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是“边绿—中脑区”的组成,与海马等边绿系统结构有密切的联系。电刺激 PAG 或在脑室注射吗啡,均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本文探讨了刺激PAG 及第三脑室注射吗啡、纳络酮对背侧海马单位伤害性放电的影响。实验用猫42只,用玻璃微电极记录背海马单位放电。用波宽0.5ms,100HZ,串、长100ms,2 V 和40V 的串脉冲刺激隐神经。观察刺激 PAG(0.2ms,100HZ,200ms,2—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的包膜糖蛋白gp120引起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的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termpotentiation,LTP)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脑片记录技术,记录大鼠海马CA1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研究了Genistein对gp120引起的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的突触传递和可塑性变化的影响。结果gp120对高频电刺激(HFS,100Hz,1000ms×2,串间隔20s,共2次)Schaffer侧支引起的大鼠海马CA1区LTP产生抑制作用,而对PTP没有影响。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可以反转这种抑制效应。结论gp120可能通过抑制海马CA1区LTP而参与艾滋病痴呆(HIV1associateddementia,HAD)的形成,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的作用。方法:采用酶加机械分离的方法,急性分离出成年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后,将含有锥体细胞的细胞悬液滴加于盖玻片上,待贴壁后选取符合实验条件的细胞,运用膜片钳单通道技术记录同一钳制电压下离子通道活动情况。结果:低浓度葛根素(1.2,2.4mmol·L-1)对L型钙离子通道的活动无明显影响;浓度达到4.8,9.6mmol·L-1时,L型钙离子通道平均开放时间由对照组的11.773±4.838ms分别减少到7.948±2.513ms和4.533±0.828ms(P<0.05),浓度进一步增加到19.2mmol·L-1时,通道平均开放时间降至3.042±0.792ms(P<0.05)。当葛根素达到一定浓度(4.8,9.6mmol·L-1)时,通道开放概率由对照组的0.0011±0.0001分别减小到0.00053±0.00018和0.00032±0.00013(P<0.05),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19.2mmol·L-1),开放概率降至0.00021±0.00009(P<0.05)。总体而言,葛根素可以抑制单个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活动,减少通道开放时间,降低通道开放概率。结论:葛根素可以抑制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减少通道开放时间,降低通道开放概率,并成浓度依赖性。提示临床上葛根素治疗缺血性中风可能与其抑制神经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的开放,防止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大鼠离体海马脑片孵化技术,观察了以针刺真能常用的各种频率的电极刺激,作用于海马脑片schaffer侧枝及orien纤维时,海马CA_1区锥体细胞层和放射层的群体锋电位(PS)和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的变化,籍以推测海马在参与直刺镇痛过程中,对不同频率的电针刺激所发生的电活动特征及发生机理。剌激强度2—4伏,波宽0.3ms,电刺激频率分别为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对不同单色激光闪光刺激的反应,为论证激光诱发的神经系统生物学效应提供实验支持。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开颅钻孔暴露脑面,进行在体膜片钳记录。全细胞记录稳定后,采用4种不同波长的单色激光对其眼球进行闪光刺激,记录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反应。结果:给予大鼠闪光刺激后,其海马神经元对蓝色激光和紫色激光表现出明显的超极化反应,对红色和绿色激光刺激则没有明显的反应。蓝光引起的变化中,超极化的幅值为(8.32±1.10)m V,反应持续时间为(115.32±13.02)ms;紫光引起的超极化的幅值为(9.01±2.25)m V,刺激反应持续时间为(109.27±16.62)ms,蓝光和紫光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50 m W、75 m W、100 m W、125 m W功率的紫色激光刺激引起的超极化幅值,分别为(7.28±0.16)m V、(9.25±0.71)m V、(10.91±0.08)m V、(12.67±0.38)m V,相关性分析显示幅值变化与刺激功率高度正相关。结论:麻醉状态下,蓝光和紫色的闪光刺激可以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出现明确的抑制性反应,红光和绿光没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人参皂苷Rgl诱导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作用,本实验采用无血清和单克隆培养方法进行细胞培养,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NSCs的形态及其分化而来的神经元、胶质细胞的形态,并经图像扫描分析仪分析海马NSCs分化的细胞数量.实验分4组:5%胎牛血清组、5%胎牛血清+30 ms/kg人参皂苷Rgl组、5%胎牛血清+15 ms/kg人参皂苷Rgl组和5%胎牛血清+10mg/kg人参皂苷Rgl组.结果显示:海马NSCs在无血清培养下,可形成巢蛋白(nestin)和5-溴脱氧尿苷(BrdU)阳性细胞球;在诱导分化后,免疫荧光染色可见B-Ⅲ型微管蛋白(Tuj-1)与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细胞;图像扫描分析结果显示15 mg/kg人参皂苷Rgl干预组海马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比例最高.此结果提示在一定浓度人参皂苷Rgl的作用下,海马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数量增多,为进一步研究人参皂苷Rgl对NSCs分化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不同步的词汇背景对面孔情绪识别的影响。方法:以28名健康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启动范式,设置五种不同的SOA条件(250 ms、100 ms、0 ms、-100 ms、-250 ms),启动刺激除了情绪词,还采用中性词作为控制条件,要求被试对目标情绪面孔做情绪类型判断。结果:在SOA为100 ms、0 ms和-100 ms时,均出现了词汇背景和面孔的显著的情绪一致性效应;其他两种SOA条件下没有出现该效应。当SOA为100 ms时,词汇背景对面孔情绪识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相同情绪价的词汇背景对面孔情绪识别的促进效应;而当SOA为0 ms和-100 ms时,词汇背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同情绪价的词汇背景对面孔情绪识别的阻碍效应。结论:面孔情绪的识别受到了不同步的语言背景的影响,这种影响局限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而且不同时间条件下影响的内在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催产素对外周刺激诱发的大鼠海马LTP及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单刺激诱发海马CA1区场电位;强直刺激坐骨神经,诱发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场电位(LTP)。在强直刺激前于侧脑室内微量注入催产素(Oxytocin,OT)及催产素受体拮抗剂-Atosiban,观察其对LTP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Fos蛋白表达。结果 单刺激坐骨神经在海马CA1区诱发出潜伏期固定(171.9±33.1) ms且可重复出现的以正波为主的场电位,平均幅度(25.7±8.4) μV。强直刺激诱导LTP产生,催产素可抑制海马LTP的诱导,但预先注射Atosiban后,海马CA1区仍能出现LTP,但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强直刺激前,海马内c-fos表达为阴性;强直刺激后,表达增强,催产素组表达则较弱,催产素加拮抗剂组也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催产素抑制海马LTP的诱导,减弱c-fos的表达,而Atosiban对该效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催产素可能是通过其受体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使用脑磁图探讨健康右利手受试者给予视觉情绪图片刺激早期情绪相关脑区磁场激活特征.方法 12例健康右利手受试者,给予国际情绪图片库(IAPS)正性、中性、负性情绪图片刺激同时记录脑磁图信号,使用SPM8b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样本t检验,设P<0.02,K>10体素阈值的脑区激活有意义.结果 正常人在给予正性情绪图片刺激时与给予中性情绪图片刺激时比较发现右侧的岛叶激活增强(0~100ms,t=2.87,P=0.004;100~200ms,t=2.97,P=0.004;200~300ms,t=2.67,P=0.008;300~400ms,t=2.65,P=0.007);给予负性情绪图片刺激时与给予中性情绪图片时比较发现右侧的额下回激活增强(0~100ms,t=2.27,P=0.016;100~200ms t=2.28,P=0.016;200~300ms,t=2.30,P=0.015;300~400ms,t=2.29,P=0.016);给予正性情绪图片与负性情绪图片刺激时比较未发现激活有差异的脑区.结论 正常人右侧岛叶、右侧额下回脑区在情绪唤醒度评价、趋向及回避行为评价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碘过量对Wistar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断乳1个月Wistar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适碘组(NI)、10倍碘组(10HI)、50倍碘组(50HI)和100倍碘组(100HI)。给予不同浓度碘化钾水喂养3个月后,处死取大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并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反应阳性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100HI组海马NSE阳性细胞细胞质的平均灰度值较NI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碘过量(100HI组)使Wistar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元NSE活性降低,影响神经元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N-糖基化对突触细胞黏附分子(SynCAM)调节突触形成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备SynCAM N-糖链定点突变质粒和正常SynCAM表达质粒转染海马神经元细胞, 膜片钳试验观察突触中的转染质粒的海马神经元作为突触后部分其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和频率.结果:突变SynCAM质粒组海马神经元动作电位潜伏期为(180.9±3.5)ms(n=14), 频率为(10.2±0.7)/s (n=14).正常SynCAM质粒组海马神经元动作电位潜伏期为(174.7±4.8) (n=14), 动作电位频率为(10.0±0.8)/s(n=1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无N-糖链缺失的SynCAM对突触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下游信号蛋白可能影响SynCAM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合欢花黄酮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学习认知能力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合欢花黄酮预处理大鼠4周后,腹腔注射地卓西平马来酸盐构建精神分裂症模型,于模型建立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学习认知能力。水迷宫试验后取脑组织,利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观察各组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S100-β、c-Fos蛋白中的表达定位情况,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内S100-β、c-Fos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合欢花黄酮干预组大鼠的学习认知能力较精神分裂症模型组大鼠有明显的提升(P<0.05)。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100-β、c-Fos蛋白表达增多,而合欢花黄酮干预后其表达减少(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合欢花黄酮能够降低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100-β、c-Fos蛋白表达(P<0.01)。结论:合欢花黄酮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的学习认知能力,并且与海马组织中S100-β、c-Fos蛋白表达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L-型钙通道特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改良Pulsinelli 4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共分为6个时点,各时点为1组。按实验分组,在上述时点急性分离出成年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后,采用膜片钳技术的细胞贴附模式记录同一钳制电压下L-型钙通道活动情况。结果: 在本研究观察的时点内,再灌注24 h时开放概率升高为0.005667±0.001560,显著高于正常组,其余时点与正常组相比较无差异;再灌注0 h(缺血组)、6 h、12 h、24 h时通道平均开放时间分别为(28.043±9.152) ms、(34.850±7.864) ms、(21.205±4.921) ms、(32.980±7.228) ms,显著高于正常组,其余各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再灌注0.5 h,通道电流幅度明显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与正常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出现钙超载可能与损伤后L-型钙通道开放时间延长、开放概率增加和通道电流幅度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4.
PTSD样情感行为异常大鼠海马ATP酶活性与Ca2+/CaM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精神与行为异常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通过频率25Hz、波宽1ms、串长10s、串隔7min、强度100μA的恒流、单向方波, 建立海马惊厥阈下电刺激PTSD动物模型;采用神经生化、流式细胞仪、荧光标记术及Westernblotting等方法, 定量观测了实验动物海马Na+-K+-ATP酶、Ca2+-ATP酶活性, 细胞内Ca2+含量与钙调素(CaM)相对活性平均通道荧光及海马组织总CaM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电刺激停止后48h内实验动物海马细胞线粒体Na+-K+-ATP酶活性明显下降, 72h内Ca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海马细胞[Ca2+]i于电刺激停止后72h内明显增高, 游离CaM平均通道荧光则同步降低, 而海马组织总CaM表达则于电刺激停止后48h内明显增多。结论:海马细胞[Ca2+]i持续增高、结合CaM含量明显增加及线粒体钠钾泵与钙泵功能受损, 可能是实验动物长时程PTSD样情感行为异常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波  颜繁诚 《医学信息》2018,(19):68-71
目的 研究糖尿病非动脉炎性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AION)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P100波潜伏期和振幅的变化。方法 将有糖尿病且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NA-AION患者17例纳入A组,将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NA-AION患者21例纳入B组,将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NA-AION患者20例纳入C组,将无糖尿病的NA-AION患者25例纳入D组,行PVEP检查。结果 A、B、C、D组P100波0.25度方格平均潜伏期分别为127.27 ms、132.37 ms、139.58 ms、125.46 ms,振幅分别为119.13 μv、124.61μv、135.62 μv、116.08 μv,A、B、C组与D组P100波潜伏期、振幅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度方格结果同0.25度方格。结论 糖尿病性NA-AION患者视神经功能较非糖尿病性NA-AION患者下降更为明显,控制糖尿病可能会有效的减少NA-AIO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南京新博公司生产的 NHE-1000型心电高频信息检测分析仪,研究了正常 Wister 大鼠高频心电图(HF-ECG)的时域值和 QRS 波群的功率谱。主要结果如下(以Ⅱ导联为例,±SD):心率为420±46次/min;P—R 间期为47.3±4.5ms;QRS 波宽15.7±1.9ms;T 波宽39.0±7.0ms;Q—T 间期54.7±7.3ms。Ⅱ导联 QRS 波群各频段相对能量:0—100Hz 的相对能量为83.47±15.07%;80—300Hz 的相对能量为25.56±18.4%;100—250Hz 为16.15±14.8%;150—250Hz 为5.25±4.81%;100—1000Hz为16.53±15.0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100B、AQP4和CX43表达紊乱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糖尿病组[高脂乳灌胃2周+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8 mg/kg)]、抑郁症组(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28 d)、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组(联合以上两种方法建立)、对照组。造模结束后,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ELISA检测血清S100B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血脑屏障AQP4和CX4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和抑郁症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和空间探索时间显著减少,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P0.01);血清S100B含量明显增多(P0.01);海马血脑屏障功能性蛋白AQP4、CX43积分吸光度明显减少(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和空间探索时间减少,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P0.01);血清S100B含量明显增多(P0.05);海马血脑屏障功能性蛋白AQP4、CX43积分吸光度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 S100B、AQP4和CX43表达紊乱所致海马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可能是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在铝盐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7 d,予以铝盐负荷(终浓度200 μmol·L-1)建立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以COX-2特异性干扰腺病毒(MOI=100)转染神经元,Western blotting检测COX-2蛋白表达水平,酶化学法检测海马神经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及MTT值,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形态变化。结果:COX-2特异性干扰腺病毒转染的神经元COX-2蛋白表达下降,SOD活性、MDA含量、LDH漏出率、MTT值以及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和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变化,但其明显提高了铝盐负荷基础上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和SOD活性,显著降低了LDH漏出率和MDA含量,并改善了铝盐负荷后神经元的病理学形态。结论:海马神经元COX-2表达的适度沉默,不会影响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但对于铝负荷导致的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认知能力和海马神经颗粒素(NG)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脂肪乳10ml/kg组(对照组)、丙泊酚50mg/kg组(P50组)、丙泊酚100mg/kg(P100组)和丙泊酚200mg/kg组(P200组),均为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用药4d。每天均应用跳台试验测试大鼠认知能力的变化。第4天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出海马组织,每组随机选取6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磷酸化NG(pNG)的表达。结果 P50、P100、P200跳台训练2d后,各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第3、4天P100、P200组潜伏期缩短(P0.05)。训练的第4天,P200组与P50组比较潜伏期也缩短(P0.05)。与对照组、P50组比较,P100、P200组pNG水平明显减少(P0.05)。结论丙泊酚麻醉损害大鼠认知能力与降低大鼠海马pNG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NR1基因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的海马神经干细胞体系,用于离体水平研究NR1对精神分裂症模型海马神经发生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293T细胞,将病毒原液稀释至不同病毒梯度,经过逐孔稀释法检测慢病毒滴度;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别加入MOI值为100、10、1的慢病毒,确定海马神经干细胞的最适MOI值;海马神经干细胞体系中加入浓度为200μmol/L的MK-801 24 h后,加入干扰NR1亚基的慢病毒12 h,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干细胞干扰效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海马神经干细胞NR1的蛋白表达。结果:(1)重组的慢病毒滴度可达2×10~8~2×10~9TU/m L。MOI值为100时,海马神经干细胞转染率可达90%;(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感染慢病毒的海马神经干细胞中NR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NR1基因RNA干扰的海马神经干细胞体系,慢病毒介导的shRNA可有效的干扰海马神经干细胞中NR1亚基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NR1对精神分裂症海马神经发生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