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乌梅丸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8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乌梅丸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48例采用乌梅丸加味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补脾益肠丸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92%、95.56%,而对照组分别为55.56%、66.67%,两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芍药汤加减联合补脾益肠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补脾益肠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芍药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脓血便、腹痛、腹泻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D-Lac、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汤加减联合补脾益肠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提高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3.
张乐乐  耿雷 《世界中医药》2015,10(3):342-344
目的:探讨温中健脾法治疗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及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中医虚寒证的慢性消化性溃疡及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温中健脾饮治疗,慢性消化性溃疡采用雷尼替丁对照,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进行对照。疗程2个月。结果:中医证候总显效率为75.00%,总有效为83.33%,对照组分别为56.67%和75.00%。治疗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疗效评价的显效率为40%,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分别为44.44%和80.95%,治疗组慢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总显效率为42.22%,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分别为52.38%和80.9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芪连片治疗慢性消化性溃疡及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田振国  柳越冬  杨金禄 《中医杂志》2003,44(Z1):144-145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加味通腑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的临床观察,是加味通腑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性疾病课题的一个分支,我院参照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及中医湿热内蕴型的辨证诊断标准,自2001年3月~2003年3月对180例湿热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组,进行了系统的临床治疗观察.其中加味通腑汤组(治疗组)受试病例120例,补脾益肠丸组(对照组)受试病例60例,全部来自本院门诊.  相似文献   

5.
彝药米太勒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彝药米太勒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随机设观察组30例彝药米太勒配红糖煎服为主治疗,对照组10例采用口服补脾益肠丸治疗,并将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痊愈率80.0%,对照组痊愈率50.0%(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0%(P>0.05).结论: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揭示两者疗效,彝药米太勒配红糖疗效优于口服补脾益肠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64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芍药汤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肠镜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结肠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3.75%、90.63%、87.50%,对照组分别为78.13%、75.00%、71.8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减轻患者症状、保护肠道黏膜的作用,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郑香伟  李士坤  李凯 《新中医》2024,56(1):78-82
目的:观察补脾益肠丸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 抽签法将90 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 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采用 补脾益肠丸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2 组连续用药30 d。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 白(NGA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 细胞介素-6(IL-6)] 水平;比较2 组中医证候积分、肠黏膜病变评分、Mayo 活动指数评分,评估2 组临床 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82.22%(P<0.05)。2 组治疗后 中医证候积分、肠黏膜病变评分、Mayo 活动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 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NGAL、MMP-9、CRP、TNF-α、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且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及NGAL、MMP-9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益肠丸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 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张礼辉 《新中医》2015,47(9):79-80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脾气虚弱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脾益肠丸口服,28天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1.0%,治疗组总有效率9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益肠丸与美沙拉嗪肠溶片、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9.
龟龙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09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用土家族药物制剂龟龙丸治疗慢性结肠炎,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分为龟龙丸治疗组(109例),补脾益肠丸对照组(30例),进行疗效对照观察。结果:治疗显效率为84.40%,对照组显效率为5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也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土家药制剂龟龙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牙廷艺 《河南中医》2009,29(10):1002-1003
目的:观察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5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组(壮医组)、口服陈李氏补脾益肠丸组(中医组)、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组合口服陈李氏补脾益肠丸组(壮中医组),连续30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肠镜检查变化情况。结果:壮医组、中医组、壮中医组三组有效率分别为84.2%、84.9%、97.5%,壮医组与中医组有效率比较无差别(P〉0.05),壮中医组有效率优于壮医组和中医组(均P〈0.05)。结论: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合陈李氏补脾益肠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健脾止泻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章红 《河北中医》2006,28(5):336-337
目的观察健脾止泻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以健脾止泻方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6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2组均15日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77.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年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55.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电子肠镜下结肠黏膜糜烂溃疡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止泻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止泻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自拟止泻汤,并随症加减治疗,3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自拟止泻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补脾益肠丸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补脾益肠丸,每次6g,每天3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两组都接受西药抗感染治疗、免疫抑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愈率34.1%,有效率36.6%,无效率29.3%,总有效率为70.7%.观察组治愈率为36.6%,有效率为53.7%,无效率为9.8%,总有效率为90.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x^2=4.97,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 (2/4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76% (4/4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x^2=0.72,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补脾益肠丸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该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孙素芹 《山东中医杂志》2021,(5):482-485,490
目的:观察翁舌汤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翁舌汤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栓肛门塞入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肠黏膜征象积分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  相似文献   

15.
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中药对58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月-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116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58例。其中治疗组58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中药进行治疗,并配合灌肠法对患者进行保留灌肠;其中对照组58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58例患者中,痊愈28例,显效19例,好转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8%;对照组58例患者中,痊愈19例,显效18例,好转10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81%。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药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钟兴伟 《新中医》2021,53(2):46-49
目的:观察疏肝理脾方联合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血小板、血沉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肝郁脾虚证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43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秦缓释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煎服疏肝理脾方联合灌肠进行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疗效并比较分析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小板(BPC)、血沉(ESR)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组炎症因子均较前改善,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PC、ESR水平较前改善,观察组BPC、ESR水平均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74.42%(χ2=3.957,P=0.047<0.05)。结论:采用疏肝理脾方联合灌肠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凝血机制,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香砂胃苓丸合小檗碱甲氧苄啶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香砂胃苓丸合小檗碱甲氧苄啶胶囊口服。对照组采用结肠炎丸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5%。[结论]香砂胃苓丸合小檗碱甲氧苄啶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脾栓配合西医治疗脾虚湿热型激素抵抗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脾虚湿热型激素抵抗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健脾栓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2.2%)与对照组(1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栓配合西医治疗脾虚湿热型激素抵抗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可取得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针加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选取符合诊断的患者40例采用腹针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商曲(双)、气穴(双)、滑肉门(双)、外陵(双)、大横(双);埋线取穴:脾俞(双)、大肠俞(双)、足三里(双)、上巨虚(双)。对照组(40例)采用补脾益肠丸治疗,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治疗后1个疗程统计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相关的症状及纤维结肠镜积分情况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腹针加穴位埋线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症状积分前后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症状治疗后积分比较,腹针加穴位埋线治疗组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纤维结肠镜镜像积分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P0.05)腹针加穴位埋线治疗组治疗后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加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