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三种肝素盐水封管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功能的影响,寻找最佳封管方法.方法 将18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60例,A组:肝素浓度6 250 U/ml,每次血透后一次性封管;B组:肝素浓度1 250 U/ml,每次血透后一次性封管;C组:肝素浓度1 250 U/ml,1次/d封管,观察堵管率、感染率、出血、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A组封管堵管率1.7%,明显低于B组(P<0.05);感染率3.3%,明显低于C组(P<0.05);导管留置时间(39.61±9.23)d,明显长B、C组(P<0.05),而B、C两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 一次性大剂量肝素盐水封管可以有效降低堵管发生率、感染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且不增加出血风险,是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理想的封管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合理肝素液进行封管,能否有效减少栓塞,防止堵管,降低出血风险,减少对凝血项的影响。方法比较82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剂量肝素液进行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时对患者凝血指标、出血等的影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B组),每组41例,A组用2.4 mL纯肝素液(50 mg/mL)封管,B组用3 mL纯肝素液(50 mg/mL)封管。2组患者在血液透析结束后2 h ,抽取外周静脉血比较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40例(因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拔出,改为自体动静脉内瘘,退出1例)。导管留置时间(43.0±6.5)d ,导管动脉端堵塞1例,血栓栓塞4例;B组40例(因上消化道出血,退出1例),导管留置时间(49.0±8.5)d,导管堵塞1例,栓塞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部位渗血,A组4例,B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和TT以及国际标准比率(IN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用纯肝素等量导管容量封管,能有效防止导管阻塞以及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插管部位出血;用大于或等于导管容积25%的肝素盐水封管,对凝血指标有影响,增加了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加肝素混合液封管预防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生素肝素混合液在血液透析用双腔导管封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市降福医院血液透析室135例次留置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患者随机被分为A组(抗生素肝素组)和B组(肝素组).观察了抗生素(头孢拉定/去甲万古霉素)加肝素混合液封管对置管感染的影响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果①抗生素肝素组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仅1.60%,较肝素组11.1%明显降低,其中导管内感染0%,显著低于肝素组的8.33%。说明肝素加抗生素封管能明显降低导管内感染的发生率。②肝素头孢拉定/去甲万古霉素混合液封管,导管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局部渗血或血肿和导管意外脱落的发生率与肝素组无显著差异,表明肝素加头孢拉定/去甲万古霉素霉素封管不增加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头孢拉定/(去甲万古霉素+肝素混合液)封管是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感染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肝素加抗生素混合液封管预防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用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 将78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次血液净化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单纯采用1mg/d肝素3ml封管。研究组给予1mg/ml肝素3ml与抗生素稀释液混合进行封管。结果 对照组出现导管感染6例,研究组中出现导管感染1例,肝素加抗生素混合液封管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普通封管组(P〈0.05)。结论 肝素加抗生素混合液封管可预防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肝素封管液应用于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82例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分为A组(使用浓度为10u/ml的肝素封管液进行封管)42例、B组(使用浓度为50u/ml的肝素封管液进行封管)46例、C组(使用浓度为75u/ml的肝素封管液进行封管)50例和D组(使用浓度为100u/瑚1的肝素封管液进行封管)44例。记录四组PICC堵管率、导管留置时间和置管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err)和凝血酶原时间(T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组患者堵管发生率分别为26.19%,23.91%,24.00%,2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6,P〉0.05),四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57.00±14.27)d,(56.59±13.82)d,(57.56±14.55)d,(58.04±14.0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0,P〉0.05),D组患者置管前AFIT值为(27.12±3.93)s,置管后(32.98±5.24)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P〈n01);D组患者置管前TT值为(17.06±1.55)s,置管后(20.04±3.01)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P〈0.01)。结论使用浓度为10U/ml的肝素封管液对PICC进行正压封管,既不会增加PICC堵管风险,又安全可靠,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马骏  张仲华 《全科护理》2020,18(14):1710-171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肝素封管剂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后携管病人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11月97例行动静脉内瘘术且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病人随机分为A组47例、B组50例,在内瘘术后7 d内行血液透析治疗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后分别予以6250 U/mL浓度的肝素封管液和1250 U/ml浓度的肝素封管液封管,严格按照导管的标称容量推注肝素封管液。比较两组病人在封管前及封管后30 min从外周采集静脉血检测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计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观察导管封管后出血并发症、内瘘侧支手术部位出血情况。[结果]A组在封管30 min后APTT显著延长,PT、TT延长,INR显著升高。B组在封管30 min后APTT延长,但未见TT、PT、INR的明显变化。A组PT、APTT、TT较B组延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病人在行动静脉内瘘术后7 d内采用低浓度1250 U/mL肝素封管液封管,可以减缓APTT值的延长,使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并且满足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对于动静脉内瘘术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在ICU床旁静脉血液透析滤过中的抗凝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60例血液净化患者分为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肝素组采用普通肝素钠,LMWH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观察血液净化开始前和治疗2h、6h、结束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观察滤器和血路管凝血情况,不良反应并总结护理特点。【结果】①肝素组透析38例次中发生6例次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4例患者退出;LMWH组透析46例次,均顺利完成,未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②两组在滤器血路管堵塞情况上无明显差异(P〉0.05),凝血指标的比较LMWH组APTT峰值明显降低,且PT与PLT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剂,对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其效果优于肝素血液净化,而良好的专业护理对保证有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纯肝素封管频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影响。方法对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行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及血液透析治疗,并采用纯肝素(肝素钠注射液)封管液对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封管。观察40例患者封管频次间隔2、3、4、5、7d血流量及导管通畅率、导管半通畅率、导管栓塞率。结果 40例患者的封管频次间隔2~5d血流量较封管频次间隔7d多,导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封管频次间隔7d,导管半通畅率、导管栓塞率均明显低于封管频次间隔7d(均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纯肝素封管频次间隔2~5d时,既可延长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又减少封管的次数。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宋翼 《护士进修杂志》2014,(23):2167-2168
目的 研究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封管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 CRI)、导管内血栓等的效果,以筛选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静脉导管封管方法。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肾病内科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215例,随机分为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组和混合组,分别采用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及庆大霉素与肝素混合两种不同封管方法封管,观察两组间CRI、导管内血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分离组与混合组间CRI发生率(4.67%与5.56%,P>0.05)、出血(7.48%与6.48%,P>0.05)、导管内血栓(3.74%与4.63%,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封管与混合封管在预防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内血栓等方面效果相当,而且可减少患者对庆大霉素的接触量,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合理浓度的肝素盐水进行封管,防止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堵塞,减少副作用。方法:将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应用浓度为25mg/ml肝素盐水,对照组应用浓度为20mg/ml的肝素盐水对留置导管进行封管,比较两组导管堵塞情况、插管部位和全身其他部位出血情况。结论:两组患者导管堵塞和全身其他部位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部位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20mg/ml肝素盐水封管,能有效防止导管堵塞,并且能减少插管部位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透导管不同封管方法的临床结果。方法将2009--2012年使用血液透析导管作为透析通路的老年透析患者按导管封管液配制方法不同分别设为对照组(尿激酶20000U+肝素50nag)和观察组(尿激酶20000U+肝索50mg+低分子肝素4100IU),对2组患者的透析导管堵管率、出血风险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导管堵管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20000U+肝素50mg+低分子肝素4100IU肝素封管法可延长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双腔管透析使用寿命,且出血的风险并未增加,能有效降低老年透析患者的导管堵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2种浓度肝素盐水封管在血液透析留置导管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合理浓度的肝素盐水进行封管,防止导管堵塞,减少副作用。方法选择本科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80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应用2100u/ml,对照组应用4200u/ml的肝素盐水对留置导管进行封管,比较2组导管堵塞情况,插管部位和全身其他部位出血情况。结果2组导管堵塞和全身其他部位出血,差异无显著性(p〉0.05),插管部位出血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2100u/ml肝素盐水封管,能有效防止导管堵塞,减少插管部位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肝素封管液和0.9%氯化钠封管液在肝硬化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效果。方法我院2007年6月~2008年5月对200例需输液治疗的肝硬化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输液后用0.9%氯化钠10ml封管,对照组用肝素溶液2ml封管,两种封管液均从肝素帽处均匀推注。结果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封管时间及静脉炎、外渗、堵管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出血倾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0.9%氯化钠封管可有效避免加重出血的问题,因此对肝硬化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采用0.9%氯化钠封管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合理浓度的肝素盐水进行封管,达到有效的防止导管堵塞,减少肝素的用量及其副作用. 方法 选择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应用不同浓度肝素盐水对深静脉血液透析导管进行封管,A组(25mg/ml的肝素盐水),B组(12.5mg/ml的肝素盐水),观察两组导管堵塞情况、插管部位出血和全身其他部位出血情况. 结果 A组30例,导管留置时间(27.00±4.50)d,导管动脉端堵塞4例.B组35例,导管留置时间(26.00±3.50)d,导管动脉端堵塞5例.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插管部位出血:A组8例,B组2例,B组明显少于A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全身其他部位出血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应用12.5mg/ml的肝素盐水对深静脉血液透析导管封管,能有效防止导管腔阻塞,减少插管部位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患者深静脉置管不同浓度肝素封管的效果,探讨合适封管的肝素浓度。方法将108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6例,封管液使用肝素钠和0.9%氯化钠配制,肝素浓度分别为A组1 250U/mL,B组3 125 U/mL,C组5 208 U/mL;监测凝血象、观察3种肝素溶液封管后患者出血并发症、导管堵塞率、导管留置时长、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等。结果 3组凝血象指标改变不显著(P>0.05);与A组相比肝素浓度高的两组血透置管留置时间较长,管腔堵塞、导管相关感染(CRI)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好于B组。结论高浓度肝素封管可延长单针双腔深静脉透析管使用寿命,且不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可成为IHD患者维持临时血管通路理想的封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体化肝素盐水封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2 100 U/ml肝素盐水封管液,观察组采用个体化肝素盐水封管液,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凝血指标及导管内血栓、置管处渗血、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28.0±5.2)d,对照组平均为(27.0±3.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凝血指标、置管处渗血、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中应用个体化肝素盐水封管,可降低血栓发生率,减少插管部位出血,降低医疗费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和普通肝素 ( Standard heparin, SH)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脂质代谢、出血倾向等方面的影响,总结日常护理的心得。方法回顾性分析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患者透析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并对比两组患者一年内的血脂代谢和出血倾向变化。结果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在透析过程中抗凝效果无明显差异,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导致患者的出血倾向较小,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变化较小。结论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对患者的出血倾向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明显优于普通肝素,但对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仍需要严密观察其出血情况及透析管路凝血情况。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股静脉置管纯肝素封管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中心静脉置管(CVT)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血液净化治疗,但感染、堵管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可导致反复置管,尤其是股静脉置管,感染率高达28.0%,堵管率达17.4%,为了探索更合理的封管方法.2002年2月-2004年2月,选取我院血液透析股静脉置管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常规小剂量肝素多次封管和纯肝素一次封管,观察封管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临时性血液透析导管封管时使用不同浓度肝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透析结束时使用1.25%、2.5%、5%肝素进行导管内封管,观察封管后出血、导管血栓,统计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结果 (1)1.25%肝素组19例患者,平均使用45导管日,有5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2.5%肝素组33例患者,平均使用57导管日,有4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5%肝素组25例患者,平均使用59导管日,有1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2)5%肝素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封管后延长,而其他组对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3)5%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最低。1.25%肝素组出现导管内血栓例次较其他两组多,其中1例患者导管失功,更换导管。(4)3组患者均无肝素过敏等反应,2.5%肝素组有1例患者插管后第31天出现血小板轻度减少,为6.7×104/μl,但无血栓栓塞并发症。结论 5%肝素导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但对出凝血时间有影响,1.25%肝素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且易感染。而2.5%肝素组用于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相对安全有效,导管内血栓发生率低,且对出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可以替代5%肝素作一次性封管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门诊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方法的效果,选择最佳封管方法.方法 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140例分为4组,2组用生理盐水封管,导管末端分别接肝素帽和可来福接头;2组用生理盐水冲管及肝素封管液封管,导管末端分别接肝素帽和可来福接头,对中心静脉导管堵管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四种封管方法中肝素封管液及可来福接头与其它三种封管方法相比堵管率低,优点显著,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方法.结论 肝素封管液及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堵管率低,提示我们为延长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最好采用肝素封管液及可来福接头作为封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