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了3组微型桩群桩基础和3组灌注桩单桩基础,分别进行了上拔、下压和水平试验,对比2种基础的实测承载力。在此基础上,对比灌注桩基础和微型桩群桩基础的施工本体费用,分析微型桩杆塔基础的经济效益。试验研究表明:设计的微型桩群桩基础相比灌注桩基础,能够减少材料用量,节约施工本体费用9.4%,微型桩基础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压输电线路采用灌注高桩基础,由于此种基础型桩柱高出地面许多,给底脚螺栓安装和桩柱的监控带来诸多困难,为此,在220kV七新线18号塔基础施工中采用了样板定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1施工地理位置220kV七新线18号塔座落在七台河市桃山水库上游的河谷地带,桩位地面标高(设计)133.2m。考虑到七台河发电厂二期工程扩建后,发电厂用水量增加,库区容量需做较大调整,而设计调整后的库区常年水位在137.46m,最高洪水水位可达141.17m。为防止洪水对铁塔的侵蚀,该塔基础采用了Z1G12型灌注桩高桩基础,地面桩高5m,桩…  相似文献   

3.
在高纬度多年冻土区采用灌注桩基础时,由于对多年冻土中温度的分布情况、桩基施工后对地温的影响认识不够,致使设计偏于保守。本文结合在高纬度多年冻土地区建设的220kV塔河—漠河送电线路新建工程采用灌注桩基础的实际情况,在对多年冻土进行物理力学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桩身混凝土温度监测、场地地温观测和桩基周边冻土地温变化过程的监测,对高纬度多年冻土区的桩基础设计、施工有了进一步认识,使桩基础设计具有针对性、科学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李洪涛 《电工技术》2024,(3):100-102
输电线路上的钢管杆因基础占地面积较小、外形美观、能和城市景观完美融合,同时相对于角钢塔施工速度更快,能大大缩短工期,而在电力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钢管杆的典型受力特点会导致其基础承受较大的剪力和弯矩,因此一般都会采用大直径和大深度的桩基础,而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钢管杆的结构安全和正常运行。在日常的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址条件、设备故障、混凝土供应不连续等原因,断桩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对某输电线路钢管杆桩基础断桩过程的描述,提出加固处理方案并实施,经低应变检测其完整性满足II类桩身条件,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推广机械化施工新型基础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制订Q/GDW 111393—2015《架空输电线路盘桩基础技术规范》。为正确理解规范条文修订的依据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从总则要求、设计、施工、质量检测及验收等方面,解读架空输电线路盘桩基础的技术原则。重点介绍设计计算方法的由来、结合输电线路基础的勘察深度要求、盘桩构造要求、盘的施工工艺及验收注意事项,为指导输电线路盘桩基础设计、施工及检测验收提供重要依据,提高其设计、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6.
光伏电站支架基础施工是土建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支架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光伏支架安装、光伏组件安装的难易程度,以及光伏电站在25 a寿命期内是否出现支架基础沉降、支架变形、光伏组件隐裂等问题。本文针对某光伏电站支架基础使用的微孔灌注钢管桩进行了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介绍了试验方法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分析,结合现场试验桩出现的问题,确定了最终的工程桩数据,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贾成 《电力建设》2002,23(9):19-0
火力发电厂工程桩基础习惯选择可用最深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工程实测表明桩基础绝对沉降量基本为桩身压缩变形,小于常规天然地基浅基础沉降量,且远小于规范要求。另外,工程中普遍存在长桩深土层段施工困难、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考虑联合桩基础承台对差异沉降的调节作用,充分利用浅层土地基承载力,依据沉降计算优选桩端持力层,优化桩基础方案,可有效减小基桩施工难度,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8.
于涛  张培杰  秦力 《电力建设》2013,(6):104-108
为防止直流输电线路在接地极附近发生挖孔桩基础电腐蚀,探讨挖孔桩绝缘施工方法。依托溪洛渡—广东±500kV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工程,对挖孔桩基础对地绝缘和杆塔对基础绝缘的施工工艺做了研究,其中基础对地绝缘施工包括清理基础护壁及垫层、刷底子油、定位弹线试铺、刮油铺玻璃纤维布、浇制2cm厚砂浆绝缘保护等工艺。同时对基础绝缘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机具配备、施工材料要求、施工注意事项、施工过程中问题的处理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应用此方法完成基础绝缘施工后,现场检测表明绝缘性能良好。本工艺可以为其他直流输电工程挖孔桩基础绝缘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安庆 《电工技术》2022,(23):19-23
为了保证海上风机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基于流固耦合原理对海上风机桩基础受力性能进行分析。根据动量守恒定量构建海水域控制方程,采用流固耦合原理设计风机桩和海水交界耦合控制方程,通过Adina STRUCTURE模块分析海水对风机桩基础受力性能的影响,构建海上风机桩有限元模型,模拟不同海水体积、流速、桩半径情况下,以及在风、波浪和二者共同作用下,机桩基础受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海水的体积与最大应力及桩顶最大位移变化成反比,当海水体积是风机桩基础体积6倍以上时,最大应力和桩顶最大位移降低程度随海水体积增大而减小;随着海水流体入口速度的增加,机桩基础的最大应力和桩顶的最大位移不断增加;风机桩基础半径由0.4 m增加到3.2 m,机桩基础最大应力和机桩桩顶最大位移分别由0.79 MPa降低到0.61 MPa、由0.89 mm降低到0.44 mm,且风电机组桩腿基础半径变化对桩顶最大位移的影响大于对最大应力的影响;风速、波浪有效波高及周期的增加,导致风机的桩基最大载荷及桩顶最大位移逐渐增加,风和波浪的共同作用会增加基础的最大载荷和桩顶最大位移。  相似文献   

10.
王淼  吴云青  苏萌  赵婧 《电力建设》2013,34(4):63-66
结合国外海上单桩式基础建设成果,对比我国浅海地区地质地貌条件,分析得出单桩式基础优于其他基础形式,更加适用于我国浅海海域的风电开发。通过借鉴江苏如东潮间带风电场二期单桩基础建设经验,对单桩基础在我国海上风机建设的可行性与适用性进行了论述。通过对荷载、设计方法、桩基制作能力、施工方案的全面分析,阐述了该种基础形式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为未来我国大规模海上风电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国外海上单桩式基础建设成果,对比我国浅海地区地质地貌条件,分析得出单桩式基础优于其他基础形式,更加适用于我国浅海海域的风电开发。通过借鉴江苏如东潮间带风电场二期单桩基础建设经验,对单桩基础在我国海上风机建设的可行性与适用性进行了论述。通过对荷载、设计方法、桩基制作能力、施工方案的全面分析,阐述了该种基础形式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为未来我国大规模海上风电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现场真型试验,对灌注细石混凝土微型桩的水平承载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型桩基础宜采用水平允许位移控制确定其水平设计承载力。结合试验结果,研究了微型桩单桩及群桩水平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选用合理的设计参数,可采用提供的设计方法进行微型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为推行线路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发展,各地已逐渐扩大范围采用装配式微型桩基础。尽管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钻孔灌注桩或挤土预制桩的承载特性、破坏模式等研究成果较为成熟,但在输电线路领域,装配式微型桩基础作为一种新技术进行推广,从成桩工艺上与传统灌注桩或者挤土预制桩仍有所区别。结合室内模型桩试验和现场足尺试桩成果,对装配式微型桩基础单桩承载力从抗拔承载力、抗压承载力、水平承载力以及群桩计算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梳理,提出了微型桩基础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供后续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现场微型桩基础施工,就黄土地基微型桩采用的工程地质钻机、机械洛阳铲和人工洛阳铲3种成桩机械的选择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根据我国国情及输电线路工程的具体特点,建议在设计桩长和设计直径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人工洛阳铲进行成孔。对3种不同成桩机械的施工工序及工艺方法进行研究,形成适用于黄土地基输电线路微型桩基础的施工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结合现场微型桩基础施工,就黄土地基微型桩采用的工程地质钻机、机械洛阳铲和人工洛阳铲3种成桩机械的选择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根据我国国情及输电线路工程的具体特点,建议在设计桩长和设计直径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人工洛阳铲进行成孔.对3种不同成桩机械的施工工序及工艺方法进行研究,形成适用于黄土地基输电线路微型桩基础的施工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送电线路施工过程中,铁塔基础经常采用灌注群桩的基础形式,500kV崖门大跨越工程两基跨江高塔基由于荷载大及地质条件较差的缘故均采用了灌注群桩基础,基于该工程的施工实际,对灌注桩群桩基础的质量管理、控及预防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新建220 kV线路使用了大呼高转角塔,该塔基础作用力较大,地下水位高,适合采用桩基础。根据工程条件,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桩基础,对材料运输、土方开挖、基础浇筑、灌注成桩造价组成部分进行经济对比分析,并对不同承台布置形式的多桩基础进行抗拔承载力和造价分析。结果表明:单桩基础应为首选设计方案;对于多桩基础,承台旋转角度对基础承载力和经济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国外在杆塔基础设计方面开发了许多新的基型,如钻孔桩、灌浆土锚、螺旋钱、岩石铺等,这些基础可实行机械化施工方法,较好地利用原状土强度,具有节省材料,运输量小,减少施工基面等特点,计算理论也较简便,已成为国外广泛采用的通用基型。我国较广泛采用的基型仍是阶梯形基础,用土重法设计,这势必造成材料的大量浪费。近年来,有些省市在强风化岩地段应用岩石铺桩基础,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我们针对牡丹江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覆植上较厚,且岩石风化程度又多为强风化岩地段的特点,在借鉴了其它省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高桩承台基础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软土海床地基上近海风电机组的主要基础型式,复杂荷载计算及其作用下基础的受力和变形分析及承载力确定是近海风电机组群桩基础设计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我国近海常见的深厚软粘土海床地基,分析了近海风电机组群桩基础的典型最不利荷载组合,采用软粘土地基中桩基新型双曲线型p-y曲线模型及API规范t-z曲线模型和q-z曲线模型,建立了顶部三向复杂荷载作用下群桩高承台的受力和变形分析模型。进而针对群桩基础的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桩基埋深、桩径、群桩圆周直径及桩的倾斜度等,进行了优化分析,发现:在满足上拔和下压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桩长对群桩内力和变形影响不大,桩基倾斜度大对群桩内力和变形均较为有利,增加群桩圆周直径对控制桩基变形影响不大,但可有效降低桩身轴力。  相似文献   

20.
高桩承台基础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软土海床地基上近海风电机组的主要基础型式,复杂荷载计算及其作用下基础的受力和变形分析及承载力确定是近海风电机组群桩基础设计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我国近海常见的深厚软粘土海床地基,分析了近海风电机组群桩基础的典型最不利荷载组合,采用软粘土地基中桩基新型双曲线型p-y曲线模型及API规范t-z曲线模型和q-z曲线模型,建立了顶部三向复杂荷载作用下群桩高承台的受力和变形分析模型。进而针对群桩基础的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桩基埋深、桩径、群桩圆周直径及桩的倾斜度等,进行了优化分析,发现:在满足上拔和下压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桩长对群桩内力和变形影响不大,桩基倾斜度大对群桩内力和变形均较为有利,增加群桩圆周直径对控制桩基变形影响不大,但可有效降低桩身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