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矿业废弃地再生利用综合研究现状,根据发展进程,从生态恢复和景观规划两方面总结矿业废弃地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矿业废弃地再生利用正从以工程恢复技术为主向多学科融合综合性研究转变。在生态恢复技术积累基础上,发展出了景观规划视角下的矿业废弃地综合利用研究。土地在再利用模式上,从农业复垦模式向林业、渔业、居住和文化产业等多元化的土地利用模式转变。总结和展望了我国矿业废弃地再生利用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
李岳霖  梁芳 《建筑与环境》2009,3(5):115-118
21世纪初的世界正在“从工业化时代走向信息时代,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从城市化走向城市世纪。”矿产资源作为一种短时间无法再生的“有限资源”,随着长时间的矿山开采将使得矿产资源逐步枯竭本文例举了国内外对矿业废弃地的相关实践,以及矿业废弃地更新相关理论的总结,就主要针对我国在矿业废弃地更新中的景观设计在实践中的不足加以归纳,为我国矿业城市的景观更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白垩土矿业废弃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是废弃地环境治理的有效方法。将低碳节约、低影响开发、循环利用等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对位于中国河南省新乡市郊区的一处白垩土矿业废弃地进行了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通过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形环境、水环境和植被环境的生态恢复以及对功能布局和场地风貌的景观重建,使该废弃地成为集生态保护、林果生产、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园区。该项目为城郊白垩土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强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5月28日在苏州举行的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第47届世界大会上指出:风景园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成为  相似文献   

5.
采矿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活动之一,与相关的金属生产一起,通常被认为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国家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作为一项全球性活动,采掘业遍布世界各地,其中部分矿产地已经或即将面临枯竭,成为矿业废弃地。从文献资料与实物遗存双重层面理解矿业废弃地景观:一方面,文献资料展现了采矿文化及其内涵演变历程;另一方面,实物遗存见证了由自然和人类共同塑造的复杂多时相的遗产地。基于文献与实物的双重认知,有2个主要研究目的:1)将矿业废弃地景观层层剥离,解读过去的采矿活动和采矿遗迹如何影响矿工群体和矿业文化;2)批判性地阐释矿业废弃地景观作为“遗产”服务于当代社会的特征和价值。结合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和工业遗产研究的视角分析案例,案例涉及金属和非金属矿业、地下和露天矿业等多种矿业废弃地类型,案例时间从古代持续到近代和现代,案例分布的地域范围几乎覆盖各大洲。分析结果显示,虽然每处矿业废弃地都独具特点,但其整体蕴含着一系列生态、理论、技术、经济、历史、教育、艺术、社会和人文等方面的价值,可以将矿业废弃地景观及其蕴含的独特文化纳入全球化视野中讨论。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绿色空间系统:可实施性的绿色基础设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空间系统以其综合的生态、娱乐、文化和历史功能对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气候变化、生态恶化、城市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被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主要部分来应对这些问题。因此,对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模式的研究非常必要。纽约中央公园在城市中心引入了巨大的绿色空间,开启了城市的绿心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存在着等级结构,大型绿色空间处于顶部,而小型空间处于底部。大型绿色空间对于城市具有重大的作用,而且在规划图纸上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为规划师们所喜爱。然而,过于将城市绿地集中于少数大型绿色空间之中则对于城市产生负面影响。它破坏了城市绿色空间系统的均衡性,从而减少城市居民享受城市绿色空间系统综合效益的可能。作为一个替代方案,提出分布式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将分布式的概念引入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之中,强调绿色空间在城市中的均衡分布,以使更多城市居民能够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7.
《国外城市规划》2005,(1):82-83
由于城市地区的发展而导致生物栖息地的片断化已经受到关注.问题的关键在于生物多样化对于生物栖息地连续性的要求较高.而且相互连接的生态空间网络对于获得生态效益是十分重要的。TCAP设计导则为了实现相互连接的生态空间网络.特别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概念。“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被英国自然协会(English Nature)描述为“在次区域范围提供的多功能的、绿色空间网络”。  相似文献   

8.
翟俊 《规划师》2012,28(9):71-74
研究以"统筹城市开发空间系统发展"为出发点,运用协同共生的原理,将市政的灰色基础设施、生态的绿色基础设施进行协同整合,进而成为一体化的景观基础设施;从综合协同、整体协同、战略协同和共生共存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前瞻性景观基础设施的新范式,促使城市基础设施各要素之间形成功能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整体,实现区域内生态网络、交通网络、户外步行网络一体化运作的景观基础设施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学会的安排,本期刊登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全面性有论文评奖文章得一、二、三等奖的论文.相信这批高质量的文章将为本期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0.
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   总被引:88,自引:8,他引:88  
秉承工业景观,传达历史信息的工业之后的景观设计,为工业废弃地的改造提供了新方法,带来了新的景观形式。文章总结了工业废弃地产生的背景,论述了工业之后的景观设计的思想,设计手法,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戴菲 《风景园林》2013,(6):157-157
将近一个世纪以前,在西方进入快速城市化时,现代主义的两位大师勒·柯布西耶与赖特,都预言着未来的城市蓝图:广亩城市与明日之城。城市空间前者分散,后者集中。跨越百年的视角审视今天的中国大城市,惊愕之中会发现,我们的大城市拥有首屈一指的高密度,比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更接近于勒·柯布西耶的明日之城:24座60层的摩天楼构成城市中心,外围是多层  相似文献   

12.
李文  李莹 《山西建筑》2011,37(1):192-193
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生态设计在矿业废弃地景观更新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最后阐明了矿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景观与休闲空间,更维护了矿区生态平衡,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传统矿业废弃地的修复利用是将矿业废弃地视作消费者及生态系统的依赖者,忽视其潜在的生产能力,重生态轻生产、重技术轻人文、重分项轻整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文章将生产性理念运用到矿业废弃地的绿色更新中,通过对绿色生产、农业生产、能源生产和智能生产的整合应用,提出矿业废弃地的绿色更新策略,并以北京门头沟...  相似文献   

14.
毕静 《中州建设》2013,(4):53-53
201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投入巨资,对城区近20条道路及配套设施进行了完善、改造、升级。特别是下半年以来,打通了2条断头路,对城区6条主干道实施覆油改造,完成20条道路人行道的升级改造;新修城西新区8条道路,拓宽了建设路等3条道路;完成8条道路排水沟改造及城河清淤疏浚工程:更换节能路灯4000余盏。得到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立了新型城镇化国家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特别强调城镇化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并指明了"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方向.新型城镇化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为园林绿化行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园林绿化行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其现有的发展理念和运营模式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园林绿化行业传统的投融资模式要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6.
蔡瀛 《风景园林》2013,(2):146-146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须臾不可离开的基础,是人类的家园。因此,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限制在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所允许的限度内。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但是随着生产、生活对空间的需求不断加大,我们也正在经历最严峻的环境挑战。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有别于传统的城乡绿化和城乡生态保护,是解决生存与发展“悖论”的综合途径,是一种能够将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张浪 《园林》2024,(3):2-3
<正>当前,国际组织尤其是以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环境署(UNEP)、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与开发计划署(UNDP)为代表的工作框架中,提出了治理、管理、空间实践、数据科学与金融各个领域的协同支持开展。中国的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GI)研究主要聚焦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管控土地利用并引导新的城乡结构、挖掘生态系统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强调其在存量更新中微观及中观层面的社会性和地方性。绿色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绿色生命支持系统”,与传统绿色空间相比,更注重对自然与半自然要素的多尺度审视,强调尺度分类、多功能效益与网络建设,可引导各生态规划协同开展。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低影响开发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城市雨水控制存在的问题,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网络渗透在城市的各个层面,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更好地发挥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措施的功能,以最大程度减少雨水径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李立勋 《风景园林》2013,(6):152-152
在增长主导的工业时代,城市被视为"增长机器"(growth machine),其主要功能是为企业提供低成本与高生产率的地点。交通运输、能源动力、给水排水等物质性条件是支撑城市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进入后工业社会,不仅追求经济活力与区域竞争力,更强调生活环境、生活质量,追求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统一,建设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20.
赵彩君 《风景园林》2013,(6):156-157
不同于其他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下文简称GI)具有自然属性,能够发挥生态效益。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完全依赖单一功能导向的人造基础设施,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违背自然规律,超出了自然承载能力,导致自然失衡,由此衍生的负面效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形下,GI概念的提出希望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做功来解决城市问题,恢复城市的生态环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