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设山区铁路,与平原地区相比,因地形地质的差别,施工组织设计的侧重面有较大的不同。此文以某新建山区铁路为例,对设计阶段开展施工组织设计应注重的6个方面,即合理确定分项工程工期和相关技术指标、合理布设铺架基地和确定日任务指标、合理确定特殊结构桥梁梁型和施工方案、隧道施工是否设置辅助导坑、临时引入汽车运输便道的设计与修建、合理选定砂石料来源点进行详细论述,为今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艰险山区铁路工程沿线地区一般具有自然灾害频发、高原高寒缺氧、建设条件极为困难、施工周期超长等复杂的外部环境。为满足艰险山区铁路施工营地建设“以人文本”需求,给参建人员生活提供适宜安全的环境,基于艰险山区铁路工程施工营地建设的外部环境分析,从房屋材质备选方案比选、营地建设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节能环保等方面对施工营地建设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方案与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山区铁路及类似工程的施工营地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青藏铁路临时施工便道恢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勘测与施工需要 ,青藏铁路建设填筑了大量的临时施工便道 ,总长度达 2 0 0 0km ,施工便道因受到车辆等碾压 ,致使土壤结构板结、植被枯死 ,并在施工后形成条状裸露地面 ,严重影响高原的自然景观。本文总结分析了施工 3年来的便道植被移植和植草恢复试验经验 ,针对非多年冻土、冻土、沼泽、河滩不同地带类型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方案 ,对青藏铁路的便道恢复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我国铁路所经之处多为人口稀疏区,既有道路难以满足原材料与废弃物的运输需求,常常依靠施工便道。为解决环境险峻处施工便道难以快速设计优化与直观展示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地理坐标系下施工便道三维快速设计方法。研究结论:(1)地理坐标系与投影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为参数计算与三维展示提供了前提;(2)施工便道参数化建模方法分为边坡类型判断、轮廓线获取、模型生成三个步骤;(3)设计成果以三维模型、矢量图形、填挖方量以及局部地形修改数据进行输出,并以图层化管理;(4)实现球面三维场景中施工便道模型一键生成与设计方案科学比选,模型的可编辑性能够对设计成果进行优化,地形填挖数据的局部更新与实时控制可实现地形分析的准确性和地形的快速修改与恢复;(5)在某铁路工程高陡边坡桥墩施工时,本文设计方法可实现施工便道方案比选与快速设计。  相似文献   

5.
京沈客运专线大庙大桥跨越既有京承铁路,因桥交通较为不便,施工便道就近由既有乡村道路引入。施工便道拟定从既有隧道顶部穿过。在本论文中,使用Midas数值计算软件,计算了在上部汽车荷载80 t作用下,隧道及施工便道的变形情况,分析了施工对既有营业线京承铁路的安全运营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中仙 《铁道勘察》2013,39(2):64-67
通过复杂山区铁路(宜万线)铁路绿色通道建设设计的施工实践,对硬质岩石及圬工工程的绿化工程成果及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环保政策的进一步趋严和铁路建设主战场转向中西部,传统燃油型铁路隧道施工装备高能耗、高污染、低工效的缺点进一步显现,迫切需要新能源装备替代.本文以新建西宁至成都铁路甘青段为对象,介绍以电动装备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在西部高原山区新建铁路隧道施工中应用的政策条件,分析新能源装备与传统燃油型...  相似文献   

8.
西南高原地区的气候极其复杂、严苛,给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建设带来诸多难题.高原铁路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也要重点关注施工的便利性、工艺匹配性、减材节能及施工环节缩减程度等问题.接触网是沿线连续电能供给系统,接触网装备中腕臂结构数量巨大,且高原适应性尤为重要,通过深入调研西南高原铁路所处环境及地理状态,提出适应...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施工需求,铁路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除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周边道路、水路外,还需要新修施工便道或对既有道路进行整修。本文通过对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便道设置的必要性及其所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原地区铁路规划建设是我国铁路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高原铁路施工受高海拔、低含氧量、气候干燥等因素影响,现场施工作业的人工、机械效率与平原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本文分析了高原铁路施工的环境特点,梳理了现有研究成果,对比了不同行业造价标准规定,建议高原铁路施工降效研究应充分考虑不同专业施工人工、不同类型施工机械实际降效的差异性,并结合现场实际测定数据按每增加500m划分海拔高度,合理确定人工和机械的降效幅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铁路网的延伸,穿越大风地区、沙漠地区或风沙地区的铁路项目越来越多,现行的相关标准表现出明显的不适用性,针对风沙地区铁路施工增加费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以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新疆段四大风区为研究样本,根据现场测定的不同风力等级条件下人工、机械降效幅度,结合各风区的施工月份大风资料,确定各风区的降效系数,并与原标准、其他行业分别进行水平测算分析。研究结论:(1)铁路工程风沙地区施工增加费的计算基数宜由人工费调整为人工费与施工机械使用费之和;(2)通过水平测算分析,提出风沙地区铁路施工增加费标准建议,可为《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南及邻区发育分布有大量的可溶岩,随着中西部高速铁路建设的加大,大量的铁路不可避免的穿越岩溶发育区,岩溶问题给该区域的高速铁路选线及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根据多条已建成和在建的岩溶山区高速铁路岩溶工程地质问题,探讨这些地区高速铁路建设所面临的主要岩溶工程地质问题。拟定以地形地貌、气候和高铁主要岩溶问题为主控因素的分区原则,构建高原岩溶区、斜坡过渡带岩溶区、岩溶化平原区等3大高速铁路岩溶工程地质区;在此基础上基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程度和岩溶水系统特征为控制因素的分区原则,细分为17个高铁岩溶工程地质亚区。高速铁路岩溶工程地质分区的研究成果,有利于针对西南及邻区不同的岩溶工程地质分区特点,制定相应的高速铁路勘察设计方案,以查明铁路建设遇到的复杂岩溶工程地质问题,拟定相应的工程措施,规避铁路建设的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13.
越岭段的铁路选线是线路选线中的重点、关键,涉及到线路走向、投资节省、运营安全、减灾防灾等;越岭段的选线应因地制宜、因线制宜,综合考虑铁路建设及运营期间的各方面需求。针对锦州港至白音华铁路由赤峰越天河梁进入锡林浩特界,线路方案综合了灾害防治、绿色环保、运营通风、运输实践、投资节省等因素,经过系统的研究、比选后确定。天河梁越岭段线路选线是减灾选线理念在山区越岭选线的工程实践,对严寒多雪的山区铁路越岭选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问题,结合相关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了高速铁路高墩大跨桥梁跨径范围和选型原则,提出了高烈度地震区桥梁设计和减隔震技术,提出了峡谷风环境下高速铁路行车安全保障技术。同时,对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中常见的高陡边坡防护、危岩落石防护以及泥石流综合治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解决方法,为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桥梁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复杂艰险山区地质灾害问题十分突出,工程建设条件差,高速铁路线型标准高,适应地形及绕避不良地质的灵活性差。对于长达数百至上千公里的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带状工程,众多的地质灾害绕无可绕、避无可避时,只能避大就小,海量筛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风险可控的线路和工程方案。高效识别“长线路、宽廊道”范围地质灾害,量化百年服役期铁路工程安全风险,科学确定“宏观走向”“空间线位”“工程设置”等多层次风险调控举措,实现以“减灾”为核心的方案群多目标智能优化,是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成功修建与安全运营的关键。本文简介了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减灾选线设计成套技术,该技术以“一套减灾选线理论与方法”+“三大减灾选线支撑技术”为核心,成功突破了复杂艰险山区修建高速铁路的技术瓶颈,支撑了6300 km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的工程建设,指导了1.3万km高速铁路的勘察设计,并被其他陆地交通项目借鉴利用,在服务“交通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大跨度上承式连续钢桁梁是铁路桥梁结构的创新形式,能有效降低桥墩的建筑高度,降低基础与桥墩的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技术、经济优势突出,在山区铁路桥梁建设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这种新的铁路桥梁结构形式技术标准尚待完善.本文依托新建玉溪至磨憨铁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元江特大桥(108.0+151.5+249.0+151.5+108.0)m上承式连续钢桁梁,分析总结大跨度上承式连续钢桁梁在结构设计、加工制造、现场架设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为类似桥梁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针对铁路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在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分析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06年生态可持续能力的基础上,探讨在生态敏感的西南山区实现"绿色铁路"建设的方法和措施,为实现铁路建设与资源的保护协调提供可借鉴的方法。研究结论:(1)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322 6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56 66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565 96 hm2,该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2)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进行绿色铁路建设,实现铁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需要保护林地资源和水资源,同时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8.
铁路工程建设采用施工设计图施工招标,是铁路建设史的一项重大改革。在此情况下,如何保证施工图预算编制质量,有效控制工程投资,成为现阶段工程经济和专业设计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此文在阐述现阶段施工图预算定位的基础上,就影响施工图预算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论述,进一步提出强化施工图预算编制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