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泰钢焦化公司采用前置反硝化(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并在生化处理后增加芬顿氧化处理工艺。焦化废水处理工艺改造后,脱除氨氮的效果好,出水COD和氨氮能达到间接排放标准,出水水质指标CODCr降到150 mg/L以下,氨氮降到25 mg/L以下,减少好氧池加碱量,降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新的环保要求,进一步提升焦化废水的处理水平,对攀枝花某厂焦化废水处理系统进行了升级优化改造,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工艺技术对废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通过对进水悬浮物、硫氰化物影响和水力停留时间的优化,系统运行处理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出水水质优于《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直接排放标准,其中氨氮≤1 mg/L,COD≤70 mg/L,多环芳烃和苯并芘去除效果明显,色度明显改善且无异味,工业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初以来,山钢莱钢焦化厂充分利用和改进现有环保设施,完善焦化废水处理工艺,减少废水产生量,提高废水处理标准,确保焦化废水全部得到循环利用。目前,该厂焦化废水出水COD(化学需氧量)降至80 mg/L左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低负荷厌氧生物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结果表明,低负荷厌氧生物反应器可有效地降低废水中的TOC(总有机碳)和TN(总氮),处理3h后,TOC和TN分别降低了77.9mg/L和31.1mg/L。厌氧处理改善了焦化废水的生化条件,降低了后续处理生物负荷,为焦化外排水的COD(化学需氧量)满足一级排放标准(GB 13456-1992)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介绍柳钢冷轧废水处理系统的含油废水预处理、生化处理、药剂使用等方面进行的优化与改造,使排放废水化学需氧量80mg/L,达到GB 13456-2012要求。  相似文献   

6.
济钢焦化废水处理采用A2O2-混凝沉淀-芬顿氧化工艺。芬顿氧化法在运行过程中常因Fenton试剂配比([Fe2+]/[H2O2])及絮凝剂的投加量较难控制等原因,出现出水COD超标,出水浑浊、悬浮物超标,出水发绿等问题。通过采取及时对硫酸亚铁和双氧水投加量进行微量调节,及时排泥、定期清理Y型过滤器,及时人工添加氢氧化钠溶液等相应措施,保证了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最好时COD控制为70 mg/L。  相似文献   

7.
焦化废水含有多种污染物,经过生化处理后,焦化出水往往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需进一步进行深化处理。混凝剂HF-168系列药剂是通过药剂同水中的污染物起物理和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析出沉淀,降低废水中的COD、总氰化物、浊度、色度等,使废水得到净化,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针对邯钢冷轧含酸碱废水处理系统不能有效控制出水CODCr和氨氮的难题,通过增设生物接触氧化池和优化运行工艺,将物化处理与生化处理相结合,采用了两级中和+混凝+生物接触氧化的联合处理技术,使最终出水满足《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2012要求,同时出水回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某公司原有废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新建一个8 000 m~3/d废水处理站,由碳酸镍上清液废水处理线和萃取皂化后液废水处理线组成,且两条废水处理线平行运行。新建废水处理系统采用的处理工艺为除油-絮凝反应-沉淀-过滤,重金属离子的去除采用加碱调节待处理废水p H值的同时,投加硫化钠、铁基活性捕集药剂形成絮凝物共沉的方式。经新建废水处理站处理后的废水中的Ni~(2+)、Co~(2+)、Cu~(2+)的浓度分别低于0.4 mg/L、0.8 mg/L、0.9 mg/L,悬浮物含量低于120 mg/L,达到了设计出水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双污泥工艺存在的缺陷.[方法]采用改良型双污泥工艺处理人工配制模拟生活污水,测定处理前后水质并进行比较.[结果]系统出水COD<40mg/L、TN<15 mg/L、氨氮<3 mg/L、TP<0.5 mg/L,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 标准.[结论]改良型双污泥工艺不仅可以解决硝化细菌与除磷菌之间的泥龄矛盾问题,而且较适合处理低C/N条件下的城市污水.  相似文献   

11.
马钢煤焦化公司针对原有焦化废水处理系统预处理功能不足,增加了在线快速检测、调节池配水调整和事故水自动切换的措施,改善了生化处理设施的运行条件,避免大的水质冲击对生化处理系统的严重危害,使净化处理系统稳定运行,达标外排。  相似文献   

12.
针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焦化废水A2/O生物系统处理后出水COD、总氰及氨氮仍很难达标,生物处理段处理效果不好等问题,对臭氧催化氧化及电絮凝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工业实践表明,将原A2/O生物系统出水经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后,COD和总氰化物去除率分别达到66%和84%,出水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忠浩 《本钢技术》2009,(4):23-26,30
焦化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在此介绍了生物法、化学法、物化法和循环利用等4类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和研究进展,可供焦化废水处理工艺技术选择和开发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焦化废水是煤制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是一种含氨氮和有机物浓度较高的难生化降解的有机废水.焦化废水的污染控制一直是国内外工业废水污染控制的重大难题,文章分析焦化废水治理的现状,介绍了传统常用的和当前先进有效的几种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并详细叙述了各种技术的原理和处理效果,比较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劣,并对焦化废水处理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合理利用钢铁流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实现其无害化和资源高效利用,对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为确定焦化固废在配煤中的应用效果,首钢京唐焦化公司进行了回配焦化除尘灰的300 kg半工业炼焦试验以及焦化除尘灰与生化污泥浆混配比例研究。试验表明,焦化除尘灰回配比例不应超过1.5%,生化污泥与除尘灰的适宜混合比例应控制在20%~25%。综合前期研究结果以及京唐焦化生产现状,设计并成功应用了焦化除尘灰回配工艺装置。在配煤以及焦炭质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成功解决了焦化除尘灰和生化污泥两大固废的处理难题,实现了焦化固废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6.
电解锰废水中Cr~(6+)、Mn~(2+)的去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了还原沉淀-晶种曝气组合工艺去除电解锰废水中Cr6+和Mn2+,并探索了最佳工艺条件.首先以Na2SO3做还原剂将Cr6+转化为Cr3+后再通过化学沉淀法除去,然后采用加入MnO2做晶种曝气氧化去除废水中的Mn2+.结果表明:当Na2SO3投加量为0.5 g/L,还原反应pH值为4,还原反应时间6 min,Cr6+可完全转化为Cr3+.Cr3+在pH值为8时沉淀最完全,出水总铬浓度可从100 mg/L降到0.5 mg/L以下.除铬后,当MnO2投加量为25 g/L,废水pH值为9,曝气10 min,出水Mn2+浓度可从1 000 mg/L降到0.4 mg/L以下.通过以上处理出水总铬和总锰均达到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焦化废水零排放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化废水是一种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按国内现有处理工艺很难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若根据不同的工业水质要求,将生化处理后废水直接回用,或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既解决了废水外排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叉提高了水的重复利用率,进而为焦化废水的零排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研究了还原沉淀-晶种曝气组合工艺去除电解锰废水中Cr6+和Mn2+,并探索了最佳工艺条件.首先以Na2SO3做还原剂将Cr6+转化为Cr3+后再通过化学沉淀法除去,然后采用加入MnO2做晶种曝气氧化去除废水中的Mn2+.结果表明:当Na2SO3投加量为0.5 g/L,还原反应pH值为4,还原反应时间6 min,Cr6+可完全转化为Cr3+.Cr3+在pH值为8时沉淀最完全,出水总铬浓度可从100 mg/L降到0.5 mg/L以下.除铬后,当MnO2投加量为25 g/L,废水pH值为9,曝气10 min,出水Mn2+浓度可从1 000 mg/L降到0.4 mg/L以下.通过以上处理出水总铬和总锰均达到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要求.   相似文献   

19.
A study of performance of a combined natural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was conducted in an arid and semiarid area of West Texas from October 2005 to September 2007.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organic matter and nitrogen removal capability in a municipal wastewater land application system following a pond system. Municipal wastewater from the city of Littlefield, Tex. was pretreated by a pond system, and the secondary wastewater effluent from the pond system was surface applied to sprayfield at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and the city farm. The 16 lysimeters were installed in situ to collect the leached water passing the grass root zone. The water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the storage pond and the lysimeters for analysi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total nitrogen, nitrate nitrogen, and ammonia nitrogen. The data show that the pond system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The pond system pretreated COD in the municipal wastewater to the range of 10 to 127 mg/L, total nitrogen to the range of 5 to 19 mg/L, nitrate nitrogen to the range of 2.4 to 8.2 mg/L, and ammonia nitrogen to the range of 0.01 to 6.4 mg/L. The average mass removals and cumulative mass removals were 94 and 96% for total nitrogen, 92 and 93% for nitrate nitrogen, and 96 and 100% for ammonia nitrogen,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potential nitrogen contamination to groundwater found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 The study illustrated that this type of combined natural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can be used to effectively treat and safely dispose municipal wastewater, and save freshwater used for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