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研究制首乌不同蒸制时间对小鼠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甲苯、巴豆油对小鼠耳壳炎症法测定不同蒸制时间的制首乌对小鼠耳壳肿胀的影响,计算肿胀度,并与生理盐水组、消炎痛组进行比较。结果黑豆汁制各组与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二甲苯、巴豆油致小鼠耳壳肿胀度明显减少,且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抗炎作用增强,其中黑豆汁制8,10 h与消炎痛组比较对二甲苯所致耳壳肿胀的抗炎作用相当;黑豆汁制各组与消炎痛组比较对巴豆油所致耳壳肿胀的抗炎作用相当。结论黑豆汁制首乌各组均有抗炎作用,且以黑豆汁制10 h为抗炎作用最佳蒸制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蒸制时间黑豆汁制首乌对亚急性衰老大鼠抗衰老作用及机制,从而寻找何首乌对抗衰老作用的最佳蒸制时间。方法Wistar系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D-半乳糖50 mg.kg-1.d-1)、人参皂苷组(100 mg.kg-1,D-半乳糖50 mg.kg-1.d-1)、生首乌组(4.5 g.kg-1,D-半乳糖50 mg.kg-1.d-1)、黑豆汁制首乌(以下简称黑豆汁制)0,2,4,6,8,10 h组(各组给予制首乌4.5 g.kg-1.d-1,D-半乳糖50 mg.kg-1.d-1),连续42 d。末次给药后,同时取血、脑、肝,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注射D-半乳糖后,不同蒸制时间黑豆汁制首乌与模型组相比,均不同程度地提高血清及组织中SOD活性,降低血清及组织中MDA含量。结论黑豆汁制首乌均可延缓D-半乳糖所致的大鼠衰老,其中以黑豆汁制10 h为抗衰老最佳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3.
何首乌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应久皓 《中成药》1993,15(2):17-18
实验比较生首乌、黑豆汁拌蒸32h制首乌(A)、压力法黑豆汁拌蒸制首乌(B)中1,8-二羟基蒽酯和二苯乙烯甙以及50%乙醇热浸出物的含量,并为制订制首乌的质量标准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大黄和生首乌鞣质含量对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华玉  张勉  戴岳  张朝凤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478-2479
目的研究大黄和生首乌70%乙醇提取物中鞣质含量对小鼠在体小肠推进的影响。方法用紫外分光光法测定浸膏中鞣质含量,小鼠小肠炭末推进法测定大黄及生首乌醇提物去除鞣质前后小肠的推进率。结果大黄和生首乌醇提物对小鼠小肠炭末的推进无明显影响,但去除鞣质后则呈现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鞣质的存在明显抑制了小鼠小肠炭末的推进率,且其含量与抑制的强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大黄炮制品各组分泻下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比较大黄不同炮制品各组分的泻下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大黄各炮制品组.除对照组外,各给药组均给与相应组分生药剂量10 g·kg-1,观察5h内各组泻下只数、各小鼠首次泻下时间、5h内泻下次数和总排便次数;采用炭末推进法,研究各大黄炮制品对小鼠炭末推进的影响;大鼠随机分成13组,除对照组外,其余按生药剂量7 g·kg-1连续给药5d,取结肠组织测定Na+-K+-ATP酶的活性.结果:生大黄组分2和生大黄组分3产生泻下作用,其余组别未见泻下作用;从总排便次数来看,除熟大黄组分2、组分3以及生大黄组分4和大黄炭组分4外,其他各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 <0.05或P<0.01);与生大黄组分2相比,熟大黄组分2的总排便次数显著减少(P<0.05);与生大黄组分3比较,熟大黄组分3和大黄炭组分3两组的总排便次数明显减少(P<0.01);大黄炮制品各组分除熟大黄组分2外,均有提高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的作用趋势,生大黄组分2和组分3小鼠小肠推进率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炮制品组分之间比较,生大黄组分2炭末推进率显著高于熟大黄组分2(P<0.05);生大黄组分3炭末推进率显著高于熟大黄组分3(P<0.05);大黄炮制品各组分均对大鼠结肠Na+-K+-ATP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其中生大黄组分2,生大黄组分3,大黄炭组分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或P<0.01).组分2各炮制品之间,生大黄组分2抑制作用最强,与熟大黄和大黄炭相比差异显著(P <0.05或P<0.01);组分3各炮制品之间,生大黄组分3的活性低于其他两组,其中与熟大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所有大黄各炮制品组分中,生大黄组分2和组分3的泻下作用最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a+-K+-ATP酶活性、促进小鼠肠推进有关.  相似文献   

6.
白术不同炮制品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印  窦永起 《国医论坛》2005,20(5):13-14
目的:观察白术不同炮制品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混有炭末的生白术、炒白术、焦白术水煎剂及生理盐水灌胃,以给药30min后炭末在小鼠小肠内的推进率为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生白术组的炭末推进率增加最为明显,而炒白术组、焦白术组与对照组间未见显著差异。结论:生白术水煎剂有更明显的促进动物小肠运动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青海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泻下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肠推进实验,和栽培品对小肠、比较研究青海高原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的泻下作用。方法:采用炭末摧进方法、酚红排空方法观察野生及栽培品对小鼠小肠运动和大鼠大肠运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唐古特大黄野生大肠推进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青藏高原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均具有泻下作用,野生品和栽培品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捻金胶囊的泻下通便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肠道炭末推进法测定小肠炭末推进率,采用小鼠便秘模型测定小鼠排便量和体外试验法观察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张力.结果:一捻金胶囊可明显促进小鼠小肠推进率,增加小鼠肠容积,对离体回肠平滑肌张力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加多种便秘模型小鼠的排便次数和潜伏期.结论:一捻金胶囊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黄各炮制品泻下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和比较大黄4种炮制品(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的泻下作用异同。 方法 :小鼠单次给药,比较大黄4种炮制品泻下效应的ED50及观察各组小鼠服药后首次泻下时间、5 h内泻下次数及总排便次数;用炭末推进法比较大黄各炮制品对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 结果 :生大黄和酒大黄两者均在给药后3 h左右产生泻下作用,但生大黄多在150 min,而酒大黄从泻下时间和排稀便次数及总排便次数上都稍有所延迟和减少;生大黄ED50明显低于酒大黄;生大黄、酒大黄的高、低剂量组以及熟大黄的高剂量组均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小肠炭末推进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而大黄炭的高、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 结论 :大黄4种炮制品均有一定的泻下作用,但泻下作用强度、首次泻下时间、泻下次数、总排便次数及对小肠推进作用均有所不同。生大黄泻下效力最强,酒大黄次之,而熟大黄和大黄炭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10.
健胃胶囊胃肠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胃胶囊治疗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健胃胶囊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活动以及吗啡所致胃排空抑制、小肠推进活动抑制的影响。结果:健胃胶囊能降低胃内甲基橙残留率.提高小肠炭末推进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健胃胶囊组小鼠注射盐酸吗啡后的甲基橙残留率低于模型组,小肠炭末推进率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健胃胶囊有较明显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且存在剂量依从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研究"华亭大黄"泻下作用。方法:采用炭末推进法进行肠推进实验和泻下实验,观察"华亭大黄"和其他产地正品大黄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结果:华亭大黄组泄下时间缩短,5h泄下次数及5h排便次数明显增加,与空白组及市售大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华亭大黄组肠推进率提高,与空白组及市售大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市售大黄组与空白组肠推进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华亭大黄"的泻下作用药效明显,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术不同炮制品对脾虚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的影响。方法:采用炭末标记法,对白术不同炮制品作用于番泻叶致泻的脾虚小鼠的胃排空率及肠推进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术炮制品能明显抑制脾虚小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与生白术组比较,各炮制组能抑制脾虚小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结论:白术炮制品比生白术能进一步抑制脾虚小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  相似文献   

13.
宣肺中药对小鼠肠道传输功能减缓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便秘模型小鼠肠道传输功能改变及加味桔梗汤的干预效果,为开展便秘"从肺论治"相应效应机制研究、探讨"肺合大肠"相关生物学基础奠定基础。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给药组及正常给药组,采用自身粪便与复方地芬诺酯灌胃法建立小鼠复合便秘模型。模型给药组及正常给药组以加味桔梗汤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连续7天,观察小鼠的排便情况及小肠推进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首粒黑便时间延长,4h排便粒数、4h排便重量、小肠炭末推进率均明显减少(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给药组小鼠首粒黑便时间缩短,4h排便粒数、4h排便重量、小肠炭末推进率增加(P<0.05)。正常组与正常给药组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自身粪便与复方地芬诺酯灌胃法制备的小鼠复合便秘模型,存在明显肠道传输功能障碍;加味桔梗汤宣肺降气,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小鼠肠道的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14.
泻舒宁颗粒对胃肠运动及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泻舒宁颗粒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镇痛解痉及D-木糖吸收、血清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炭末推进法观察泻舒宁颗粒对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小鼠扭体试验观察泻舒宁颗粒的镇痛解痉作用以及泻舒宁颗粒对小鼠D-木糖吸收率及血清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泻舒宁颗粒大、中、小刺量均能抑制正常小鼠的炭末推进率,泻舒宁颗粒大、中刺量可延长小鼠扭体发作潜伏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和香连丸组对扭体发作潜伏期仅有逐渐减少和延长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泻舒宁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及香连丸组均可减少15min、30min、45min内扭体发作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泻舒宁颗粒可显著促进小鼠对D-木糖的吸收,同时降低其血清淀粉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胃炎饮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炎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药效学机理。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胃炎饮高剂量组、胃炎饮低剂量组、吗丁啉组四组,采用甲基橙溶液灌胃法观察胃炎饮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采用炭末液灌胃法观察胃炎饮对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采用醋酸致痛法观察胃炎饮对小鼠腹痛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甲基橙残留率明显下降(P〈0.01),小肠推进率明显提高(P〈0.05或P〈0.01);小鼠扭体次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胃炎饮高剂量组小肠推进率高于吗叮啉组(P〈0.05),扭体次数少于吗丁啉组(P〈0.05)。结论胃炎饮具有显著的促进胃排空、提高肠蠕动、抑制腹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川椒丸对腹泻型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和腹泻指数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川椒丸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用炭末灌胃生理盐水来测定小肠推进率,番泻叶造模来比较腹泻指数。结论与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比较,川椒丸不同剂量组小肠推进率和腹泻指数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椒丸具有抑制小肠功能亢进和止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含油量柏子仁对小鼠便秘模型和肠推进作用的影响,为柏子仁含油量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建立小鼠便秘模型,分别观察模型小鼠排便潜伏期、排便次数、便重及含水量,及小肠推进作用。结果:0%~16%含油量柏子仁对小鼠便秘模型的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肠推进率随含油量增加而呈现不同程度提高。20%~40%含油量柏子仁霜对小鼠便秘模型的相关指标亦无明显影响。20%~40%含油量柏子仁对小肠推进率影响较为明显,含油量在30%时小肠推进作用明显增强,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随含油量增加,推进作用增强。结论:柏子仁含油量增加可提高小鼠小肠推进率,但对便秘模型影响不明显,提示其泻下作用缓和,符合临床润肠通便的功效,同时认为其作用部位主要为小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芪连结肠宁片的健脾止泻作用。方法:利用小鼠腹泻模型、小鼠肠推进试验、兔在体肠运动试验,观察给药后腹泻模型小鼠8h内开始排黑粪的时间及黑粪数量、脾虚模型小鼠的炭末推进率、兔在体肠的收缩频率及幅度。结果:芪连结肠宁片能延长小鼠灌胃大黄后黑粪排出的时间,减少黑粪排出数量;改善脾虚型小鼠肠推进率增高的症状;降低家兔空肠收缩频率与收缩幅度。结论:芪连结肠宁片具有较好的健脾止泻作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芪榔合剂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探讨其通便机制。方法用复方地芬诺酯制作实验性便秘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便秘模型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共干预15天。观察小鼠排便时间、炭末推进率;光镜观察小鼠结肠Cajal细胞结构、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结肠c-kit阳性表达及小鼠结肠c-kitmRNA阳性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延长,8 h、20 h排便总数明显减少,不排便动物数明显增多,小肠炭末推进率明显降低,结肠c-Kit阳性细胞数、c-kit mRNA表达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大小剂量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缩短,8 h、20 h排便总数明显增多,小肠炭末推进率明显升高,结肠c-Kit阳性细胞数、c-kit mRNA表达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光镜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ajal间质细胞出现基膜溶解,数量减少,其与周围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也被破坏,细胞核有不同程度萎缩;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大小剂量组的Cajal间质细胞数量增加。结论芪榔合剂具有较好促进小鼠肠动力的作用,其通便机制可能为通过促进Cajal细胞的再生及修复而达到促进肠动力,从而实现通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肾润肠煎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作用。方法:取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肾润肠煎组、麻仁丸组4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给予10μg/g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建立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实验第15天开始,补肾润肠煎组给予质量分数100 g/L的补肾润肠煎溶液,麻仁丸组给予质量分数120 g/L的麻仁丸溶液,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量均为30μL/g,各组连续灌胃14 d。检测首次排便时间,4 h内的排便总粒数,小肠炭末推进率,小肠、大肠的水分含量。结果:各给药组在促进小鼠肠道运动功能上、改善肠道(大肠、小肠)含水量方面以及促进小肠炭末推进方面,均以补肾润肠煎组作用最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补肾润肠煎剂可改善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