,该条件下所得酶活回收率最高为82%,且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重复操作7次后酶活损失不到50%。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pH及反应温度没有变化,但pH稳定性和耐热性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海藻酸钠(SA)与阿拉伯胶(GA)为载体固定化糖化酶,以酶活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固定化条件,得到固定化糖化酶最佳工艺条件为SA-GA质量比2.7∶1,氯化钙质量浓度6.2 g/100 mL,固化时间0.8 h,此条件下固定化糖化酶酶活回收率为67.91%。通过对固定化酶酶学性质的研究得出:经固定化的糖化酶最适反应pH值与最适作用温度均与游离酶相同,pH值为4.6,温度45 ℃,热稳定性及操作稳定性均优于游离酶。  相似文献   

12.
王冕  王如福  张茜 《食品科学》2015,36(13):89-94
选用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分别与3 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制作复合凝胶载体,以酶活回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载体材料及最佳固定化条件。结果表明,SA-黄原胶复合凝胶为最佳载体,其最佳工艺条件为:SA与黄原胶质量比例为6∶1,CaCl2质量浓度为5.0 g/100 mL,固定化时间为2.5 h,在此条件下固定化酶活回收率为74.12%。对固定化酸性蛋白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pH值为3.0、最适反应温度为45 ℃,均与游离酶相同,热稳定性优于游离酶,动力学参数Km值高于游离酶,操作半衰期为17.28 d。  相似文献   

13.
以海藻酸钙(calcium alginate,CA)和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为共聚物,对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进行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EA)调味酒的固定化发酵.研究了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PVA、CaCl2浓度对固定化发酵的影响,SA-PVA和CaCl2-H3BO3浓度(正交试验法)、固定化时间及固定化颗粒包埋量对EA调味酒发酵的影响.进行重复发酵试验,确定最佳固定化方法为:以1.5%CaCl2-饱和H3BO3为交联剂,按2%SA-9%PVA混合材料的配比制作固定化颗粒,固定6h,包埋量为10进行单菌株发酵,得到EA质量浓度为3.99g/L.同时,比较分析了固定化和传统游离发酵酵母菌增殖情况及其成品酒(清香型)的各项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固定化发酵EA调味酒不仅可以提高菌株发酵力,还可减少育种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为调味酒的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海藻酸钠(SA)与阿拉伯胶(GA)为载体固定化酸性蛋白酶,以酶活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固定化条件。得到以SA-AG复合凝胶为载体制备固定化酸性蛋白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凝胶质量浓度3.5 g/100 mL,SA与AG质量比2∶1,氯化钙质量浓度7.0 g/100 mL,固定化时间1.0 h,给酶量1 540 U/g,吸附时间2.0 h,酶液pH值为3.0。此最佳条件下,固定化酸性蛋白酶酶活回收率为67.34%,酶活力为1 380 U/g。固定化酶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酸性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温度(45 ℃)和最适反应pH值(pH=3)均与游离酶相同,但其热稳定性优于游离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这种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每年废弃的大量蛋壳,采用海藻酸钠、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活性炭(sodium alginate-activated carbon,SA-C)3种载体固定化蒙氏肠球菌发酵蛋壳废物生产乳酸钙,考察并比较其机械强度、传质系数、产乳酸钙性能及最佳包埋载体的性质。结果表明,SA-C载体是最适的包埋载体,其乳酸钙产量最高达到101.02 g/L,蛋壳粉转化率为82.43%;在重复发酵18次后仍保持高产率,且在重复发酵10次有缩短发酵周期的趋势。发酵液中蛋壳废物的存在有效维持了固定化细胞的机械稳定性,与游离细胞相比,其细胞操作稳定性、温度、pH值及贮存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海藻酸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固定化高温碱性脂肪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复合载体,研究包埋法固定化毕赤酵母高温碱性脂肪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载体、载体浓度、酶与载体配比等因子对脂肪酶固定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脂肪酶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包埋法固定化脂肪酶的最优条件为海藻酸钠含量1.0%、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0.25%、加酶量50 U/(g载体)、CaCl2浓度0.4 mol/L,固定化时间40 min。在最优固定化条件下,固定化脂肪酶酶活收率达99.50%。  相似文献   

17.
对采用海藻酸钠固定化碱性蛋白酶的方法和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方法确定固定化的最优条件,得到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3.1%,pH9.4,CaCl2浓度3.0%,游离酶添加量10000U/g,时间1.8h,固定化酶活力可达5518U/g。固定化酶的最适pH为10,最适温度为60℃,制得的固定化酶的热力学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较好。此外,固定化酶重复利用5个循环后酶活力仅降低40%。  相似文献   

18.
游离多酚氧化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流失,无法重复利用。文章主要研究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两种固定化方法:海藻酸钠包埋法和戊二醛交联法,确定了其最优固定化条件,分别为海藻酸钠包埋法:2.5%CaCl2,2.5%海藻酸钠,固定化时间2h;戊二醛交联法:1.25%戊二醛,振荡固定pH 4.5,酶与载体质量比75(mg/g),固定化反应时间6.5h。同时对游离多酚氧化酶及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游离酶、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immobilized by sodium alginate,A-PPO)和戊二醛交联法固定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immobilized by glutaraldehyde crosslinking,C-PPO)的比活力分别为864,490,371U/mg,A-PPO和C-PPO的酶活回收率分别为18.6%和24.0%。同时,固定化酶在pH稳定性、热稳定性上优于游离酶,戊二醛交联法固定酶的效果优于海藻酸钠包埋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海藻酸钠和CaCl_2对硝基还原假单胞菌SP.001细胞的固定化条件。方法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通过包埋法固定化谷氨酰胺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固定化细胞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单因素实验中,当海藻酸钠和CaCl_2的浓度分别为4%和3%、酶液量与海藻酸钠的体积比为1:2、固定化时间为3 h时,包埋效果最好,测得固定化细胞回收率较高,可达80.5%。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组合为:酶液量与海藻酸钠体积比1:3,固定化时间3 h,海藻酸钠浓度4%,CaCl_2浓度3%,固定化细胞回收率达到85.78%。结论本研究优化了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硝基还原假单胞菌的条件,并对固定化细胞的性质进行探讨,为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所产的谷氨酰胺酶的固定化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酿酒酵母的固定化细胞技术能够实现可连续与重复再利用性强、并且能够实现酿酒酵母细胞的高密度培养.本研究利用海藻酸锰代替海藻酸钙作为固定化酿酒酵母的载体,采用响应面方法优化固定化工艺,为了降低海藻酸锰凝胶球的传质阻力,在凝胶球中添加适量的经过酶解的秸秆纤维素.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SA)初始浓度为2.18%,秸秆纤维素(CS)添加量为0.21%,CaC12初始浓度为5.21%,在此BBD响应面模型优化条件下,制备固定化酿酒酵母细胞的包埋率理论值可达到88.02%.包埋率从48%提高为88.02%.表明了BBD响应面模型对于制备固定化细胞的工艺流程具有很高的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