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动能杆定向抛撒散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动能杆定向抛撒散布规律,该文采用高速摄像,通过记录不同结构参数的杆条定向抛撒装置的杆条飞散过程,分析所获得的杆条飞散图像,研究了部分抛撒装置结构参数时动能杆的驱动特性(驱动速度、飞散角度等)影响规律,为新概念动能反导战斗部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计算定向含能动能杆战斗部对战术弹道导弹(TBM)的毁伤概率,完成战斗部作战效能评估,文中在分析传统毁伤概率计算方法误差率大、精确率较低的基础上,把动能杆的毁伤能量分为冲击波产生的能量、杆条剩余动能和含能材料化学能,建立基于能量比的毁伤概率计算模型.以假定条件下的M39导弹为TBM目标进行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与可信性,为毁伤概率计算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定向式动能杆战斗部在不同装药结构下的抛撒规律,以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LS-DYNA为工具,应用ALE算法,对定向式动能杆战斗部在不同的装药宽度、装药厚度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装药宽度、厚度对杆条飞散速度和抛撒角度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与文献中实验得到的规律基本一致,为此类战斗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炸药对定向式动能杆飞散速度的影响规律,以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LS-DYNA为工具,分别对PENT,Deta sheet-C,C4炸药,TNT,B炸药和8701共6种不同炸药对定向式动能杆的飞散速度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出炸药的密度、爆速和爆压对动能杆飞散速度的影响规律。实验得到Detasheet-C装药下动能杆的飞散速度,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为此类战斗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改进原来杆条斜穿甲方程的缺陷与不足,正确反映实际情况中杆条剩余速度、剩余质量与攻角、着角之间的关系.根据战术弹道导弹的目标特点,从动能杆条的终点穿甲机理出发,在参考原始弹道研究的破片穿甲方程和动能杆条正穿甲方程以及修正的杆条斜穿甲方程基础上,构造了模型简化过程,建立了新的修正的动能杆条斜穿甲带攻角穿甲计算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得到了杆条剩余速度、剩余质量与攻角、着角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且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试验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说明了新建立的穿甲模型的正确性,其更适用于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动能杆杀伤增强装置的杀伤概率,首先分析了动能杆杀伤增强器的必要性,然后分别介绍了动能杆的分离速度、有效杀伤半径、静态抛撒规律、动态杀伤区、命中杆条数的数学期望的计算模型,给出了杀伤增强器的杀伤概率的计算方法,并针对动能杆杀伤增强器的杀伤概率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拦截器的杀伤概率随杀伤增强器与目标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当拦截器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小于5m时,其杀伤概率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7.
文中采用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应用ALE算法,对中心式动能杆战斗部动能杆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驱动过程和动能杆之间的复杂碰撞飞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动能杆战斗部中填充低密度泡沫时对动能杆的空间分布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离散杆战斗部的毁伤效能,应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LS-DYNA,采用Lagrange算法模拟不同材料和不同厚度的内衬及不同放置角度的杆条对战斗部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衬材料和杆条放置角度对杆条动能及战斗部成型效果影响较大;当内衬材料为尼龙,厚为3mm,杆条放置角度为5~8°,杆条整体动能较大、成型较好、杀伤直径较大。  相似文献   

9.
结构参数对离散杆战斗部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离散杆战斗部的毁伤效能,应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LS-DYNA,采用Lagrange算法模拟不同材料和不同厚度的内衬及不同放置角度的杆条对战斗部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衬材料和杆条放置角度对杆条动能及战斗部成型效果影响较大;当内衬材料为尼龙,厚为3mm,杆条放置角度为5~8°,杆条整体动能较大、成型较好、杀伤直径较大。  相似文献   

10.
底抛发烟弹的散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峰  赵子华 《弹道学报》1999,11(3):52-57
底抛发烟弹在弹道上与普通榴弹相似,而结构上是由数个发烟罐组成的弹丸。在详细分析底抛发烟弹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引起该弹发烟罐散布的各种因素,建立计算其散布的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一个典型底抛发烟弹的散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爆炸型集束弹头抛撒机构的工作原理 .分析了影响抛撒速度的若干因素 .用量纲分析法推导了抛撒速度与影响因素的积关系 ,通过试验得出了具体的数学表达式 ,其结果对集束弹头专业设计人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宁惠君  王浩  阮文俊  江坤 《兵工学报》2014,35(7):953-959
提高杆式战斗部杀伤力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提高杆的着靶速度和控制杆的飞行姿态。提出一种新的杆式战斗部——变截面杆战斗部,通过改变杆的形状控制杆的飞行姿态进而提高杆式战斗部的杀伤力。论述变截面杆战斗部设计的基本思路,并采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软件ANSYS/LS-DYNA数值模拟变截面杆战斗部爆轰驱动杆条扩张运动过程,得到了杆的抛撒速度及飞行姿态变化规律。考虑爆炸作用结束后空气阻力对变截面杆飞行姿态的影响,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基于有限元技术的计算结构力学(CSM)相耦合的方法仿真模拟杆的气动变形,分析结果表明变截面杆气动弹性变形很小,对其飞行姿态影响有限。基于理论研究工作开展了爆轰驱动变截面杆静态抛撒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了变截面杆战斗部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离散杆战斗部的进一步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种反弹道导弹用瞄准战斗部的引战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讨论了瞄准战斗部的原理和推导了最佳起爆距离公式;其次,从毁伤效率角度描述了随机破片分布战斗部的最佳扩散半径的确定方法;最后,定量分析了距离和速度测量误差及其它一些因素对战斗部最佳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X弹头B部件装药贮存寿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加速贮存试验得到X弹头B部件装药在高温条件下的失效时间,再利用最小二乘法和阿伦尼的斯公式推出该装药在常温下的贮存寿命,研究结果对X弹头的贮存和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利用杆条毁伤元周向及轴向的飞散规律,提出一种新型离散杆战斗部,该战斗部具有线杀伤密度高、威力半径大等特点,在弹目动态交汇条件下可对目标形成线列式穿孔,实现线切割毁伤。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对该战斗部进行初步研究与探索,在理论方面给出了设计原理和设计参数数学计算模型,并运用动力学软件ANSYS/LS-DYNA对该战斗部模型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初步验证了其作用原理和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威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毁伤威力,推导了偏心起爆点对侧延长线附近有限角度内应用的偏心起爆破片初速公式,并设计钨柱和钨球两种预制破片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推导公式可用于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计算。设计的偏心起爆战斗部的速度增益,钨柱破片为10.9%,钨球破片为19.8%。钨球破片初速、破片球面分布密度、毁伤概率均高于钨柱破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反舰导弹聚能战斗部聚能破甲威力的模拟试验,地面静止威力试验,海上威力试验等。应用爆轰理论和聚能破甲威力经验公式,对聚能破甲威力,空中爆炸,水中爆炸和破片杀伤作用等做了计算。综合分析试验数据及计算结果,确定了此种战斗部对不同目标的威力半径。  相似文献   

18.
半穿甲反舰导弹战斗部可穿透水面舰船甲板后在其内部爆炸,依靠装药的爆炸冲击波和壳体的爆炸破片对目标造成致命性打击。分析了半穿甲反舰导弹战斗部爆炸破片对舰船目标的侵彻过程及毁伤机理;根据莫特公式、格尼方程、破片衰减公式和侵彻公式等,理论计算了七种典型的反舰导弹战斗部破片对水面舰船结构的穿甲效应,获得了战斗部破片质量、初速度、终点速度、打击动能和穿甲厚度等参数,对比分析了各类导弹的战斗部毁伤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类椭圆截面战斗部对混凝土靶板的侵彻问题,获得具有更好的侵彻特性的类椭圆截面战斗部,对 类椭圆截面战斗部侵彻混凝土弹道特性进行研究。定义类椭圆截面战斗部的截面特征参数,利用LS-DYNA 软件对 不同特征参数下的类椭圆截面战斗部建立有限元模型,仿真侵彻过程,并通过young 公式确定数值仿真结果。结果 表明:弹丸在侵彻过程中的纵向偏移量随截面特征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弹丸总侵彻深度与截面特征系数反向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