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依据国标《煤的碳氢测定方法》,从多方面分析影响二节炉法测定煤中碳氢含量的影响因素,即试验试剂、氧气的流量、推进速度和反应的温度等,提出试验过程的注意事项,分析影响测定准确性的原因,并对试验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结合GB/T 476对三节炉法测定煤中碳氢含量的操作方法进行分析,详细探讨了空白的来源与操作注意事项、吸收管和燃烧管的维护及使用的规范方法,用试验数据说明了规范操作的意义,从原理及影响方面阐述了规范操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刘晓文  黄麟 《矿冶》2013,22(3):36-38
文章采用红外测温法研究延期药的燃烧温度,将延期药压制成延期体装入测试模具,然后分别用两种红外测温仪对燃烧温度进行测量,拟合燃烧温度曲线并分析。对延期药燃烧温度的研究结果表明,用红外测温法可以清楚地反映延期药从点燃到燃烧结束燃烧温度的动态变化规律。该方法对延期药的配方设计、寻找优良性能的添加剂、延期药的延期精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红外法测定煤中碳、氢含量的过程,详细地分析和识别不确定度的来源,建立了测量过程分量的数学模型,量化了各分量的相对不确定度,最终确定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并报出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5.
从工作原理、称样质量、试验是否需要催化剂、燃烧所需气体及燃烧温度等方面论述了高温燃烧红外光谱法和库仑滴定法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采用红外测温法研究延期药的燃烧温度,将延期药压制成延期体装入测试模具,然后分别用两种红外测温仪对其燃烧温度进行测量,拟合燃烧温度曲线并分析。对延期药燃烧温度的研究结果表明,用红外测温法可以清楚地揭示延期药从点燃到燃烧结束燃烧温度的动态变化规律。该方法对延期药的配方设计、寻找优良性能的添加剂、延期药的延期精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外吸收法测定煤中全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皮中原  尹杨林 《煤炭学报》2008,33(10):1173-1177
就影响红外吸收法测定煤中全硫的氧气流量、样品质量、燃烧温度、催化剂、样品推进方式等因素进行试验并确定了测定条件.标准煤样测定结果都在标准值的不确定度范围,日常分析样品(w(St,d)<4.50%)测定结果与艾氏卡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明2种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结合实例论述了用红外吸收法测定煤中碳、氢元素的基本原理,总结了正确应用红外吸收法测碳、氢的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测定煤中碳氢元素的含量,在分析电量-重量法测定碳氢元素含量原理的基础上,选用碳氢一体化测定仪对煤样进行了碳氢元素含量测定,并据此分析了影响煤中碳氢元素含量测定准确度的因素,提出了提高煤中碳氢元素含量测定准确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国家标准GB/T 476—2008《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中的电量-重量法和三节炉法分别对12种标准物质煤样进行碳氢含量的测定,并对2种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比较,指出从统计学方面判断电量-重量法和三节炉法可以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11.
李婷  徐开群 《煤质技术》2012,(1):25-28,34
为深入阐述红外-热导联合法测定煤中碳氢氮含量的原理,以图示、化学方程式和公式推导的方式对红外法和热导法在煤质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解析,指出红外法用于测定煤中碳氢含量和热导法用于测定煤中氮含量时分别使用光电和热导技术对煤中的元素进行定量分析.联合应用红外法和热导法,对提高煤质检测水平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BCH-1型半自动碳氢测定仪测焦炭中碳氢过程,考察了其最佳测试条件;说明了电解吸收法对测焦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红外法测定煤中全硫含量的过程,分析了煤中全硫含量测定不确定度的来源识别,建立了测量过程分量的数学模型,量化了各分量的相对不确定度,最终确定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并报出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4.
气溶胶对煤燃烧的抑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煤的燃烧是表面气相燃烧和内部阴燃综合作用的结果。选取粒径1~3cm的宁夏枣泉不粘结块煤,采用1m3密闭试验箱,研究了气溶胶灭火剂在30min浸渍时间内对煤火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气溶胶灭火剂对煤的燃烧有一定抑制作用,扑灭了煤表面的气相燃烧火焰,且随着用量增加,煤燃烧体系的温度降低,燃烧速率减慢。当气溶胶灭火剂加入量增加至150g/m3时,在规定的浸渍时间内每分钟煤表面温度的降低幅度提高了约5倍,煤燃尽的总时间延长了约1倍多。  相似文献   

15.
以实际比对实验为例,介绍了TQ-3A碳氢元素分析仪在测定煤中碳氢的几个影响因素,并提出控制措施,以确保碳氢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煤中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煤中矿物成分研究,综合评述煤中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燃烧工况条件下煤中矿物质转换为不同的矿物质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煤燃烧过程中氯析出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石英管管式炉进行试验,研究了温度、气氛、空气流量、停留时间对煤中氯析出特性的影响。燃烧过程中煤中氯基本上是以HCl形式析出。200℃开始氯析出,到600℃时90%氯已析出。1000℃氧化性气氛燃烧时,煤中氯的转化在10min内基本完成,过量O2对转化率影响不大,但O2量不足却会造成HCl转化率明显下降。最后给出了煤燃烧过程中氯析出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实例论述了用红外吸收法测定煤中氢元素的基本原理;总结了正确应用红外吸收法测氢的几个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不同温度下准东煤燃烧颗粒物的生成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宪鹏  于敦喜  樊斌  吴建群  徐明厚 《煤炭学报》2015,40(11):2690-2695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准东煤燃烧颗粒物的生成特性,在实验室沉降炉中开展了准东煤燃烧颗粒物的生成特性的实验。实验温度为900,1 000,1 100,1 300 ℃,实验气氛为模拟空气气氛。燃烧生成的颗粒物被低压撞击器(LPI)收集并获得其粒径分布,其化学成分使用XRF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准东煤在不同温度下的颗粒物生成特性呈现明显的差异。在900 ℃和1 000 ℃时亚微米颗粒物(PM1)的生成量明显高于1 100 ℃和1 300℃时,并且亚微米颗粒的峰值粒径也较1 100 ℃和1 300 ℃大。900~1 100 ℃时超微米颗粒(PM1-10)的生成量相当,而在1 300 ℃时具有显著的上升。对颗粒物的成分分析发现,在较高温度下,煤中灰分对Na蒸气的吸收或反应是PM1生成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煤中氟含量测定可替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B/T18510-2001《煤和焦炭试验可替代方法确认准则》中与标准物质相比较方法,对可替代方法(标准曲线法)测定煤中氟含量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通过验证可替代方法,找到了一种新的可替代GB/T 4633-1997的测试煤中氟含量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