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SiC是新型钻石仿制品,其硬度、折光率、色散值、热导系数均与钻石极其相近,用常规钻石检测方法难以鉴定;但合成SiC为非均质体,具较高双折射率,内含物及颜色也具特殊性,且其可见光吸收光谱、红外线吸收光谱、X射线荧光能谱均与钻石不同,依据这些特征可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2.
水热法是合成祖母绿的常用方法之一,使用该方法合成的祖母绿具有典型“水波纹”状纹理,呈现锯齿状平行排列,且其红外透射吸收光谱在2300~3100cm-1的特征峰是主要鉴定特征。但目前市场上新出现的水热法合成的一种祖母绿不具有上述典型特征。为探究这种水热法合成的祖母绿的宝石学和光谱学特征,本文采用常规宝石学仪器宝石显微镜、折射仪等及红外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对其鉴定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测试样品的折射率为1.571~1.588,双折射率为0.007~0.009,相对密度为2.56~2.78,多色性明显,这些特征与天然祖母绿相似,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与天然祖母绿基本一致。在宝石显微镜下,从特定角度观察可见疑似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的“水波纹”状纹理,呈平行状,但不是典型的锯齿状平行排列,属于疑惑样品。红外透射吸收光谱具有Ⅰ型水和Ⅱ型水的尖锐吸收峰,在2300~3100cm-1范围内的吸收相对较弱,不具有诊断意义;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Fe2+离子引起的810~850nm吸收宽带不明显,但8...  相似文献   

3.
天然祖母绿与合成祖母绿的成分及红外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申柯娅 《岩矿测试》2011,30(2):233-237
祖母绿是一种高档名贵的宝石,其矿物学名称为绿柱石,化学成分为铍铝硅酸盐。鉴别天然祖母绿和人工合成祖母绿,已成为祖母绿宝石鉴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采用常规宝石学研究方法、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红外光谱技术对天然祖母绿(包括哥伦比亚祖母绿和巴西祖母绿)、合成祖母绿(包括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和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祖母绿与合成祖母绿的主要致色微量元素Cr的含量越高,祖母绿的绿色越浓艳;天然祖母绿与合成祖母绿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祖母绿中是否含水、水的赋存状态以及氯的吸收峰,可作为准确鉴别天然祖母绿和合成祖母绿的重要依据。等离子体质谱法化学成分分析不能确定祖母绿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合成,需在常规宝石学检测的基础上,综合研究祖母绿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及内含物特征,才能准确地鉴别天然祖母绿、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和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  相似文献   

4.
孙主  李娅莉 《地质科学译丛》2010,(1):12-15,42,I0002
俄罗斯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是珠宝界较关注的产品。选用5粒俄罗斯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特征测试、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结果表明,俄罗斯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样品以低碱、富Fe与Cr为特征,折射率和相对密度明显偏高,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峰出现在4052cm叫附近;俄罗斯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样品的致色元素为Cr与Fe。同时,对比分析了俄罗斯、桂林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样品和天然祖母绿样品的宝石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论述了莫来石、Sialon、St3N4和SiC等4种先进陶瓷材料的制备原料和方法,并利用煤系硅铝质矿物原料(以煤矸石为主)成功地合成了莫来石、Si3N4和SiC材料。指出了煤系硅铝质矿物是开发上述先进陶瓷材料的较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6.
硅质钠长石岩:一种蒸发环境的指相岩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观察和室内的扫描电镜,红外吸收光谱,镜下鉴定等研究表明,产于元古界篦子沟组地层顶部与白云石大理岩交互层成的硅质钠长石岩,形成于蒸发环境,是沉积岩,决非属于火山凝灰岩或岩浆岩类.由此,对于研究与其有关的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的形成环境,指导找矿勘探均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三氮烯类试剂的基础上,合成新显色剂2,6-二嗅-4-羧基苯偶氮重氮氨基苯偶氮苯(BCADAB),并运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试剂的结构进行鉴定。同时对该试剂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紫外吸收光谱、离解常数以及该试剂和其它镉试剂与Cd(Ⅱ)的显色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天然紫晶与合成紫晶的鉴别是国内外珠宝鉴定实验室的一个难题,前人主要从双晶、色带、包裹体、红外吸收光谱特征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在利用红外光谱鉴别天然紫晶与合成紫晶时,不同的学者尚对3595cm-1或3543cm-1吸收峰作为诊断性还是指示性的判据存在不同认识。本文系统采集了典型的天然紫晶与合成紫晶样品,研究了利用红外光谱测试技术鉴别天然紫晶与合成紫晶的局限性,并尝试将偏振拉曼光谱应用于紫晶成因鉴别。结果表明:利用3595cm-1、3543cm-1红外吸收峰进行紫晶鉴别仅具有指示性意义,不能作为决定性的判定依据,偏振拉曼光谱可作为重要的补充。天然紫晶的偏振拉曼光谱(偏振方向:HH)均出现400cm-1的拉曼峰,而该峰在合成紫晶偏振拉曼光谱中缺失;合成紫晶的偏振拉曼光谱(偏振方向:HH)均具有795cm-1、448cm-1的拉曼峰,而这两个峰在天然紫晶偏振拉曼光谱中缺失。偏振拉曼光谱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天然紫晶和合成紫晶内部晶格变形程度的不同有关。本文揭示的400cm-1、448cm-1和795cm-1偏振拉曼峰可作为鉴别紫晶成因的新依据。  相似文献   

9.
凌家滩出土鸡骨白古玉器玉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肉眼难以鉴定玉质的凌家滩出土鸡骨白古玉器,通过偏光显微镜鉴定、矿物折射率测定、红外吸收光谱测试、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表明,这些鸡骨白古玉器的玉质成分为透闪石,或称软玉.与一般软玉相比,其矿物成分没有变化,但物理性质却有明显不同,表现为颜色白、光泽暗淡,硬度低,密度也低.  相似文献   

10.
陶专  万永文 《地质实验室》1997,13(2):118-122
湖南禾青、天字号矿床是两个不同成因的大型铅锌矿床。对两矿床中闪锌矿进行红外吸收光谱和可见吸收光谱的研究,表明闪锌矿的吸收光谱能反映其成因信息。禾青矿床为典型的层控铅锌矿床,闪外矿的红外吸收光谱带处于较高频率位置。且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闪锌矿,其可见吸收光谱的特征也不同。天字号矿床属复控型铅锌矿床,受地层、岩性及岩浆活动控制,闪锌矿的红外吸收光谱带处于较低频率位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法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纤蛇纹石纳米管.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系统地研究了水热反应中,反应温度、Si/Mg比、反应时间等不同反应参数对合成纤蛇纹石纳米管的晶体生长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Si/Mg比趋近0.68及反应时间的延长均有利于纤蛇纹石的生长,并获得最佳条件下合成的纤蛇纹石条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云南西部龙陵县上新世的化石木。鉴定出两种木材类型。杜鹃花科杜鹃属的似腋花杜鹃Rhododendron cf. racemosum Franchet,其主要木材特征有散孔材,生长轮略明显,导管具多角形轮廓,螺纹加厚出现在整个导管壁上,梯状穿孔板,射线异形II型。松科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et的主要特征有交叉场纹孔窗格状,具正常轴向和纵向树脂道,且泌脂细胞壁薄,射线管胞内壁平滑或具稀疏的微锯齿。两种类型的化石木在我国均属首次报道。根据化石木结构和现代相应树种和植被的生境范围,当时植物生长于亚热带温凉湿润的山地环境,其海拔大约在1800米左右。  相似文献   

13.
现代测试技术在宝玉石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世敏 《岩矿测试》2006,25(1):68-70
介绍了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等技术的工作原理及这些技术在宝玉石检测中的应用。事实证明,现代测试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宝玉石鉴定和研究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韩桂荣  呙敏超 《湖南地质》2001,20(2):144-145
钻石与合成立方氧化锆外观相似,在没有鉴定仪器的条件下,使用10倍放大镜和肉眼观察颜色、光泽、色散、瑕疵、加工工艺、腰围等,辅以透字试验、亲油性实验、称重、测量直径等简单方法即可将钻石与合成立方氧化锆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5.
矿物标型学说在宝石鉴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矿物标型学说不仅可以为宝石的鉴定特征找到理论依据,而且还有助于指导鉴定天然宝石与合成宝石、天然宝石与人工优化处理宝石;对某些宝石而言,还能帮助鉴定其产地。将矿物标型学说应用于宝石学,有望帮助鉴定工作者找到新的鉴定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大树地区的地开石呈纤维状集合体产于粘土岩中。其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差热分析、化学分析、红外吸收光谱资料均与地开石标准资料吻合。  相似文献   

17.
陈英丽  钟辉 《岩矿测试》2007,26(6):465-468
对市场上一种被称为“红绿宝”的玉石饰品进行常规宝石学鉴定、显微镜下鉴定,并采用激光拉曼光谱、红外溴化钾压片吸收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等分析技术,对其绿色、黑绿色及红色部分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该玉石呈粒状结构,参差状断口,结构疏松。绿色部分折射率1.70(点测),为黝帘石Ca2Al2(Al0.9Fe0.1)(SiO4)3(OH);黑绿色部分折射率1.65(点测),为镁钠闪石NaCa2(Mg,Fe)4Al(Si6Al2)O22(OH)2;红色部分为刚玉(红宝石)Al2O3。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组装的热释光光谱测量装置测试了天然与合成无色水晶、茶晶和紫晶样品的热释光,分析对比了其热释光图谱。结果显示,天然无色水晶样品有较弱的热释光特征,合成无色水晶样品无热释光,两者加热后颜色皆无明显变化;天然茶晶样品无热释光,加热后颜色不改变,合成茶晶样品的热释光强烈,其图谱清晰,加热后茶色退为无色,但如仅加热120S,则仍为茶色;天然紫晶样品无热释光,合成紫晶样品有热释光,加热后颜色均无变化。结果表明,热释光对解决珠宝鉴定中的某些疑难问题具有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25颗不同类别的彩色金刚石进行了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光致发光谱、拉曼光谱和X光荧光谱等谱学方法的研究。通过对近200张谱图的综合分析得到天然、合成、高温高压处理和人工辐射处理等彩色金刚石的特征谱,为金刚石类别的鉴定提供了标型,为研究彩色金刚石晶体缺陷引起的晶格畸变、晶格重组,以及色心的产生和消亡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开合构造与沉积层序结构样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雁  汤良杰 《地质通报》2004,23(3):250-253
开合运动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开合构造是地质演化的基本构造。其存在具普遍性,时间上具旋回性,平面上具互补性,垂向上具层次性,规模上具级别性,演化上具不均一性。开合构造与沉积层序结构关系密切。在开裂作用阶段,海侵体系域优势明显,层序结构样式以T型为主;在开裂高峰期或开裂向闭合转换期,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优势均不明显,层序结构样式以TH型较多;在闭合阶段,高位体系域优势明显,层序结构样式以H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