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战友们,当你们在操场上纵情奔跑时,有一种叫"足底筋膜炎"的疾病或许会缠上你。足底筋膜炎是由于位于跟骨结节处的足底筋膜起始部的过度负荷引起的,伴有足底筋膜与跟骨脂肪垫的炎症性病变与退行性改变。得了足底筋膜炎,最明显的是足跟疼痛。受凉后或者劳累,或者走路或跑步姿势不当,也会加重症状。  相似文献   

2.
1992年以来 ,我院采用中药薰洗、按摩治疗跟痛症 1 4 3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31例 ,女 1 1 2例 ;年龄 32~ 82岁 ,平均 4 9岁。诊断要点 :患者站立或行走时跟下及足心疼痛 ,足底有胀裂感 ,甚至不敢负重 ;足跟负重区偏内侧有压痛 ,有时可触及皮下滑动性结节 ;X线片检查跟骨结节前方有或无骨质增生。1 2 治疗方法1 2 1 方药组成 川乌 1 5g ,草乌 1 5g ,乳香 1 5g ,没药 1 5g ,桃仁 1 5g ,防己 1 5g ,独活 1 5g ,川椒 1 0g ,红花 1 0 g ,细辛 1 0g ,寻骨风 2 0 g ,透骨草 2 0 g ,伸筋草 2 0g。…  相似文献   

3.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足底筋膜炎8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各种慢性软组织痛 ,周围神经痛疗效显著 ,操作方便 ,非侵入无创伤 ,易被患者接受。我们自 2 0 0 1年 1月起采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足底筋膜炎 87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87例 ,男 85例 ,女 2例。年龄 174 3岁 ,平均年龄 2 4岁 ;病程 2d3个月 ;左足 4 4例 ,右足 39例 ,双足 4例 :11例经理疗 ,封闭等复发或效果不佳 ,76例未作任何处理。临床表现 :足底中部和足跟部疼痛 ,以足尖或足跟行走时加重 ,局部有压痛。本病诊断比较容易 ,4 2例行足部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征象。1.2 治疗…  相似文献   

4.
足部皮肤挤压撕脱伤比较多见 ,常因骨髂、肌腱裸露不能行游离植皮 ,修复比较困难。我院自 1 986年 8月~1 999年 1 2月应用用带蒂或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部挤压撕脱伤致皮肤缺损 1 2例 ,皮瓣全部成活 ,功能恢复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2例中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1 6~67岁 ,平均 3 4岁。损伤部位 :前足底 4例 ,足跟部 8例。足跟部 :底部 6例 ,内侧 1例 ,后侧 1例。供皮部位 :小腿内侧皮瓣 5例 ,足背部皮瓣 2例 ,游离腋胸皮瓣 4例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 1例。皮瓣面积最小 6cm× 6cm ,最大 2 0cm× 1 2cm ,平均面积 66cm2…  相似文献   

5.
王伟  范时雨 《人民军医》1998,41(8):456-457
我科1992年起采用跟距关节成形术治疗跟距骨桥症14例18足,经近期随访,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14例均为男战士,平均年龄19.5岁,病程5~23个月。病变部位均为内侧跟距关节,单纯左足4例,单纯右足6例,双足4例。临床表现:跟距关节内侧局部突起、疼痛,足内翻受限,以足跟行走及走不平路时足踝部痛,X线片示内侧跟距关节骨质唇样增生,少数(2/18)骨突形成骨性连接(正位)。后跟距关节内侧模糊,间隙变窄。有时伴有距舟关节(距骨)唇样增生,本组发生2例(侧位)。1.2 手术方法与结果 于内踝下后侧做弧形切口止于踝尖下2cm。切断部分韧…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临床怀疑足底筋膜炎病人MRI检查中骨和软组织结构特征性改变出现的种类和发病率。材料和方法:对28例临床怀疑足底筋膜炎的病人进行了MRI检查。除了T1、T2加权序列外还使用了脂肪抑制的shorttauinversionrecovery序列,其中27例还进行了MRI增强检查。另外以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28例临床诊断为足底筋膜炎的病人中有25例经MRI检查证实。所有25例病人最常见的变化是足底筋膜周围的软组织水肿;25例中有19例(76%)显示跟骨骨髓水肿;14例(56%)观察到足底筋膜内肌腱信号改变,其中12…  相似文献   

7.
我们用钻孔减压治疗跟骨高压症14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42~68岁,平均55岁。左侧7例,右侧5例,双侧2例。病程8个月~4年。1.2 诊断 本病早期呈坠胀性疼痛,活动时加重,抬高患肢疼痛可缓解。查体:足跟内、外侧和跖侧有广泛性压痛、叩击痛,但无固定局限的压痛点,经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经X线片检查排除其他跟痛症。1.3 治疗方法 术区严格消毒铺巾后,以0.75%利多卡因于足外侧浸润麻醉,以外踝尖到跟结节连线的中点为轴心,以3mm骨圆针垂直于皮肤骨面呈“田”字形连续钻9个孔,各孔距离8mm,钻透内侧骨皮质…  相似文献   

8.
刘治学  白昌基 《人民军医》2000,43(3):130-131
1998年 1 1 2月 ,我们应用我院正在研制开发的三类中药———续筋接骨胶囊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 ,并与麝香接骨丹治疗进行比较 ,前者效果满意。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男 86例 ,女 74例 ;年龄 1 8~ 65岁 ,平均 4 5岁。上肢骨折 73例 ,下肢骨折 87例。病程3h~ 3d。多有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 ,畸形、摩擦音、异常活动 ,X线提示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受破坏。随机分为续筋接骨胶囊组 80例 ,麝香接骨丹组 80例。1 2 方法 续筋接骨胶囊组口服续筋接骨胶囊 ,每次4粒 ,每天 2次 ;麝香接骨丹组…  相似文献   

9.
自1989年5月以来,我们应用前臂逆行离状筋膜蒂皮瓣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9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6~52岁,平均23岁。皮瓣面积6cm×4cm~12cm×8cm,筋膜蒂宽3~4cm,长2~5cm。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5例。其中炸伤后虎口挛缩4例,手背创面3例。手掌创面1例,拇指掌指关节处创面1例。全部病例均有骨、肌腱外露。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早期发生静脉危象3例,经及时处理后成活。至今随访0.5~3年,除皮瓣感觉恢复较差外,手功能恢复良好。手术方法根据手部缺损部位和面积,选择以挽动脉或尺动脉走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伴随皮肤坏死的软组织感染 ,感染主要侵犯筋膜 ,无肌坏死 ,一般为混合性细菌感染所致 ,如不及时确诊及处理 ,病人往往死于败血症和毒血症 ,死亡率高达 8.3%~ 10 0 % [1] 。我科自 1986 - 0 9~ 1999- 11收住此类患者 12例 ,经手术治疗并辅以广谱抗生素与全身支持治疗均获得治愈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 ,男性 8例 ,女性 4例 ;年龄 9个月~ 6 0岁 ,平均 2 5 .3岁 ,住院时间 47~ 6 8d ,平均 5 9.2d。2 临床观察2 .1 熟知患者的一般情况 ,了解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惯 ,有无微小外…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9例 ,女 11例。年龄 5~ 16岁 ,平均 8岁。单纯跟腱挛缩 12例 ,同时合并轻度足内翻的18例 ;股四头肌肌力Ⅴ级 3例 ,Ⅳ级 2 4例 ,Ⅲ级 3例 ;小腿三头肌肌力Ⅴ级 4例 ,Ⅳ级 2 3例 ,Ⅲ级 3例。术后经 1~ 2年随访 ,术后跟腱挛缩均有明显改善 ,轻度足内翻纠正 ,恢复良好。2 手术方法( 1)持续硬膜外麻醉或氯胺酮全麻。患者取仰卧位 ,患肢稍外展 ,铺消毒巾 ,驱血后 ,在大腿上段用气囊止血带。 ( 2 )将足与小腿外旋 ,显露跟腱内侧 ,在跟骨结节上方 1cm处 ,跟腱内侧作一长约 2~3cm的纵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稍向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放散状与聚焦状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方法:52例足底筋膜炎患者被分为放散状冲击波治疗组(放散组)与聚焦状冲击波治疗组(聚焦组),每组26例。放散组患者治疗频率为5 Hz,治疗探头15 mm,治疗压力2~3bar,冲击波次数2000,手持压力中-高。聚焦组患者治疗电压7~8 kV,冲击频率60次/min,冲击次数1200次。所有患者均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7天,治疗部位均为患侧跟骨内侧结节。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4周后和1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级法(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相近,末次治疗4周后及12周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治疗4周后放散组VAS评分显著低于聚焦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散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26.9%和100%,聚焦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5.4%和84.6%;12周时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散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6.9%和100%,聚焦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3.1%和96.6%。结论:放散状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显效快,但远期疗效与聚焦状冲击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7例,女3例,年龄14~68岁,足跟部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3cm×4cm,最大6cm×8cm。其中3例合并跟骨慢性骨髓炎,跟骨部分缺损。12 治疗方法 首先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术前3d给予12000洗必泰溶液清洗并湿敷创面。最大限度减少脓性分泌物。7例跟骨完整者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3例合并跟骨损者应用外层肌肌皮瓣修复。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13 结果 本组10例皮瓣,肌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随访1~6a,皮瓣愈合良好,温痛觉恢复,负重好,无溃疡形成,不影响行走。2 讨论足跟部因创伤引起的皮肤缺损,跟…  相似文献   

14.
跟骨钻孔减压治疗青年跟骨高压症2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跟骨高压症在中老年当中较为常见 ,但在青年人当中并不多见 ,近几年来我们收治 2 5例经局部封闭无效而用钻孔减压治愈的青年跟骨高压症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 ,男 1 8例 ,女 7例 ,年龄 2 1~30岁 ,病程 4个月~ 2年 ,有运动损伤史 5例 ,其余均病  相似文献   

15.
赵飞  汪宏  王兴刚 《人民军医》2001,44(6):327-328
198 5~ 1999年 ,我院共收治腹部多发伤并发急性坏死性筋膜炎 13例 ,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9例 ,女 4例 ;18岁以下 1例 ,18~ 60岁 8例 ,60岁以上 4例 ;刀刺伤 5例 ,火器伤 3例 ,交通事故伤 3例 ,建筑事故伤 2例。1 2 伤情 腹壁穿透并小肠破裂伤 5例 ,腹壁穿透并结肠破裂 3例 ,脾破裂 6例 ,肝破裂 5例 ,肾挫伤4例 ,结肠破裂并肠系膜挫裂伤腰椎骨折腹膜后血肿 1例 ,小肠、结肠并肠系膜多处穿孔 3例。1 3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入院后均行急诊手术。手术后 1~ 3d出现高热、寒颤、体温高达 39 5℃以上 ,最高达…  相似文献   

16.
关晓峰  高春芳 《人民军医》1998,41(8):448-449
直肠后间隙(又称骶前间隙)是骶骨前筋膜与直肠后壁固有筋膜之间一潜在的间隙。其内有多种组织结构,这些组织结构均可发生肿瘤,但临床上较少见。我院1986~1996年收治14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4例,女10例;年龄7.5~50岁,平均30岁,其中21~41岁10例,占71.4%。骶尾部疼痛8例,排便困难6例,下肢痛2例,下腹痛2例。无症状,健康查体发现4例(28.6%)。本组直肠指诊触及肿块者12例(85.7%)。1.2 手术情况 本组均手术治疗,经骶尾部切除8例,经腹切除2例,经腹骶联合切除4例。其中完整切除9例,部分切除4例,恶性畸胎瘤1例因广…  相似文献   

17.
跟距骨桥是指跟骨之载距突向上方增大,并与距骨体内侧向下方增大的骨块相连而形成的先天畸形,有的借软骨或纤维组织相连接而形成关节,病人常以足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诉而就诊。我们对4例跟距骨桥的病人行“骨桥切除术”,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18~45岁,平均29.8岁。病史4个月至2年。3例单足,1例双足。术前查抗“O”、血沉、类风湿因子、血尿酸均正常。常规照踝关节正、侧位及跟骨轴位片。手术方法从内踝下2cm起向前下作长约8cm之孤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屈肌支持带,从胫后肌和处长屈肌…  相似文献   

18.
武警新兵单发骨软骨瘤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忠孝  廖威  吴蕾  刘静 《武警医学》2002,13(6):347-348
近几年来 ,武警新兵单发骨软骨瘤较多 ,影响了武警部队的执勤、处突等正常工作。为引起对该病的重视 ,我们对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我科收治的 2 4例患者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4例 ,男性 ,年龄 18~ 2 4岁 ,均为当年入伍新兵。胫骨上端内侧 18例 ,股骨下端内侧 6例。其中 7例患者因无原因发现膝关节内侧肿物就诊 ,17例因训练后膝关节内侧疼痛就诊。2 治疗和结果2 4例患者中 16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于硬膜外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 ,术后均痊愈。 3例术后膝关节内侧部分皮肤感觉麻木 ,考虑为隐神经髌下支损伤。 8例患者因肿瘤较小 …  相似文献   

19.
跖筋膜炎是引起慢性足跟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与跟骨压力性骨折、正中跟骨神经炎、跗管综合征等相似,传统放射学不能对此作出鉴别。作者对具有足跟痛而被有经验的骨科医生诊断为跖筋膜炎的8例患者的10只患足和5例性别、年龄对照无症状者的9只足以及5例青年无症状足作MRI扫描。采用T_1加权、冠状面插入和T_2加权成象,患足还采取了附加序列。结果显示,凡无症状足,无论性别、年龄、对照组还是青年对照组,其跖筋膜均显示为厚度一致或轻微渐薄的均匀低信号,筋膜的跟骨附着点常显示轻度发亮,筋膜的边缘清晰。跖筋膜炎组的跖筋膜最大厚度(矢状面,7.40mm±1.17;冠状面,7.56mm±1.01)比无症状对照组(矢状面,3.22mm±0.44;冠状面,3.44±0.53)和青年无症状对照组(矢状面,3.00 mm  相似文献   

20.
筋膜炎是致颈肩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在医用肠线植入法治疗脂肪疝取得较好疗效的基础上[1] ,为了适应不同病人的要求 ,自 1998— 2 0 0 1年我们又玻璃酸酶局部注射治疗 135例筋膜炎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5 8例 ,女 77例 ;年龄 2 3~ 73岁 ,病程 3月~ 5 3年 ;经CT ,X线片检查确诊颈椎病 88例 ,腰椎病 2 7例 ;痛性结节位于第 2颈椎横突处 4 6例 ,肩胛内上角处 6 2例 ,髂后上嵴处 2 7例 ;局部压痛 135例 ,压痛放射痛 11例。1 2 治疗方法 结节处准确标记 ,常规消毒 ,注射用玻璃酸酶 3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