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背压供热机组是近年为适应北方采暖供热而出现的改造型机组,大都是由纯凝或抽凝式机组经改造而成。为进一步提高机组的供热能力和供热经济性,某300 MW供热机组进行了高背压供热改造技术方案分析研究。针对汽轮机特性以及其所在热电厂的供热背景,提出了3种汽轮机本体改造方案。通过分析3种改造方案的技术特征与改造内容,得到了3种改造方案对汽轮机及机组供热经济性的影响,并据此确定了最优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2.
《节能》2019,(6):56-58
山西漳电大唐4×50 MW热电厂向矿区平旺地区集中供热,1#~4#汽轮机均为热泵机组,仅可利用部分乏汽,额定负荷时仍有大部分乏汽余热被浪费。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满足逐步增大的供热面积,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热效率,将1#、3#汽轮机改造为背压机组。改造后,汽轮机的背压提高,在现有供热能力下,能够降低煤耗,提高机组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对现有汽轮机进行单转子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改造,可充分利用排汽中的低位能,大幅降低机组的冷源损失,从而有效提高机组效率,为发电企业创造可观效益。文章研究和讨论汽轮机单转子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改造的关键技术,为汽轮机单转子高背压循环水供热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上海汽轮机厂(STP)对300MW亚临界汽轮机进行高背压循环水供热的改造方案。低压部分采用先进的通流技术,结构部件进行了较大的优化,并通过对机组辅助系统的核算分析调整,改造后机组供热能力大幅提升,确保了汽轮机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凝汽式汽轮机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汽轮机低压通流及凝汽器改造,充分利用汽轮机排汽中的低位能供热,极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文章研究了汽轮机高背压供热改造对轴系静动特性、机组热膨胀的影响,总结了本体结构及设备保温设计特点,探讨了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末端冷却手段及安全保护值设定.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200MW供热机组,通过分析两种低压通流改造方案的技术特征与改造内容,确定了最优改造方案,给出了汽轮机及热网系统的改造技术方案,并对改造前后机组采暖热负荷和性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得出采用低压通流部分改造方案更有利于该机组供热节能升级改造,降低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1号机组改造后,全厂的供热能力和发电出力均有提高,节能效果显著。改造后,1号机组供热能力由94MW增至281.6MW,增加了187.6MW;发电煤耗率由改造前的269.2g/(kW·h)降至138.9g/(kW·h),降低了130.3g/(kW·h),全厂年节约标煤量为70 920t。  相似文献   

7.
随着用户需求增加及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要求,对亚临界300 MW湿冷汽轮机组进行高背压供热改造成为火力发电厂满足对外供热需求和提高机组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汽轮机在供热期和非供热期双低压转子互换是实现高背压供热改造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以某电厂2号机300 MW机组采用双低压转子互换技术进行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改造为例,简述了汽轮机在改造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汽轮机汽缸和通流部分改造,将纯凝汽式汽轮机改造成为抽汽供热式汽轮机,使机组在不影响内效率和出力的前提下,具备一定的抽汽能力,满足用户热负荷的需求。本文介绍了改造的主要内容和技术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徐新鹏  孙新江 《节能》2008,27(4):12-14
南海长海电厂50MW的凝汽式汽轮机热力性能低,为避免机组关停,提高机组热效率,通过热电联产技术将其改造为非调整抽汽式供热机组,发电的同时对纺织工业园进行集中供热。该改造方案通过增加非调整抽汽口,从汽轮机第8级向外抽汽,同时对抽汽管路系统、控制水系统、旋启式止回阀、压力控制器等相应部件进行了调整。改造后机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达到了热电联产的要求,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供热机组低真空供热改造安全性校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燕光 《节能》2005,(10):31-33
本文阐述了对供热汽轮机机组低真空供热改造后,机组轴向推力和热膨胀对机组安全运行影响的理论校核和分析,并提出减小和消除机组不安全隐患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小型汽轮机开孔抽汽供热可以节约能源,但对汽轮机本身的安全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应用两种方法对开孔抽汽供热改造中的共性问题—汽缸开孔处的应力进行了校核和分析,并利用该分析结果对K116-50-20型汽轮机进行开孔抽汽改造。供热改造后,机组一直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一台抽凝式汽轮机改造成无抽汽低真空供热汽轮机为实例,由于供热需求又改造成有抽汽低真空供热汽轮机,从而扩大了供热面积和远距离供热能力。同时还介绍了将抽凝式汽轮机改造成背压式或抽背式汽轮机的方法及其节能减排的环保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实施高背压供热改造后的某300MW机组,通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高背压改造对机组供热能力和供热经济性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改造后不同供热工况下的机组性能变化,并对比分析了改造前后纯凝工况下的机组性能。分析得出改造后机组供热能力大幅度提升,节能降耗效果显著。改造后,供热期机组发电煤耗降低了20. 72g/(k W·h),供热能力增加了186MW,供能能力提高了32. 92%。改造后纯凝工况下机组性能整体优于改造前,高压缸和低压缸效率有所提高,机组热耗率比改造前降低了362. 59kJ/(k W·h)。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国电濮阳210MW机组高中压抽汽供热节能改造的过程,重点对供热节能改造的背景、改造实施、节能效果及其改造经济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濮阳公司通过高中压工业抽汽供热节能改造,抢占了工业抽汽供热市场,优化了公司机组指标,增强了公司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供热改造效益显著,为其它机组供热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300MW供热机组的汽轮机特性以及其所在热电厂的供热背景,分析了高背压改造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汽轮机本体及主要辅机的改造方案,并通过改造后的热力性能试验分析了高背压改造对机组性能的影响。分析得出,所采用的改造方案是可行性的,改造后机组节能降耗效果显著。机组供电煤耗由改造前的289. 48g/(k W·h)降至151. 04g/(k W·h),降低了47. 82%。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热力发电厂供热能力,减少汽轮机排汽引起的冷源损失,提高机组经济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循环水系统的节能改造.针对某厂的循环水系统,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加热热网回水,不仅节约了循环水量,同时保证了用户的供热需要.结果表明,通过节能改造,该厂节约了大量的煤炭和水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为同类机组的节能改造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节能》2016,(6)
针对国内现有结构设计及控制模式比较成熟的供热机组存在容量偏小、新建高参数机组供热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对现有330MW空冷机组进行高背压改造的方案,通过对改造后运行参数和供热效果分析得出结论:改造后机组供热能力与经济性都有较大提高,为冬季需要供热地区相同模式的供热机组提供了节能减排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使机组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锡林浩特市供热规划,锡林电厂决定对已经生产出厂的2×300MW空冷凝汽式汽轮机进行供热改造,并与哈尔滨汽轮机厂签定了《汽轮机供热改造技术协议》,供热改造技术方案主要内容是在中低压缸连通管上打孔抽汽供采暖用汽。  相似文献   

19.
《节能技术》2009,(4):F0004-F0004
某些凝汽式汽轮机因发电煤耗高已被列为停运机组。在许多电厂,这类机组处于闲置状态,其中一些机组还有相当长的使用寿命,用之不成、弃之可惜,造成浪费。为了将其改造成政策允许运行的节能型供热机组,某公司与国内著名大学及设计制造部门共同研发出将该型汽轮机改造为背压式汽轮机或抽背式汽轮机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东北地区某供热机组因容量小、供热面积大、投入低压旁路时降电负荷的措施无法实施,进而导致冬季供暖期热电耦合矛盾异常突出的技术难题,研究提出了低压旁路至抽汽供热系统的改造方案和改造后机组的运行方案,给出了供暖期两台机组协同调峰措施,并对改造后的投资收益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抽汽供热机组进行低压旁路至采暖抽汽系统改造,将原排至凝汽器的蒸汽热损失回收至热网进行利用,在提升供热能力及机组效率的同时,解决了供暖期抽汽供热机组深度调峰时的热电解耦问题。改造后发电负荷降低5.0MW,增加热网供热能力20GJ,有效地提升了机组供热能力。改造后供暖期日平均收益约1万元,15天回收投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