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X 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Cu2 (N3 )2 (PPh3 )4 ]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 /c, 晶胞参数为:a=2. 348 8(5)nm, b=1 .373 8(3)nm, c=2 0099(4)nm; β=106 42(3)°, Z=4。配合物 [Cu2 (N3 )2 (PPh3 )4 ]的每个分子是由 2个叠氮基团桥联的双核铜分子,铜(I)离子采取四配位的变形四面体几何构型,每个铜原子分别与 2个三苯基膦的磷原子及 2个叠氮基团的氮原子形成配位键。热重分析显示标题化合物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在[PPN]Cl存在下,n(InCl3):n(Se(SiMe3)2)=2:1反应生成一个硒桥双核配合物[(Ph3P)2N]2[(InCl3)2(μ-Se)](1),晶体结构中的[(InCl3)2(μ-Se)]2-阴离子部分包含一个角度为102.60(3)°的弯曲In-Se-In链接键。在Cy3PO存在下,n(InCl3):n(Se(SiMe3)2)=2:3反应生成一个新奇的金刚烷类四核配合物[Cy3POH]4[(InCl)4(μ-Se)6](2),配合物2的阴离子[(InCl)4(μ-Se)6]4-包含有6个μ-Se2-桥链接4个[InCl]2+单元,平均In-Se-In键角为99.66(3)°。配合物1和2经X-射线结构分析均含有四面体配位的金属铟。  相似文献   

3.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Cu2(N3)2(PPh3)4]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2.348 8(5)nm,b=1.373 8(3)nm,c=2.009 9(4)nm;β=106.42(3)°,Z=4.配合物[Cu2(N3)2(PPh3)4]的每个分子是由2个叠氮基团桥联的双核铜分子,铜(Ⅰ)离子采取四配位的变形四面体几何构型,每个铜原子分别与2个三苯基膦的磷原子及2个叠氮基团的氮原子形成配位键.热重分析显示标题化合物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个孔状的无机混合金属钒-钴化合物[(H2O)2Co(VO3)2](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对该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化合物晶体属于六方晶系,Pnma空间群。晶胞参数:a=5.5647(1),b=10.6877(1),c=11.8514(1),V=704.848(15)3,Z=4,Mr=292.84,Dc=2.760g/cm3,μ(MoKα)=4.922mm-1,F(000)=564,S=1.072,R=0.0131,wR=0.332[I2σ(I)]。配合物1由共享角的VO4四面体链组成,它通过钴-氧共价作用结合配合物阳离子[Co(H2O)2]2+部分形成了一个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以碱式碳酸铜、邻菲口罗啉和高氯酸为原料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phen)3].(ClO4)2。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3.629 56 nm,b=1.582 15 nm,c=1.223 70 nm;β=101.936°,V=6.875 17(6)nm3,Dc=1.507 g/cm3,Z=4,F(000)=2 720.0。最终偏离因子R1=0.045 2,wR2=0.067 6。晶体结构测试表明:晶体中每个铜原子与3个邻菲口罗啉的6个N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合晶体结构进行了电化学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热技术合成了配位聚合物{[Cu(C10H2O8)(C3H4N2)2(H2O)2][Cu(C3H4N2)4(H2O)2]22H2O}n(1),用X-射线单晶衍射及元素分析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9.995(2),b=10.643(2),c=11.111(2),α=115.52(3)°,β=91.40(3)°,γ=111.69(3)°,V=967.0(3)3,Z=1,F(000)=480,S=1.015,R1=0.040 0,wR2=0.101 2[I>2σ(I)].CCDC:865259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手性双核配合物[Cu2(N3)4(R-M e4chxn)2](1)(R-M e4chxn=R-N,N,N′,N′-四甲基-1,2-环己二胺),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手性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a=9.29(2),b=9.66(7),c=16.40(7),=97.77(4),°Z=2。配合物[Cu2(N3)4(R-M e4chxn)2]的每个分子中,Cu(II)离子采取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几何构型,每个铜原子分别与1个M echxn的氮原子及3个叠氮基团的氮原子形成配位键。磁性研究表明,在化合物1中,Cu(II)与Cu(II)离子之间表现为反铁磁相互作用。用哈密顿函数H=2JS1S2对其χMT-T曲线进行了拟合,得到1的朗日因子g和交换常数J分别为2.09和-1.16 cm-1。  相似文献   

8.
采用Cu(NO3)2.3H2O和phth(邻苯二甲酸)混合反应得到了配位聚合物Cu(phth)2(H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838 95(17)nm,b=1.444 1(3)nm,c=0.709 92(14)nm,β=112.14(3),°V=796.7(3)3,Z=2,Dc=1.792 g/cm3,F(000)=438.0,S=1.100,R1=0.037 6,wR2=0.099 8。铜原子为4配位,呈畸变正方形构型,通过邻苯二甲酸根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一维之字型链,相邻的链之间靠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N(CH2CH2CH2CH3)4]3[AsMo12O40],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变温磁化率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c空间群,a=1.416 48(14)nm,b=1.753 25(17)nm,c=2.280 7(2)nm,β=101.626(2)°,V=5 547.9(9)nm3,Z=2,R1=0.076 5,wR2=0.240 9.在该晶体结构中,带相反电荷的Keggin结构多阴离子[AsMo12 O40]3-簇和四丁基胺阳离子以静电引力结合,并交错排列.  相似文献   

10.
溶剂热法合成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钴配合物[(C5H10NS2)3Co(Ⅲ)],并制备了其单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并结合晶体结构对配合物做了电化学研究。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417 1(3)nm,b=1.033 3(4)nm,c=1.711 4(5)nm,z=4,Dc=1.423 g.cm-3,μ=1.268 mm-1,F(000)=1 056,最终结构偏离因子R=0.032 1,ωR=0.086 4,S=1.070。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水溶液法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Cu(C_(10)H_(14)N_4)(C_7H_4O_3)_2·3H_2O(1)(C10H14N4=1,1'-(1,4-丁基)双咪唑(bbi);C7H4O3=对羟基苯甲酸),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R-3c空间群,a=20.614(19),b=12.349(11),c=12.003(11),α=90°,β=116.840(14)°,γ=90°,V=2 726(4)3,Z=4,F(000)=1 892,S=1.054,R1=0.1044,wR2=0.206 2[I2σ(I)].  相似文献   

12.
以四氢呋喃(THF)作溶剂,将[Ru(PPh3)3Cl2]与等摩尔的K[H2B(timMe)2]和过量的苯肼(PhNHNH2)反应,得到1个阳离子配合物[Ru(PPh3){κ3-H,S,S’-H2B(timMe)2}(PhNHNH2)2]Cl·0.5CH2Cl2(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配合物1中的中心钌原子与三齿螯合配体[H2B(timMe)2](κ3-H,S,S’)、1个三苯基膦(PPh3)、2个顺式cisPhNHNH2配位形成1个八面体几何构型。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价键分析,可确定配合物1中HOMO和LUMO间的能隙较窄,只有3.62 eV。  相似文献   

13.
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配合物[Zn(phen)3].(ClO4)2,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1.355 36(14)nm,b=2.559 3(3)nm,c=2.077 1(2)nm,β=109.04°,V=6.810 8(12)nm3,Z=8,Dc=1.570g.cm-3,μ=0.942 mm-1,F(000)=3 280。该配合物中心离子是一个典型的八面体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14.
在热甲醇溶剂中以三苯基膦为还原剂直接与硝酸铜反应得到一价铜化合物[Cu(PPh3)2(NO3)]。通过熔点测定合成的配合物的纯度,实验值接近理论值。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除三苯基膦参加配体外,硝酸根作为双齿配位也参加配位。将配合物[Cu(PPh3)2(NO3)]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酸中,用EDTA络合滴定确定了配合物中Cu元素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标题配合物[Mn(phen)(H2O)4].SO4.2H2O,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研究.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晶胞参数:a=8.880 7(6)nm,b=18.517 3(12)nm,c=22.115 4(14)nm,β=90,°V=3 636.84 nm3,Z=8,密度Dc=1.605 mg/m3,吸收校正μ=0.895 mm-1,F(000)=1 816,测量温度为T=298(2)K,最终偏差因子分别为R1=0.046 7和ωR2=0.131 1.晶体结构表明,每个Mn(II)原子与来自邻二氮菲的2个氮原子和4个溶剂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结构.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乙腈中,二(4-苯基吡唑)甲烷(bphpzm)与CuCl溶剂热反应得到配位聚合物[Cu(μ-Cl)(bphpzm)]n,该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X-射线衍射法测得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晶胞参数:a=3.272 5(8)nm,b=0.395 28(9)nm,c=1.311 8(3)nm,α=γ=90°,β=100.465(5)°,V=1.668 7(7)nm3,C19 H16 ClCuN4,Mr=399.35,Dc=1.590 g/cm3,Z=4,F(000)=816,R1=0.028 7,wR2=0.052 7,S=1.065。化合物1是由半梯型一维[Cu(μ-Cl)]n链通过bph-pzm配体桥连而形成的两维结构。每个铜原子与两个Cl原子和两个N原子配位,形成一个扭曲的四面体配位结构。Cu-N,Cu-Cl键长分别为0.208 2 nm,0.237 9 nm。  相似文献   

17.
通过 X-射线晶体衍射 ,确定了 ( Me2 NCS2 ) 2 CH2 (化合物 I)和Me2 NCS2 CH2 CH2 S2 CNMe2 (化合物 )的晶体和分子结构。 ( M2 NCS2 ) 2 CH2 属于正交晶系 ,空间群为 :Pca2 1 ,晶胞参数为 :a=1 3.80 99( 3) ,b=4.345 3( 1 ) ,c=2 0 .3686( 4 ) ,Z=4。 Me2 NCS2 CH2 CH2 S2 CNMe2 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 :P2 1/c,晶胞参数为 :a=6.0 69( 7) ,b=7.82 9( 2 ) ,c=1 3.45 5 ( 3) ,β =91 .76( 3)°,Z=2。它们都包含了由硫原子与烷基相连的两个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团。在化合物 I中 ,由亚甲基相连的两个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平面间的二面角是 5 5 .92 ( 2 )°。在化合物 II中 ,原子 S1、C4、C41、S1 1所在平面与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原子所在平面间的二面角为 84.4( 2 )°。在两种结构中 ,S2…C4的距离 (分别为 3.0 899( 2 ) ,3.0 966( 3) )比范德华半径 ( 3.5 5 )小很多。范德华力对晶体结构起到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1,2-双(二苯基膦)乙烷(dppe)与一价铜化合物CuX(X=Cl,Br,ClO4))直接反应得到3个一价铜配合物[CuCl(dppe)]2(μ-dppe).2CH2Cl2(1),[CuBr(dppe)]2(μ-dppe).2DMF(2)和[Cu(dppe)2][ClO4](3),对这些配合物进行结构和光谱表征。结表明,其中二价阳离子部分([{CuX(dppe)}2(μ-dppe)]2+)的结构与已发现的具有与两个铜原子中心连接的一个螯合式和一个桥式的dppe配体的许多其他配合物结构相类似,另外一价阳离子([Cu(dppe)2]+)是一单核铜与2个dppe配体螯合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一价铜盐与巯基氮杂环配体2-巯基1-甲基咪唑(简写为MeimSH)和三苯基膦(简写为PPh3)作用首次合成了光致发光配合物[Cu(MeimSH)(PPh3)2I],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性质、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以及紫外光谱性质、荧光光谱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cn,晶胞参数为:a=2.22028(12)nm,b=1.78765(9)nm,c=1.84870(10)nm,α=90°,β=90°,γ=90°,V=7.3376(7)nm3,Z=8,Dc=1.501 Mg/m3;配合物的堆积结构中存在C-H…π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这些弱相互作用导致二维超分子网络结构的形成;在室温经270 nm波长激发,配合物的CH2Cl2溶液在439 nm处出现最大荧光发射峰,此最大发射是配体MeimSH和PPh最大发射的共同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索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技术及结构特点,利用4-氟水杨酸(H2foac),1,10-邻菲罗啉(phen)与乙酸铜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中心对称的双核铜配合物[Cu2(foac)2(phen)2]·10H2O,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测试。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1 39(6)nm,b=1.149 23(11)nm,c=1.443 75(14)nm,α=72.640(9)°,β=76.857(8)°,γ=76.491(8)°。每个铜离子与2个配体foac的3个氧原子以及phen配体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四棱锥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利用分子间水簇作用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