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计量技术机构现场计量风险在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中的意义、风险分类、计量技术机构现场计量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风险管理运行的要点,说明了计量技术机构在现场计量中应该提高风险意识、建立符合自身计量技术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及运行风险管理体系来降低由于风险事故的发生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济钢10多个二级单位建立的50余套次级计量标准,统称为"次级计量标准群",承担着工业现场3万余台(件)数显表、压力变送器、一般压力表、工业过程测量记录仪等仪表的检定/校准任务。其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生产现场关键工艺控制检测数据的准确,受原有管理模式的制约,济钢次级计量标准一直存在各类信息孤立、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不均衡、效率低、易产生人为差错、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多水平连续抽样检验方案(CSP-T)是在线过程质量控制工具,但该方案的第一类风险和第二类风险都较高,且不能满足成本约束。提出了CSP-T和过程良率指数(Spk)集成过程控制方案,该集成方案在满足质量约束的同时,以最小成本运行,并将两类风险控制在既定水平。建立了极限检验能力下的最优CSP-T方案,依据数据的计数特征驱动质量控制方案运行。基于Spk估计的精确分布建立了风险控制方案,依据数据的计量特征驱动风险控制方案运行。质量控制方案和风险控制方案是独立互补关系。相比于CSP-T方案,检验工作量没有增加。企业案例验证了集成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陈钢山 《中国计量》2009,(11):37-39
目前,随着创品牌企业的不断增加和千家节能降耗企业的确立,许多企业正在积极筹备建立或已经建立了测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对企业的计量工作无论是从完善计量检测能力方面还是从提高计量管理层次方面来说,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就是对由于测量设备的失准和测量过程的失控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的测量结果进行防范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测量管理体系现场审核重在对企业提供的见证件进行审核。  相似文献   

5.
徐欣 《中国计量》2009,(5):28-29
目前,许多企业正在积极筹备建立或已建立测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对企业提高计量管理水平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对保证企业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同时也为企业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有效的计量保证。其范围已不仅是计量器具管理的范畴,还包括对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能源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测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仲峰  苗涛  刘侃 《爆破》2011,28(4):90-92,96
为解决现场混装乳化车的炸药质量稳定性和单孔装药量的准确性,对其装药控制系统的生产炸药质量控制问题、主要元器件质量问题、装药量计量问题、制药安全控制问题等关键技术做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采用高精度的极高粘度胶体测量仪表解决混装车炸药的准确计量问题和开发使用配套的信息控制管理系统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郭庆花 《中国计量》2004,(11):30-30
没有准确可靠的计量工作.组织科学、有效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是不可能的。对计量器具的控制,将直接影响到对企业信息流的有效控制.影响到整个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对计量器具的有效管理,能确保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数据信息真实可靠.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风险,有效控制不合格品,降低质量成本和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成时杰 《质量探索》2009,(12):50-50
没有准确可靠的计量工作"组织科学"有效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是不可能的,对计量器具的控制,将直接影响到对企业信息流的有效控制,影响到整个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对计量器具的有效管理,能确保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数据信息真实可靠,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生产管理和质量的风险,有效控制不合格品,降低质量成本和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现场计量情况越来越普遍的现状,本文从现场计量的环境条件、工作条件、人员设备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如今现场计量存在的特点与难点,阐述了现场计量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通过讨论对现场计量的组织实施、条件控制、结束总结等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尝试将现场计量的全过程形成完整的标准化流程,达到对现场计量中的影响因子进行控制的目的,从而影响整个测量过程与测量结果,减小影响因子带来的不确定度,以保证得到良好可靠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为背景,对食品、药品制造企业的现场计量需求做调研,由工业计量转变为产业计量,由管理转变为服务,通过现场调研的方式对行业的发展趋势,质量控制中涉及的品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仪器设备进行统计、分类,整理出行业的计量市场需求、产能,结合公司现有能力,对食品、药品制造企业计量市场提出项目建设、市场拓展、人员培训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钢山 《工业计量》2009,19(5):43-46
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风险的重要途径,同时可为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效的计量保证.测量管理体系现场审核重在对企业提供的见证件进行审核.  相似文献   

12.
正以下通过对医学计量管理状态进行分析,从医学计量管理异常状态发生可能性、发生频次和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3个方面,对医学计量管理状态进行风险评级,根据风险程度,制定不同的控制方法和控制措施。一、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监视评审5个步骤。按照这5个步骤,对医学计量管理风险进行管控的流程如图1所示。二、风险识别下面以医学计量管理为主线,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计量工作与风险管理相结合,揭示了计量风险管理的实施流程,并详细阐述了计量工作中的风险识别、风险预测和风险处理的方法,通过内部控制手段避免或降低计量工作中可能面临的种种风险。  相似文献   

14.
赵燕 《工业计量》2012,(2):34-36
唐钢汽车衡数字一体化远程计量系统,是利用视频监控、音频对讲、远程控制、环境监测技术,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建立集图像、声音、数据、现场设备监测和控制于一体的远程称重管理系统。它包括了称重、监控、数据采集、现场设备控制、信号传输、网络管理、轮巡调度称重等应用,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并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了人力资源,有效堵塞了计量漏洞。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测试》2014,(Z1):58-60
计量工作中需要对某些计量标准的测量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控制图方法被广泛使用。以微波小功率标准装置的测量过程控制为例,详细介绍控制图方法的实现步骤,并将Minitab统计分析软件应用于数据的处理分析及控制图的绘制过程中,方便、快捷、准确地实现计量标准控制图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正>对强检计量器具必须加大风险监控力度,从源头查找风险存在的原因,着力考察风险监测重点,完善各个监督工作环节,降低风险发生概率,让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中享受安全计量,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生活,在公平公正的秩序下消费,已经成为计量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一、以制度化、信息化管理为手段,建立风险防控机制1.建立重点管理的计量器具风险评估机制(1)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在业务管理部门建立本单位强检计量器  相似文献   

17.
生产中的测量质量控制方法是美国首先在国防部门开始应用的。在ISO10012中,也特别强调测量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我所研制的“组合式量规”,直接用于校准生产现场的量具,并通过测量数据建立测量控制参数,绘出控制图,实现核查自控同时,通过溯源与上级计量标准量值保持一致,及时发现并调整测量过程中的失控,保证现场量具在测量过程中连续受控,从而实现了“机械加工中的测量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八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这给企业建立计量标准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和保障。一、企业建立计量标准的必要性质量提升,计量先行。特别是一些化工企业,计量器具使用量大,并且大都安装在工艺设备上,指示、控制生产过程,24小时不间  相似文献   

19.
1 明确建立计量确认体系工作的基本原则①过程控制与闭环原则 ,即按照MAP(测量保证方案)的原理 ,利用核查标准使测量过程各个环节都处于闭环控制状态 ,保证测量质量。②风险、利益、成本统一原则。这要求在保证预期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在尽量低的成本投入和尽量高的效益平衡中 ,确定合适的测量质量水平并承担相应的风险。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贯彻实用的原则。这除了要求企业做到量力而行 ,实用为主之外 ,也提示企业利用外来测量服务(需经过确认) ,以提高测量质量 ,降低测量成本。2 建立健全计量确认体系的组织机构并展开工作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20.
一、压力现场校验目前,工业企业大量采用现场热工仪表实现计量检测和工艺过程的控制,这些仪表在保证产品质量及生产正常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保证所有热工仪表可靠运行,及时发现问题,是计量检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适用于现场检定的便携式压力检定仪,要求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单、检定速度快,以满足在工业现场短时间内检定多块压力表的要求。美国FLUKE公司的Fluke719便携式自动压力校准仪和北京康斯特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