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防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室内土柱实验法,研究了向土壤中掺入活性炭纤维对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将活性炭纤维掺入土壤中,可以强化土壤反硝化作用,防止硝酸盐氮对地下水的污染。这种防治技术简单、有效,并且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墒能力。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皆佳。  相似文献   

2.
刘冰 《现代农业》2009,(8):59-61
通过对铁岭市462个地下水代表性点位的监测,采用标准值对照法和背景值法两种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在分析讨论三氮污染途径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地防治铁岭市地下水三氮污染的合理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市垃圾渗沥液引起地下水氮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垃圾堆放场地下水氮污染状况的监测 ,分析了垃圾渗沥液的水质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氮污染影响。结果表明 ,垃圾渗沥液含有高浓度的氨态氮 ,对垃圾场还原性地下水的氮污染主要以 NH+4 -N污染为主。垃圾场地下水氮污染浓度变化与渗沥液数量、浓度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增多以及农业氮肥的施用,浅层地下水受到的氮污染越来越严重,该试验沿黄山市境内布设了23个浅层地下水采样点,结合单项组分评价与综合评价的方法,对4和9月份两期的水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黄山市4月份水质优良占30%,水质良好的占57%,水质较好的占0%,水质较差的占4%,水质极差的占9%;9月份水质优良的占26%,水质良好的占61%,水质较好的占4%,水质较差的占0%,极差水质的占9%.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资源,与人民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近年来,地下水硝态氮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逐渐引起全世界各国的关注,硝态氮成为进入地下水最频繁的污染物质,对此我国和欧美等国均进行了大量的监测调查.结果表明,化学氮肥的施用是造成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我国不同类型农田氮肥施用对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影响情况有所不同,蔬菜田氮肥施用量很大,其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情况最严重,超标率要明显高于粮田种植区和水稻田种植区.而近年由于氮肥施用过量及施肥方式不当等原因,粮田和稻田的地下水污染情况也不容忽视,即使现在没有发生污染,耕地土层中因降雨、灌溉水淋溶而积累的硝态氮仍是地下水体的潜在威胁.目前,我国对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制定了明确的评价监测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但仍缺乏完善的系统研究和行政管理,广大科学工作者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和评价地下水硝酸盐态氮污染状况,以长沙市芙蓉区、雨花区、岳麓区和开福区等4个行政分区为研究区域,共采集115个4~40m深的地下水样,分析测定了其硝酸盐态氮含量.结果表明,长沙市城区周边地区的地下水硝酸盐态氮的平均值为10.02±9.90 mg/L,最高值为77.51 mg/L.各行政分区地下水硝酸盐态氮的平均含量以芙蓉区的最高,为13.66mg/L,雨花区次之,为11.28 mg/L,开福区和岳麓区的较低,分别为7.23 mg/L和6.34 mg/L.参照我国饮用地下水硝酸盐态氮标准评价,结果表明,在115个水样中,硝酸盐态氮平均含量超标率达35%,除开福区和岳麓区的未超标外,芙蓉区和雨花区的均超标,分别是标准值的1.4和1.1倍.硝酸盐态氮含量分级中,各区均以占Ⅲ类标准的比例最大(30%).周边环境为水泥地、地表水的取水点地下水硝酸盐态氮含量超标率较大.  相似文献   

7.
水作为地球环境最重要的资源,地下水又是极其宝贵而又稀缺的水资源。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地下水作为饮用水的来源占比达到71%,而在欧洲地下水饮用也高达75%,美国应用率同样高达50%。在我国北方的半干旱以及干旱地区对地下水的开采率达到52%,地下水拥有分布范围广阔、水质良好等特点广泛开采,并在一些地区作为为唯一的饮用水来源。地下水历来为重要的供水资源,在如火灾、地震与战争等突发性灾难面前,地下水资源甚至拥有了战略意义。近年来,人类活动范围逐步向自然界延伸扩散,导致地下水资源问题趋于危机状态,硝酸盐污染地下水体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环境污染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规定,地下水NO3~N 质量浓度在10mg/L~11.3mg/L 为安全饮用水所允许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和评价地下水硝酸盐态氮污染状况,以长沙市芙蓉区、雨花区、岳麓区和开福区等4个行政分区为研究区域,共采集115个4~40m深的地下水样,分析测定了其硝酸盐态氮含量。结果表明,长沙市城区周边地区的地下水硝酸盐态氮的平均值为10.02±9.90mg/L,最高值为77.51mg/L。各行政分区地下水硝酸盐态氮的平均含量以芙蓉区的最高,为13.66mg/L,雨花区次之,为11.28mg/L,开福区和岳麓区的较低,分别为7.23mg/L和6.34mg/L。参照我国饮用地下水硝酸盐态氮标准评价,结果表明,在115个水样中,硝酸盐态氮平均含量超标率达35%,除开福区和岳麓区的未超标外,芙蓉区和雨花区的均超标,分别是标准值的1.4和1.1倍。硝酸盐态氮含量分级中,各区均以占Ⅲ类标准的比例最大(〉30%)。周边环境为水泥地、地表水的取水点地下水硝酸盐态氮含量超标率较大。  相似文献   

9.
小麦-玉米轮作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世卫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25-11526
[目的]为确定河北省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情况。[方法]选择山前平原的小麦-玉米轮作区为主要调查区域,采集120个地下水样,测定其硝态氮含量并分析其分布特征及污染原因。[结果]120个样点地下水均检测到硝态氮,平均硝态氮含量为4.03mg/L。山前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总体质量较好,无大面积污染。地下水埋深及施氮量对地下水硝态氮含量都有明显的影响。各样点间硝态氮含量变异很大,含量最高的样点在新乐县(23.94mg/L),含量最低的样点在辛集市(0.09mg/L)。新乐县有部分样点硝态氮污染明显,正定、栾城两县都有一定浓度的硝态氮积累,这表明农田面源污染对地下水质有较大威胁。[结论]该研究为河北平原地区的饮水安全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八面河油田面14区沙三上亚段油藏属于高孔高渗普通稠油,由于非均质性严重,注水,边水推进等原因,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是有含水上升快、产量自然递减快和采出程度低的开发特点。为控水稳油,在该单元实施了注氮调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熊代群  汪群慧  李继武  蒋菊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14-14917,14977
以徐州市奎河污染治理为对象,首先分析奎河污染治理的现状,然后探讨水污染控制原理,最后提出常见的河流污染治理措施,主要有人工复氧技术、生物强化技术、河流景观治理、底泥疏浚等。  相似文献   

12.
选取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8个水样进行水质全分析和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测试。利用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要求中推荐的方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检出评价和超标评价,同时进行污染源和降解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水质总体尚好,Ⅲ类水占50%,Ⅳ类水主要超标指标为苯并(a)芘、总DDT;系统内的主要污染源为露天堆放的人畜粪便、农田施用的农药、化肥等,DDTs主要为历史积累的残留污染,HCHs则除了残留污染外,还可能有林丹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排污河道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德州市某排污河道为例,进行河道污水对沿岸土壤和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排污河渠两侧的浅层地下水已经受到较严重的污染,污染物主要为三氮、重金属和邻二氯苯等有机污染物;土壤中多吸附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和苯并芘等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组分。  相似文献   

14.
在太行山前平原区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 ,施氮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达 0 6769~ 0 91 5 7 ;施氮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为 0 8445 ~ 0 970 3 。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 ,保持土壤氮素平衡值为零时的施氮量 30 0~ 360kg/hm2 。小麦最佳施氮量 1 60 5kg/hm2 ,玉米最佳施氮量1 96 5kg/hm2 ,小麦———玉米两熟最佳施氮量 35 7kg/hm2 时 ,土壤氮素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5.
典型农林复合系统氮素平衡污染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田间试验、定位监测和参与式农户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氮素平衡和非点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目前早地和整个农田子系统氮素略有盈余,水稻田和复合系统有少量亏缺,林地亏缺较大,而20世纪60年代农田氮素严重亏缺,水土流失是产生亏缺的主要原因,模型评价表明,旱地和水稻田目前的氮素平衡基本合理,但化肥施用的剧增已导致农田气态氮素释放以及地表水和地下非点源污染风险的增加,研究显示,林地极大地减轻了系统水土流失,促进了氮素在各系统间的合理分配,合理施肥,保护林地,实施水保耕作和完善养分管理政策体系是减少农业氮素非点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了解贵州省境内都柳江急流-深潭-河滩系统底质重金属含量分布及污染水平,在都柳江上中下游分别选取3个典型河段,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对7种重金属含量进行环境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急流-深潭-河滩系统底质重金属含量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这个系统的三个结构系统中重金属含量的顺序依次为w(Zn)〉w(Cr)〉w(As)〉w(Pb)〉w(Cu)〉w(Cd)〉w(Hg);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P)表明都柳江流域处于轻度污染到中度污染状态;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方法(RI)表明都柳江处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到强潜在生态危害等级;地累积指数方法(Igeo)表明As污染较为严重。三种指数评价方法均表明都柳江上游急流和深潭处(JL上和ST上)、下游河滩处(HT下)受污染程度明显大于其它采样点。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直观但强调统一性,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考虑较综合但主观性强,地累积法简便但具有局限性,故对底质中重金属的环境影响评价需要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以减少误差提高准确度,本文研究结果增进了都柳江流域底质重金属污染状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于2007年8月对珠江河口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氮和总氮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八大口门表层沉积物中总氮的含量变化范围为492.21~1 002.69 mg/kg,平均含量为737.20 mg/kg。各口门上游总氮平均含量为756.85 mg/kg,高于下游的717.56mg/kg。东四口门总氮平均含量为609.75 mg/kg,明显低于西四口门的864.66 mg/kg。有机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71.90~521.76mg/kg,平均为370.47 mg/kg。有机氮是总氮的主要组分,占总氮的32.7%~64.5%,平均占55.6%。东四口门有机氮在总氮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西四口门。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   总被引:95,自引:8,他引:95  
 在华北平原北部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量为 0、12 0、2 4 0和 36 0kg·ha-1的条件下 ,12 0kg·ha-1的施氮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产量。不施氮肥在第 2季即显著减产 ,但再增加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通过土壤测试进行分期优化施氮 ,夏玉米 冬小麦 夏玉米 3季作物累计施入氮肥 2 2 5kg·ha-1,比常规施氮 (90 0kg·ha-1)少施 6 75kg·ha-1,但作物产量并没有降低。年际供水变化是作物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施氮量、播前Nmin和生育期内的氮素矿化量在氮素输入项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总输入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氮素输出项中 ,作物携出量并不随输入量的增加有显著的变化 ,从而导致施氮量很高时氮素盈余量也很高。在高量施氮条件下 (≥ 2 4 0kg·ha-1) ,氮盈余主要以残留Nmin积累在土壤剖面中 ,氮素表观损失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地质作用。本文对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开发方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地貌部位可供开采的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差异,提出不同生态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和注意事项。考虑到干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今后应严格管理和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保持合理的生态水位和合理比例的生态用水量,注意防止地下水过度开发引发新的生态环境危机,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