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做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287例行腹腔镜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感染部位及病原学特点,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87例结直肠癌患者,共有49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7.07%;患者主要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分别占38.78%、22.45%,共检出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8株占66.6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体质量指数(BMI)、术前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糖尿病、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感染风险高,影响感染因素较多,通过采取戒烟、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缩短手术时间和引流时间等相关措施,有利于减少和预防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以降低术后感染率。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5月在肿瘤外科接受手术的9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FTS组患者接受FTS处理;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传统方式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疗效、并发症。结果术后FTS组血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等水平FTS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疗效FTS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TS组患者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年龄、尿管放置时间长、卧床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采取FTS措施,可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综合疗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肠梗阻导管对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9年10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235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肠梗阻导管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2例患者行急诊结直肠癌肿瘤切除术,研究组133例患者行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后择期行根治术。收集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全部行择期一期吻合术,且24 h症状缓解率96.9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76%(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3.22±1.01)h、住院时间(11.23±2.13)d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研究组切口感染4.51%(6/133)、总感染率7.52%(10/133)和低钠低钾蛋白血症发生率30.08%(40/133)均低于对照组(P<0.05);29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8株,占60.87%,革兰阳性菌17株,占36.96%,真菌1例,占2.17%。结论梗阻性导管置入后择期手术术后恢复较快,可降低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针对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吸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腹部手术史等对2013年6月-2015年5月548例结直肠癌术后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结果 548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93例占16.97%,患者在年龄、BMI、吸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示:高龄、吸烟、导尿管留置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检出病原菌243株,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率较高,其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龄、吸烟、导尿管留置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防治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4年6月-2011年6月医院收治的364例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将发生感染61例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30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结果 发生手术部位感染61例,感染率为16.76%;共分离出7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7株占64.38%,革兰阳性球菌20株占27.40%;体重指数≥23及合并糖尿病患者是结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肥胖和糖尿病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术后近期再手术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结直肠解剖生理的特殊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常有近期再手术的发生.我院近6年经治517例结直肠癌,21例需近期再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87例术后感染患者为感染组。95例未发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感染组患者感染部位和病原学特点;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87例结直肠癌术后感染患者,其中手术部位感染率最高,47例占54.02%,其次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术后感染患者临床送检标本共检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的比例为65.56%(59/90),革兰阳性菌的比例为25.56%(23/90)。感染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8+T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患者炎症因子白介素-10(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感染可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刺激炎症因子释放,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病原菌和危险因素及其HIPPO通路基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11月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98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腹腔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34例和未感染组164例;统计腹腔感染病原菌,比较两组HIPPO通路基因及临床资料,并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4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8株占75.68%,革兰阳性菌8株占21.62%,真菌1株占2.70%,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前肠梗阻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OR=1.726、1.960、2.683,P<0.05);感染组Yes相关蛋白(Yap)、PDZ结合基序转录共激活因子(TAZ)、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1)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风险较高,HIPPO通路可能与腹腔感染的发生有关,而合并糖尿病、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前肠梗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种类、感染后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湖北某医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统计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例数并于感染部位进行样本采集,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病原菌种类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38例(23.75%);感染位置位于浅部切口30例(78.95%),深部切口6例(15.79%),器官腔隙2例(5.26%)。本研究中,共检出革兰氏阴性菌3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及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依次为68.42%,13.16%,10.53%,5.26%及2.63%;检出革兰氏阳性菌10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检出率依次为40.00%,30.00%,20.00%及1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持续时间≥4h及体质量指数(BMI)≥24kg/m2是术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BMI和手术持续时间,临床上应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积极防范措施,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术前营养不良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营养状况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前2d对患者行营养风险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64例和营养状况正常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T淋巴细胞(CD3+、CD_4~+、CD_8~+、CD_4~+/CD_8~+)、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和术后1个月内感染率。结果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前T淋巴细胞(CD3+、CD_4~+、CD_4~+/CD_8~+)比例低于营养正常组,其中CD_8~+比例高于营养正常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RP、PC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两组T淋巴细胞(CD3+、CD_4~+、CD_4~+/CD_8~+)比例均较术前下降,CD_8~+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两组患者CRP、PCT均高于术前,且营养不良组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术后1个月内营养不良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例(14.06%),营养正常组发生3例(5.45%),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后感染率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结论术前营养不良可降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临床应重视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不良问题,尽可能在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实施手术,以期降低术后感染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并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459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459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82例,感染率为17.86%,以手术部位感染最多见,占65.85%;主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3.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3.795,P=0.001)、Dukes分期为D期(OR=8.505,P=0.001)、侵入性操作>3种(OR=3.901,P=0.001)、陪护感染(OR=6.682,P=0.001)和手术持续时间>4h(OR=9.626,P=0.001)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来减少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加快术后患者病情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妇产科术后感染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影响妇产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对策,为临床防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妇产科2013年1-12月58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住院时间、是否发生术后感染、感染部位等进行整理并记录,分析影响妇产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妇产科接受手术的588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27例,感染率为4.59%,妇科术后感染率略高于产科;妇产科术后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共10例占37.04%;其次为泌尿系统、胃肠系统、宫腔和切口感染;年龄<30岁患者术后感染率最低,共发生4例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4.81%,随着年龄的增加,术后感染率成上升趋势;住院时间<5d患者术后感染率最低,为3.70%,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术后感染率成上升趋势。结论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较为严重,呼吸系统是感染主要部位,住院时间延长和高龄患者均增加术后感染率,临床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近期再次腹部临床手术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后近期再次腹部手术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经再次手术后均痊愈出院。其中,再次手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不完全肠梗阻,1例患者出现尿潴留,1例患者出现切口再次裂开,1例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液、腹腔包裹性积液等不适和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医师良好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提高腔镜镜头的可视化效率以及熟练掌握手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并加以预防是避免腹腔镜术后近期再次手术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率,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0月106例结直肠癌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规定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并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结果 106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6株占55.2%,革兰阳性菌56株占35.8%;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5.0%、11.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9.4%;表皮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均为12.5%。结论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最易受到革兰阴性菌感染,将药物联合治疗则比单独使用一类药物效果更好,对结直肠癌手术后感染病原学及药敏进行分析,对于疾病的预后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混悬液改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降低术后感染的效果,以期为降低患者结直肠癌术后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混悬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一个月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T淋巴细胞CD_3~+、CD_4~+、CD_8~+、CD_4~+/CD_8~+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一个月内感染率及病原菌构成。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IgG、IgA、IgM、CD_3~+、CD_4~+、CD_4~+/CD_8~+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CD_8~+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以上指标较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术后IgG、IgA、IgM、CD_3~+、CD_4~+、CD_4~+/CD_8~+高于对照组患者,CD_8~+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为16.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予以肠内营养混悬液,可有效保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肺叶切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年7月-2010年7月176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具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7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9例,感染率22.16%,共分离病原菌46株,前3位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5株占32.61%、铜绿假单胞菌11株占23.91%、不动杆菌属8株占17.39%;感染率与年龄、低氧血症、镇痛剂、术后未早期运动、未有效排痰、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相关,而与性别无关。结论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病情作以综合的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强化无菌观念、加强患者肺功能是有效降低肺叶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1996年 2月~ 2 0 0 4年 2月共收治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 10 6例 ,其中右侧结肠 35例 ,横结肠 7例 ,左侧结肠 4 3例 ,直肠 2 1例 ;DukesB期 4 1例 ,C期 4 6例 ,D期 19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行一期手术和分期手术。结果 共发生吻合口漏 8例 :左侧结肠 6例 ,直肠 2例 ,均为一期手术。对其中 4例行近端结肠造瘘 ,2例行Hartmann手术 ,2例经保守治愈。左侧结肠癌分期手术 17例均于术后 3个月左右关闭造瘘口。 4例横结肠造瘘中 1例行二期切除。直肠癌行结肠造瘘 11例中 8例行二期切除。全组死亡 2例 :1例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 ,另 1例术后并发吻合口漏致中毒性休克。结论  (1)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特点是 :①左侧结肠梗阻多见 ;②晚期病例多见 ;③老年患者多见。 (2 )外科治疗的原则是解除梗阻 ,尽量切除肿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一期手术尤其是左侧结肠的适应证要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预防结直肠癌患者切口感染。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6月100例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其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620例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03例,其中切口感染100例,感染率为6.2%,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与患者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术中输血、围手术期低体温及手术时间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为术前低白蛋白、手术方式、围手术期低体温及手术时间。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复杂,通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大力推广腔镜手术、避免围手术期出现低体温及有效控制手术时间,可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但手术作为一种有创操作,使患者术后极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严重破坏延迟了胃肠功能加速康复,术后准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对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加速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通过锻炼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加速康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骨科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其诊断标准.方法 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深入性分析.结果 骨科外科感染的诊断除了细菌培养外还显示C-反应蛋白和血沉增高;培养出114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菌株总数的57.89%,革兰阴性菌占36.84%,真菌占5.26%;药敏结果显示,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是治疗关节感染的常用方法.结论 骨科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异物植入,高龄,酒精不良习惯等;医务人员应在药敏结果的指导下尽量使用抗菌药物,减缓病原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