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及环氧酶-2(COX-2)水平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UC患者5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4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IL-10、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OX-2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血便、腹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L-17、COX-2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可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和COX-2水平,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UC活动期患者89例,随机分为美沙拉嗪组46例和柳氮磺吡啶(SASP)组43例。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SASP组给予SASP片口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Sutherland评分变化、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8水平变化,以及随访情况。结果美沙拉嗪组总有效率93.48%,SASP组总有效率79.07%,2组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后Sutherlan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美沙拉嗪组显著低于SASP组(P〈0.01);2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1)。随访6个月后,美沙拉嗪组Sutherland评分低于SASP组(P〈0.01),2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UC的疗效优于SASP,且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活动期UC病人,随机分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组(20例)和美沙拉嗪对照组(20例),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结肠镜下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和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0.04;u=2.12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14,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UC可显著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UC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及双歧三联活菌口服,对照组只给予美沙拉嗪口服。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炎性细胞因子和凝血参数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6.07%,而对照组仅为82.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IL-1、IL-8均低于对照组,Fib、MPV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美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美沙拉嗪,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清溃愈疡汤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肠道屏障功能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例湿热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美沙拉嗪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35例、联合益生菌组(采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35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用美沙拉嗪及联用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8等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等。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NF-α、IL-6、IL-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MP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美沙拉嗪与双歧三联活菌的治疗效果更佳,能有效保护黏膜,抑制炎症反应,且用药安全,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OCS-3)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UC活动期患者12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补液、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 g/次,4 次/d,连续治疗2周。治疗组在美沙拉嗪肠溶片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30 ml加入150 ml 0.9%生理盐水稀释并加温至37℃后灌肠,每次灌肠时间20~30 min,每日2次,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主要症状积分、肠道黏膜病变程度(改良Mayo评分和Geboes指数)、HMGB1、MCP-1、SOSC-3、Beclin1水平及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评分。 结果治疗组UC活动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 vs 78.33%,P<0.05)。治疗前2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改良Mayo评分和Geboes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指标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HMGB1、MCP-1、SOSC-3和Beclin1水平、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MGB1、MCP-1、Beclin1水平均下降,SOSC-3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IBD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对UC活动期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机制可能与HMGB1、MCP-1、Beclin1的下调及SOSC-3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美沙拉嗪双途径给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4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美沙拉秦灌肠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内镜评分、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 IL-1)、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11(CC Chemokine Receptor 11, CCL11)、肠黏膜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O(PTPRO)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高于对照组的76.60%(P<0.05);两组治疗后内镜评分、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NF-α、CRP及IL-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CL11及PTPRO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美沙拉嗪双途径给药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内镜评分、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缓解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保护作用。方法将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降糖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非诺贝特治疗,记录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压、血肌酐(SCr)、血脂和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的变化以及核因子-κB (NF-κB)的活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 FPG、2hPG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 SCr 相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和 mAlb 水平无明显变化(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和mAlb水平与治疗前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和m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 NF-κB的水平无明显变化(P >0.05);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该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NF-κB水平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非诺贝特能明显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和 mAlb 水平,降低 NF-κB P65的活性,从而发挥一定的肾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分级为Ⅰ、Ⅱ、Ⅲ级的E H患者各30例,并以30例健康者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NF-κB水平。【结果】EH组血清 TNF-α、NF-κ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01);EH不同级间患者血清TNF-α、NF-κB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05或 P <0.01),且随病情加重而升高。EH 组及 EH 不同级组 TNF-α水平与 NF-κB水平间均呈正相关( P <0.05)。【结论】TNF-α、NF-κB可能参与EH的发生与进展,监测血清TNF-α、NF-κB水平可作为判断EH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测经川芎嗪治疗前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探讨川芎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噁唑酮诱导小鼠UC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CN)、模型组(OXZ)、川芎嗪治疗组(TMP)和0.9%氯化钠治疗对照组(NS)。观察UC炎症评价指标(DAI,大体、组织学损伤评分,MPO值);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肠粘膜PPARγ、NF-κBp65、TNF-αmRNA的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γ、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N组比较,OXZ组的炎症评价指标均明显增高(P〈0.01),PPARγ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NF-κBp65及TNF-α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应用川芎嗪后,UC的炎症评价指标均较NS组明显降低(P〈0.01),PPARγ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NF-κBp6及TNF-α表达量均下降(P〈0.01)。结论:川芎嗪对UC的结肠粘膜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PARγ的激活,NF-κB的抑制,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的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甘露聚糖肽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8及IL-6水平分别为(38.99±16.79) pg/ml、(0.24±0.04) ng/ml、(94.36±10.76) 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62.63±20.47) pg/ml、(0.73±0.31) ng/ml、(130.67±16.88) ng/ml(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可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介质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378-6379
目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09—2011-04住院腹泻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培菲康.比较两组的疗效和症状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P<0.05;观察组呕吐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好,症状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1.0 g,3次/d;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每晚睡前1次;8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19例(44.2%)、总有效率95.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例(20.9%)和69.8% (P<0.05).结论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单用美沙拉嗪,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 )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U C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颗粒口服,每次1.0g,4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每次420 mg ,3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泻、腹痛、粘液血便以及结肠镜检查的改善情况;同时比较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 R )水平的变化。治疗期间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腹泻、腹痛、粘液血便以及结肠镜下溃疡、糜烂及出血的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或<0.01);观察组血清MDA、SOD、CRP及ESR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 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05),且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用美沙拉嗪相比,联合应用双歧三联活菌可显著地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体内SOD活力,降低MDA水平,从而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轻肠黏膜细胞的氧化损伤,更快、更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老年UC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在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26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4 g/d;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500 mg,3次/d。疗程1个月。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IL) 6、IL 10、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水平。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ALB及IL 10增高(P<0.05),而hs CRP、ESR、IL 6、血清S100A12水平均降低。结论 微生态制剂能提高美沙拉嗪治疗UC的有效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862-3863
选取2013年10月~201 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研究组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结肠黏膜NF-κB、TNF-α、COX-2浓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6.8%,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为25.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赵娜  李博  胡松涛 《临床医学》2022,(7):100-102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的效果。方法 选取商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U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联活菌组与美沙拉嗪组,每组50例。采用美沙拉嗪治疗的患者列为美沙拉嗪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的患者列为三联活菌组。比较两组疗效、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联活菌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47/50)较美沙拉嗪组(80.00%,40/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 <0.05)。治疗后,三联活菌组IL-6、TNF-α水平较美沙拉嗪组低(P <0.05)。三联活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4/50)与美沙拉嗪组(10.00%,5/5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000,P> 0.05)。结论 UC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能增加疗效,缓解炎症状况,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与微生态制剂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凝血功能及Toll样受体-5(TLR5)、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微生态制剂(双岐杆菌三联活菌)。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Sutherland DAI评分、凝血指标以及TLR5和NF-κB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5%)明显高于对照组(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utherland DAI评分比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Sutherland DA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LR5和NF-κB阳性表达率均呈不同程度降低,而观察组TLR5和NF-κB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呈不同程度增高,而血小板计数(PL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呈不同程度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美沙拉嗪与微生态制剂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凝血功能,同时能够有效降低TLR5、NF-κB的表达水平,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孙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6):1285-1286
目的:观察培菲康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3组,每组病例均40例。联合治疗组为培菲康联合曲美布汀;对照组两组为单用培菲康组和单用曲美布汀组。治疗4周后三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5%,单用培菲康组总有效率77.5%,单用曲美布汀组总有效率8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各单用药物对照组(P〈0.05),单用培菲康组与单用曲美布汀组比较,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培菲康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