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实现防寒服保暖性能的动态调节,研发了以空气为保暖材料的Mountain充气夹克,采用外置手动按压充气泵连续改变充气量及其保暖性能。基于暖体假人实验,在不同充气量、有无袖子、是否穿抓绒衣3种实验条件下测试了充气夹克的局部热阻和总热阻,对比了NuDown充气夹克的隔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充气状态下的局部热阻和总热阻明显高于未充气状态,充气量会显著影响热阻,充气量越大服装热阻越高,且Moutain充气夹克在充气状态下比NuDown充气夹克具有更佳的保暖调节能力;有袖子时的局部热阻和总热阻明显高于无袖子状态,腹部和背部表现尤为明显;穿抓绒衣可有效增加服装系统热阻,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充气夹克的保暖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维持户外活动人体热舒适性,研发一种保暖性能可调的防寒服装,以满足人体在不同活动量或环境温度变化情况下对服装保暖性能的需求,评价了一件充气服装的保暖性能,通过“Newton”出汗暖体假人实验测试了充气服装在4种充气量和3种风速下的上身总热阻和局部热阻。实验结果表明:充气状态下胸部、腹部和背部的局部热阻以及上身总热阻显著大于未充气状态,但是充气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充气服装局部热阻和上身总热阻均随着风速的增加显著降低,不同充气量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充气服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动态调节服装的保暖性。  相似文献   

3.
苗雪  王永进  王方明 《纺织学报》2022,43(12):138-143
充气保暖服的充气尺寸变化率直接影响其样板的制作设计,为更好地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测试了6种不同充气面料同种压胶形状,在30%、50%、70%、100%这4种不同充气状态下,经纬向的充气尺寸变化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充气量与充气尺寸变化率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不同面料在相同充气状态下,经向尺寸变化率均大于纬向尺寸变化率,并且当充气状态达到70%左右时,经向尺寸变化率增幅减弱,而纬向尺寸变化率逐步变小。通过分析得到充气服最大经纬向充气尺寸变化率,可作为充气服基本长度和围度之外,所需增大尺寸的设计参考,根据推板式放量方法,将充气尺寸变化率应用到充气保暖服装样板尺寸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主要分析了织物结构参数,包括织物厚度、容重、织物组织等对织物热阻的影响。试验中采用层层叠加的方式实现了织物厚度的线性增加。结果表明:当其他因素一定时,织物热阻与织物厚度呈线性增加的关系;容重越大,织物的热阻越小;织物组织对织物热阻的影响主要与织物单元组织循环纱线数n有关。同时,探讨了厚度和容重对织物热阻的组合影响。结果表明,织物热阻是织物厚度、容重和组合参数三者的多元函数。  相似文献   

5.
结合抓毛摇粒绒织物用于户外服装保暖层的作用分析织物热湿传递机理,基于此,以梯形异形丝DTY、三角形HOY丝、普通DTY为毛圈纱,以3种不同线密度的普通涤纶长丝(DTY)为地纱,在利达毛圈机上编织出9种反包毛圈织物,分别测试了它们的热阻和湿阻。结果表明:地纱线密度越大,试样的热阻越大,保暖性越好,反之,试样的湿阻越小,透湿性越好;三角形HOY涤纶长丝因其低沸水收缩率和异形截面形状用于开发摇粒绒产品,具有厚而轻、保暖、透湿的优点,是户外服装保暖层面料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人体睡眠热舒适性,改善睡眠质量,对不同参数的棉纱布被进行系统的保暖性能研究。借助出汗热平板纱布织物实验与出汗暖体假人被子实验,探究了棉纱布织物透气性、面密度、层数及水洗处理等因素对纱布被织物热阻的影响规律,并建立纱布被织物热阻与被子热阻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纱布被织物的热阻与其面密度呈明显的正相关线性关系,热阻与透气率相关性较低;棉被与纱布被的面密度相当的情况下,棉被的保暖性能更好,纱布被的透气性更好;纱布被织物的热阻与层数之间呈线性关系,层数越多热阻值越大;水洗处理后棉纱布被织物的热阻增加;纱布被织物热阻与纱布被子热阻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当纱布被织物的总热阻较小(小于1.8 clo)时,二者近似呈线性关系。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高质量棉纱布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克服传统保暖服装臃肿、厚重的缺点,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主体材料,通过开发的炼制工艺,将气凝胶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混合一体后制成轻质透气保暖的复合片材。气凝胶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复合片材的保暖性能,用量为5%~20%时,复合片材可以达到不同的保暖效果。复合片材的厚度对保暖性能影响较大,随着厚度增加,复合片材的克罗值和保温率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复合片材在气凝胶用量为10%、厚度为1.0 mm时克罗值为1.238,保温率为46.8%,热阻为0.192 m2?K/W,传热系数为5.21 W(/m2?K),单位面积质量为39.80 g/m2,透气性为29.14 mm/s。表明开发的复合片材在保证良好保暖性能的同时具备轻质、透气等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8.
服装的主要功能是协助人体顺应环境气温的变化,确保体温的恒定,面料的热传导性能直接影响服装的保温性。面料的热传导性能可以用保温率、热传导率和热阻表示,其中热阻越来越被广泛使用。KES-F7精密瞬间热物性测试仪可测得面料的热传导率k[W/(m·℃)],而iSGHP热阻湿阻仪可测得面料的固有热阻Rcf(℃·m~2/W)。提出把面料的热传导率k转换成相应的面料固有热阻(R~′_(cf))的方法,选用不同纤维成分和组织结构的多种面料,采用这两种方法分别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面料厚度较小(d4 mm)时,0.4 m/s风速下测得的R_(cf)与R~′_(cf)无显著差异。当材料厚度增加,内部含气量较大时,两者间差异明显,稳态测量的热阻法测得的热阻更大。  相似文献   

9.
新型织物模拟的暖体出汗假人能够测试服装的热阻和湿阻,传统平板式织物保暖仪可以测试各种纺织品热传递性能。采用这2种方法,对1组衬衣及其面料的热阻进行测试与比较。结果显示:平板保暖仪与暖体假人均具有较高的试验精确度和重现性,但暖体假人测试得到的服装及其附面层空气热阻与平板式织物保暖仪测试得到的织物及其附面层空气热阻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了用常用的尼丝纺与春亚纺面料以及聚酯纤维、羊毛、羊绒填料进行组合设计。通过热阻、湿阻实验测试,针对面料与填充设计提出相关建议,以此保证服装的保暖透湿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人体皮肤与织物之间存在的衣下间隙对织物系统传热透湿性能的影响,利用出汗热平板仪测试织物系统的热阻和湿阻,并通过在热板与织物之间放置不同厚度的分隔板来模拟衣下间隙厚度,实现了定量测试皮肤—衣下间隙—织物之间的热湿传递。实验结果证明:织物系统的热阻和湿阻先随衣下间隙厚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在衣下间隙达到12 mm时出现下降,随后又进一步增加;虽然织物厚度影响着织物系统的热阻与湿阻,但衣下间隙对织物系统热湿阻的影响更为显著。综合服装的合体美观与舒适保暖性能,建议防寒类服装设计采用胸围放松量6~8 cm之间为宜。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服装宽松量设计与服装隔热透湿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服装产品的舒适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苏纺织》2004,(11):56-57
据海外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神奇的服装,服装能自动适应天气变化,具有排热、保暖和除湿功能。当人体过热时,这种服装会放入空气,达到降温目的;在寒冷时,就会自动关闭孔隙,阻止热量的流失。这种智能服装的特殊功能归功于其独有的双层智能面料。这种面料的设计模仿了“松球原理”,即在松树的繁殖季节,松球能自动打开鳞片状的孢子叶,把其中的松子播撒到外界。  相似文献   

13.
常生  李津 《针织工业》2015,(7):100-103
在实际穿着过程中,衣服并不是全部紧贴皮肤的,衣服和皮肤之间、衣服和衣服之间有空气层存在,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远小于纤维的导热系数,因此空气层对针织物热传递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在GB/T 11048—2008《纺织品生理舒适性稳态条件下热阻和湿阻的测定》测试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制试验装置,在针织物和模拟皮肤之间形成空气层以测定针织物在隔空气层状态下的热阻,由此计算和分析实际穿着时服装的散热量。结果表明,无空气层时多层针织物的复合热阻略小于各层针织物的热阻之和;隔相同厚度、不同面积的空气层时,针织物与空气层的复合热阻随着空气层的面积增大而增大,且呈线性关系;隔相同面积、不同厚度的空气层时,针织物与空气层的复合热阻随着空气层的厚度增加而增大,且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普通的保暖内衣面料只有阻止热量流失,而人体出汗产生的闷热感和冷湿感则降低了服装的舒适度。文章探讨了一种保暖排汗双面绒布的设计与生产实践,通过采用TopCool~?吸湿排汗纤维增加面料的导湿排汗功能,可使肌肤保持干爽;采用SunLite~?中空保暖纤维提高面料的保暖性能,双面起绒增加了面料的厚度与蓬松度;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织造工艺,赋予面料保暖排汗、时尚舒适、保形性好等优势,满足消费者对于高档保暖内衣面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寒冬话丝绸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真丝绸只是夏令佳服。在谈到真丝绸的轻盈飘逸、爽滑透凉时,人们往往如数家珍,津津乐道;而在谈到服装的保温性时,又往往以羊毛、腈纶等为话题,而把真丝绸撇在一旁。其实,真丝绸的保温性能足以与毛织物等分庭抗礼! 在人,服装,环境三者之间复杂的热交换过程中,服装处于人体皮肤与环境之间,既有热阻作用,又有导热作用。服装的导热性表现为人体向周围环境散热的快慢,一般服装的导热性越低(即越  相似文献   

16.
衣下空气层厚度对着装人体热传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昭华  王云仪  李俊 《纺织学报》2010,31(12):103-107
位于人体皮肤与服装内表面之间的空气层是着装人体向外环境传热的重要途径。通过在人工气候室中重构热平板仪,测量了不同衣下空气层厚度时的面料表面温度,研究空气层厚度与面料表面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模拟显热量从皮肤表面经过衣下空气层、面料层向外环境传递的数学模型,分析衣下空气层厚度及环境条件对着装人体热传递的影响。实验及模拟结果表明,衣表温度随着衣下空气层厚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当空气层厚度达到16 mm时,自然对流的出现加大了皮肤向面料内表面的传热量,导致衣表温度升高。环境温度及风速与衣下空气层组合起来,共同影响人体通过服装系统向环境的散热量。  相似文献   

17.
介绍抗菌保暖炭银复合面料的开发过程。在PU树脂中加入活性炭粉和银粉,银粉可使产品具有优良的蓄热保暖性和超强的金属外观,炭粉可使纺织品具有抗菌抑菌、蓄热保暖等功效,将含有炭粉和银粉的PU树脂通过OPP转印膜进行布面压印,将炭银膜转印到机织四面弹面料上,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开发出抗菌保暖炭银面料,按照各标准测试得出:该面料热阻可达0.013 m2·K/W,湿阻达25.1 m2·Pa/W,抑菌率达90%以上,其它指标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选取12种T恤面料、9种外套面料,采用美国SGHP-10.5服装热阻和湿阻检测系统针对3种风速环境进行热阻测试,探究风速对织物热阻的影响。按单层织物的热阻测试结果,将最小值及最大值所对应的T恤、外套面料进行两两组合测试,分析双层织物的总热阻与其各单层热阻之间的关系及风速对单双层织物热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软风风力范围内,随风速的增大热阻RCT近似呈线性下降,并得出织物热阻与风速的关系式;单层面料两两组合后总热阻小于各单层热阻之和,并建立了不同风速下双层织物总热阻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选取12种T恤面料、9种外套面料,采用美国SGHP-10.5服装热阻和湿阻检测系统针对3种风速环境进行热阻测试,探究风速对织物热阻的影响。按单层织物的热阻测试结果,将最小值及最大值所对应的T恤、外套面料进行两两组合测试,分析双层织物的总热阻与其各单层热阻之间的关系及风速对单双层织物热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软风风力范围内,随风速的增大热阻RCT近似呈线性下降,并得出织物热阻与风速的关系式;单层面料两两组合后总热阻小于各单层热阻之和,并建立了不同风速下双层织物总热阻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面料性能对连翻领直上尺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面料性能对连翻领直上尺寸的影响以及当翻领宽与领座高的差值变化时,面料性能对翻领直上尺寸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拉伸回弹性、压缩回弹性及面密度是影响直上尺寸的主要因素,并总结出其定量关系。当连翻领翻领宽与领座高的差值变化时,面料的性能对直上尺寸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规律是面料拉伸回弹性、压缩回弹性越大,直上尺寸的变化越小,反之,就大;面密度越大,直上尺寸的变化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