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形成指标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molecular fragment of osteocalcin N terminal,N-MID)和骨吸收指标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3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检查结果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103例,骨量减少组106例,骨质疏松组24例。记录其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等一般资料,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_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血钙(blood calcium,Ca)、血磷(phosphate,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N-MID、β-CTX等生化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年龄(age)在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构成比、糖尿病病程、SBP、DBP、TC、LDL-C、HDL-C、TG、FPG、GSP、HBA_1C、FINS、C-肽、CRP、HCY、ACR、Ca、P、ALP、血清25(OH)D_3在三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β-CTX、N-MID、PTH在三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异常与否与年龄、β-CTX、N-MID成正相关关系(P0.05),与血清25(OH)D_3、PTH均无相关关系(P0.05);血清25(OH)D_3与PTH成负相关关系(P0.05),PTH与β-CTX、N-MID成正相关关系(P0.05),β-CTX与N-MID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对象骨形成与骨吸收均增高,处于高骨转换水平,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强于骨形成。测定N-MID、β-CTX的浓度可以了解骨代谢、评估骨转换,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补肾壮骨冲剂组服药前、服药半年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将补肾壮骨冲剂组与阿仑膦酸钠及钙尔奇D组分别做对比,观察补肾壮骨冲剂治疗老年男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改善其骨代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中PINP、β-Crosslaps及N-MID的含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将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分为3组,补肾壮骨冲剂组服用补肾壮骨冲剂+钙尔奇D,阿仑膦酸钠组服用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钙尔奇D组只服用钙尔奇D。 结果 补肾壮骨冲剂组治疗半年后血清中的PINP、β-Crosslaps及 N-MID下降显著;与治疗前相比,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和左侧股骨近端处的BMD提高明显;补肾壮骨冲剂组改善老年男性骨代谢及提高骨密度的效果优于钙尔奇D组;与临床疗效公认的阿仑膦酸钠组比较,补肾壮骨冲剂显示出与其相近的改善骨代谢和提高骨密度疗效。结论 补肾壮骨冲剂是治疗老年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提高骨量、改善老年男性骨代谢情况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天津市颈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天津市14家二级以上的医院在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脊髓损伤患者553例,占同期脊髓损伤患者895例的61.8%,年龄11~90岁,平均48岁,其中≥50岁者275例(49.7%)。交通事故是年轻(52.2%)及中年(43.1%)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和重物砸伤在30~49岁年龄段内比较常见,50岁以上患者跌倒(49.1%)是主要致伤原因。其中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好发部位以C5(40.5%)和C4(29.5%)多见,颈脊髓损伤程度与年龄(P0.05)有一定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症与年龄(P0.05)、手术与否(P0.01)、颈脊髓损伤程度(P0.01)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颈脊髓损伤在脊髓损伤中比较常见,患者年龄较大,不同年龄组主要致伤原因有所差异,临床应重视各种并发症发生,综合防治颈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腺苷A1受体的变化。方法:腹侧压迫法造成T13脊髓中度损伤,分别于伤前,伤后10min,1h,4h,24h取伤段脊髓制备成膜受体,采用特异性A1受体放射性配基([3H]CHA)结合,Scatchard分析法测定A1受体的最大结合数(Bmax)及解离常数Kd值,结果:脊髓损伤后,代表A1受体亲和力的解离常数Kd值无明显改变,而最大结合数在伤后1h显著升高,4h达最高峰,24h仍显著高于伤前水平,结论:脊髓损伤后A1受体结合数的增高可能是脊髓损伤后的一种保护反应。  相似文献   

6.
颈脊髓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其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颈脊髓损伤(CSCI)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8月我院骨科监护病区(OICU)共收治CSCI患者123例,其中完全性损伤32例,不完全性损伤91例,C1~C4损伤51例,C5~C7损伤72例。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HAP发生情况及其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情况,并采用χ2检验比较CSCI平面、程度与HAP发生、再次感染及耐药菌感染的关系。结果:共33例(26.8%)患者出现51例次HAP,其中C1~C4 CSCI者的HAP发生率、再次感染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分别为39.2%(20/51)、13.7%(7/51)、58.8%(30/51,按例次计算),C5~C7损伤患者分别为18.1%(13/72)、6.9%(5/72)、20.8%(15/72),C1~C4损伤者与C5~C7损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CSCI患者的HAP发生率、再次感染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分别为56.3%(18/32)、28.1%(9/32)、68.8%(22/32,按例次计算),不完全性CSCI者分别为16.5%(15/91)、3.3%(3/91)、20.9%(19/9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51例次)HAP患者痰标本中共分离出9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G-)杆菌占63.4%,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7.20%)、铜绿假单胞菌(15.05%)、大肠埃希菌(13.98%)、鲍曼不动杆菌(10.75%);革兰氏阳性(G+)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60%);真菌主要为热带假丝酵母菌(8.60%)。G-杆菌和G+球菌普遍呈现多药耐药性,G-杆菌以碳青霉烯类敏感率最高,G+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CSCI患者HAP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与CSCI平面及程度明显相关;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常呈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患者急性期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方法对32例颈脊髓损伤急性期患者于伤后7d内进行24hSpO2监测,10min记录1次。结果患者在夜间、睡眠状态下SpO2分别显著低于日间、非睡眠状态(均P〈0.05),伤后第3天SpO2低于0.9000。结论患者在夜间、睡眠状态和伤后第3天应加大给氧流量,同时密切观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研究颈脊髓损伤(CSCI)低钠血症的相关因冈素、发病机制及对早期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整理2005~2010年入院的131例CSCI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死亡11例),分析CSCI后低钠血症与CSCI节段、损伤程度的关系及对早期死亡的影响.结果 颈脊髓不同损伤程度、不同损伤节段低钠血症发病率的统计分析,相互之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血清N端骨钙素(N-MID)、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原降解产物(β- CTX)水平的变化。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及血清肌酐水平分为无微量蛋白尿组, 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记录其年龄、性别、病程、身高、体重、腰围、体重指数(BMI),测定血清N-MID、PINP、β-CTX水平。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的年龄、性别构成、腰围、臀围及BMI与无糖尿病肾病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病程在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微量白蛋白尿组病程最短为(8. 3 ± 3. 5)年,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最长为(18. 9 ± 7. 4)年。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清N-MID和PINP水平降低(P <0.05),随着糖尿病肾病分期的进展,血清N-MID和PINP水平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清β- CTX较无糖尿病肾病组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时进一步明显增高,为(519. 49 ± 89. 65) pg/ ml。结论 糖尿病肾病可引起骨的吸收增加,形成减少,通过监测骨代谢指标,有助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减少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脊髓损伤后行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19-10诊治的83例颈脊髓损伤,34例在术中需行气管切开(观察组),49例在术中未行气管切开(对照组).比较2组入院时PO2水平、PCO2水平、术中出血量、吸烟史情况、ASIA等级为A级人数、损伤节段在C4以上人数、既往合并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athe K)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tic fracture,OPF)术后骨折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导致急性重度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78例急性重度颈脊髓损伤(ASIA A级和ASIA B级)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是否于受伤后30天内死亡分为早期死亡组和早期存活组。分析患者年龄、损伤节段、损伤至入院时间、减压内固定手术、损伤至手术时间、神经源性休克、中枢性高热、低钠血症、血白蛋白、血淋巴细胞百分比、气管切开、肺部感染12项指标。结果死亡组高损伤节段(C1-C4)患者比例(8/9)高于存活组(49/69)(χ^2=18.086,P=0.000),死亡组受伤至手术时间(1-12 d,中位数2 d)少于存活组(1-39 d,中位数3 d)(Z=-2.664,P=0.008),死亡组出现神经源性休克比例(4/9)高于存活组(6/69)(χ^2=12.392,P=0.000),死亡组出现低钠血症比例(4/9)高于存活组(19/69)(χ^2=4.526,P=0.033),死亡组入院时血淋巴细胞百分比(11.84±5.80)%低于存活组(19.17±16.64)%(t=-4.006,P=0.000),死亡组气管切开患者比例(7/9)高于存活组(10/69)(χ^2=29.749,P=0.000),死亡组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比例(8/9)高于存活组(15/69)(χ^2=17.266,P=0.000)。结论影响急性重度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患者损伤节段高(C1-C4)、并发神经源性休克、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术可能是导致患者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颈脊髓损伤引起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早期行气管切开可以有效缓解由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导致的呼吸困难,避免长期气管插管引起的并发症.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美国脊髓损伤学会残损分级、神经损伤平面、创伤严重程度评分、肺功能指标等均可影响颈脊髓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的决策.该文就颈脊髓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总结颈脊髓损伤(SCI)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要点、拔管指征和结果。方法:回顾研究2008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颈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管理过程和转归情况,其中男74例,女18例;年龄41.7±19.2(28~72)岁。随访时间24±8(7~34)个月。护理要点包括鼓励患者自主咳嗽,叩背吸痰,保持气道清洁、湿润、通畅;逐渐辅以振动排痰和呼吸训练。拔管的指征为血气分析结果正常,自行咳嗽排痰,咽反射正常,肺部无炎症表现,无喉头水肿,套管远端无气道狭窄。统计患者气管套管拔出时间和影响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82例(89.1%)患者一次性拔管成功,伤后3个月内拔管成功患者64例(69.5%),拔管距伤后时间平均44.1±14.2d(11~89d);伤后3个月后拔管成功患者18例(19.6%),拔管距伤后时间平均138.9±5.5d(125~147d),均反复出现肺部感染。10例(10.9%)患者在随访中拔管失败,其中7例患者因肉芽组织增生致气管狭窄,更换T管后保留气管切开套管直至随访结束;3例患者拔除气切套管后出现气管塌陷,其中2例重新接受气管插管,病情稳定后改用气管切开套管至随访结束,1例因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正确的护理和呼吸训练,可以使大部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度过危险期而顺利拔管。SCI运动平面高、反复肺部感染、气管狭窄和塌陷是导致拔管延迟和失败的主要原因。拔管后气管塌陷发生率虽较低,但危害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的参与机制和意义.[方法]2017年1月~2019年6月,6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复合损伤组,60例单纯脊柱骨折患者作为单纯骨折组,5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ASIA评级评价复合损伤组脊髓功能,检测血清HMG...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颈椎间盘损伤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损伤机制、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收治急性颈椎间盘损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25例,伤后X线平片均显示无骨折脱位,MRI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间盘损伤和脊髓损伤异常信号.颈椎屈曲型损伤16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SIA标准):A级1例,B级9例,C级12例,D级3例.23例行颈前路间盘切除减压与固定手术,2例合并椎管狭窄者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术前、后ASIA运动评分和日常生活动作能力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动力位X线片评价颈椎稳定性,MRI评价脊髓状况.[结果]颈椎屈曲型损伤占64%,术前颈椎生理前凸减小占84%.随访平均38个月.植骨全部融合,动力位X线片测量均显示颈椎稳定性良好.伤后1周内MRI表现单纯脊髓水肿者85%获得提高1~2个级别的恢复;髓内出血信号长度<4 mm者60%获得提高1个级别的恢复;髓内出血信号长度>4 mm者2例均无恢复.平均ASIA运动评分由45.52±16.05增至85.74±9.36,日常生活动作能力评分由36.32±11.47增至82.54±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颈椎间盘损伤是无骨折脱位刑脊髓损伤的原因之一,颈椎损伤多为屈曲型,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是损伤前置因素,脊髓损伤多为不完全性,预后相对较好.颈前路减压与固定手术可为脊髓损伤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脊髓损伤患者急性期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方法 对32例颈脊髓损伤急性期患者于伤后7d内进行24 h SpO2监测,10 min记录1次.结果 患者在夜间、睡眠状态下SpO2分别显著低于日间、非睡眠状态(均P<0.05),伤后第3天SpO2低于0.9000.结论 患者在夜间、睡眠状态和伤后第3天应加大给氧流量,同时密切观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acute traumatic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ATCSCI)患者行早期手术减压(early surgical decompression, ESD)的时机窗。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的87例ATCSCI患者,分析AIS损伤分级为A级、B+C级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ROC曲线确定ESD时间对术后6个月时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临床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SD时间与术后6个月时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关系。结果 AIS-A级患者的年龄显著低于B+C级患者,住院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术后第1个月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B+C级患者,交通伤比例显著高于B+C级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良好者与恢复不良者的ESD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5.51h vs 8.71h,P<0.001)。ESD预测术后6个月时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灵敏度为84.62%,特异性为74.29%,Cut-off=6h, AUC=0.864,95%CI=0.773~0.928。多因素Logi...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颈脊髓损伤患者营养状况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对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128例颈脊髓损伤依治疗结果分为非死亡组和死亡组。记录两组一般信息和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比较两组血清蛋白水平动态变化,分析其与死亡的关系。结果入院早期,血清总蛋白水平在死亡组降低;3~5 d后,3种蛋白水平在死亡组均低于非死亡组(P<0.05),死亡组下降幅度较大;患者较低的血清蛋白水平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颈脊髓损伤患者伤后低蛋白血症在死亡患者中更为明显;低蛋白血症是此类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在慢性颈髓损伤大鼠颈脊髓中的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4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模型组),破坏大鼠颈椎后柱稳定性建立慢性颈髓损伤模型,造模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μl,以后每周注射一次;B组(药物干预组),建立模型后立即腹腔注射IL-1受体阻滞剂(IL-1Ra,1mg/μl)10μl,以后每周注射一次;C组(对照组),切开颈椎后方皮肤后即缝合。分别饲养3、5个月后,腹腔麻醉取C4~C6脊髓。免疫组化法测定颈脊髓IL-1β的表达,TUNEL法测定颈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及定量RT-PCR分别测定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及mRNA含量。结果:相同时间点颈脊髓IL-1β的表达A、B、C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同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5个月时A、B、C三组神经细胞凋亡数分别为32.38±4.75个、16.56±3.89个、1.82±0.64个,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颈脊髓caspase-3的蛋白表达随着时间延长表达增强,使用IL-1Ra后,其表达明显减弱(P<0.05)。caspase-3 mRNA含量(拷贝数取对数)3个月时A组为8.46±0.32,B组为8.30±0.26,C组为7.95±0.36;5个月时A组为8.92±0.85,B组为8.50±0.78;C组为8.05±0.46,相同时间点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IL-1β在大鼠慢性颈脊髓损伤的脊髓组织中有异常表达,其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基因参与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