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超过人们的预料。1999年,移动通信产品在通信设备市场中所占份额已超过50%。目前,该比例还在逐渐增加。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被称作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3G由卫星移动通信网和地面移动通信网所组成:将形成一个对全球无缝覆盖的立体通信网络.满足城市和偏远地区各种用户密度需求,支持高速移动环境,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先进移动通信网,基本满足个人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移动通信在我国军用和民用中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移动数据通信是目前全球移动通信发展的热点。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促进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信息产业部电子七所、信息产业部无线通信情报网等单位将共同举办“移动数据通信技术与发展研讨会”,并拟于2001年11月在广州地区召开。会议将围绕移动数据通信技术与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同时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欢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情报人员和专家学者踊跃投稿,莅临参加讨论。现将征文内容及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征文主要内容 1.移动数据通信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设备数量显著增加,当前的移动通信架构将很快达到极限,移动云计算应运而生。移动云计算可看作是移动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演进与融合的结果。文章首先从广域通信和短距离通信的角度,简要分析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的覆盖范围,归纳移动通信设备从1G到4G的发展历程,然后描述移动通信的空中接口发展情况,最后研究移动云计算高级架构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4.
香港通信     
《中国无线通信》2002,8(9):51-51
移动通信设备制造领域的新锐——大连环宇移动科技有限公司,在10月北京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上,将展示其3G产品——复合移动通信系统(CMT)。环宇移动将本次的展示作为该公司进入移动通信尤其是3G领域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抢滩登陆。  相似文献   

5.
唐军 《现代通信》2004,(12):26-29
所谓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甚至多方)或至少一方在进行信息交换时是运动的。也就是说,移动体(如车辆、船舶、飞行器)或移动人与固定点,或者移动体(或人)与移动体(或人)之间的通信都属于移动通信。移动通信包括对讲机、无绳电话、无线寻呼、集群、无线移动数据、移动卫星通信和蜂窝系统等。目前人们通常所说的移动通信是指蜂窝系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把集群通信技术与GPS技术相结合、将车/船移动台GPS接收机接收的定位信息经过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传送到基地台,由监控计算机显示车/船移动台报警与定位信息,实现车/船监控。通过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实现无线与无线、无线与有线间的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7.
《通信世界》2007,(17B):21-21
在最近的20年中,移动通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在大多数国家超过固定通信,成为普及率最高的通信方式。近几年,移动通信又开始了从话音通信向信息通信的转型进程,以信息和内容为主要特征的移动增值业务已经成为移动通信新的增长点。爱立信作为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市场的先导者,一直在为移动通信的可持续发展不懈努力。其中,爱立信在提供端到端的新一代移动通信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在与SP/CP的合作方面以及支持SP/CP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按照爱立信的理解,移动通信要想保持前20年的辉煌,必须不断壮大和丰富移动通信服务的产业链,从而支持移动运营商乃至整个移动通信实现向以信息为中心的转型目标。IPX移动增值业务平台就是爱立信为了促进SP/CP的发展而推出的一个具有全球应用经验和前景的解决方案,中国的SP/CP在IPX的支持下,将有机会走向全球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移动通信网分公众移动通信网与专业移动通信网两大领域。专业移动通信系统是在给定业务范围内,为部门、行业、集团服务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典型的应用如应急通信、生产调度和公共安全指挥系统等。集群通信系统属于专业移动通信,是一种高级移动调度系统,代表着专用移动通信网的发展方向。所谓集群通信系统,即系统所具有的可用信道可为系统的全体用户共用,具有自动选择信道功能,它是共享资源、分担费用、共用信道设备及服务的无线调度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把GPS技术与集群通信技术相结合,将车载移动台GPS接收机接收的定位信息,经过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传送到基础台,由监测计算机显示车载移动台报警与定位信息,实现车辆监测,通过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实现无线与无线、无线与有线间的语音通信,实现无线与无线、无线与有线间的数据通信,多功能通信指挥调度系统。  相似文献   

10.
赵利民 《移动通信》1998,22(2):9-10
我国在移动通信发展和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目共睹的,今后移动通信仍将是通信发展的重点和“热点”移动用户将持续高速增长,如果只利用现有移动网络,将无法满足移动用户增长需求。必须建设新的蜂窝移动通信网或者在一有的移动通信网上融入新的技术,本文对各种技术的引入条件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种把GPS技术与集群通信技术相结合,将车载移动台GPS接收机接收的定位信息,经过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传送到基地台,由监测计算机显示车载移动台报警与定位信息,实现车辆监测,通过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实现无线与无线、无线与有线间的语音通信,实现无线与无线、无线与有线间的数据通信,多功能(车辆监测、报警、数据/语音)通信指挥调度系统。  相似文献   

12.
《数据通信》2007,(1):20-20
2007年1月17日,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简称“大唐移动”)与浙江华立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华立通信”)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TD-SCDMA终端领域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大唐移动将向华立通信授权最新的TD-SCDMA/GSM双模多媒体终端解决方案DTivy?A2000+。大唐移动携手华立通信,将推动TD-SCDMA终端领域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类理想的通信方式──个人通信齐宝德移动通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从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向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过渡,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着眼于人类理想的通信方式研究,这就是第三代移动通信——个人通信。个人通信的含义个人通信不仅仅是终端的移动,...  相似文献   

14.
今天看来,现有的通信技术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移动世界的要求。随着用户对移动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的需求越来越高,第二代GSM移动通信网络已无法适应这种新的发展趋势。为此,GSM将逐步过渡到以WCDMA为核心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上。  相似文献   

15.
肖力 《导航》2004,40(2):115-117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GPS的广泛应用,将GPS与移动通信相结合已成为现代通信发展的主流技术之一。GPS定位技术的出现给移动目标的导航提供了高精度的实时定位能力,基于GPS我们可以实时获取移动目标的位置信息,从而实现移动目标的实时  相似文献   

16.
1.移动通信的概念及移动标准的演变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例如,固定点与移动体(汽车、轮船等)之间,或者移动体之间以及活动的人与人和人与移动体之间的通信。随着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不久还将包括数据、传真、图像等通信。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叫IG),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由于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不能进行移动通信的长途漫游,只能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 90年代初期,主要采用的是数字的时分多址(TDMA)…  相似文献   

17.
一、移动增值业务的分类方法概述 一直以来,无论是有线的网络还是移动通信网络,都提供三大类的通信业务:话音、数据和视像业务,而话音业务被定义为最基本的通信业务。目前移动通信网络与将来的3G网络在简单的语音业务提供上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可能随着视像业务的开展丰富了话音通信的功能。视像业务有时也被定义为多媒体业务,可以同时提供声音、文本、图片或者视像信号。一般按照基本划分方式将移动通信业务划分为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两大类,将视像业务都划分到移动数据业务中。  相似文献   

18.
世界移动通信的发展动向黄刚,唐敏(四川宜宾899厂,宜宾,644005)1.前言移动通信的蓬勃发展是"无线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世界通信向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和个人化迈进的过程中,作为一种新兴通信手段的移动通信正日益显示出符合发展趋势的内在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无线通信》2000,6(6):51-51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崭新历史时期,移动通信行业自然也不例外。WAP以及正在开发中的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等各种新技术必将改变人们在移动中趣行通信和安排生活的方式。那么,未来2至5年内将出现哪些新的移动通信产品,这些产品又将如何造福于人类呢?飞利浦消费通讯最新启动的C0NNECTED PL@NETT程将带你遨游在未来通信世界的海洋中。  相似文献   

20.
移动电视     
《世界宽带网络》2006,13(5):6-6
为移动通信用户提供电视服务和为广播电视增加移动和交互功能,已成为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运营商竞相发展的目标。传统的产业结构,广播电视和通信是隶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两家的业务互不交叉。手机电视的发展,促使广播电视和通信业务的融合,因此合二为一的手机电视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