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损害,发生率约为5%,占颅内血肿的40%左右。以成年人多见,小儿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相关治疗报告较少。本院自2001年至2006年收治此类病人8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闭合性外伤性后颅窝急性硬膜下血肿较为少见。由于后颅窝容量小,即便是薄层急性硬膜下血肿,也极易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使颅内压急骤升高,加之重要生命中枢位于其间,故病情较为险恶,死亡率较高。本院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急性后颅窝硬膜下血肿5例,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的2.1%,而单纯闭合性外伤性后颅窝急性硬膜下血肿仅2例,均经CT或MRI证实,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17~56岁,平均37.4岁。坠落伤1例,余4例均为车祸伤。5例均是枕部直接受力。急性硬膜下血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其中保守治疗42例,急诊手术63例,先行观察治疗,后改为手术治疗12例。结果手术治疗存活51例,保守治疗存活39例,死亡21例,家属放弃治疗6例。结论对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应采取原则、手术指征、经验、临床动态观察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急性外伤性薄层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有其特殊性及复杂性,本院自2002年5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急性外伤性薄层硬膜下血肿28例,现将其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急性硬膜下血肿早期快速自然消散1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并不少见,但血肿在早期快速自然消散者较少见。1999—2005年本院共收治颅脑损伤1400多例,其中急性硬膜下血肿305例,血肿早期快速自然消散(72小时内)者16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的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Liu Y  Zhu S  Jiang Y  Li G  Li X  Su W  Wu C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5):360-362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几率、机理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结果 本组16.7%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积液演变为血肿的时间为伤后22-100d;经钻颅血肿引流均治愈。结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来源之一。发病年龄两极化,常发生在积液量少、保守治疗的慢性型病例中,致病方式常为减速性损伤及合并的颅脑损伤很轻微是外伤性硬莫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3例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例及其效果。方法3例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均先行钻孔引流术,术中见硬膜下鲜血块,2例术中活动性出血,转为开颅手术。结果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需注意有无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如有活动性出血可考虑转为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又称外伤性硬膜下水瘤(Traumatic SubduralHydroma),是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是常见的继发性损害,发生率为颅脑损伤的1.16%,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0%左右。其脑受压出现较颅内血肿缓慢,近年来我们采用单孔引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下积液与慢性硬膜下血肿关系。方法回顾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165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病人。结果自发性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18例,发生率10.9%。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率低。对转化成CSDH后症状明显加重者,主张早期手术治疗,对症状不明显者,特别是CSDH呈低密度或等密度、体积较小,继续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0.
慢性硬膜下积液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院自1996.5-2000.10收治外伤性慢性硬膜下积液共65例,其中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0例,经钻孔引流手术治疗,预后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原因、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急性硬膜下血肿后硬膜下积液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痊愈14例,占48.7%;轻残5例,占17.2%;重残4例,占13.8%;植物状态3例,占10.3%,死亡3例,占10.3%。引流效果良好,无一例颅内感染。结论 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后可能发生硬膜下积液;术后意识无改善或意识好转后又加重、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减压区膨隆、瞳孔及生命体征改变应予CT检查可明确诊断:积液区颅骨钻孔或减压区小切口置管引流简便易行,有效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钻孔引流术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3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钻孔引流治疗及并发症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 3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均行钻孔引流术。结果 治愈27例(87.1%),无一例死亡,有5例大量颅内积气(含1例张力性气颅),血肿复发1例,急性硬膜外血肿2例,脑内血肿1例,脑脊液漏3例,癫痫发作或精神障碍4例。122k除张力性气颅、血肿复发及1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再次手术外,其他病人在7~21天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钻孔引流术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我们必须重视钻孔引流术的并发痒.并积极做好预防及治疗工作.以至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迟发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迟发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临床少见,我院神经外科自1994年8月~2005年2月共收治迟发性外伤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ermispheric subdural hematomas,DTISH)8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TSE)演变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机制、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科34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为伤后35-155天,演变为血肿后症均加重,28例患者经钻空引流术均治愈.结论:TSE是CSDH形成的因素之一,中老年多见,对TSE患者应行动态观察CT或MRI,早期发现CSDH.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两种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方法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入院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手术中一组将血肿腔与硬膜下腔沟通,另一组只在血肿腔内进行冲洗与引流,统计血肿清除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两种方法血肿的最终清除效果差异无显著性,但硬膜下腔沟通者发生低颅压、脑脊液大量丢失、发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另一组。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可不必将血肿腔与硬膜下腔完全沟通,只需在血肿腔内冲洗引流,即可收到满意手术效果,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急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较为常见的继发性损害,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较高.本院1999年1月至2002年5月,共收治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98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院2001年至今收治17例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人,在其治疗随访中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本文就其转变过程的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机理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结果 1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8例在24小时完全消散,余下7例在72小时内完全消散。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与脑脊液向硬膜下腔移行、冲洗,血肿在硬膜下腔的再分配,颅内压增高对血肿的挤压及血肿经颅底骨折缝隙外渗有关。  相似文献   

19.
急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合并症之一,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往往需要手术清除血肿。但随着CT的普及,诊疗水平的提高,能快速白行消散的报道逐渐增多。可目前有关机制尚不十分明确。2001年至2005年,本院共收治快速白行消散者16例.占同期硬膜下血肿患者3.2%。本文拟结合具体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现象及机制。方法对9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硬膜下血肿入院时GCS〉8分,根据病情变化,3~24小时内动态CT复查。如CT复查硬膜下血肿量减少,患者GCS评分无进行性下降,可保守治疗。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主要机制为血液的重新分布,脑脊液的稀释及适当的颅高压、颅底颅骨骨折伴硬脑膜破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