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世纪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世纪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始终处于特殊重要的位置。20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世纪,也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村走向繁荣、农民进入富裕和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世纪。因此,“三农”问题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在世纪里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21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与美国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梦与美国梦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深刻的内涵和意蕴,有深远的社会和世界影响,值得我们深入进行比较研究。美国梦的终极目标是个人成功,核心内容是"白手起家",其产生和实现的土壤是美国精神和美国制度,三者交互作用构成了独特的美国文化。中国梦与美国梦产生的时代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内涵和意蕴有着国家之梦与个人之梦、国家基点与个人基点、国家意志与个人愿望、国家建设与个人奋斗之别,两者实现的主体和条件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比较告诉我们:个人国家都要有梦想,要追求成功。美国梦有不少合理的、有价值的内容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中国人更要超越美国梦,追求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历史不仅是过去的存在,还本质地蕴含并指向未来,中国梦是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上,既有超越性又有现实性的当代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中国元素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基因。对中国模式进行哲学反思是实现中国梦的一种思想路径和精神动力。中国模式的表层是经济发展的奇迹,中间层是政治制度的内在优势,深层是中国文化的元素或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要进一步注入中国元素,要将"仁爱"经反思和批判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模式正走在路上,它不是自我封闭的真理体系或完美的实践模型,中国传统文化的心性修养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的结合还有许多空白,而"新""老"传统的消极因素的勾连已然成为阻碍现代化进程的障碍。近代以降我们的文化传统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由马中西融合创新形成的新传统。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的梦想,实现了现代转换,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统一,"中国梦"的实现走上了科学的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著的是其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继往开来是"中国梦"实现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他对"三农"问题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相结合,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他的许多关于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科学论述,对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法治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基础上提炼而成,凝结了国家、社会、个人对法治在意识形态、治国方略、社会文化方面达成的价值共识。在新时代坐标中,法治价值观秉承"问题意识"、立足法治建设,以贯彻实践性来实现法治的价值承诺;强化意识形态、深化治理方式,以贯彻创新性来实现法治的价值承诺;坚持人民主体、贴近群众生活,以贯彻人民性来实现法治的价值承诺。只有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变"中,才能更好地把握法治价值观生成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以及历史逻辑,使法治价值观按照规律产生并归于实践检验的结论中。  相似文献   

7.
张志平 《学术探索》2005,1(1):118-123
沈从文的中国梦是他基于其审美主义理念对"中国"的艺术想象。他梦中的"中国"是一个完全以人性为原则建构起来的理想社会,文学和教育是他为这一梦想设计的实现方略。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政治文化语境中,他一直恪守着通过思想文化变革,参与现实政治实践这一"大政治"的胸襟、理念和思维方式,这使他只能宿命般地走在梦中的道路上"向人类远景凝眸"。  相似文献   

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村、农民、农业以及"三农"综合问题等四个方面。农村问题的研究项目数量最多,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发展与改革建设、农村政治民主与法治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九个方面;关于农民问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民工问题、农民素质问题、失地农民问题等方面;农业问题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农业发展、农产品及土地问题;"三农"问题的综合研究涉及中国历史、应用经济、经济理论、人口学和党史党建等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也存在重复研究多、跨学科力度不够、研究人员水平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梦高度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当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理想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刻的蕴涵。中国梦是理想与现实、共性与个性、世情与国情、静态与动态、合力与张力、求同与存异、刚性和柔性、国富和民福的统一,它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可纵向从过去、现在、未来,横向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构建由强盛中国梦、法治中国梦、文明中国梦、和谐中国梦、美丽中国梦与幸福中国梦组成的"5+1"立体结构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系统探索有效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并构建保障系统,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是以中华民族全体人民为主体的共同生活理想在当代的实践过程。实现中国梦与探索共同生活理想在现实必要性上,在主体、基础和目的上都保持很大一致性。因此,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共同生活理想以及生活方式的历史发展规律就尤其必要了。共同生活理想的探索为中国梦规定了现实的实践路向,它需要中国梦实现全面的、和谐的、有创造性的以及文化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列宁认为,“共耕制”是帮助农民更快地过上文明生活的可靠“出路”。这是列宁探索农民为主体的落后俄国如何向社会主义大农业过渡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维度与列宁共耕制思想有深厚的渊源:毛泽东把共同富裕和机械化作为中国农业集体化的根本目标和主要手段:邓小平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从“家庭联产承包制”走向“适度规模”经济:胡锦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观是列宁共耕制思想的中国化发展。列宁共耕制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加快农民收入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对于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实现农民增收,应抓住主要矛盾,采取制度和政策创新、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淡漠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唯一出路是实现现代化,而现代化对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政治的民主化;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九亿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如何,是衡量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参数,是事关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重大的政治问题;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冷漠深层次的原因既有经济层面的,也有政治、文化层面的;要立足本国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健全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农村民主制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政治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张心淼 《河北学刊》2004,24(2):198-200
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从农民收入着手;而农民收入的下降,主要是因城乡资源的不平衡流动所造成.城乡资源的不平衡流动是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矛盾的表现.所以,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就必须在坚持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原则下,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知识化.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的传播学根源是社会生产力、历史与国情三方作用形成的传播障碍与隔阂,其外在表现是城乡之间信息鸿沟过大、农民阶层处于失语状态,农民获取信息成本过高三个相互关联层面.目前农村传播图景正发生着裂变,城乡之间依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传播容器.因此,解决"三农"的问题的传播学路径是渐进式改革,即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激活农村传播容器;积极推进自然村落的分界与重组,合理规划农村传播路径,从空间角度降低社会信息交易成本;加强农村媒介系统、农村教育文化建设,实现农村传播主体的创造性转化.这三个方面应齐头并进、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不可偏重任何一方.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农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中国农村的品牌建设浪潮,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有深远影响,它标志着中国农业正在发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品牌建设理应走在全国前列。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探求农业品牌发展规律,对山东省乃至全国农业品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新农村工作的重点;要求加快农村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村发展的全面性、可持续性,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宁德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及环境污染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机制体制缺失、科技力量薄弱、生态农业发展缓慢、农民主体意识薄弱。针对以上问题,宁德市应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认真抓好完善机制体制,强化生态文明效能;提高科技水平,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确立正确生态观,培育新型农民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2007年初,中共中央用1号文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的任务,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互动发展,这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实际,在对民族自救运动进行冷静反省、对西方文化进行认真研究,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梁漱溟形成了其乡村建设人才思想.重视知识分子人才在中国现代化中的作用、知识分子人才要与农民相结合、注重培养人才的团体精神等是其人才思想的深刻内涵.其发展农村教育、全面培养农村人才等思路和措施,对于推进"科教兴农"、"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实现社会和谐,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